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及其开发现状与前景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4
全市煤层气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为全面摸清我市煤层气开发利用情况,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我市成为能源革命排头兵的领跑者,加快实现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按照市委安排,近期,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市煤炭煤层气工业局、市国土资源局组成联合课题调研组,对我市煤层气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
课题组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考察、个别访谈等形式,深入沁水、阳城两县和晋煤集团蓝焰公司、晋煤煤层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美中能源、亚美大陆煤层气等企业实地调研,分别召集市直有关部门、沁水和阳城两县政府及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以及中石油公司、中联公司、山西煤层气、金鼎煤机等20余家企业负责人举行专题座谈会6场,参加人员达120余人次。
通过此次调研,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基本摸清了我市煤层气开发现状,梳理出了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课题组也就推进煤层气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我市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煤层气又称煤层甲烷或煤层瓦斯,是煤层在其形成演化过程中经生物化学和热解作用所生成,并以吸附为主、部分游离或溶解于煤层及煤层水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具有清洁、高热值等特征。
目前,世界上开展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国家。
在北美,煤层气与致密气、页岩气一起已经成为实现天然气储量接替的3类重要的非常规资源之一。
在我国,煤层气是天然气的重要组成,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不仅可以提供清洁能源产生经济效益,减少直接排放瓦斯造成的温室效应,而且可以大幅降低煤矿瓦斯事故,具有一举多得的功效。
从国内煤层气开发情况来看,我国埋深2000米以浅的地质储量达30万亿立方米,储量位居全球第三,已备案探明储量6572亿立方米。
我国煤层气开发,包括煤矿井下抽采和地面钻井开发两种方式。
井下抽采始于20世纪40年代辽宁抚顺矿区,地面开采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煤层气资源评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钻井勘探。
中国煤层气储量、产量、标准及开发分析一、煤层气储量我国对煤层气资源进行评价已有十多轮,在2006年的资源评价中,我国的煤层气总量接近37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的总量接近11万亿立方米。
到了2015年对煤层气资源进行的动态评价则表明煤层气总量接近30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的总量约为12.5万亿立方米。
2020年中国煤层气探明储量为3315.54亿立方米,同比上升15.71%。
对于我国的煤层气资源,其分布可以划分为五大赋气区,按照资源量从少到多分别是青藏、东北、南方、西北和华北。
青藏赋气区仅占全国总量的万分之一左右,东北赋气区占全国的9.67%,南方赋气区占全国的18.18%,西北赋气区则大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占比最大的华北赋气区,其资源最为丰富,约占全国的46.27%。
二、煤层气产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2021年中国煤层气产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到2021年中国煤层气产量达到104.7亿立方米,同比上升2.35%。
煤层气产量的增长主要是地面煤层气。
尽管行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国家补贴的进行,以及各种问题的改善,煤层气的产能建设和实际产量都将迎来快速增长期,且抽采资源的利用率也将进一步提高。
分省市来看,中国煤层气主要产区在山西,2021年产量达到89.5亿立方米,占2021年煤层气总产量的85.48%。
三、煤层气标准现状截止我国煤层气行业发布国家标准与各类行业标准共87项,其中国家标准16项、行业标准71项。
各标准归口单位共17个,其中归口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共17项,归口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行业标准7项,归口能源行业煤层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行业标准43项。
