第一讲 积极心理学概论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书目:《积极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叶浩生主编

《积极心理学》教案

绪论

幸福的奥秘是什么?现代人为什么经常不快乐?怎样保持生命的最佳状态?怎样走进一个洋溢积极的精神、充满乐观的希望和散发着春天活力的心灵状态?

积极心理学――为我们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完全不一样的心灵世界。相信你在了解了这一理论后,一定能超越自身的不快乐、狭隘、愤怒、嫉妒、恐惧、焦虑等消极心态,以更积极的、建设性的情绪来面对生活的挑战。

一种关心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叫做积极心理学-----刘毅平:解放你我的积极心理学。

满意地对待过去

幸福地感受现在

乐观地面对未来

一、什么是心理学

问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是心理学吗?其实我们从小到大对时时刻刻都在接触着心理学,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你有没有学过心理学?你也许从别人那里听说过心理学家在干些什么,但没有学过心理学;也许你还读过几本心理学的科普读物,对书中介绍的一些心理学只是有兴趣,比如你可能读过怎样提高记忆的效果,怎样培养自己的注意力,人有哪几种气质,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等等。

在我们的周围环境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现象,如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飞禽走兽、风土人情、社会准则等。它们有的属于自然现象,有的属于社会现象。这些现象分别由不同的学科进行研究,构成了人类不同的知识领域。

在各种各样的科学中,人的心理现象是自然界最复杂、最奇妙的一种现象。人眼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人耳可以聆听旋律优美的钢琴协奏曲,人脑可以存储异常丰富的知识,事过境迁而记忆犹存。人有“万物之灵”的智慧,人能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奥秘;人还有“七情六欲”,他们能通过活动去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并在周围环境中留下自己意志的印迹……总之,人类关于自然和社会方面的各种知识,

他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方面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和人的心理的存在和发展分不开的。只要有人存在,就有心理的存在。

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积极心理学的产生

(一)消极心理学

心理学到目前为止有120余年的历史,在这120年中心理学的进步是十分明显的。但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理论,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发展都是要经过曲折才能前进。到了“二战”时期,由于常年而且是全世界大范围的战乱,西方的心理学家把研究重心放在了问题和障碍心理的研究上,心理学正在成为一门类似于病理学性质的学科,可以说几乎成了一种“消极”心理学。

什么是“消极”心理学?——心理学家把人的心理问题纳入到生理病理学的框架之中,以医生治疗病人的身体疾病的模式来对待人类的心理问题。心理学成了“治问题”科学,而人的各种心理问题等同于人的身体疾病,去除人的心理问题就如同去除人的身体疾病一样。

消极心理学感兴趣的不是人或人类社会,而是人或人类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他假定“每个人都是问题人”。这就会使人对社会文化的不平衡所产生的危险逐渐变得麻木不仁,人在这种社会问题氛围中会变得被动和守旧而逐渐失去创新和创造的精神。

(一个著名的试验——当把一只青蛙一下子放进一盆很热的水中时,它会尽其所能跳出来逃生——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而当把一只青蛙放进一盆冷水里而逐渐去加热时,它就会由于适应的特征性而对即将来临的危险一无所知,一直到快要被烫死时它也不会跳出来。)这个道理也适用于我们人类,当我们总是生活在一种偏向于问题的社会环境中时,我们就可能会变得习惯于这种环境,从而忽视这种环境可能对我们造成的伤害,就像青蛙到死也不知道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一样。另一方面,这种不平衡的社会文化氛围也会使其成员产生受害的感觉,因为人处在这种社会文化氛围中总是被呈现问题,这无形中增加了人自身的紧张状态。因此,过分关注问题的消极心理学有可能反而导致人自身的不安全感,并可能会使社会成员产生诸多的反社会行为。

(二)积极心理学的产生

20世纪末,积极心理学产生于美国,到现在不超过10年,是心理学很年轻的一个分支,他的创始人塞里格曼说“现在我们的心理学已经能够对我们50年前无能为力的心理疾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对精神病患者的了解也大大增加了,但就在我们为心理学的这一成就欢呼的时候,我们同时发现这个世界患心理疾病的人数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了成倍的增大。”已经有实践证明,我们不能依靠对问题的修补来为人类谋

取幸福,因此,心理学必须转向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通过大力倡导积极心理学来实现这一目的。

世纪末兴起的积极心理学运动,一方面固然有心理学自身发展要求的原因,但另一方面也是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当一个社会处于稳定和繁荣的时期时,这个社会就会特别关注良好品德、幸福、创造性和高质量的生活等个人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品质;而对积极品质的关注又会进一步促进社会的繁荣富强,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因果。当前我国正在由贫穷、落后的阶段而逐渐走向繁荣、文明的小康阶段,在这样的社会里,人的需要也正在由必需性需要向享受性需要转化。因此,包括心理学在内的一切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都应适应时代的要求———远离消极而趋向积极,都应转向范围更大的有关人类的健康、公正和福祉等问题。

从一定意义上说,积极心理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倡积极人性论,它消解了传统主流心理学过于偏重问题的片面性,真正恢复了心理学本来应有的功能和使命。如果心理学能集中力量于利用人积极的本性来使人更像个人,而人又能在个人和集体的解放中表现出充分的积极,那么,心理学在使社会更具有人性方面就能作出巨大的贡献。就目前我国的实际现状来说,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展,我们的社会已经能够为每一个人提供比较好的生活条件。如何在比较好的条件下使普通人生活得更幸福,自然应成为当代心理学最迫切的任务。

第一讲积极心理学概论

引入:一件生活中的普通事件,但也是一个积极心理学的故事。。。。。。(p1)

五岁女儿播下的“积极”种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在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数月后的一天,与五岁的女儿在园子里播种。他的女儿叫尼奇。赛利格曼虽然写了大量有关儿童的著作,但实际生活中对于孩子并不算太亲密,他平时很忙,有许多任务要完成,其实种地也只想快一点干完了。尼奇却手舞足蹈,将种子抛向天空。

赛利格曼叫她别乱来。女儿却跑过来对他说:“爸爸,我能与你谈谈吗?”“当然”,他回答说。“爸爸,你还记得我五岁生日吗?我从三岁到五岁一直都在抱怨,每天都要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当我长到五岁时,我决定不再抱怨了,这是我从来没做过的最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