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蚀剂研究进展
- 格式:docx
- 大小:31.14 KB
- 文档页数:7
缓蚀剂作用机理、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缓蚀剂的分类、性能指标、保护的特点、作用理论、应用实例、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缓蚀剂;防腐技术;发展方向1 前言缓蚀剂是一种在低浓度下能阻止或减缓金属在环境介质中腐蚀的物质。
缓蚀剂又叫作阻蚀剂、阻化剂或腐蚀抑制剂等。
缓蚀剂保护技术已经发展为一项重要的防腐蚀技术,广泛用在石油、冶金、化工、机械制造、动力和运输等部门。
2 缓蚀剂的分类缓蚀剂的品种繁多,常用的如亚硝酸钠、铬酸盐、磷酸盐、石油磺酸钡、亚硝酸二环已胺等,至今尚难以有统一的分类方法。
常见到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2.1 按缓蚀剂作用的电化学理论分类(1) 阳极型缓蚀剂通过抑制腐蚀的阳极过程而阻滞金属腐蚀的物质。
这种缓蚀剂通常是由其阴离子向金属表面的阳极区迁移,氧化金属使之钝化,从而阻滞阳极过程。
例如,中性介质中的铬酸盐与亚硝酸盐。
一些非氧化型的缓蚀剂,例如苯甲酸盐、正磷酸盐、硅酸盐等在中性介质中,只有与溶解氧并存,才起到阳极抑制剂的作用。
(2) 阴极型缓蚀剂通过抑制腐蚀的阴极过程而阻滞金属腐蚀的物质。
这种缓蚀剂通常是由其阳离子向金属表面的阴极区迁移,或者被阴极还原,或者与阴离子反应而形成沉淀膜,使阴极过程受到阻滞。
例如ZnSO4、Ca(HCO3) 2、As3+、Sb3+ 可以分别和OH-生成Zn(OH)2、Ca(OH)2沉淀和被还原为As、Sb 覆盖在阴极表面,以阻滞腐蚀。
(3) 混合型缓蚀剂这种缓蚀剂既可抑制阳极过程,又可抑制阴级过程。
例如含氮和含硫的有机化合物。
2.2 按化学成分分类(1) 无机缓蚀剂,如铬酸盐、亚硝酸盐、磷酸盐等。
(2) 有机缓蚀剂,如胺、硫脲、乌洛托品等。
2.3 按缓蚀剂所形成保护膜的特征分类(1) 氧化膜型缓蚀剂通过使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附着力强的氧化膜而阻滞金属腐蚀的物质。
例如,铬酸盐、重铬酸盐、亚硝酸钠等。
由于它们具有钝化作用,故又称为钝化剂。
(2) 沉淀膜型缓蚀剂由于与介质中的有关离子反应并在金属表面生成有一定保护作用的沉淀膜,从而阻滞金属腐蚀的物质。
第47卷第12期2019年6月广 州 化 工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Vol.47No.12Jun.2019绿色缓蚀剂对金属铝的缓蚀性能研究进展*刘云霞,文家新(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1120)摘 要:两性金属铝因其优异性能而广泛应用于电工电子等多个领域,但当pH<5时或pH>9时,铝会被腐蚀,这两种情况下都需要添加缓蚀剂来减少铝的腐蚀㊂本文首先介绍了缓蚀剂的概念及分类,然后综述了缓蚀剂对金属铝在不同介质中的缓蚀作用机理,接着综述了绿色缓蚀剂对金属铝在不同介质中的缓蚀性能的研究进展,总结其缓蚀规律㊂展望了将来金属铝基绿色缓蚀剂的具体发展方向㊂关键词:绿色缓蚀剂;铝;缓蚀性能 中图分类号:TG1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9677(2019)12-0027-02*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603011)㊂第一作者:刘云霞(1985-),女,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缓蚀剂㊁电池㊂Research Progress on Corrosion Inhibition of Green CorrosionInhibitors for Aluminium Metals *LIU Yun -xia ,WEN Jia -xin(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Chongqing 401120,China)Abstract :Aluminum has excellent character and is used widely for many fields,such as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al.However,when pH<5or pH>9,aluminum will be corroded,corrosion inhibitors should be added to reduce the corrosion of aluminum.The 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 of corrosion inhibitor were introduced.Then the inhibition mechanism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green corrosion inhibitor on corrosion inhibition of aluminum in different media were reviewed,and the corrosion inhibition law of green inhibitor was summarized.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green corrosion inhibitor for aluminum was prospected.Key words :green corrosion inhibitor;aluminum;corrosion inhibition property金属铝具有密度小㊁质量轻㊁外观美㊁比强度高㊁导电性好㊁易于成型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工㊁电子㊁化工㊁航空㊁建材㊁交通等领域及日常生活中㊂相对其他金属而言,金属铝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因为它能在空气中形成一层致密稳定的氧化膜,阻止Al 的进一步氧化,但这层膜是两性氧化物,只有在pH 介于5~9之间时才能保持稳定㊂当pH<5时,这层膜会大量溶解生成Al 3+;当pH>9时,则会生成AlO 3+2,这两种情况下都需要添加缓蚀剂来减少铝的腐蚀[1]㊂早期缓蚀剂多为无机缓蚀剂和有机类的纯化学品缓蚀剂,如铬酸盐㊁亚硝酸盐㊁磷酸盐及一些含氮类㊁磷类化合物等,大多有毒,且其残留物难于降解,严重危害环境及人类健康㊂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和对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的要求,研究和开发出环境友好型缓蚀剂,是缓蚀剂的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2]㊂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绿色缓蚀剂,不仅成本低㊁来源广,且在低毒,低残留及后续处理方面有着突出的优越性,在缓蚀剂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化学㊁水处理等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和绿色缓蚀剂研究的重要方向[3]㊂1 缓蚀剂的概念及分类缓蚀剂是一种指以适当的浓度和形式存在于介质中的可以防止或减缓金属腐蚀的纯净物或混合物㊂加入微量或少量缓蚀剂可使金属在介质中的腐蚀速度明显降低直至为零,同时金属的物理机械性能保持不变㊂按化学成分,缓蚀剂可分为无机缓蚀剂和有机缓蚀剂㊂一般而言,无机金属缓蚀剂必须容易与金属发生氧化反应,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不能渗透的氧化膜,从而阻止介质中的离子与金属的进一步相互作用,延缓金属在介质中的溶解㊂但大多数无机缓蚀剂的毒性大,例如铬酸盐㊁亚硝酸盐㊁硅酸盐等都具有较大的毒性㊂有机缓蚀剂则必须含有杂原子或者双键,具有大比表面积,活性中心等等,这样通过吸附作用能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覆盖层,从而隔绝金属与外界活性离子的接触㊂大多数有机缓蚀剂的价格较高,成为阻止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㊂近年来,从天然植物中提取新型高效㊁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缓蚀剂已成为未来缓蚀剂的发展方向㊂2 缓蚀剂对铝在不同介质中的缓蚀机理概述缓蚀剂对铝表面的保护作用机制大致有三种类型:吸附型㊁扩散型㊁表面变化型㊂在酸性介质中缓蚀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吸附型㊂吸附型缓蚀剂主要通过物理吸附及共价键的化学吸附,在分子表面形成牢固的吸附膜隔离介质与金属,进而抑制金属的腐蚀,如含氮的有机物(亚胺㊁胺㊁偶氮化合物等)㊁含硫化合物(硫醇㊁硫脲㊁噻吩及衍生物等)㊁含氧有机化合物28 广 州 化 