对17个归口单位发布的87项标准进行了标准类别划分,其中基础类标准有14项,方法类标准有22项,管理类标准46项,产品类标准5项。
16项国家标准中,基础类标准5项、方法类标准7项、管理类标准2项、产品类标准2项。
煤层气开发与利用前景摘要:本文介绍了贵州黔西红林矿业有限公司矿井煤层气情况及煤层气抽放、治理方法,对煤层气的开发利用进行了阐述。
关健词:煤层气煤层气开发开发利用贵州黔西红林矿业有限公司现有一个生产采区,红林公司矿井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矿井建有较完善的瓦斯抽放站,年抽放瓦斯可达600~800万m3。
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我矿综合抽放瓦斯的能力,在整个矿井又建了一个瓦斯抽放站。
矿井井田内煤矿瓦斯资源十分丰富,为了充分利用其资源,保护环境,开发利用红林矿业有限公司矿区瓦斯资源有着十分现实的重要意义。
一、矿区概况红林矿业有限公司位于贵州省西北部,黔西县红林乡与大方县普底乡交界处,行政区域隶属黔西县,为林东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管辖。
红林矿业有限公司矿井井田走向4.0Km,倾斜2.3 Km,面积8.6Km2。
矿井井田内含煤地层为上二叠龙潭组,含煤10~15层,可采为4~5层,自上而下依次偏号为:1#、4#、7#、9#和15#等5层,可采煤层平均总厚为6.27m,煤层倾角5°~20°。
矿井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由于现正在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后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将可达45万吨/年。
二、煤层气赋存情况根据《林东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红林煤矿生产地质报告》中得出:红林矿业有限公司矿井地质储量2371.6万吨。
以无烟煤种为主,低灰、特低硫高强度优质无烟煤;精煤为特低灰、特低硫高强度优质无烟煤。
由2007年4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科学报告》中得出:红林矿业有限公司矿井现有采区的生产情况和煤层气有关参数测定,在现有开采煤层标高+1590m~+1540m水平,煤层气压力在0.1MPa~0.93Mpa之间,煤层透气性系数为48.85㎡/Mpa2•d,大于10㎡/Mpa2•d,属于容易抽放煤层;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为0.0307d-1,在0.003 d-1~0.05 d-1之间,属于可以抽放煤层;结合透气性系数、瓦斯流量衰减系数两个指标综合分析并考虑以后抽放技术的发展,现开采的9#煤层属于容易抽放煤层。
我国煤制气产业发展前景分析摘要:近几年,我国煤制气产业发展迅速,多个大型煤制气项目开始工业化运营。
从短期来看,煤制气经济性较强,且能有效破解我国“富煤少气”的能源禀赋限制,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
但从长期看,资源的损耗、环保的压力成为制约煤制气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国家应统筹考虑经济与环境因素,坚持清洁高效转化、科学合理布局的原则,科学有序发展煤制气产业。
关键词:煤制气发展前景政策建议随着《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重大政策的发布,加之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国内煤价持续低迷、清洁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国家对煤制气的禁令渐行渐缓,项目审批明显加速,一时间,煤制气项目如雨后春笋。
但是,水资源承载、能源消耗、环境容量、管网配套等方面的挑战制约着煤制气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一、国内外煤制气发展情况(一)国外煤制气发展现状美、英、德等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上半叶就已开展煤制气技术研发,但多数只作为技术储备而未投入商业运行。
1984年建成的美国大平原煤制气厂是目前全球除中国外唯一一家商业化运行的煤制气工厂。
近几年,由于页岩油气革命的冲击,西方发达国家煤制气发展几乎停滞不前。
(二)国内煤制气发展现状我国煤制气发展主要经历了“十一五”末至“十二五”初的严控审批,以及“十二五”中期的扶持发展2个阶段。
截至2014年,国家发改委共核准4个煤化工示范项目:一是庆华位于新疆伊宁的55亿立方米项目,总投资264.38亿元,其中一期13.5亿立方米;二是大唐在赤峰克什克腾旗的40亿立方米项目,项目分三期建设,总投资为257.1亿元,配套建设359公里输气管道;三是大唐能源在辽宁阜新的40亿立方米项目,该项目工程总投资为245.7亿元,配套建设334公里输气管道;四是内蒙汇能在鄂尔多斯的16亿立方米项目,该项目总投资88.7亿元。
其中,大唐克旗一期和庆华伊犁一期工程均已建成投产,其它项目预计在近几年陆续投产。
233煤层气是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属于非常规天然气中的一种。
开采煤层气不仅可以对现有的能源结构进行优化和完善,而且还可以对大气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保障煤矿整个生产过程更加安全、可靠。
