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题试卷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2.46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题试卷分析

26(1)

26.(1)指出蓝山县承接广东皮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

答案;紧临广东省;有充足的熟练产业工人;政策支持。(6分)

评分细则:①紧临广东省(或距离广东近,便于信息、技术等交流)(2分);

②有充足的熟练产业工人(产业人才多或劳动力有较丰富的经验)(2分);

③政策支持(政策优惠、机遇)(2分)

补充说明:①有本小题要求答出“主要优势”,结合所给材料,采分点只限于以上三点。

②题目较易,平均分为5.06分,难度系数为0.84。

主要问题:

①照搬材料、死套模板现象较普遍,耗费时间多。如“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地理位置优越”“劳动力丰富廉价”“有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临河,水源充足”“临近港澳,市场广阔”“地价低廉”“内部交易成本低”等等。

②不审题,答非所问,令人匪夷所思。如部分学生答成产业转移对承接区的影响;另有答成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教学建议:

强化审题训练,着力引导学生找准问题关键点,结合题目的行为动词要求和小题分值,灵活规范作答。

26(2)

试题分析

设问动词是“列出”相对要求较低,不需要答出逻辑关系,只要叙述要点就可。

评分标准

共分为四个要点,一是发展清洁生产或者注意环保减少污染;二是加大技术投入,增强产品研发;三是注重品牌意识,打造品牌;四中加强企业交流与协作;通过宣传或者电商等途径,扩大市场;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条即可。

答卷情况

得4分的较多。许多考生审题不清,问的是皮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误答成蓝山县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还有很多考生对皮具产业缺少最起码的认知,出现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这种不切合实际的答题语言。

教学建议

继续注重审题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不针对具体问题而是一味地回答空话套话。

27(1)

一、评卷情况

1.得分情况:得分普遍比较低,得0分和2分的居多

2.阅卷标准:洮河浑浊的原因两条,一点从外力作用角度(侵蚀、搬运或携沙能力均可),一条从物质丰富角度(陇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清澈的原因两条,一条侵蚀搬运能力弱这个角度,一条从水库导致泥沙沉积这个角度。

3.出现问题

(1)逻辑关系矛盾,如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流速快,泥沙淤积量大或河流含沙量小。(2)分析主体错误,有很多同学分析的是湟水、渭河、汾河;还有对比洮河上游和下游的;没有点明洮河和黄河的,也就是没有主语。

(3)分析结果错误,含沙量情况弄反了,写成黄河含沙量大,洮河含沙量小。

(4)位置关系错误,洮河先与黄河交汇形成“泾渭分明”的景观,然后才一起流入刘家峡。有的同学错写成刘家峡水库拦截泥沙,减少了黄河的含沙量。

二、教学建议

1.知识点多让学生理解和联系。通过上面的问题可以发现很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根本原因还在对于相关的知识点理解不到位,运用不够灵活。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思考探究的问题设计一定要合理,让学生多思考。

2.把题目提供的材料运用起来,做题时细心阅读,关键信息提取到位,才能真正的运用到答题中。有不少同学出现以上错误的原因就是材料草草阅读,关键信息运用错误。

27(2)

说明每年黄河主汛期来临之前,刘家峡水库采取“出大于入”运行方式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主汛期来临之前是黄河流域的干旱期,出库水量大,最大限度满足库区下游用水需求;为主汛期蓄水防汛腾出库容,利于平稳度汛。

评分标准

分两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

(1)主汛期来临之前是黄河流域的干旱期,出库水量大,最大限度满足库区下游用水需求(2分)。需要答出黄河流域的干旱期,出库水量大,可缓解用水紧张的问题等意思类似的语言即可,如:春季和初夏,黄河流域降水少,气候干旱,工农业需水量大,“出大于入”运行方式可缓解库区下游沿岸地区的用水需求。

(2)为主汛期蓄水防汛腾出库容,利于平稳度汛(2分)。关键是答出腾出库容,利于平稳度汛。只要意思相近即可,如:采取“出大于入”运行方式,降低了水位,为主汛期蓄水提供了库容,减少了洪涝灾害的发生机率等类似的答案均可得分。