工2019年6月(丁醇㊁醛㊁癸二酸盐㊁酯㊁酮等及衍生物等)㊂在碱性介质中缓蚀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扩散型㊂扩散型缓蚀剂分子主要作用于金属的全表面,通过增大局部微电池内的电阻,降低腐蚀电流,进而抑制铝的腐蚀受到,如动物胶㊁海藻酸钠㊁阿拉伯胶㊁琼脂等高分子有机物㊂在中性介质中缓蚀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表面变化型缓蚀剂,缓蚀剂分子通过与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反应物覆盖在金属表面上,如硅酸盐㊁铬酸盐㊁磷酸盐等无机化合物,及具有螫合作用的一些有机化合物,如铜铁灵㊁甘氨酸㊁羟基喹啉衍生物等㊂3 绿色缓蚀剂对铝在不同介质中缓蚀性能研究进展3.1 酸性介质盐酸或磷酸在工业上常用作除垢剂㊁电化学蚀刻剂和抛光剂,此时,必须添加缓蚀剂阻止Al的腐蚀㊂Deng等[4]采用先用80%乙醇回流后用石油醚萃取后再蒸馏得到黑棕色提取物,研究结果表明该缓蚀剂在Al表面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极化曲线表明该提取物对Al在盐酸介质中表现为阴极极化,阻抗分析表明在1mol/L盐酸中,温度为20℃,缓蚀剂的浓度为1g/L,缓蚀效率为93.6%㊂文献[5]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技术研究了巴戟天属菘蓝叶提取物对Al在0.5mol/L盐酸介质中的缓释行为,当温度为303K,缓蚀剂的浓度为7%㊁浸泡时间为2h,缓释效率为96.72%㊂随着温度和盐酸浓度的增加,缓蚀剂的缓蚀作用下降㊂热力学参数表明缓蚀剂分子在Al表面的物理吸附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㊂Umore等[6]采用失重法研究了在30~60℃时酒椰橡胶分泌物对Al在盐酸介质中的缓释行为㊂缓蚀效率随缓蚀剂浓度的上升而升高但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㊂热力学参数表明缓蚀剂分子在Al表面的物理吸附遵循Temkin等温线㊂Rao等[1]采用极化和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研究了芫荽果提取物在1mol/L的磷酸介质中对铝的缓蚀行为,发现缓蚀剂的缓蚀作用受其浓度和温度影响㊂该提取物在金属表面的行为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极化测试表明该缓蚀剂在铝表面是物理吸附,属于混合型缓蚀剂,在30℃,缓蚀剂的浓度为500ppm 时,缓蚀效率可达到72.75%㊂Rao等[7]研究了藤黄提取物在在1mol/L的磷酸介质中对铝和6063铝合金的缓蚀行为,发现刚开始时混合吸附,后面是化学吸附,在50℃,缓蚀剂的浓度为500ppm时,缓蚀效率可达到93.04%㊂李楠等[8]采用浸提旋蒸法得到了麻竹竹叶提取物,研究该提取物在1mol/L硝酸溶液中对金属铝的缓蚀行为㊂研究结果表明,麻竹竹叶提取物对铝的缓蚀效率随缓蚀剂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在铝表面的吸附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㊂极化曲线结果表明,该缓蚀剂为混合抑制型缓蚀剂㊂3.2 碱性介质Namrata等[9]研究了辣木树㊁三木果树㊁芒果树的树干提取物对铝合金在1M氢氧化钠的缓蚀行为㊂在303K下,在这三种提取物中,辣木树树干提取物浓度为0.6g/L时表现出最大的缓蚀效率,约为85.3㊂极化曲线表明三者均为混合型缓蚀剂,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㊂该小组还[10]采用电化学阻抗,动电位极化和线性极化电阻技术研究了大麻㊁萝芙藤㊁柠檬㊁番荔枝㊁鸭嘴花五种植物叶子提取物对铝合金在1mol/L NaOH溶液的缓蚀行为㊂其中,萝芙藤表现出最大的缓蚀效率,当其浓度为0.2g/L,缓蚀效率为97%㊂文献[11]采用失重法研究了腰果酚对铝在NaOH溶液中的缓蚀行为,结果表明:腰果酚对铝在NaOH溶液有较好的缓蚀作用,且缓蚀效果随腰果酚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在5%NaOH溶液中加入0.04g/mL的腰果酚时,失重率为4%㊂ 3.3 中性介质Deyab[12]采用迷迭香萃取物来控制生物柴油中铝的腐蚀㊂采用失重法和极化法测定其缓蚀效率㊂缓蚀剂的效率随着缓蚀剂的浓度增加而升高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㊂缓蚀剂在铝表面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㊂极化测试表明迷迭香萃取物是一个以阳极极化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㊂在常温下,该缓蚀剂的浓度为0.5g/L,该缓蚀剂的缓蚀效率为95.7%㊂4 结 语目前,对环境友好型金属缓蚀剂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但大多是对钢铁在不同介质中的缓蚀作用的研究,对于Al在不同介质中的缓蚀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缓蚀机理的研究,绝大部分观点和解释还只是推测,没有很明确的实验支撑和较完善的理论体系㊂因此,未来可对Al在不同介质中的缓蚀机理进行更全面㊁更深入的研究㊂另外,对绿色植物提取物缓蚀剂的研究方面,至今还没能确定具体是什么活性成分在起作用,可能是多种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某一单一组分,今后可通过现代先进的仪器分析技术对绿色植物提取物缓蚀剂进行更深入研究,得到更高效的绿色植物提取物缓蚀剂㊂在当今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绿色缓蚀剂将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㊂参考文献[1] D Prabhu,P Rao.Coriandrum sativum L.-A novel green inhibitor forthe corrosion inhibition of aluminium in1.0M phosphoric acid solution [J].J Environ Chem Eng,2013,1(4):676-683.[2] 范洪波.新型缓蚀剂的合成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5(6):2-5.[3] S A Umoren,I B Obot,E E Ebenso,et al.The Inhibition of aluminumcorrosion in hydrochloric acid solution by exudate gum from Raphia hookeri[J].Desalination,2009,250:225.[4] S D Deng,X H Li.Inhibition by Jasminum nudiflorum Lindl.leavesextract of the corrosion of aluminium in HCl solution[J].Corros Sci, 2012,64:253-262.[5] K Krishnaveni,J Ravichandran.Effect of aqueous extract of leaves ofMorinda tinctoria on corrosion inhibition of aluminium surface in HCl medium[J].Trans Nonferrous Met Soc China,2014,24:2704-2712.[6] S A Umoren,I B Obot,E E Ebenso,et al.The Inhibition ofaluminium corrosion in hydrochloric acid solution by exudate gum from Raphia hookeri[J].Desalination,2009,247:561-572.[7] D Prabhu,P Rao.Adsorption and inhibition action of a novel greeninhibitor on aluminium and6063aluminium alloy in1.0M H3PO4 solution[J].Procedia Materials Science,2014,5:222-231. [8] 李楠,刘祥义,刘建祥,等.麻竹竹叶提取物对铝在HNO3介质中的缓蚀性能[J].清洗世界,2016,32(6):5-8.[9] Chaubey N,Savita,Singh V K,et al.Corrosion inhibition performanceof different bark extracts on aluminium in alkaline solution[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Arab Universities for Basic&Applied Sciences, 2016,22(C).[10]Chaubey N,Yadav D K,Singh V K,et al.A comparative study ofleaves extracts for corrosion inhibition effect on aluminium alloy in alkaline medium[J].Ain Shams Engineering Journal,2015,8(4): 476-483.[11]陈玉,王强伟.腰果酚对铝在酸/碱体系中缓蚀作用的研究[J].广州化工,2014,42(5):51-53.[12]M A Deyab.Corrosion inhibition of aluminum in biodiesel by ethanolextracts of Rosemary leaves[J].J Taiwan Inst Chem E,2016,58:536-541.。