当前,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重要时期,从煤层气资源大国逐渐朝着煤层气生产大国发展。
虽然现阶段煤层气在整个勘探和开采过程中已经取得一定的发展成效,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要想实现煤层气产业更加高效发展,就必须要针对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和处理,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煤层气开采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 煤层气开采技术应用现状1.1 钻井成本普遍比较高煤层气开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钻井成本占投入比例较高。
经过详细的统计计算分析发现其在总成本中的占比在50%以上。
虽然在目前钻井工艺中,以欠平衡钻井技术为主,该技术在实践过程中也有很多优势,但在对钻井液的选择和利用上,仍然面临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为空气、泡沫等类型的钻井液只适用于在浅煤层中,而对于超过1000米的深部煤层,通常还是以使用泥浆携带钻屑的钻进液为主[1]。
这就造成一旦操作不当,很容易导致煤层受到严重污染,其自身的渗透性也会大幅降低,对后期煤层气排采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研发低伤害、低污染、高携带性能的钻井液体系尤为突出,同时还要考虑低成本钻井的开发要求,达到钻井效果与成本控制的有机统一,这样才能保证煤层气开发效果达到预期。
1.2 压裂技术问题水力压裂是当前煤层气开发比较成熟的一种增产技术手段,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煤层煤质较软,所以石英砂等支撑剂在煤层中很容易就会直接镶嵌进去,造成裂缝孔隙性下降,孔隙出现严重的闭合,造成增产改造效果差。
此外,部分遇水膨胀的煤层水力压裂后,其自身的渗透率就会下降,同样影响增产改造效果。
同时在进行压裂液选择时,不同类型压裂液体系成本相差较大,例如纤维压裂液体系、胍胶压裂液体系成本还比较高,清水、滑溜水等压裂液体系存在改造液量大、砂量大等问题,都会变相提高增产改造风险,延长投资回报周期。
煤层气产业发展前景煤层气产业发展前景从保障能源的角度来看,发展中国煤层气产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煤层气产业发展前景的相关资料,仅供大家参考。
煤层气产业发展前景分析煤层气是指赋存在煤层及其围岩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非常规天然气。
煤层气产业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便迎来了明确的政策关注。
年初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加快煤层气开发放在了突出地位,强调其不仅是安全生产、构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需要,也是能源革命的需要。
业内人士认为,“十三五”是煤层气开采机遇期,国家将加大煤层气开发支持力度,并推动煤炭企业基础建设、设备投入、工艺流程变化;能源行业供给侧改革将释放的`政策红利,也被认为将给煤层气产业带来活力。
煤层气产业是“十三五”规划的“宠儿”毫不为过。
2015年2月3日国家能源局印发的《煤层气勘探开发行动计划》提出,2020年煤层气(煤矿瓦斯)产量力争达400亿立方米,其中煤层气200亿立方米。
目前来看,我国虽然煤层气资源丰富,但地质条件复杂,开采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煤层气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滞后,煤炭生产与煤层气开采企业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且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煤层气管道及基础设施存在发展速度慢,管输能力弱,煤层气用户市场范围狭小等弱点。
国家应高度重视和支持煤层气的开发利用,要坚持合作与竞争相结合,优质优用原则,以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围绕“燃气、气代油、发电、化工转化”四条发展主线,加快周边城市工程建设,积极推进煤层气精细化工转化,使其尽快形成规模和竞争优势,以满足今后巨大的天然气需求市场,激励我国煤层气产业良好发展。
煤层气产业发展潜力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
数据显示,我国埋深 2000m 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约 36.8 万亿方,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
其中,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和东北地区赋存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分别占全国煤层气地质资源总量的56.3%、28.1%、14.3%、1.3%;1000m 以浅、1000~1500m 和1500~2000m 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分别占全国煤层气资源地质总量的38.8%、28.8%和32.4%。
