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县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阴县概况

蒙阴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临沂市北部,因地处蒙山之阴而得名。总面积160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94%,耕地45.3万亩。现辖蒙阴、常路、高都、坦埠、野店、岱崮、桃墟、界牌、垛庄9镇和联城、旧寨2乡,464个行政村,53.18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4万。蒙阴县地跨东经117°45′——118°15′,北纬35°27′——36°02′,南北最大长距65.4公里,东西最大宽距45.8公里,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8℃,年均无霜期196天,正常年份降水量800毫米以上。

蒙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自西汉初年设县建制,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秦朝大将蒙恬和东汉天文历算学家、珠算发明人“算圣”刘洪的故乡。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是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全县先后有4万人参军参战,1300多人英勇献身,13万人奋勇支前,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名扬全国,孟良崮战役举世闻名。陈毅、徐向前、粟裕、谷牧、迟浩田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过、工作过。悠久的岁月铸就了蒙阴人民勤劳淳朴、热情好客的品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使蒙阴形成了特有的老区政治优势,“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在蒙阴人民身上有着集中体现。

蒙阴山水风光秀丽。以蒙山、孟良崮为代表的绿色、红色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形成了“千峦环其外,百流出其中”的“桃花源景观”。素有“亚岱”之称的蒙山,是山东省第二高峰,东西绵延百余里,层峦叠嶂,巍峨壮观。据中科院生态研究所测定,蒙山空气中含氧负离子含量达到每立方厘米854167个,是北京地区的195倍,专家称赞蒙山是“超洁净地区”、“天然氧吧”。蒙山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山东省风景名胜区和中国旅游行业十大品牌,正在争创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AAAAA级旅游区。孟良崮以举世闻名的孟良崮战役而名扬海内外,已成为国家AAA级旅游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云蒙湖常年蓄水量7.8亿立方米,水面10万亩,青山环抱,碧波荡漾,景色宜人,是临沂城居民主要饮用水源地、城乡居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国家级矿山公园——沂蒙钻石矿山公园,美如仙境的地下银河旅游区,千年古刹中山寺旅游区,独具特色的崮乡游、民俗游、果乡游,都成为广大旅游爱好者的向往之地。全县有二星级宾馆4家,三星级宾馆2家,四星级宾馆1家,旅行社7家。蒙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年接待游客400多万人次,门票收入6000多万元。

蒙阴矿产资源丰富。全县已经探明的矿产有20多种,其中,金刚石、黄金、煤炭、花岗石、麦饭石、矿泉水、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储量大,质量好,开发前景广阔。县内拥有全国最大的金刚石原生矿,储量达2000万克拉,中国四大钻石之一的“蒙山一号”钻石就出产在这里。以“齐鲁红”为代表的花岗石分布广泛,储量达100亿立方米;优质石灰石遍及全县,煤炭可采储量1亿吨,陶土储量超过8000万吨。

蒙阴基础设施完善。蒙阴位于沿海与内陆的连接地带,东临青岛、日照,西依泰山。京沪高速公路穿越全境,并在县内有两处出入口,205国道、兖石公路贯通东西,沂蒙公路纵穿南北,全县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1700多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超过100公里。城乡交通、信息网络发达,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通客运班车、通有线电视、通程控电话和宽带网络。建设了总装机容量27兆瓦的鑫源热电厂,电网建设始终超前于经济发展。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3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4万人,形成了七纵八横的总体架构,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4%,成为秀美的山水生态城,正在创建省级园林城市。

蒙阴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蒙阴是“全国果品生产十强县”、“全国果品综合强县”、“全国无公害果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和“优势产业区域苹果出口基地县”,被誉为“水果之乡”。全县优质林果面积近100万亩,年产蜜桃、苹果、板栗等干鲜果品20多亿斤,其中蜜桃占全省总产量的1/3,仅果品一项农民人均收入3000多元。畜牧业以猪、兔、羊、牛为主,其中长毛兔饲养量600多万只,是全国第一养兔大县和“国家长毛兔养殖标准化示范区”,被命名为“中国长毛兔之乡”。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开展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农村3——6年级学生全部集中寄宿学习;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达到41万人;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75%以上的村通上了自来水;积极发展农村新型能源,2.68万户农民用上了沼气;加强生态县建设,森林覆盖率达40.2%。全县涌现出了一批生态文明型、庭院经济型、工业带动型、旅游商贸型和劳务经济型社会主义新农村。

蒙阴工业特色鲜明。建成了起步区7.8平方公里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实现了“七通一平”,目前入园企业近百家,成为全县对外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基地和经济发展的龙头。目前,已初步形成纺织、酿造、机械、建材和食品加工五大产业集群。纺织业是传统优势产业,已形成纺纱、织布、印染、针织、服装等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有大小纺织企业近3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6家,拥有布机7000余台、纱锭22万枚、气流纺设备50多台(套),从业人员3万余人,我县被认定为全省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县,正在创建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县。有酿造企业20多家,啤酒年产能力40万吨,年产白酒3万吨、酒精6万吨,山东新银麦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各项指标稳居全省啤酒行业第二位、全国保健食品企业50强,“银麦”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机械加工企业近100家,年产工程钢圈12万套、钻机4000台,是长江以北最大的钻机生产基地,产品出口到东南亚和非洲国家。有石材加工企业100多家,年产优质板材100多万平方米。食品加工企业260多家,独具特色的干煸肉丝、六姐妹煎饼、红烧兔首、光棍鸡都是全省知名品牌。

蒙阴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迅速。近年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坚持,五打造”的思路目标,团结拼搏,奋力进取,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绩。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91.4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地方财政收入1.58亿元,总财力达到5.67亿元,增长40%;农民人均纯收入4671元,增长1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7%,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城乡面貌明显变化,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初步成为农村富饶、县城秀丽、环境优良、社会和谐、经济富有活力的地区。蒙阴先后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技先进县”、“全国科普工作示范县”、“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