缓蚀剂的作用原理、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1 缓蚀剂概述在美国材料与实验协会《关于腐蚀和腐蚀试验术语的标准定义》中,缓蚀剂是“一种以适当的浓度和形式存在于环境(介质)中时,可以防止或减缓腐蚀的化学物质或几种化学物质的混合物”。
缓浊剂是具有抑制金属锈蚀性质的一类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的总称。
某些有机物质,被有效地吸附在金属的表面上,从而明显地影响表面的电化学行为。
其作用机理有抑制表面的阳极反应和抑制阴极反应两种,结果都是使腐蚀电流降低。
缓蚀剂的作用不仅如此,它作为金属的溶解抑制剂还有许多实用价值。
如用在化学研磨、电解研磨、电镀和电解冶炼中的阳极解、刻蚀等。
总之,在同时发生金属溶解的工业方面,或县为了抑制过度溶解或是为了防止局部浸蚀使之均匀溶解。
缓蚀剂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电镀中的整平剂,从其本来的定义备不属于缓蚀剂的畴;但是,其作用机理(吸附)和缓蚀剂的机理类似。
具有整平作用的物质,同时有效地作为该金属的缓蚀剂的情况也是常的。
下图给出了有无缓蚀剂的不同效果:图1 缓蚀剂的效果2 不同类型的缓蚀剂及其作用原理2.1 阳极型缓蚀剂及其作用原理阳极型缓蚀剂也称阳极抑制型缓蚀剂,主要是抑制阳极过程而使腐蚀速度减缓。
如中性介质中的亚硝酸盐、铬酸盐、磷酸盐、硅酸盐、苯甲酸钠等,它们能增加阳极极化,从而使腐蚀电位正移。
通常是缓蚀剂的阴离子移向金属阳极使金属钝化。
该类缓蚀剂属于“危险型”缓蚀剂,用量不足会加快腐蚀。
作用过程:(a)具有强氧化作用的缓蚀剂,使金属钝化(亚硝酸钠,高铬酸等);(b)具有阴极去极化性的钝化剂,在阴极被还原,加大阴极电流,使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向正方移动,超过钝化电位,而使腐蚀电流达到很低的值。
(亚硝酸盐、硝酸盐与高价金属盐属于此类;铬酸盐、磷酸盐、钼酸盐、钨酸盐等在酸性溶液中也属于此类。
)图2 阳极型缓蚀剂作用原理2.2 阴极型缓蚀剂及其作用原理阴极型缓蚀剂也称阴极型抑制,其主要包括:酸式碳酸钙、聚磷酸盐、硫酸锌、砷离子、锑离子等,能使阴极过程减慢,增大酸性溶液中氢析出的过电位,使腐蚀电位向负移动。
缓蚀剂缓蚀作用的研究方法
缓蚀剂具有一定的缓蚀作用,是能有效抑制金属加工过程中锈斑形成、硝化物沉积、漆涂层褪色等缓蚀性劣化现象的一类特殊添加剂。
缓蚀剂在抗衰老防腐、节能减排、吸收、稳定、传递和改性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是控制金属加工过程中缓蚀性变化的关键技术和落实工艺稳定的奠基性技术。
因此,开展缓蚀剂缓蚀作用的研究,对确定缓蚀剂的作用机理以及实施有效的抑制加工过程中缓蚀性变化,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般而言,缓蚀剂缓蚀作用的研究方法可以总结如下:
1.究面板材料的腐蚀特性:测量指标包括基材表面腐蚀深度,涂层厚度下降、涂层硬度变化等。
通过对面板材料进行腐蚀测试,分析缓蚀剂对其腐蚀性变化的影响,从而评估缓蚀剂的效果。
2.行模拟腐蚀试验:模拟腐蚀试验主要是通过金属表面的渗入深度、锈蚀斑的大小以及涂层褪色等指标,衡量缓蚀剂对金属腐蚀的抑制作用。
3. 缓蚀剂的细胞毒性进行分析:
缓蚀剂的细胞毒性对缓蚀剂的缓蚀作用具有重要影响,可以通过多组分测定缓蚀剂的毒性,从而分析缓蚀剂对各种危害物质的杀伤能力,确定其在缓蚀剂作用中的作用机理。
4.缓蚀剂的有效成分进行原子结构分析:
通过对缓蚀剂的有效成分的原子结构分析,可以确定其缓蚀作用的温和性,从而更好地设计缓蚀剂,控制其缓蚀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
性,从而有效抑制金属加工过程中缓蚀性变化。
以上是缓蚀剂缓蚀作用的研究方法,缓蚀剂在金属加工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认可,如果通过正确的研究方法,对缓蚀剂的缓蚀作用机理以及抑制金属加工过程中缓蚀性变化完成
分析,将会大大推动缓蚀剂的应用与发展。
二氧化碳缓蚀剂的研究进展王欣彤;杨江;陈旭【期刊名称】《表面技术》【年(卷),期】2024(53)11【摘要】为了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达到碳中和的目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被大力推广和应用。
CCUS过程,油气开发和集输过程始终面临着严重的二氧化碳(CO_(2))腐蚀问题。
CO_(2)腐蚀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环境污染和人身安全等问题。
相比于采用昂贵的合金材料防腐措施,在普通碳钢基础上添加缓蚀剂是应对CO_(2)腐蚀较为简单、经济的防腐方法之一。
总结了近几年不同类型CO_(2)缓蚀剂的研究进展,包括传统的含有N、O、S、P等杂原子的有机缓蚀剂,含有杂环的有机缓蚀剂,具有两亲性的表面活性剂类缓蚀剂,新型无机纳米材料类缓蚀剂(如石墨烯、碳量子点、离子液体和金属配合物等),以及植物提取物、氨基酸、天然油和生物聚合物等天然型绿色环保缓蚀剂。
分析了这些不同缓蚀剂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并讨论了这些缓蚀剂的研究现状。
同时,总结了缓蚀剂构效关系和协同效应的研究热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最后针对这些不同缓蚀剂的特点和研究现状,对未来CO_(2)缓蚀剂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总页数】10页(P117-126)【作者】王欣彤;杨江;陈旭【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74【相关文献】1.金属表面缓蚀剂自组装单分子膜的STM研究进展Ⅰ.惰性金属表面的缓蚀剂自组装单分子膜2.金属表面缓蚀剂自组装单分子膜的STM研究进展Ⅱ.常用金属表面的缓蚀剂自组装单分子膜3.二氧化碳腐蚀缓蚀剂及其缓蚀机理的研究进展4.二氧化碳缓蚀剂研究进展5.一种油田用抗二氧化碳缓蚀剂的合成实验探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环烷酸腐蚀缓蚀剂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合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原油炼制过程中控制环烷酸腐蚀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着重介绍了国内外缓蚀剂研究进展及缓蚀剂的种类,指出了最优缓蚀剂配置方案,为缓蚀剂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环烷酸腐蚀;缓蚀剂;原油炼制0 前言原油中普遍都含有环烷酸,其含量随原油的产地不同而不同。
环烷酸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盐类具有多种用途[1]。
但它在原油的加工过程中,会对加工设备造成腐蚀,腐蚀程度随其在原油中含量的增大而加重,尤其对常减压蒸馏装置中高温部位设备的腐蚀最为严重[2-4]。
随着我国老油田开采时间的加长和三次采油技术的提高以及进口原油量的增加,我国炼厂加工的原油已呈现出逐年变重的趋势,其酸值也在不断提高,对原油加工设备的腐蚀越来越严重[5]。
近年来,对如何预防和控制环烷酸腐蚀,国内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环烷酸对原油加工设备的腐蚀。
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消除环烷酸对原油加工设备的腐蚀。
因此,了解环烷酸性质及腐蚀机理,开发适合我国原油特点、工艺特点的高温环烷酸缓蚀剂,对提高炼油厂经济效益、延长开工周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研究现状环烷酸腐蚀是一种涉及原油加工过程,酸值、流速、流态、温度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物理化学过程。
1956年,由Derungs[11]首次提出。
同年就有防止铁质金属遭受环烷酸腐蚀的缓蚀剂申请专利一据美国腐蚀学会T-8委员会调查统计[12],截止1996年底,已申请的与环烷酸腐蚀有关的缓浊剂专利多达30余种,内察涉及N、P、S等多种有机化台物或混合物。
从已公布的缓蚀剂专利内容看,产品研究趋势为:胺_酰胺一咪唑啉含N、S的杂环化台物一磷酸(亚磷酸)酯,盐-硫,氧取代磷酸(亚磷酸)酯、盐等,其性能特点趋于耐高温化。
国外在应用缓蚀剂抑制环烷酸腐蚀方面的研究有近50年的历史,早期主要以胺和酰胺为主,但由于这类缓蚀剂在高温下易分解,因此逐渐被其他品种所代替。
金属防锈、缓蚀的新进展1.高分子缓蚀剂聚合物作为缓蚀剂的应用已有很久的历史,早期使用的淀粉、糖浆、鸡蛋清、鸡蛋黄及各种天然胶等钢铁酸洗缓蚀剂,都是天然高分子物质。