深部煤及煤层气勘探前景及发展方向摘要:对深部煤及煤层气勘探技术现状、勘探前景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综合性探讨,在深部煤及煤层气勘探技术现状部分,介绍了传统的勘探方法与技术,包括传统的地质勘探、测井等方法。
接着,关注了先进勘探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深部煤资源具有潜在的勘探价值,但也面临着一定的勘探风险与挑战,而煤层气资源的全球市场趋势表明其在能源产业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深部煤;煤层气勘探;煤层气资源引言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而煤炭作为传统主力能源之一,在全球能源体系中仍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深部煤和煤层气作为煤炭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勘探与开采在保障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部煤及煤层气勘探技术现状目前,深部煤及煤层气勘探技术正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的阶段。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探索并利用深部煤及煤层气资源已成为能源产业的重要方向。
传统的地质勘探是深部煤及煤层气勘探的基础,包括地质地球化学研究、野外地质调查和钻探工作等,以获得区域地质结构与煤层地质特征的初步认识。
测井技术用于测量井中岩矿、地层和地下水的物理性质,提供了地下储层的详细信息,帮助确定煤层的厚度、含水量和孔隙度等参数。
地球物理方法如地震勘探、电法勘探等能够探测地下煤层的分布情况和特征,帮助确定地下构造与储层情况。
地质雷达通过发射电磁波来探测地下的反射信号,从而辨识出煤层和岩层的界面。
二、深部煤及煤层气勘探前景1、深部煤勘探前景分析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对传统能源资源的限制,深部煤作为一种重要的替代能源资源备受关注。
深部煤资源分布在较深层次,往往被厚厚的覆盖层所掩盖,因此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未受到充分开发利用。
然而,随着勘探技术的进步,我们正逐渐认识到深部煤的丰富资源潜力。
未来深部煤勘探有望发现更多的煤炭资源储量,为能源供应提供新的支撑。
现代勘探技术的不断突破,特别是三维地震勘探、高精度测井等技术的应用,为深部煤勘探提供了更精确的地质信息和数据支持。
国内煤层气钻井完井技术发展现状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仍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传统的煤炭开采方式存在很大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为了推动煤炭的清洁有效利用,煤层气钻井技术应运而生。
作为一种新兴能源,煤层气是一种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也含有少量乙烯、乙烷等物质,是一种清洁、环保、低成本的燃料。
目前,煤层气产业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近年来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技术的不断突破,煤层气钻井完井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一、煤层气钻井完井技术的发展历程煤层气钻井完井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试验阶段、推广阶段和加快推进阶段。
试验阶段:上世纪80年代,我国在广西、山西等地对煤层气钻井开展了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钻井效率和完井质量较低,难以实现商业化开采。
推广阶段:1996年,我国提出了煤层气产业的发展战略,将煤层气列为国家支持的重点开发项目。
随后,我国对煤层气钻井完井技术进行了大力推广,技术稳步提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然而在推广过程中,也暴露出了技术和人员不足等问题。
加快推进阶段:近年来,我国对煤层气开发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各地政府纷纷加大对煤层气开发的支持力度。
同时,我国的煤层气钻井完井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已初步实现了“可持续、高效、安全”的商业化开采。
二、煤层气钻井完井技术的现状1、钻井技术的突破传统的煤层气钻井方式主要采用钻井机或压缩机等设备压缩空气将煤层气排放至地面,但由于压缩空气含氧量高,易引发事故。
近年来,我国的煤层气钻井技术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出现了一些新技术,如泡沫钻井技术、柔性制冷技术等,使得钻井作业更加高效安全。
2、完井技术的提升煤层气完井技术是指在钻井之后,进行钻孔衬套、水泥封固等工艺,保障煤层气井的长期稳产。
近年来,我国的煤层气完井技术也得到了大力提升。
例如新型包套完井技术、自膨胀水泥注浆技术等,大大降低了完井成本并提高了完井质量。
