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与爆炸基本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79.50 KB
  • 文档页数:2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火防爆知识

燃烧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游离基的连锁反应则说明了燃烧的化学实质。

按照链式反应理论,燃烧不是两个气态分子之间直接起作用,而是它们的分裂物-游离基这种中间产物进行的链式反应。

1 、燃烧与火灾

( 1 )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

物质和空气中的氧所起的反应是最普遍的,是火灾和爆炸事故最主要的原因。

( 2 )氧化与燃烧

氧化反应可以体现为一般的氧化现象和燃烧现象。

二者都是同一类化学反应,只是反应速度和发生的物理现象(热和光)不同。

2 、燃烧的类型

( 1 )自燃

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不需要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燃烧。分为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两种类型。

本身自燃的起火特点是从可燃物质的内部向外炭化、延烧。

受热自燃往往是从外部向内延烧。

植物油的自燃能力最大,其次是动物油,矿物油如果不是废油或掺入植物油是不能自燃的。

有些浸入矿物质润滑油的纱布或油棉纱堆积起来亦能自燃。

凡是盛装氧气的容器、设备、气瓶和管道等,均不得沾附油脂。( 2 )闪燃

一闪即灭的燃烧。

在闪点的温度时,燃烧的仅仅是可燃液体所蒸发的那些蒸汽。而不是液体自身能燃烧。

( 3 )着火

可燃物质燃烧分气相和固相两种燃烧。

可燃液体的燃烧,先是液体表面受热蒸发为蒸汽,然后与空气混合而燃烧。

可燃性固体,受热熔融再气化为蒸汽,或受热解析出可燃蒸汽。

有的可燃固体不能成为气态物质,在燃烧时则呈炽热状态。

( 4 )火灾

我国工伤事故分为 20 类,火灾属于第 8 类。

在生产过程中,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称为火灾。

消防部门有火灾和火警之分,火灾是造成了一定的人身和财产损失。

3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火源的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是燃烧条件。

4 、防火技术基本理论

防止可燃物、助燃物和火源的同时存在或者避免它们的相互作用。

5 、防火基本技术措施

火灾的发展过程先是酝酿期,可燃物在热的作用下蒸发析出气体、冒烟和阴燃;

其次是发展期,火苗窜起,火势迅速扩大;

再是全盛期,火焰包围整个可燃材料,可燃物全面着火,燃烧面积达到最大限度,放出大量的辐射热,温度升高,气体对流加剧;

最后是衰灭期,可燃物质减少,火势逐渐衰落,终至熄灭。

防火的要点是根据对火灾发展过程特点的分析,采取以下基本措施:

( 1 )严格控制火源;

( 2 )监视酝酿期特征;

( 3 )控制可燃物:

以难燃或不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

降低可燃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

防止可燃物质跑冒滴漏。

隔离和分开存放。

( 4 )阻止火焰的蔓延,限制火灾可能发展的规模:

将火附近的易燃物和可燃物,从燃烧区转移走;

将可燃物和助燃物与燃烧区隔离开;

防止正在燃烧物品飞散,以阻止燃烧蔓延。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阻止火灾范围的扩大。

设置阻火器、水封井、防火墙、留足防火间距。

( 5 )组织训练消防队伍;

( 6 )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

6 、灭火的基本措施

一旦发生火灾,只要消除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条,火灾就会熄灭。常用的灭火方法有:隔离、冷却和窒息(隔绝空气)、化学抑制法。

一、爆炸及其种类

爆炸是物质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爆炸发生时压力猛烈增高并产生巨大声响。

爆炸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两类。

A 、物理性爆炸是由温度、体积和压力等因素引起,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变。

B 、化学性爆炸是物质在短时间内完成化学变化,形成其他物质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化学反应的高速度、大量气体和大量热量是这类爆炸的三个基本要素。

二、化学性爆炸物质

1 、简单分解的爆炸物

这类物质在爆炸是分解为元素,并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热量。

Ag 2C 2=2Ag+ 2C +Q (热量)

2 、复杂分解爆炸物,如含氮炸药。

3 、可燃性混合物

由可燃物质与助燃物质组成的爆炸物质。

实际上是火源作用下的一种瞬间燃烧反应。

三、爆炸极限

1 、概念

可燃气体、可燃蒸汽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构成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混合比例之下都有着火和爆炸的危险,而是必须在一定的浓度比例范围内混合才能发生燃爆。混合的比例不同,其爆炸的危险亦不同。混合物中可燃气体浓度减小到最小(或增加到最大),恰好不能发生爆炸时的可燃气体体积浓度分别叫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爆炸上限和爆炸下限统称为爆炸极限。

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之间的可燃气体浓度范围叫爆炸范围。

如天然气爆炸极限在常压下为 5 % ~ 15 % 。

在 1 MPa 时爆炸极限为 5.7 % ~ 17 % ;

5 MPa 时爆炸极限为 5. 7 % ~ 29. 5 % 。

极限氧浓度

当氧浓度降低到低于某一个值时,无论可燃气体的浓度为多大,混合气体也不会发生爆炸,这一浓度称为极限氧浓度。

极限氧浓度可以通过可燃气体的爆炸上限计算。如甲烷在 1 个大气压下的爆炸上限为 15% ,当甲烷含量达到 15% ,空气的含量占

85 % ,这时氧的含量为 17. 85% ,即甲烷与空气混合,当氧的含量低于 17. 85 % 时,便不会形成达到爆炸极限的混合气。

在实际应用中,对极限氧浓度取安全系数,得到最大允许氧含量。天然气的最大允许氧含量可取 2% 。

2 、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

( 1 )温度

混合物的原始温度越高,则爆炸下限降低,上限增高,爆炸极限范围扩大。

( 2 )氧含量

混合物中含氧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扩大,尤其爆炸上限提高得更多。( 3 )惰性介质

在爆炸混合物中掺入不燃烧得惰性气体,随着比例

增大,爆炸极限范围缩小,惰性气体的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可使混合物变成不能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