l964年加藤正义研究了阿拉伯胶、可溶性淀粉、琼脂等高分子多糖类化合物作为碱液中铝用缓蚀剂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试样的缓蚀效率在80%以上。
但多糖类一但水解为单糖类时,则会促进铝的腐蚀。
缓蚀剂应用研究表明,许多高效缓蚀剂可以在金属表面原位聚合生成更加稳定的保护膜,从而显示良好的缓蚀效果。
炔醇化合物在Fe3+的催化下,三键打开,在金属表面上生成聚合物的保护膜,使炔醇化合物在高温盐酸介质中对碳钢具有优良的缓蚀作用;苯并三氮唑(BTA)是铜及其合金的特效缓蚀剂,它良好的缓蚀性能来自于BTA分子和一价铜离子以共价键和配位键结合,相互交替形成链状聚合物,在铜表面形成多层保护膜。
这些例子说明,聚合物分子可能具有更好的缓蚀效果。
近年来出现了大量高分子缓蚀剂,而且它们大多都属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1.1含磷高分子缓蚀剂聚合物缓蚀剂在水性介质中和酸性介质中早有应用。
聚磷酸盐(如六偏磷酸钠等)是水质稳定剂常用的复配组分之一,优点是价格便宜,可以和铬酸盐、锌盐等缓蚀剂复配使用,但由于其易水解和引起富营养化,目前已限制使用。
20世纪60年代,为满足环境方面的需求,开发使用了有机多元膦酸类缓蚀阻垢剂。
有机多元膦酸的优点是无毒和使用浓度较低,但仍存在富营养化的问题。
为了满足水处理缓蚀、阻垢、杀菌的要求,人们通过聚合反应引入不同的单体制备二元、三元、多元共聚物,进行无磷、全有机组分配方的研究。
80年代中期开发成功聚合膦酸羧酸缓蚀阻垢剂(PCA).其分子内同时含有膦酸基团和羧酸基团,从而使水处理技术有一个新的突破。
PCA主要分两类,一类是Nalc0公司首先研究开发并成功用于油田注水处理的膦酸化水解马来酸酐(PHPMA),其结构式如下。
PHPMA不仅能显著地提高缓蚀效率,而且具有优异的阻垢性能。
绿色缓蚀剂的研究现状及举例总结国内外缓蚀剂的发展不难发现,虽然各种介质中缓蚀剂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其在实际运用中却不够完善和成熟。
尤其是绿色环保型缓蚀剂研究仍处于实验探索阶段,在该领域仍需要在提高缓蚀作用效果、机理研究和低成本低污染等方面做得更深入的研究。
我国近10年对各类缓蚀剂的研究和应用发展很快,部分产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总体水平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
研究人员认为今后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绿色缓蚀剂的发展:1从天然植物、海产植物中,提取、分离、加工新型绿色缓蚀剂有效成分的方法。
2利用医药、食品、工农业副产品提取有效缓蚀剂组成,并进行复配或改性处理,开发新型绿色缓蚀剂。
3运用量子化学理论、灰色关联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等科学技术合成高效低毒多功能新工艺型绿色缓蚀剂和低聚体新型绿色缓蚀剂。
4对钼酸盐、钨酸盐、稀土元素金属等无机缓蚀剂深入进行研究,研制出新型高效绿色缓蚀剂。
5利用先进的分析测试仪器和新的研究方法,研究缓蚀剂的作用机理及协同作用机理,指导新型绿色缓蚀剂的开发。
以适当的浓度和形式存在于环境(介质)中时,可以防止或减缓材料的化学物质或复合物.(1)根据产品化学成分,可分为无机缓蚀剂、有机缓蚀剂、聚合物类缓蚀剂。
①无机缓蚀剂无机缓蚀剂主要包括铬酸盐、亚硝酸盐、硅酸盐、钼酸盐、钨酸盐、聚磷酸盐、锌盐等。
②有机缓蚀剂有机缓蚀剂主要包括膦酸(盐)、膦羧酸、琉基苯并噻唑、苯并三唑、磺化木质素等一些含氮氧化合物的杂环化合物。
③聚合物类缓蚀剂聚合物类缓蚀剂只要包括聚乙烯类,POCA,聚天冬氨酸等一些低聚物的高分子化学物。
(2)根据缓蚀剂对电化学腐蚀的控制部位分类,分为阳极型缓蚀剂,阴极型缓蚀剂和混合型缓蚀剂。
①阳极型缓蚀剂阳极型缓蚀剂多为无机强氧化剂,如铬酸盐、钼酸盐、钨酸盐、钒酸盐、亚硝酸盐、硼酸盐等。
它们的作用是在金属表面阳极区与金属离子作用,生成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氧化膜覆盖在阳极上形成保护膜。
缓蚀剂的作用原理、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1 缓蚀剂概述在美国材料与实验协会《关于腐蚀和腐蚀试验术语的标准定义》中,缓蚀剂是“一种以适当的浓度和形式存在于环境(介质)中时,可以防止或减缓腐蚀的化学物质或几种化学物质的混合物”。
缓浊剂是具有抑制金属锈蚀性质的一类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的总称。
某些有机物质,被有效地吸附在金属的表面上,从而明显地影响表面的电化学行为。
其作用机理有抑制表面的阳极反应和抑制阴极反应两种,结果都是使腐蚀电流降低。
缓蚀剂的作用不仅如此,它作为金属的溶解抑制剂还有许多实用价值。
如用在化学研磨、电解研磨、电镀和电解冶炼中的阳极解、刻蚀等。
总之,在同时发生金属溶解的工业方面,或县为了抑制过度溶解或是为了防止局部浸蚀使之均匀溶解。
缓蚀剂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电镀中的整平剂,从其本来的定义备不属于缓蚀剂的畴;但是,其作用机理(吸附)和缓蚀剂的机理类似。
具有整平作用的物质,同时有效地作为该金属的缓蚀剂的情况也是常的。
下图给出了有无缓蚀剂的不同效果:图1 缓蚀剂的效果2 不同类型的缓蚀剂及其作用原理2.1 阳极型缓蚀剂及其作用原理阳极型缓蚀剂也称阳极抑制型缓蚀剂,主要是抑制阳极过程而使腐蚀速度减缓。
如中性介质中的亚硝酸盐、铬酸盐、磷酸盐、硅酸盐、苯甲酸钠等,它们能增加阳极极化,从而使腐蚀电位正移。
通常是缓蚀剂的阴离子移向金属阳极使金属钝化。
该类缓蚀剂属于“危险型”缓蚀剂,用量不足会加快腐蚀。
作用过程:(a)具有强氧化作用的缓蚀剂,使金属钝化(亚硝酸钠,高铬酸等);(b)具有阴极去极化性的钝化剂,在阴极被还原,加大阴极电流,使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向正方移动,超过钝化电位,而使腐蚀电流达到很低的值。
(亚硝酸盐、硝酸盐与高价金属盐属于此类;铬酸盐、磷酸盐、钼酸盐、钨酸盐等在酸性溶液中也属于此类。
)图2 阳极型缓蚀剂作用原理2.2 阴极型缓蚀剂及其作用原理阴极型缓蚀剂也称阴极型抑制,其主要包括:酸式碳酸钙、聚磷酸盐、硫酸锌、砷离子、锑离子等,能使阴极过程减慢,增大酸性溶液中氢析出的过电位,使腐蚀电位向负移动。
第25卷第1期2013年1月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CORROSION SCIENCE AND PROTECTION TECHNOLOGY V ol.25No.1Jan.2013氨基酸类缓蚀剂缓蚀机理研究进展郭学辉1王康1胡百顺1石茂才1周生杰1余海棠21.西安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西安710065;2.延长油田公司延安716001中图分类号:TG174.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495(2013)01-0063-041前言在现代工业和生活中,金属腐蚀已成为极为严重的破坏因素,遍及各个工业部门.为了抑制金属的腐蚀,采用缓蚀剂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防腐蚀方法.目前各类缓蚀剂被广泛应用于石油、石化、能源、交通、机电及建筑等行业以及工业各过程中,如清洗、水处理、石油开采、金属制品的储运等.近年来,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入,对缓蚀剂的开发和应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型高效及环境友好缓蚀剂的研发成为研究热点,也将是未来缓蚀剂的发展方向[1,2].但是,传统研发缓蚀剂的手段主要采用猜测和大量探索性实验,成本高、周期长、效率低、盲目性大,给研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只有清楚了解缓蚀剂的作用机理才能为新型高效且环境友好缓蚀剂的研发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导,故对缓蚀剂的缓蚀机理展开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氨基酸分子中具有碱性氨基和酸性羧基两种基团,而且氨基酸中可以有多个氨基或多个羧基.氨基和羧基数目相等的氨基酸近于中性,氨基数目多于羧基数目的近于碱性,羧基数目多于氨基数目的近于酸性,所以氨基酸分为中性、碱性、酸性氨基酸.它不仅可以通过蛋白质水解得来,还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全部分解.因其具有绿色环保、价格低廉和来源广泛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3].2氨基酸概述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赋予蛋白质特定的分子结构形态,使它的分子具有生化活性.自然界中氨基酸的种类大约有200多种,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C 上,都为α-氨基酸,其中标准氨基酸有20种.