煤层气研究报告范文煤层气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其研究对于推动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报告将对煤层气的产生、开发技术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煤层气的产生煤层气是在地下煤层中形成并积聚的一种气体。
当煤层埋藏在地下一定深度时,由于煤的化学和物理作用,煤中的有机质会发生热解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其中包括甲烷、乙烷、氢气等成分。
这些气体富含可燃组分,具备可利用的能源价值。
二、煤层气的开发技术煤层气的开发主要包括煤层探测、钻井、取样、压裂、抽采和净化等步骤。
其中,煤层探测是找到富含煤层气的潜在煤层的关键环节。
钻井和取样的目的是获取煤层气的实际情况,包括气体组分、产能和渗透性等信息。
压裂是通过施加高压将压裂液注入煤层,压裂煤层以增加气体的渗透性,从而提高气体的产能。
抽采是将煤层中的气体抽出,通常通过抽采井和管道进行。
净化则是对抽采的气体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达到符合要求的纯净度。
三、煤层气的应用前景煤层气的应用前景广阔。
首先,煤层气是一种清洁能源,相对于传统的化石燃料,其燃烧后排放的二氧化碳、硫化物等有害物质较少,对环境污染较小。
其次,煤层气对于国内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煤炭资源大国,煤层气的开发可以有效地利用煤炭资源,并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
再者,煤层气还可以用于替代天然气,广泛应用于城市天然气、工业燃料和发电等领域。
然而,煤层气的开发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煤层气的开采成本较高、技术难度较大、环境保护和安全风险等。
因此,在煤层气的开发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包括技术创新、环境监管和安全管理等,以确保煤层气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综上所述,煤层气作为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通过对煤层气的产生、开发技术和应用前景的研究,可以为其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山西省昔阳县煤矿现状与转型发展煤层气前景展望目前煤炭市场供大于求,利用煤炭附加产品煤层气,成为当前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趋势。
煤层气的开发不仅能降低对环境的危害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还能为企业增加效益。
山西省昔阳县现有煤矿15座,主要开采15#煤,15#煤为高瓦斯厚煤层,储量丰富,为昔阳县煤炭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
标签:转型发展;煤层气;增加效益昔阳县有多年煤矿开采的历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小煤矿多达一百多座,经过历次关闭重组,现在仅留下15座矿井,其中阳煤3座,县管12座(露天开采3座)主要分布在207国道两侧的李家庄乡、乐平镇、大寨镇、三都乡四个乡镇,南北贯穿昔阳县全境,位于全县中部。
南北分别与和顺县、平定县所属矿井紧邻。
1 矿井能力情况阳煤集团在昔阳县建矿3座:阳煤寺家庄、运裕、坪上煤业,矿区面积141.057平方公里,生产能力780万吨/年,保有储量为110588.7万吨,除阳煤3座矿井外的12座地方矿井中生产矿井全部投产后产能将达到870万吨/年,共计1750万吨/年。
2 矿井现状我县12座矿井矿区面积共有91.4576平方公里,保有储量49084.2万吨,通过资源整合,矿井基本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工业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矿井资源逐渐枯竭,如丰汇红土沟、大寨、乐平、炭窑沟、安顺胜利严重制约着煤矿的发展后劲。
二是露天开采的短期行为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三是按突出管理矿井、高瓦斯矿井瓦斯隐患较大。
3 对策措施煤炭企业要积极借助当前煤炭市场转型的时机,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抵御各种安全风险的能力;尽快实现煤炭企业转型,达到跨越发展:一、可以进行煤炭的深加工,提升产业链,如“干煤粉加压气化制备合成气新技术”。
二、用于建设其他非煤企业等。
三、煤层气的有效利用。
下面我主要将我县煤层气的利用作一简单论述。
煤层气由于其成分复杂,又称为非常规天然气。
它是在煤炭形成的过程中,在高压条件下产生的,其成分主要是甲烷,吸附在煤体上成为煤层气。
煤层气及其开发现状与前景胡经国一、煤层气及其主要特征就成因而言,煤层气又叫做煤成气,是指在煤层或煤系地层形成过程中生成的一种天然气,俗称煤矿瓦斯。
它是腐殖质在煤化变质过程中热分解作用的产物。
煤化变质程度越高,生成的煤层气越多。
例如,每吨低度煤化变质的褐煤形成时,只能生成38~68立方米煤层气;而每吨高度煤化变质的无烟煤形成时,则能生成346~422立方米煤层气。
煤层气的成分主要是甲烷(CH4)。
它的甲烷含量一般为90%~99%,通常在95%以上。
煤层气的发热量很高,一般约为8500大卡/立方米,比1公斤标准煤的发热量还要高。
