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发展与趋势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2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现状

摘要:近年来,中国的货币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货币市场交易品种逐渐增加,交易规模持续增长,市场成员不断扩大。在货币市场发展的基础上,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间接调控方式的有效性在不断提高。但我国的货币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可供交易的货币市场工具还比较少,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割,交易规模偏低。由于存贷款利率仍然受到管制,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化对信贷市场等其他金融市场的影响还相对有限。

关键词:不完善改革政策效率

正文: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份,其发展水平对于金融体制改革、商业银行经营方式的转变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都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经验显示,如果没有一个比较发达的货币市场,依赖市场机制的货币政策就无法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建立一个完善而有效的货币市场,是中国进一步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的货币市场由多个子市场所构成,其中包括拆借市场、回购市场、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

一、拆借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是货币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拆借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无担保的信用方式进行的短期融资交易。在现代银行制度下,存款机构必须交纳法定准备金;由于临时性大额支付会出现准备金不足,从而形成了金融机构短期拆借资金的需求。由于这种交易不需要抵押,交易双方通常通过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账户进行资金划拨,因此,在短期融资方式中,拆借具有效率最高的特点。

据资料表明,中国的拆借市场产生于20 世纪80 年代。但在市场发展初期,由于缺乏其他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工具,拆借主要不是准备金管理的工具,而是经常作为调剂金融机构间中长期资金余缺的手段。自此,拆借成为当时突破贷款规模管理的主要形式,使非银行金融机构取得了大量资金,构成当时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理所当然地成为当时金融整顿的重点。

近年来,我国拆借市场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作为信用融资方式,仍然无法规避金融机构风险。随着风险防范意识的提高,商业银行对交易对手的授信更加谨慎,这也是近年来拆借交易量增长较慢的另一重要原因。我国政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撤消融资中心的同时,央行大力推动了债券回购市场的发展。

二、债券回购市场

债券回购是指交易的一方将持有的债券卖出,并在未来约定的日期以约定的价格买回的交易行为。在回购交易中,交易双方并不是以买卖债券为目的,而是以短期融资为目的。与拆借相比,债券回购交易更为安全。目前,在各国货币市场上,债券回购已成为十分重要的交易工具。资料表明,在1997 年初,为了防止银行资金流入股票市场,人民银行决定商业银行退出证券交易所的回购交易,并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回购交易。由于银行间回购业务的开展,使金融机构间能够进行更为安全的短期融资,而不仅仅是依靠拆借;同时,金融机构可利用债券进行流动性管理,因而大大促进了债券发行市场化的进程。由于回购的发展,中央银行也具有了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市场基础。因此,银行间回购交易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三、债券市场

近年来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过程表明,债券市场的发展对于货币市场的整体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债券的发行利率和买卖价格都已由市场决定。债券一级市场的改革,为债券二级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银行间市场上组成了以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为核心成员的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的承销团。债券承销商开始在银行间市场上承担债券买卖双边报价的功能,以促进债券流动性的提高。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实现了债券的统一托管和无纸化,市场成员间签订了回购主协议。通过上述改革,银行间债券市场

初步形成了现代债券市场的架构。

票据市场

商业票据是由企业发行的信用性票据。在金融市场上,一些信用良好的大型公司的票据的发行成本低于银行贷款,因此,企业具有利用商业票据作为其融资手段的需求。在我国,由于贷款利率仍然受到管制,而商业票据的利率是由市场决定的,因此,商业票据具有更大的融资成本上的优越性。根据现行规定,我国目前的商业票据需要有实际交易为背景,而不是一般性的融资性票据。因此,我国的票据市场对于解决产业密切关联的企业之间的相互拖欠资金问题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近年来,在中央银行的政策推动下,票据市场发展很快。商业票据、贴现和再贴现均有很大的增长。

四、小结

近年来,中国的货币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货币市场交易品种逐渐增加,交易规模持续增长,市场成员不断扩大。在货币市场发展的基础上,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间接调控方式的有效性在不断提高。但中国的货币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可供交易的货币市场工具还比较少,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割,交易规模偏低。由于存贷款利率仍然受到管制,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化对信贷市场等其它金融市场的影响还相对有限。因此,还需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动货币市场的发展,以满足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效率。

在传统的金融活动中,金融机构被视为是进行资金融通的组织和机构;但是,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现代金融理论则强调,金融机构就是生产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帮助客户分担风险同时能够有效管理自身风险以获利的机构,金融机构盈利的来源就是承担风险的风险溢价。因此,在新的经济金融环境下,金融机构不能因为金融风险的存在而简单消极地回避风险,也不可能完全地消除风险,因为金融风险是可以被管理的,但是不是可以完全消除的。因此,在现代金融市场中决定一家金融机构竞争力高低、决定其经营能力高低的关键和核心,就是其能否有效地对风险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能否积极主动地承担风险、管理风险、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架构和体系,以良好的风险定价策略获得利润。在风险管理方面,西方一些大型的金融机构(在此我们主要搜集的是一些投资银行的资料)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予以总结、比较和借鉴。

现代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其它风险,其中最主要的是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对这些风险的控制主要是通过以下三大基本因素实现的:(1)董事会确定总体的风险管理原则和基本的控制战略;(2)确定风险管理的组织构架和体系; (3)指定风险管理的一整套政策和程序;(4)运用风险管理的技术监测工具。因为风险管理技术的专门性,我们将不在此进行讨论。

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现代金融机构控制风险的基本措施是:分散化、交易限额、信贷限额,即通过对其产品、交易伙伴、业务活动领域的分散化降低风险;通过为每种产品、每一交易单位设置交易限额,为每一交易伙伴制定信贷限额以规避各种风险。金融机构根据各项业务的获利能力、市场机会、公司的长期战略定期调整各业务、各部门间的资本配置,力图使获取给定收益的风险最小化。

一董事会对总体风险管理理念和基本风险管战略的确定

总体上说,董事会对金融机构承受的风险承担最终责任和义务,因此应负起监控职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