各种氨基酸的侧链有很大区别,有些侧链是非极性的,表现出疏水性;而其它一些侧链是极性的或是在中性pH 下离子化的,表现出亲水性.单个氨基酸是兼性离子,所以是水溶性的[4].每种氨基酸具有特定的R 侧链,它决定着氨基酸的物理化学性质.根据侧链的极性不同可将氨基酸分成4类:(1)具有非极性或疏水性侧链的氨基酸(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脯氨酸和缬氨酸)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随着脂肪族侧链的长度增加,其疏水程度相应增大.(2)具有极性、无电荷亲水侧链的氨基酸.这类氨基酸含有的中性、极性基团能够与水分子形成氢键.丝氨酸和苏氨酸的极性与它们所含的羟基有关,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分别是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酰胺化产物,所以它们的极性同其酰胺基有关.另外,半胱氨酸由于含有极性较大的巯基基团,也属于极性氨基酸,在pH 值接近中性时,巯基和酚基都可以产生部分电离.(3)带正电荷侧链(在pH 接近中性时)的氨基酸包括组氨酸、精氨酸和赖氨酸,它们带有电荷是由于具有咪唑基、胍基和ε-NH 2.(4)带有负电荷侧链的氨基酸(在pH 接近中性时)包括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由于侧链都为羧基,故带有负电荷.除了20种常见的氨基酸外,从蛋白质水解物中还离析出其它氨基酸,比如肌肉蛋白中存在甲基组氨酸,ε-N 甲基赖氨酸和ε-N 三甲基赖氨酸.胶原蛋白中含有羟基脯氨酸和5-羟基赖氨酸.3氨基酸类缓蚀剂缓蚀机理研究进展缓蚀剂的本质是通过与金属的作用(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从而抑制金属腐蚀的发生.其作用机理主要有三种,其一是吸附型缓蚀,此种类型缓蚀作用在于缓蚀剂分子中存在着极性基团,能在金属材料表面吸附成膜,阻碍腐蚀介质与金属材料接触;其二是沉淀型缓蚀,此种类型的缓蚀作用为缓蚀剂分子与腐蚀环境中其它离子发生反应后,生成难溶物质并沉积于金属材料表面,从而对金属起到保护作用;其三是氧化型缓蚀,此种类型的缓蚀作用是利用缓蚀剂的强氧化性在金属基材表面形成一层钝化定稿日期:2012-04-27作者简介:郭学辉,男,1962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油气田材料腐蚀与防护通讯作者:王康,E-mail:434618201@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5卷的薄膜,阻止腐蚀反应的进行[5].氨基酸类缓蚀剂对金属在腐蚀介质中的缓蚀作用主要是由于氨基酸分子中S、N上有孤对电子与Fe空轨道形成表面配合物而吸附到碳钢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吸附膜而有效阻止金属的腐蚀,大大降低了其腐蚀速度.另外,氨基酸具有表面活性使它能够在金属/溶液界面上比较活泼的地方产生吸附,结果使界面反应的活化能增大,也使界面的双电层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腐蚀电池共轭反应中的阴极或阳极受到强烈阻滞,使金属腐蚀的速率急剧降低[6].3.1中性介质氨基酸类缓蚀剂缓蚀机理研究进展在中性溶液中,氨基酸以两性离子的形式存在,分子主要通过-NH2结合H+吸附在电极表面(局部腐蚀电池的阴极区),降低阴极反应速率,阳极反应速率(金属溶解过程)也会降低[7].关于氨基酸类缓蚀剂在中性介质中的缓蚀机理报道并不多.Badaway等[8]利用极化曲线法和电化学阻抗法研究了氨基酸在含有Cl-的中性介质中对Cu-Ni合金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当加入浓度为1×10-4mol/L 时,缓蚀效率可达85%.进一步探究其缓蚀机理,认为氨基酸在合金表面形成了3D层,而缓蚀效率主要取决于这一层的性质,减缓了金属的腐蚀.梁劲翌[9]对N-油酰基肌氨酸钠的缓蚀性能以及与常用除盐水缓蚀剂的协同作用进行了探讨,发现N-油酰基肌氨酸钠对高温氨调节后除盐水有良好的缓蚀作用,而且与大多数除盐水缓蚀剂有良好的协同效应,并且开发了由N-油酰基肌氨酸钠与葡萄糖酸钠、PO43-组成的复合缓蚀剂,若复配一定浓度的阻垢剂,可适用于Cl-+SO42-浓度不超过50mg/L、pH值不低于8.0、含Ca2+高于45mg/L的水质环境.动电位极化曲线表明N-油酰基肌氨酸钠随浓度增加,金属腐蚀电位正移,表现为抑制阳极腐蚀,且浓度越大,正位移越大,腐蚀率越小.N-油酰基肌氨酸钠的抑制阳极反应和有机羧酸盐的羟基极性基团的吸附加强了磷酸盐成膜的致密性,增强了缓蚀效果.徐群杰等[10~13]对聚天冬氨酸(PASP)和钨酸盐的复配物对铜及其合金的缓蚀作用在不同的腐蚀介质(NaCl溶液和水)以及不同的铜合金材料(白铜B10、白铜B30)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采用光电化学方法和激光扫描微区光电化学显微图象(PEM)技术对聚天冬氨酸和钨酸盐的复配物对铜及其合金的缓蚀性能和缓蚀机理进行微观上的比较研究,结合循环伏安电流和交流阻抗测试的结果,首次提出可用PEM 技术来评价铜缓蚀剂和研究铜缓蚀剂的作用机理.另外,陈少华等[14]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谱等电化学手段对PASP的缓蚀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ASP浓度增加,金属的自腐蚀电位有变大的趋势,说明聚天冬氨酸应属于阳极型缓蚀剂.同时阻抗谱在高频区出现了半圆容抗弧,随着聚天冬氨酸的加入,半圆半径变大,进一步验证了聚天冬氨酸对碳钢的缓蚀性能.3.2酸性介质氨基酸类缓蚀剂缓蚀机理研究进展工业设备的酸洗除垢和酸化采油等过程需要大量的酸洗缓蚀剂,许多氨基酸化合物可以充当酸性介质缓蚀剂[15].蒋馥华等[16]采用电化学方法和失重法,研究了在盐酸介质中N-十二烷甘氨酸对低碳钢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其在临界胶束浓度(CMC)附近是良好的缓蚀剂,并符合Frumkin吸附等温式.陈尚冰等[17]合成了N-月桂酰基肌氮酸[n C11-H23CO-NH(CH3)CH2COOH,LS].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测试法分别研究了LS在中性水体系中对碳钢的缓蚀性能以及LS与钼酸钠的协同缓性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协同缓蚀剂机理,认为钼酸钠是一种弱氧化性的缓蚀剂,在金属表面形成的钝化膜不完整,单独使用钼酸钠效果不明显.而当与LS复配使用时,由于LS的极性基团部分中的N原子和O原子与Fe或Fe n+配位形成稳定难溶于水的五元环螯合膜,而且其长碳链背向金属,因而有效地覆盖了金属表面,从而阻止金属的腐蚀.黎新等[18]利用失重法测试了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4种氨基酸在0.5mol/L盐酸溶液中对铝的缓蚀效率.并且用AM1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优化计算其分子的几何构形、前线轨道能级等,并探讨了在酸性介质中氨基酸对铝的缓蚀机理.研究表明,氨基酸在酸性介质中对铝的缓蚀效率与氨基酸的最低空轨道能级有关,最低空轨道能级越低,缓蚀效率越高.因为氨基酸在铝-界面产生缓蚀作用时,铝-界面的最高占据轨道与氨基酸的最低空轨道作用,发生了电子转移,产生化学吸附,使氨基酸分子吸咐在铝-界面上,把H+与铝-界面隔开,从而达到缓蚀目的.Zerfaoui等[19]采用失重法、极化曲线法和电化学阻抗法对甘氨酸、亮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和蛋氨酸等5种氨基酸在pH=5的柠檬酸中对Fe的缓蚀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氨基酸缓蚀作用大小依次为:甘氨酸<亮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蛋氨酸.蛋氨酸的缓蚀效果最好,可能是分子中S原子的孤对电子在吸附成膜中起了主要作用.Sorkhabi等[20]运用线性极化和动电位扫描研究了丙氨酸、谷氨酸和亮氨酸在盐酸介质中对钢的腐641期蚀情况.结果表明,氨基酸的缓蚀效率与氨基酸的分子结构和浓度有关,对钢缓蚀机理属于界面吸附型,吸附机理符合Langmuir 等温式.随后又利用失重法、极化曲线法和SEM 技术对丙氨酸、亮氨酸、缬氨酸、脯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等在1mol/L HCl +1mol/L H 2SO 4混酸中对铝的缓蚀作用进行了研究并对缓蚀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缓蚀效率大小的顺序为:色氨酸>蛋氨酸>脯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丙氨酸.其机理是芳环上的电子云和杂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与铝的空轨道相互作用,形成了不溶性的络合物,覆盖在金属表面,从而阻止了金属的腐蚀.其吸附机理符合Langmuir 和Frumkin 等温式.Olivares 等[21]合成了氨基酸的癸酰胺衍生物,并利用失重法和极化曲线法研究了其在盐酸溶液中对碳钢的缓蚀作用.