煤系地层是中国四大类天然气气源岩之一。
煤层气是中国两大类型天然气之一。
它是一种能单独形成工业气藏、具有巨大资源潜力和广阔开发前景的新能源。
二、世界煤层气资源及其开发概况全世界已发现的煤层气储量约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约为103万亿立方米)的30%以上。
世界上已发现的26个最大的天然气田(储量大于2830亿立方米)中,就有16个是煤层气田;其煤层气储量占天然气总储量的77.2%。
位居世界前五位的特大气田均为煤层气田。
例如,前苏联西北利亚特大型气田,其煤层气可采储量高达18万亿立方米。
它使前苏联80年代的天然气储量和产量,比50年代中后期猛增了数十倍。
又如,荷兰格洛宁根特大型气田,其煤层气储量达2.2万亿立方米。
它使荷兰的天然气产量增长了486倍,从能源进口国一跃而成为能源出口国。
美国煤层气资源量约为5.6~22.6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估计可达11.3万亿立方米。
中欧盆地南部,煤层气资源量约为3.5万亿立方米。
在世界上,煤层气开发利用研究起步于本世纪50年代。
1959 年荷兰发现了格洛宁根特大型气田。
从此,煤层气一跃而成为世界各国刮目相看的一个新能源领域。
到90年代,发达国家煤层气工业生产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其技术水平也很高。
例如,美国1986年煤层气生产井还不到200口,而到1992年却发展到了6000口。
美国圣胡安煤田有2112口煤层气生产井,年产量达124亿立方米。
此外,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国煤层气工业生产规模也相当可观。
目前,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在煤层气开发利用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
例如,美国西部圣胡安盆地和东部黑勇士盆地的煤层气生产井已达5000口以上,日产气2832万立方米。
三、中国的煤层气资源中国煤系地层发育,煤层气资源极为丰富,遍布全国各地。
据报道,中国预测天然气资源总量约为40万亿立方米。
其中,煤层气资源总量约为16.5万亿立方米,约占天然气资源总量的41%。
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东北诸盆地以及华南的一些盆地,其煤层气资源都非常可观。
湘中和湘东南煤层气资源量约为1915亿立方米。
贵州西部仅六盘水一带煤层气储量达587亿立方米。
郑州荥巩一带煤层气储量达163亿立方米。
吉林九台市羊草沟煤田煤层气远景储量达21.3亿立方米。
陕西彬县长武地区煤层气资源量达130亿立方米。
华北的河东、沁水、邯郸等煤区,东北的铁法、阜新、抚顺等煤田,以及华南的六盘水、川东、丰城等矿区,煤层气可采储量达35亿立方米。
据最近报道,华北及其邻区,预测煤层气资源总量为20万亿立方米。
其中,可供勘查的有利远景区是:鄂尔多斯盆地河东、渭北含煤区,沁水盆地和顺—长治含煤区,太行山东麓含煤区安阳地区,平顶山含煤区,津西大城含煤区等。
最佳远景区是:山西河东、河南安阳红岭、安徽淮南潘集等地区。
河南安阳煤层气储量至少有86亿立方米。
陕西渭北煤田汉城矿区煤层气资源量为2080亿立方米,达到开采品位的资源量约为1908亿立方米;其中,一口煤层气钻井日通气量达4000多立方米。
江西煤层气资源量约为373亿立方米。
河南中原油田预测煤层气资源量可达上千亿立方米。
四、煤层气开发利用的多重效益㈠、变害为利、保障煤矿生产安全煤矿瓦斯突出(或爆炸)是一种会造成矿毁人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的矿山安全事故。
中国煤矿瓦斯矿井比例大,统配煤矿超级瓦斯矿井占40%。
而且,国有重点煤矿瓦斯突出事故约占全世界的40%。
历史上,因瓦斯突出事故而死亡的人数,约占全国煤炭行业工伤事故死亡总人数的30%~40%。
中国从煤矿生产安全出发,采用从井下抽放瓦斯的方法,进行瓦斯抽放和利用已有很长的历史。
目前,全国已有110个煤矿从井下抽放瓦斯,近几年抽放量约为3.5~5.6亿立方米。
这不仅达到了变害为利的目的,而且大大减少了瓦斯突出事故。
可见,开发利用煤层气能变害为利,有力地保障煤矿生产安全。
㈡、减轻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向大气中排放煤矿瓦斯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大气,破坏生态环境。
煤层气中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对臭氧层的破坏能力是二氧化碳的7倍,不亚于氟利昂。
联合国的报告称,目前中国采煤过程中排放的甲烷量约为194亿立方米,占世界采煤排放甲烷总量的1/3。
这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据有关资料介绍,若用100亿立方米煤层气代替煤作燃料,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大气中甲烷的含量,而且可以节省3000万吨煤,少排放36万吨二氧化碳和50万吨烟尘。
可见,开发利用煤层气具有十分巨大的环境效益。
中国煤炭部已把煤层气年利用量达到10亿立方米,列入“九五”期间的环境保护目标之一。
㈢、开拓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世界发达国家都在煤炭生产的同时,将从井下抽放的瓦斯作为一种新能源加以利用。
到1983年,每年抽放瓦斯总量达35亿立方米;吨煤瓦斯抽放量为5.4~15.2立方米。
1981年,中国瓦斯抽放量为3亿立方米,吨煤瓦斯抽放量仅为0.5立方米。