学生答题情况

第(1)个要点,答出的较少,得分率比较低。还有的学生回答成解决了库区下游用水需求,这种说法就是错误,因为只能是缓解或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水需求。第(2)个要点基本上都能答出来,课本上“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一节有这样的原话。

教学建议:

第一,新授课一定要注重抓基础,抓思维的形成。不能一味的强调速度和做题的数量,思维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式的过程,必须在每堂课上点滴的灌输,不可能短时间一气呵成,这不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

第二,材料的分析一定要到位,让学生知道从哪里下手、从哪些方面组织答案、如何条理的形成书面答案。书面答案一定是前因后果式的,避免只书写结果没有过程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28 (1)

试题分析

该题主要考察了学生的区域认知和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人类活动的不合理易导致生态环境脆弱的生态恶化。

评分标准

河流携带泥沙在地势低平的狮泉河镇附近沉积下来,冬春季节,河流流量减少,河滩裸露,(或沙滩,现代冲积、內积物)形成沙源(2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破坏森林,使林地变为砂(或沙)砾质戈壁滩(或戈壁滩、沙化的土地),成为重要的沙源(2分)。

主要问题

(1)审题不清。试题为“说明狮泉河镇黄沙的来源。”强调的对黄沙的来源进行说明,很多同学从“荒漠化的成因”“狮泉河镇黄沙频繁活动的原因”等角度进行分析。离题甚远。(2)不能正确获取和解读图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材料中的“林地变成荒芜的沙砾质戈壁滩”图右下角的“图例”。

(3)因果逻辑混乱。如“因气候极度干旱,林地变成了荒芜的沙砾质戈壁滩”等。

(4)区域空间定位不准。如“黄沙来自新疆的沙漠,盛行风从黄土高原带来黄土”等。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读图、分析材料能力,更重要的是答题如何用上。平时注重引导学生找到答案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读用图文材料的意识。

(2)加强审题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正确提取题干中的关键词和行为动词的含义。

(3)试卷讲评注意分析答案与材料的关系,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

28(2)

题目立意

本小题主要结合试题材料,简要分析狮泉河镇治沙工程用“砾石沙障”而不用“草方格沙障”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并运用地理语言准确描述地理成因的能力!评分细则

该小题共有两个得分要点:①狮泉河镇极度干旱,植物生长困难⇒草方格的原料缺乏(2分);

②周边砾石戈壁广布⇒原材料来源广(2分)。

存在问题

①概念不清。混淆了治沙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草方格沙障为“工程措施”,有的学生答成了“气候极度干旱,不利于草方格沙障的成活”。

②抓不住关键。该题的关键是“沙障”的“材料”来源问题,有的同学答成了“砾石质量大,不易吹走”、“砾石沙障防沙效果好”等少相关或不相关知识点。

③缺少因果描述。题目指代词是“简析”,要有因果关系的描述!有同学只答了“气候极度干旱,植物生长困难”,而没有回答“草方格的原料缺乏”这个结果!

教学建议

①平时加强学生课外知识的拓展,上课时不能只拘泥于课本,讲题时不能就题论题!

②平时训练回答问题时,要搞清楚问题的核心与关键,回答问题要点应精炼,而不是越多越好!

③注意因果关系描述的训练,搞清什么是因,什么是果,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8(3)

试题分析

该题是对荒漠化防治措施的考查,重点侧重工程措施对地表植被的影响,体现了对人地协调观的考查。狮泉河镇“四位一体”的防沙治沙措施既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还有农业技术措施。此题重点是砾石沙障对生物措施的意义。题目文字材料和景观图,注重了学生的审题能力、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地理原理的能力。题目整体难度较大,得分较少,大多小于等于2分,满分4分的很少。

阅卷标准

1.答案必须体现分析,强调有因果关系分析,不能只给结论。

2.砾石沙障既影响“风速”也影响“沙”,只答出“增加地表粗糙度”得1分,答出“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或降低风速”或“抑制就地起沙或固沙”得2分,答出“保护防护林幼苗和人工草地(治沙植被)”或“使治沙植被免遭风沙(打击)掩埋”或“免遭风沙侵害”得2分,总共2个要点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