研究表明,甘氨酸和酪氨酸衍生物的缓蚀效果好于丙氨酸和缬氨酸的衍生物.当浓度为1×10-4mol/L 时,前者的缓蚀效率可达90%,而后者为80%,原因是甘氨酸的近似线性结构使其更易吸附在金属表面,阻碍了腐蚀的进行.酪氨酸缓蚀率高的原因是由于具有供电子效应的苯环存在.相反,丙氨酸和缬氨酸的α位上的支链阻碍了分子的线性排列,从而减弱了金属与缓蚀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说明缓蚀率的高低与分子结构有关.Mord [22]运用恒电位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在极化条件下对半胱氨酸(RSH)、蛋氨酸(CH 3SR)、胱氨酸(RSSR)、乙酰半胱氨酸(ACC)在含Cl -、F -、Fe 3+离子的40%磷酸介质中对中碳钢的缓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半胱氨酸和乙酰半胱氨酸吸附机理符合Temkin's 等温曲线;而蛋氨酸和胱氨酸吸附机理却符合Frumkin 和Langmuir 等温曲线.另外采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法等研究了半胱氨酸(RSH)和胱氨酸(RSSR)在含S 2-的H 2SO 4溶液中对碳钢的腐蚀行为[23].Tafel 极化曲线表明RSH 和RSSR 为阳极缓蚀剂,析氢反应和铁溶解反应的机理并没有改变.RSSR 的缓蚀效果较好,可能由于其含有两个S 原子,从而具有两个腐蚀中心,使RSSR 更强烈的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更稳定的吸附膜.刘晓轩等[24]研究了L-半胱氨酸和DL-半胱氨酸硫内酯盐酸盐在硫酸溶液中对碳钢的缓蚀作用,其中L-半胱氨酸在碳钢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 吸附方程,而DL-半胱氨酸硫内酯盐酸盐偏离Langmuir 吸附方程.郑红艾等[25]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辛酰谷氨酸、DL-苏氨酸、DL-丝氨酸等氨基酸类物质对铜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缓蚀效率的大小顺序为:辛酰谷氨酸>DL-苏氨酸>DL-丝氨酸.其作用机理为:辛酰谷氨酸有可供利用的孤对电子,而Cu 2+的3d 轨道上的成单电子受电负性较大的配位原子N 的影响,被强行挤进两个3d 轨道,4s 轨道上的两个电子占据一个3d 轨道.所空出两个内层的3d 轨道和能量相近的4s 、4p 轨道形成杂化轨道,采取d 2sp 3杂化,可以和6个辛酰谷氨酸配位体成键,形成稳定的内轨型八面体配合物.而DL-苏氨酸的缓蚀效果比DL-丝氨酸好是因为DL-苏氨酸可以形成较稳定的六元环,而DL-丝氨酸结构中有吸电子基存在,与铜形成的四元环不稳定.此外还采用电化学阻抗法和极化曲线法研究了各种浓度精氨酸及其与抗坏血酸复配溶液在0.25mol/L 盐酸溶液中对铜的缓蚀效果,并进一步探讨了其缓蚀机理.由于精氨酸带有较多亲水性的含氮碱基基团和较多的极性基-NH 2,亲水极性基容易被金属吸附,起到保护金属的作用.此外,较多的极性基团-NH 2的中心原子N 含有孤对电子,它与铜电子的空轨道进行配位结合,吸附在铜的表面,从而减缓了腐蚀.自V osta 等[26]首次运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缓蚀机理后,许多学者开始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研究缓蚀剂的缓蚀机理[27],目前通过对缓蚀剂进行分子设计,计算机模拟以及量子化学计算已成为缓蚀剂机理研究的主要手段.Gómez 等[28]运用量子化学的密度泛函理论(DFT)进行分子计算、模拟和设计,从理论上研究和讨论了甘氨酸(Gly)、丙氨酸(Ala)、缬氨酸(V)、酪氨酸(Tyr)等4种氨基酸类化合物在盐酸介质对中碳钢的缓蚀效果以及缓蚀机理.Duda 等[29]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PPC)、线性极化电阻(LPR)、失重法等手段进行设计和模拟,对SAE-1010和SAE-1018钢的缓蚀效果进行了研究,并且利用量子化学的理论预测了这些氨基酸类缓蚀剂对铜的缓蚀机理.石文艳等[30]利用量子化学对甘氨酸、亮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及蛋氨酸的缓蚀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这5种氨基酸的前线分子轨道能量、最高占有轨道、最低空轨道的组成以及各原子的自然电荷分布、亲核Fukui 指数和亲电Fukui 指数.结果表明,这5种氨基酸缓蚀性能与其分子的最高占据轨道能量E HOMO 及能级差△E 有关,E HOMO 越大、△E 越小,其缓蚀性能越好.其次,通过分析分子最高占有轨道、最低空轨道的组成及原子的Fukui 指数,探讨此类缓蚀剂分子的反应活性位点,发现这5种氨基酸是通过N 、S 及羰基O 原子与金属形成配位键而具有缓郭学辉等:氨基酸类缓蚀剂缓蚀机理研究进展65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5卷蚀效果.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获得了这5种氨基酸分子与Fe(111)晶面的结合能,结合能排列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蛋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甘氨酸.因此,为判断氨基酸类缓蚀剂性能的优劣,合成新型、高效氨基酸类缓蚀剂提供了理论依据.4存在的问题及展望近年来,对氨基酸作为绿色缓蚀剂在金属腐蚀方面的应用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当前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缺乏系统性.目前进行的研究往往只是针对其中的某些方面,只是一个点的概念,没有形成系统性.(2)理论不完善.虽然环境友好缓蚀剂从分子设计、合成路线与工艺、复配增效、应用性能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其理论进展仍远滞后于实践,对于许多缓蚀剂的缓蚀机理仍处于模糊状态,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随着量子化学的不断发展,对缓蚀剂进行分子设计、计算机模拟以及进行量子化学计算已成为缓蚀剂机理研究的主要手段.另外,PEM技术的发展,可以得到常规光电化学方法所不能得到的一些新的信息,对缓蚀剂机理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都为未来研发更多新型高效环境友好型缓蚀剂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参考文献[1]吴伟明,路民旭,程明焱.硫酸介质中氨基酸对钢的缓蚀性能[J].腐蚀与防护,2008,29(12):727[2]王慧龙,郑家燊.环境友好缓蚀剂的研究进展[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2,14(5):275[3]彭维恩.理论视阈下氨基酸缓蚀剂缓蚀性能的方法探讨[J].技术研发,2011,18(9):221[4]田会娟,柳鑫华,芮玉兰.氨基酸类绿色酸洗缓蚀剂的研究进展[J].腐蚀与防护,2009,30(3):186[5]何新快,陈白珍,张钦发.缓蚀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材料保护,2003,36(8):1[6]柳鑫华,芮玉兰,田惠娟.酸洗过程中氨基酸类缓蚀剂缓蚀机理研究进展[J].清洗世界,2008,24(7):23[7]Khaled M I.Evaluation of cysteine a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or-rosion inhibitor for copper in neutral and acidic chloride solutions [J].Electrochim.Acta,2007,52:7811[8]Badawy W A,Ismail K M,Fathi A M.Corrosion control of Cu-Nialloys in neutral chloride solutions by amino acids[J].Electrochim.Acta,2006,51(20):4182[9]粱劲翌.N-油酰基肌氨酸钠对除盐水缓蚀性能的探讨[J].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06,23(1):17[10]徐群杰,周国定,王会峰等.聚天冬氨酸和钨酸钠复配对3%NaCl溶液中白铜B10的缓蚀作用[J].电化学,2006,12(1):65 [11]徐群杰,单贞华,周国定.复配聚天冬氨酸对3%NaCl溶液中白铜(B30)的缓蚀作用[J].华东电力,2006,34(5):16[12]徐群杰,周国定.光电化学方法在铜缓蚀剂作用机理研究中的应用[J].化学通报,2002,65(6):422[13]徐群杰,董孔祥,周国定.聚天冬氨酸和钨酸钠复配对模拟水中铜的缓蚀作用研究[J].