若中国能将吨煤瓦斯抽放量提高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则每年在煤炭生产中就可以获得10亿立方米的煤层气。
在世界性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开拓新能源不但十分迫切,而且已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之一。
例如,原联邦德国在1961年以后的15年间,由于开发煤层气,使其天然气年产量增长了21倍。
据1991年报道,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1.8%,石油占21.3%,水电站4.8%,天然气仅占 2.3%;而在发达国家能源结构中,天然气占20%以上。
而且,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仅占预测资源总量的3%。
不仅如此,能源紧缺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但东北、华北长期缺能,而且西南、西北地区能源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把能源搞上去。
天然气(包括煤层气)分布的广泛性大大超过石油。
在能源资源缺乏的地区,往往却拥有十分丰富的煤层气资源。
中国煤层气资源的70%分布在缺能的中、东部地区。
开发利用煤层气还可以大大改善能源分布不均衡的状况。
中国的贫困山区往往拥有十分丰富的煤层气资源。
开发利用煤层气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脱贫致富具有特殊意义。
煤层气开发利用对于城市和矿区城镇尤其具有吸引力。
因为,煤层气可以方便地进入城市天然气系统作为发电和民用燃料。
从而,有力地促进城市气化事业的发展。
可见,开发利用煤层气对于开拓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和能源分布不均衡的状况、缓解能源紧张状况,都是十分必要和非常迫切的。
㈣、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显著煤层气具有埋藏浅、勘探开发投资少、见效快、开采持续周期长和产量长期稳定等特点。
中国煤层气埋藏深度一般在1000米以内,单井日产量可达几千至几万立方米,开采周期可达15~20年,井网密度一般为每平方公里布置4~6口钻井。
据专家测算,并经近几年实践证明,其投入产出效益比可达1∶5左右。
煤层气不仅是宝贵的新能源,而且是上等化工原料。
它可用于生产化肥、炭黑和甲醛等化工产品。
从而,有力地促进天然气化学工业的发展。
五、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概况中国煤层气研究起步于80年代。
在“六五”和“七五”期间,煤层气勘探开发研究均被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煤层气勘探开发具有了大量的科技储备。
在“八五”期间,煤层气勘探开发被列入地矿部勘查项目和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地矿部还承担了联合国援助的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项目。
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在“八五”期间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中国已系统掌握了煤层气及其勘探开发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支能胜任煤层气勘探开发全过程作业的专业技术队伍;建成了一个系统规范的煤层气勘探开发试验区。
该试验区位于山西河东含煤区中段的柳林地区。
在这里,中国实现了采用地面钻井方法,获得煤层气工业气流的历史性重大突破。
在试验区的16平方公里范围内,形成了由7口钻井组成的小型井网,并经过长期试采,单井日产气达到500~7050立方米,达到和超过了国家工业气流标准,有的还达到了美国黑勇士盆地单井日产气7000立方米以上的水平。
而且,该试验区的煤层气探采技术,在世界上除美国外尚属领先水平。
当然,在“八五”期间,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尚处于小规模试验阶段。
今后10年,中国将投巨资大规模勘探开发煤层气资源,开创煤层气大规模工业性开发的新局面,使之成为战略性“接替能源”。
目前,中联煤层气公司已宣告成立。
煤层气开发已被列为“九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和新能源战略性起步工程以及煤炭工业四大开发重点之一。
除联合国援助开发外,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都纷纷前来与中国合作开发煤层气。
中国已选定基础条件较好的辽宁铁法、安徽淮南淮北、河北开滦和山西晋城等老矿区进行煤层气开发起步试点。
一旦条件成熟,就在山西河东煤田和沁水周围建立两个煤层气规模开发基地,进行工业性生产。
争取5年内全国煤层气利用量达到10亿立方米,到2010年达到100亿立方米。
综上所述,煤层气是一种优质高效、洁净方便的新能源和上等化工原料。
中国拥有极为丰富、分布十分广泛的煤层气资源。
煤层气开发利用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和利用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在煤层气开发利用方面也必将跻身于世界前列。
1997年1月5日撰写于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