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报告5000字 精编版

  • 格式:docx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是一个舞台,在这里改变自己,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大学也是一个小社会,步入社会前的最后努力。要时刻的提醒自己,鞭策自己,不要被诱惑,坚持自己,达成目标。

在选择计算机这门专业以前,我对与这门专业的认识还不太清楚,通过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这门课让我对这门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加深了我对这门专业的喜爱。原先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喜欢把这个系分为计算机软件理论、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技术与应用。但我个人认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门专业,在现阶段是不可能分为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的,因为计算机科学需要相当多的实践,而实践需要技术;每一个人掌握简单的计算机技术都很容易,但计算机专业的优势是:我们掌握许多其他专业并不“深究”的东西,例如,算法、体系结构等等。有的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很容易做出一个芯片,写一段程序,淡他们做不出计算机专业能够做出来的大型系统。所以我主要想把重点放在计算理论上。

计算机及计算机学科体系

20世纪40年代诞生的电子数字计算机是20实际最重大的发明之一,是人类科学与技术发展史中的一个里程碑。半个多世纪以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计算机的性能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便宜,应用越来越广泛。时至今日,计算机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以

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水平,计算机的应用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1)1945年,由美国生产了第一台全自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它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研制成的。主要发明人是电气工程师普雷斯波·埃克特和物理学家约翰·莫奇勒博士。这台计算机1946年2月交付使用,共服役9年。它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基本元件,每秒可进行5000次加减运算。它使用了18000只电子管,10000只电容,7000只电阻,体积3000立方英尺,占地170平方米,重量30吨,耗电140~150千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ENIAC 机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明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在以后的40多年里,计算机技术发展异常迅速,在人类科技史上还没有一种学科可以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速度相提并论。

(2)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数字计算机

(3)第三代(1964~1971):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4)第四代(1971年以后):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5)现代计算机阶段(即传统大型机阶段)

所谓现代计算机是指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来代替陈旧落后的机械或继电器技术。现代计算机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是英国科学家图灵和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

计算机的传统应用和新的应用

自从计算机发明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应用,现在已经深入到了每行每业了,运用十分广泛。按计算机的应用分为: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自动化控制、人工智能等;按行业角度分可以为:制造业、商业、银行业、证券业、交通运输业、教育、医疗、科学研究、娱乐等。接下来介绍计算机在几个行业的运用。教育业:校园网(为教师与学生提供更多信息)、远程教育(一种新的教学方法)、CAI(计算机辅助教育)、计算机教学管理系统(可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资源分配效率)。交通运输业:交通监控、坐席预定与售票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未来的交通主要发展方向)。计算机在娱乐方面的应用:音乐和舞蹈、美术和摄影、电影和电视、多媒体娱乐和游戏等。

在这些行业中最值得展望的是:

1. 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是未来机械发展的趋势。一个完整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一般包括微机、传感器、动力原、传动系统、执行机构等部分,它摒弃了常规机械中的繁琐和不合理部分,而将机械、微机、微电子、传感器等多种学科的先进技术融为一体,从而大大提高生产力。

2. 物联网:简称:IOT。物联网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物联网也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拓展。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3. 云计算: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它旨在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美系统,并借助SaaS、PaaS、IaaS、MSP等先进的商业模式把这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终端用户手中。Cloud Computing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通过不断提高“云”的处理能力,进而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最终使用户终端简化成一个单纯的输入输出设备,并能按需享受“云”的强大计算处理能力!

4.智能化。比如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5. 远程教学:远程教学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也能充分利用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展教育功效,所以是现在也是未来的重要的教育手段。

6. 三网融合:所谓“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三网融合”后,民众可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电视剧,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

专业的学科特征

(1)计算机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工科或理科)。社会上曾流行一种观点:计算机是一种工具,计算机专业是一种单纯的技术专业。这种认识有些片面、肤浅。计算机学科本身有着众多研究领域和分支,比如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计算机控制等。计算机与传统学科融合产生了许多新学科,如计算数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微电子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生物信息学、教育技术学等。因此,许多学科都与信息技术有密切联系。高考时选报计算机专业,无论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包括跨专业深造),都是很好的选择。

(2)本科计算机专业对同学的英语、数学和物理基础有一定要求。大学中的计算机专业将分阶段开设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双语教学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来说势在必行。如果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则可以减少掌握最新计算机技术的语言障碍。计算机专业开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等课程,扎实的数学基础有益于科学思维和技术创新,也是高级计算机人才必备的素质。世界计算机领域最高奖项——“图灵奖”的得主大都是数学家,足以说明这一点。物理方面主要是运用电学知识,大学开设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课程,计算机专业课程主要有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离散数学、编译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C++、Java、计算机网络等。

(3)计算机专业是一门知识更新快、交叉学科多、应用领域广的新学科,要求计算机专业人才拓宽和加深理论基础,提高以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主的全面素质,具有广泛和多层次的适应性。如果大学阶段只重视操作层面上的技能学习,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思维基础的培养、创新能力的训练,就会削弱发展的后劲和适应能力。社会各界对高校计算机教育的意见中,最多的就是毕业生缺乏实际工作能力。因此,同学们在校期间须加强职业技能的培养,掌握IT主流技术。

对于计算机学科来说,主要有12个核心概念重复出现:

1.绑定:通过把一个抽象的概念和附加特性相联系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的过程.也就是具体问题的合理抽象描述和抽象描述对具体问题的恰当表示

2.大问题的复杂性:随着问题规模的增长,复杂性呈非线性增加的效应.这是区分和选择各种方法的重要因素.依此来度量不同的数据规模,问题空间和程序规模.

3.概念和形式模型:对一个想法或问题进行的形式化,特征化,可视化等思维的各种方法.这是实现计算机问题求解的最典型,最有效的途径

4.一致性和完备性:包括正确性,健壮性和可靠性这类相关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计算机系统所追求的.

5.效率:关于诸如空间,时间,人力,财力等资源消耗的度量,要求人们在设计和实现系统时,要对相应的因素给予强烈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