腐蚀与防护,2005,26(10):415[14]陈少华,汪家权,石玉.聚天冬氨酸对硫酸介质中碳钢的缓蚀性能研究[J].应用化工,2010,39(8):1208[15]张大全,朱瑞佳,高立新.氨基酸类缓蚀剂的研究开发进展[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7,23(3):240[16]蒋馥华,张萍.HCl溶液中N-十二烷基甘氨酸对低碳铜的缓蚀行为研究[J].表面技术,1996,25(2):7[17]陈尚冰,王静云,张璐.N-月桂酰基肌氨酸类缓蚀剂的合成测定及协同缓蚀作用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97,26(1):50 [18]黎新,胡立新,颜肖慈等.脂肪族氨基酸对铝缓蚀机理的研究[J].材料保护,2000,33(5):3[19]Zerfaoui M,Oudda H,Hammouti B,et al.Inhibition of corrosionof iron in citric acid media by amino acids[J].Coat., 2004,51(2):134[20]Sorkhabi H A,Ghasemi Z,Seifzadeh D.The inhibition effect ofsome amino acids towards the corrosion of aluminum in1M HCl +1M H2SO4solution[J].Appl.Surf.Sci.,2005,249(1):408 [21]Olivares O,Likhanova N V,Gómez B,et al.Electrochemical andXPS studies of decylamides ofα-amino acids adsorption on car-bon steel in acidic environment[J].Appl.Surf.Sci.,2006,252(8): 2894[22]Mord M S.Effect of amino acids containing sulfur on the corro-sion of mild steel in phosphoric acid solutions containing Cl-,F-and Fe3+ions:Behavior under polarization condition[J].Appl.Electrochem.,2005,35(9):889[23]Morad M S.Effect of sulfur-containing amino acids on the corro-sion of mild steel in sulfide-polluted sulfuric acid solution[J].J.Appl.Electrochem.,2007,37(10):1191[24]刘晓轩,袁朗白,李向红等.氨基酸类有机物在硫酸介质中对钢的缓蚀作用[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5(4):355 [25]郑红艾,张大全,沈莉莉.盐酸介质中精氨酸与抗坏血酸复配对铜的缓蚀作用[J].腐蚀与防护,2010,31(5):342[26]V osta J,Eliasek J.Study on corrosion inhibition from aspect ofquantum chemistry[J].Corros.Sci.,1971,11(4):223[27]Yan X C,Zhao H,Luo M D.A quantum chemistry study of inhibi-tion properties of imidazole and its derivatives on iron surface cor-rosion[J].Chem.Res.Chin.Univ.,2001,17(3):305[28]Gómez B,Likhanova N V,Domínguez A M A,et al.Theoreticalstudy of a new group of corrosion inhibitors[J].Phys.Chem.A, 2005,109(39):8950[29]Duda Y,Govea R R,Galicia M,et al.Corrosion inhibitors designperformance and computer simulations[J].Phys.Chem.B,2005, 109(47):22674[30]石文艳,仓辉,夏媛等.5种氨基酸缓蚀机理的量子化学及分子动力学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4(2):2666。
绿色气相缓蚀剂的研究进展
郭义鹏;严红兵;李艳玲;徐森;宁春花;周弟
【期刊名称】《材料保护》
【年(卷),期】2024(57)2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环保和安全等方面意识的不断提升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工业上对金属制品生产和应用过程中起防护作用的气相缓蚀剂提出
了更高要求,一些毒性高、对环境有影响的气相缓蚀剂受到了使用限制。
因此,研发
和推广新一代环保、安全的气相缓蚀剂势在必行。
此外,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是
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源自自然界动植物的可再生资源,特别是农作物、瓜果蔬菜和林木加工废弃物等资源中含有大量天然抗氧剂、防腐剂、抑菌剂等成分,作为气相缓蚀剂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已经对这类新一代绿色
气相缓蚀剂开展了重点研究。
概述了气相缓蚀剂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氨基酸、聚天
冬氨酸、植物源化合物、植物提取物等绿色气相缓蚀剂的研究现状,并对绿色气相
缓蚀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为其产业化应用提供必要的支持。
【总页数】7页(P116-122)
【作者】郭义鹏;严红兵;李艳玲;徐森;宁春花;周弟
【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苏州启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174.442
【相关文献】
1.碳钢用绿色高效气相缓蚀剂的复配研究
2.碳钢用绿色复配气相缓蚀剂的制备
3.绿色气相缓蚀剂蛋氨酸丁酯对甲苯磺酸盐的研制
4.气相缓蚀剂及其研究进展
5.绿色气相缓蚀剂的复配及其缓蚀性能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缓蚀剂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对缓蚀剂做了简要的概述,并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将缓蚀剂归类,阐述了目前关于缓蚀剂作用机理,最后对应用最为广泛的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极化曲线(Tafel),以及传统的失重法、极化电阻法和量子化计算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缓蚀剂; 缓蚀剂分类; 作用机理; 评价方法 0 前言 腐蚀是对能源的一种极为严重的浪费。电化学腐蚀比其它类型的腐蚀破坏更为常见,对金属是极其危险的,金属被腐蚀后显著影响了它的使用性能,其危害还不仅是金属本身受损失,更严重的是金属的结构遭到破坏。如果充分利用腐蚀与防腐的知识加以保护的话,有很多损失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搞好腐蚀的防护工作,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且关系到保护资源,节省能源,节省材料,保护环境,保证正常生产的人身安全等一系列重大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所以,本文关于缓蚀剂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1 缓蚀剂 1.1缓蚀剂的定义 将微量或少量的一种或几种化学物质(无机物、有机物)添加到腐蚀介质中,明显减缓甚至停止金属材料在该腐蚀介质中的腐蚀速度,同时金属材料原来的物理机械性能又继续保持,这样的化学物质或复合物质称为缓蚀剂。缓蚀剂的优点是设备简单、使用方便、加入量少、见效快、成本低,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石油、国防等领域,并已成为十分重要的防腐措施。
1.2缓蚀剂分类 缓蚀剂种类颇多,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最常见为以下几种[1]:
1.2.1 按缓蚀剂的化学组成分类 (1)天然型缓蚀剂: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分离出来的缓蚀剂的统称。如早期运用的铜缓蚀剂薰衣草油和松脂等均为天然型缓蚀剂。之后发现某些胶体物质像蛋白质、明胶和马铃薯淀粉等对盐酸溶液中的金属铜均起到良好的缓蚀功效。Eiile-Etrei等研究了天然蜂蜜的缓蚀效果,发现蜂蜜在氯化钠溶液中对铜起到良好的缓蚀效果[2]。天然型缓蚀剂是缓蚀剂的最早应用。 (2)无机盐型缓蚀剂:是以无机盐形式存在的一类缓蚀剂。其中使用较普遍的无机盐类缓蚀剂主要为亚硝酸盐、磷酸盐、硅酸盐、硼酸盐和铬酸盐等[3]。其发挥缓蚀效果主要是于金属表面形成沉淀膜或氧化膜,从而对金属腐蚀起到抑制作用。 (3)有机型缓蚀剂:以有机物形式存在的一类缓蚀剂。这类缓蚀剂中,当一种或多种有机化合物作为缓蚀剂添加于介质中时即能对金属材料起到很好的腐蚀防。
