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种植历史.doc

  • 格式:doc
  • 大小:24.02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苹果的种植历史

一、柰的栽培历史

柰最早见于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公元前 125- 前 118) 中:"梈柰厚朴 " 。其中 " 柰" 多数学者认为就是后来的绵苹果,即中国苹

果的古称。据《西京杂记》 ( 公元 3-4 世纪间 ) 记载:当时 " 上林苑 " 中的各种果树,都是 " 初修上林苑时,群臣远方各献( 的) 名果异

树 " 其中有 " 柰三:白柰、紫柰、绿柰 " 。柰既然以名果贡献,则在原产地的栽培就必然更早了。公元3 世纪20 年代,曹植有《请白柰表》和《谢赐柰表》,《史记·货殖列传》中曾记述当时内地已

大面积生产的几种果树,但并没有提及柰。总之,根据汉代以来柰

的名称与内涵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绵苹果也存在一个发展的过程。

二、西洋苹果栽培历史

19世纪中叶后,海禁开放,西方文化大量输入,果树资源交流

更加频繁。苹果属果树也随之引入。

1、早期苹果引进概述早期引种苹果的途径是多方位的。其中

以山东最早,据烟台的地方史志记载, 1861 年美国长老会成员约翰·倪维思 (JohnL.Nevius) 受长老会派遣 , 由上海来山东登州 ( 今蓬

莱市 ) 。因倪妻患病, 1864 年返美。 1871 年倪氏夫妇重返烟台时,带来西洋苹果、洋梨、美洲葡萄、欧洲李及甜樱桃等果树品种,在烟台毓璜顶东南山麓建园栽植,取名 " 广兴果园 " 。

2、20 世纪前半期苹果引种及生产概况 20 世纪初,辽宁、山东苹果发展较快。 1909 年旅顺最大一处苹果园 ( 后改为旅顺农场 ) 中有国光96 株、倭锦 550 株。日俄战争后,旅顺、大连的租借权转归日本后,1909 年在熊岳建立苗圃 (1913 年改为农事试验场 ) ,再从日本引进一些主栽品种, 1910 年引入红魁、祝光、旭和国光等 ;1914-1921 年间又引入玉霰等 3 个品种。

3、苹果生产恢复时期从1950-1952 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休养

生息政策,扶持农业生产,对果树生产发放无息贷款,减免果业税

收,同时还在重点果区建立果树技术指导机构,通过供销社组织果品

运销,提高果农收入,促进了果树业的复苏。在老苹果产区,残存的

苹果老树迅速恢复了树势,主要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治,并开始组建第

一批国营园艺场 ( 其中北方以苹果为主 ) ,因此,产量急速回升。

4、50-60 年代苹果业的兴起从 l953 年起,中国农村互助合作运动

兴起,大大地鼓舞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l955 年农业部提出

了"以互助合作为中心,大力提高现有果树的产量和质量,有计划地

积极向山区、荒山扩大垦辟新果园 " ,新建果园一律免征农业税,并

相应改善购销工作。

5、商品基地的建立与发展从1985 年起,由于苹果收回投资快,

效益高,除广东、广西、湖南、海南及上海等五地不适于商品生产

栽培外,其他地区都把发展苹果生产作为开发山区、脱贫致富或积

累资金支持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其中陕西省发展尤为突出,在渭

北地区建立 25 个优质苹果基地县,秦冠、富士等品种占了绝对优势,

产量也迅速上升,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从 1992 年达到年产

8.429 ×105t ,仅次子山东、辽宁。 1993 年超过了辽宁,居全国第 2 位。 1995 年全国各省的面积与产量。

苹果适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和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土壤酸碱

度 (PH 值) 以微酸性到中性为宜。苹果也是一种对土壤适应性较强的高

产果树。一般山冈薄地、河滩沙荒和轻度盐碱地,经过适当改良后,都

可进行成片栽培,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最适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和

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土壤酸碱度 (PH 值) 以微酸性到中性为宜。土

壤通气不良时,根系生长受阻。 PH7.8 以上时,易发生缺素失绿现

象。对土壤的耐盐力低于 0.15%。

苹果为蔷薇科苹果属植物。生产上主要应用的是 1 个种,即苹果。

现在世界上栽培的苹果品种,绝大部分属于这个种或为该种和其他

种的杂种。该种有两个变种,道生苹果和乐园苹果,常被用作矮化

或半矮化砧。生产上用作砧木的种,尚有西府海棠、海棠果、湖北

海棠、河南海棠和山定子等。苹果品种繁多,但作为经济栽培的数量

不多。通过栽培实践,世界各国都根据自己国内的具体情况确定了一

些适应本国栽培的优良品种,其中有些已成为世界上广泛经济栽培的

品种,如金冠、红星、富士等。近些年,有些品种通过广泛的芽变选

种和杂交育种,已各自形成~个较为庞大的系群。除上述金冠系、元

帅系 ( 红星是其中的芽变品种 ) 和富士系外,还有旭系、红玉系、史

密斯系和国光系等。在这些系群中,尚可根据株型进一步分为普通型

和短枝型两类。如新红星、首红、超红等都是元帅系中的短枝型品

种,金矮生、矮金冠等都是金冠系中的短枝型品种。其他各系也大多

有各自的短枝型品种,如短枝富士、短枝国光等。一些品种还已有成

优良的着色系。

苹果性喜冷凉干燥、日照充足的气候条件。一般认为,4~10 月生长期的平均气温 12 度~ 18 度最适于苹果的生长。夏季温度过高,平均气温 >26 度时,花芽分化不良,果实发育快,不耐贮藏。红色

品种成熟前适宜的着色温度为 10 度~ 20 度,如昼夜温差小,夜温

高,则上色困难。对照谁北地区气候条件,尤其是中熟红色品种在温

度方面离最适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往南至长江流域,则这种差距加

大。世界苹果主产区的年降水量约在 500 毫米~ 800 毫米。花芽分化

和果实成熟期,要求空气比较干燥,日照充足,则果面光洁,色泽浓艳,花芽饱满。如雨量过多,日照不足,则易造成枝叶徒长,花芽分

化不良,产量低而不稳,病虫害严重,果实质量差。淮北地区年降水

量在 800 毫米左右,但分布不均,时有春旱、伏旱或秋旱发生, 7~

8 月份多数年份雨量又过于集中,故灌排措施均需加强。苹果为喜光

性树种。光照充足,有利于正常生长和结果,有利于提高果实的品

质。不同品种对光照的要求有所差异。淮北地区年日照时数在 2000

小时以上,基本上能满足苹果生长发育的需要。土壤方面,苹果适于

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和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土壤酸碱度 (PH 值)

以微酸性到中性为宜。土壤通气不良时,根系生长受阻。 PH7.8 以上时,易发生缺素失绿现象。对土壤的耐盐力低于

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