1.2.2 按缓蚀剂对电极过程影响分类 (1)阳极型缓蚀剂:加入的缓蚀剂主要抑制阳极区反应。缓蚀剂加入后使得腐蚀电流密度向着正方向明显移动。 (2)阴极型缓蚀剂:加入的缓蚀剂主要抑制阴极区反应。缓蚀剂加入后腐蚀电流密度向着负方向明显移动,这类缓蚀剂统称为阴极型缓蚀剂。 (3)混合型缓蚀剂:加入的缓蚀剂对阴阳极反应均有影响,但是总体影响不大。缓蚀剂加入后腐蚀电流密度与空白溶液的腐蚀电流密度无明显差别,这类缓蚀剂则可以称为混合型缓蚀剂[4]。
1.2.3 按缓蚀剂作用机理分类 (1)成膜型缓蚀剂:亦称相间型缓蚀剂。成膜型缓蚀剂的分子与腐蚀产物结合,最终在金属表面形成难于腐蚀介质中的保护膜,此类缓蚀剂统称为成膜型缓蚀剂[5]。 (2)吸附型缓蚀剂:亦称界面型缓蚀剂,这类缓蚀剂于金属表面可形成连续的也可形成不连续的一层吸附层,此类缓蚀剂统称为吸附型缓蚀剂[6]。
1.2.4 按所形成的保护膜特征分类 (1)氧化膜型缓蚀剂。这类缓蚀剂能使金属表面生成致密、附着力好的氧化物膜,从而抑制金属的腐蚀。由于它具有钝化作用,故又称为钝化剂。它又可以分为阳极抑制型缓蚀剂(如铬酸盐等)和阴极去极化型缓蚀剂两类。 (2)沉淀膜型缓蚀剂。这类缓蚀剂能与腐蚀介质中的有关离子反应并在金属表面形成防腐蚀的沉淀膜。沉淀膜的厚度比钝化膜厚(约为10—100nm)其致密性和附着力比钝化膜差。典型的如硫酸锌、碳酸氢钙等。 此外,还可按被保护金属种类不同,分为钢铁缓蚀剂、铜及铜合金缓蚀剂、铝及铝合金缓蚀剂等;根据pH值的不同,可分为酸性介质的缓蚀剂、中性介质的缓蚀剂和碱性介质的缓蚀剂。
2缓蚀剂的作用机理 对缓蚀剂作用机理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初,近三十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更是引起了广大腐蚀科学工作者的重视。由于金属腐蚀和缓蚀过程的复杂性以及缓蚀剂的多样性,难以用同一理论解释各种各样缓蚀剂的作用机理。以下是主要的几种缓蚀作用理论要点[7-11]: (1)成相膜理论 成相膜理论认为缓蚀剂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难溶的保护膜以阻止介质对金属的腐蚀。该种保护膜包括氧化物膜和沉淀膜。 (2)吸附膜理论 吸附膜理论认为,某些缓蚀剂通过其分子或离子在金属表面的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形成吸附保护膜而抑制介质对金属的腐蚀。有些缓蚀剂分子或离子与金属表面由于静电引力和分子间作用力而发生物理吸附。另一些缓蚀剂可以与金属表面形成配位键而发生化学吸附。此类缓蚀剂包括阴极抑制型缓蚀剂和有机缓蚀剂。 (3)电化学理论 电化学理论认为在发生电化学腐蚀时,在电解质溶液中会发生阳极和阴极过程,而缓蚀剂的加入能够阻滞任何一个或者同时阻滞两个电极过程的进行,减缓腐蚀速度包括阴极抑制剂型、阳极抑制型和混合抑制型缓蚀剂。
3 缓蚀剂防腐性能的评价方法 研究缓蚀剂防腐性能的评价方法有很多,根据所依据的不同原理可以大致分为腐蚀产物分析法、电化学方法以及谱学方法。腐蚀产物分析法主要建立在缓蚀剂的缓蚀作用会引起腐蚀体系某些宏观物性(如金属腐蚀量、析氢或者吸氧量、温度等)改变的基础上。电化学方法是根据缓蚀剂的加入改变腐蚀电化学反应历程,从而导致相应的电化学参数(如腐蚀电位Ecorr、腐蚀电流密度icorr、电化学阻
抗Rp及界面电容Cd等)发生变化。现代各种谱学技术方法则可以表征金属表面缓蚀吸附膜的状况与精细结构,从而判断缓蚀剂缓蚀作用的过程和机理。接下来将以电化学阻抗谱(EIS)、极化曲线(Tafel)、失重法、极化电阻法以及量子化计算为例进行简要的介绍[12]。
3.1电化学阻抗谱(EIS) 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早期时称作交流阻抗技术,电化学阻抗谱是电化学测试技术中一类十分重要的研究方法, 近十年来发展迅速, 已成为研究电极过程动力学和表面现象的重要手段, 已广泛应用于腐蚀科学领域, 特别是被广泛应用于金属极测量系统和金属缓蚀剂的研究中, 可用于快速评价缓蚀剂的缓蚀作用和缓蚀机理。电化学阻抗谱[13-19]是用小幅度交流信号扰动电解池,当高频信号穿过金属和介质之间所形成的界面电容时,可测出体系的介质电阻同时测量电极的交流阻抗,进而计算电极的电化学参数。利用稳态线性极化测量求出的极化电阻,减去介质电阻获得腐蚀体系的实际极化电阻,从而可以准确的求出腐蚀速度。 目前,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是电化学法中重要的研究方法它是一种无损伤、原位(In situ)电极过程的电化学测试技术,具有测量速度快,对研究对象表面状态干扰小等特点,操作比较简易、方便、实验重复性较好等优势,因此在实际科研工作中,交流阻抗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3.2 Tafel曲线外推法 Tafel曲线外推法又称极化曲线法,在电化学系统中,当外加的极化电位较大时,过电位和外加极化电流密度的对数呈线性相关,外加电流和电极极化呈 Tafel关系,其斜率即为Tafel 常数。腐蚀电流由极化曲线的Tafel直线区外推至自腐蚀电位即可得到。通过对缓蚀剂添加前后的腐蚀电流的计算可得出相应的缓蚀效率[20]。极化曲线法是测定金属腐蚀过程的主要方法之一。此方法可直接获得Tafel参数及腐蚀电流,对研究缓蚀剂的作用机理提供重要信息,极化曲线法也是日前研究缓蚀剂的主要方法之一[21]。
3.3失重法 失重法是一种经典的防腐蚀研究方法,该法是根据腐蚀前后试样质量的变化来测定腐蚀速度,以此判断材料的耐蚀性能失重法,也是使用较为广泛的缓蚀剂防腐性能评价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油气田现场评价。根据金属在介质中运动与否,可分为静态失重法和动态失重法,动态法比静态法更接近于现场的实际。两者所测出的都是金属表面腐蚀速度的平均值,无法反映出金属表面的局部腐蚀或点蚀现象,也不能及时反应腐蚀的状况,试验结果受试样的制备、环境介质、试样操作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但失重法测定的条件比较稳定,方法简单易行,而且准确性较高,因而使用很广泛[22]。
3.4 极化电阻法(Polarization Resistance)
极化电阻法于1938年被首次提出之后经 Stem-Geary 等人发展,现已成为一种研究缓蚀剂的方法之一。通过将试样通以外加电流的方法,使其在自然腐蚀电位附近存在不超过±10mV 的微笑波动干扰,极化电位和外加电流呈线性相关关系,斜率即为极化电阻 Rp。若知道阳极与阴极极化曲线的塔菲尔常数,结合Rp即可计算出腐蚀电流与腐蚀速率[23]。极化电阻法能有效地测试出金属的瞬时
腐蚀蚀速率,由于其本身无法测出塔菲尔常数,更不能判别缓蚀剂对阳极与阴极过程的抑制程度而使其在缓蚀剂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3,24]。
3.5量子化学计算(Quantum Chemical Calculation)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也用对缓蚀剂的性能进行预测和理论研究,从而可以从分子水平筛选并且合成出具有潜力的缓蚀剂分子。常用的主要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如下:
3.5.1从头算法 从头算法是一种量子理论全电子方法,通常用来求解多电子体系问题的。其基础为分子轨道理论,利用普朗克常数,是一种全电子的非经验计算方法。即根据物理模型的三个基本近似(非相对论近似、绝热近似和单电子近似),采用数学上的变分或微扰近似方法,不借助任何经验参数而全部严格计算分子积分以求解全电子体系的薛定谔方程(Schrodinger)的方法[25]。它既指自洽场水平上的计算,也指包含相关能校正的超哈特里-福克(Hartree-Fock)方法;既指单斯莱特行列式波函数的近似,也指多斯莱特行列式波函数的计算。现在比较著名的从头算法程序软件有 Hyperchem、Gaussian等[26]。
3.5.2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法 密度泛函理论(DFT)是一种经典的解析多电子体系的电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方法其研究对象主要为分子及凝聚态。Hartree-Fock 方法是基于复杂的多电子波函数[26],与 Hartree-Fock方法相比,密度泛函理论则以电子密度取代波函数做做为研究的基本量。密度泛函方程可以相当准确地解析体系能量及其他性质。其适应范围较HF广,但对于描述分子间的作用力,尤其是范德华力和计算半导体的能隙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5.3半经验(semi-empirical)法 半经验方法是在解析HF方程时省略了一些分子积分计算(以经验参量取代),并引进了一些假设的价电子的近似方法。使用较多的为AM1和PM3方程法,均是在 CNDO、INDO 和 MNDO 等方法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上述方法中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