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视域下的影视片名英汉翻译
- 格式:pdf
- 大小:254.08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目的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浅谈目的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英文电影片名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其汉译问题备受关注。
目的论视角为揭示汉译的目的与效果提供了理论支持。
本文从目的论视角出发,对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提出一些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以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关键词: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目的论;效果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产品,其传播范围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大。
对于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观众来说,电影的片名是他们选择观影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然而,由于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一直备受关注。
如何在忠实于原意的同时,尽量保持吸引力和传播力,成为了汉译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难题。
本文旨在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对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进行深入研究,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目的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片名汉译原则目的论指出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方法和效果。
在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中,摄入语言文化背景是必要的,因此翻译的目的应当是满足中国观众对电影的期待。
基于此,可以提出以下原则:1. 忠实于原意:英文电影片名作为电影宣传的一部分,通常与电影的主题、情节或核心概念密切相关。
因此,在汉译中应尽量忠实于原片名的意图,避免过分改动,以确保观众能够准确理解电影的主题和内容。
2. 保持吸引力:英文电影片名通常经过精心策划,用以吸引观众的眼球和兴趣。
在汉译中,应尽量保持片名的吸引力,使其能够在中国观众中产生共鸣和吸引力。
3. 文化本土化:在目的论视角下,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转换,更重要的是将一个文化传递给另一个文化。
对于电影片名的汉译来说,应注重中国观众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进行本土化处理,以增加片名在中国市场的接受度和传播力。
三、英文电影片名汉译实证分析为了验证目的论视角下的汉译原则,本文选取了几个经典的英文电影片名,并对其汉译进行实证分析。
《浅谈目的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日益盛行的今天,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的媒介,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是电影传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好的译名能够准确传达原片的信息,吸引观众注意,提高电影的票房。
因此,本文将从目的论视角出发,探讨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策略。
二、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原则目的论,又称为功能派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和功能。
在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 准确传达原片信息:译名应准确传达原片的内容、风格等信息,使观众对电影有初步了解。
2. 考虑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译名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和习惯。
3. 吸引观众注意:译名应具有吸引力,使观众产生观看欲望。
三、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策略1. 直译法直译法是英文电影片名汉译中常用的策略之一。
通过直接翻译原片名,可以准确传达原片的信息和风格。
例如,“Titanic”被译为“泰坦尼克号”,准确地表达了电影的题材和风格。
2. 意译法意译法是指根据原片名的含义,用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词语进行翻译。
例如,“Forrest Gump”被译为“阿甘正传”,简洁明了地传达了电影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3. 创意翻译法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吸引观众注意,可以采用创意翻译法。
通过加入新的元素和创意,使译名更具有吸引力和独特性。
例如,“Jurassic Park”被译为“侏罗纪公园”,巧妙地结合了“公园”这一元素,使译名更具吸引力。
四、案例分析以电影“The Shawshank Redemption”为例,其汉译名为“肖申克的救赎”。
这个译名准确地传达了电影的主题和情感色彩,同时符合中文表达习惯。
通过“肖申克”这一地点元素,使观众对电影有了初步了解;而“的救赎”则突出了电影的励志主题,吸引了观众的注意。
这个译名在目的论视角下,充分体现了准确传达信息、考虑文化差异和吸引观众注意的原则。
五、结论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充分考虑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原则和策略。
Memetics and th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 作者: 岳子玉
作者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出版物刊名: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页码: 94-96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0期
主题词: 模因论;电影片名;翻译
摘要: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模因论从诞生后就表现出强大的传播性。
各个领域的学者们都在将模因论与各自的学科相结合以获得新的启示。
电影集文化性、艺术性以及商业性于一体,国外电影的逐渐普及使得影片片名的创作和翻译也显得极其重要。
在人们心中早已成为思维定势的成语、典故、俗语等中国传统文化因子常常被借用、模仿和复制在外国电影的片名中。
拟从模因论的理论出发,分析、解释模因在外国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影响。
《浅谈目的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日益盛行的今天,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的媒介,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是电影传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好的译名不仅能吸引观众,还能传递电影的核心内容。
本文将从目的论的视角出发,探讨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策略及原则。
二、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目的论是翻译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在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译名的目的来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要求译者明确翻译的目的,从而决定翻译的方法和策略。
三、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特点1. 准确性:译名应准确传达原片名的含义,使观众对电影内容有大致了解。
2. 吸引力:译名应具有吸引力,能引起观众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文化适应性:考虑到文化差异,译名应符合中文表达习惯,易于被目标语观众接受。
四、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策略1. 直译法:对于那些含义明确、文化内涵较少的片名,可以采用直译法,保持原片名的基本含义。
例如,“Titanic”译为“泰坦尼克号”,准确地传达了原片名的含义。
2. 意译法:对于那些含有文化特色、隐喻或象征意义的片名,需要采用意译法,通过阐释原片名的含义来制定译名。
例如,“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译为“肖申克的救赎”,突出了电影的主题和情感。
3. 创新法:在保持原片名基本含义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来制定译名,使译名更具吸引力。
例如,“Interstellar”译为“星际穿越”,通过添加“穿越”这一元素,使译名更具动感和现代感。
五、案例分析以电影“Forrest Gump”为例,其汉译名为“阿甘正传”。
译者采用了意译法,通过阐释原片名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制定了具有文化适应性的译名。
同时,“阿甘正传”这一译名也具有吸引力,使观众对电影内容产生兴趣。
此外,“Forrest Gump”的发音与中文中的“阿甘”相近,使译名更加自然流畅。
目的论指导下电影片名的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电影片名的翻译1.引言电影作为一种受众广泛关注的艺术形式,片名在电影推广和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准确地翻译电影片名,既能传达电影的主题和情感,又能符合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一直是翻译界争议的焦点。
本文将从目的论的视角出发,探讨电影片名翻译的原则、难点及影响因素,并以具体案例分析,总结片名翻译的一些经验和策略。
2.目的论与电影片名翻译2.1 目的论的基本概念目的论是翻译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它强调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特定的沟通需求和文化背景,翻译行为应以目标受众为导向。
在电影片名的翻译中,目的论的观点尤为重要,因为片名既是营销手段,又是对电影主题的概括和传达。
2.2 电影片名翻译的目的电影片名翻译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吸引目标受众:片名是电影的门面,直接影响观影者对电影的第一印象。
因此,片名的翻译要能够吸引目标受众,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对电影的好奇心。
(2) 传达电影主题:片名应能够准确地概括和传达电影的主题和情感。
通过片名,观众可以初步了解电影的内容和故事线索,进而决定是否观影。
(3) 映射文化背景:电影是一种集合了情节、角色、语言、音乐等多种要素的艺术形式,涉及到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的观众。
片名的翻译要能够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适应目标文化的审美习惯和接受度。
3.电影片名翻译的原则与难点3.1 片名翻译的原则(1) 传神忠实原作:片名翻译要尽可能地忠实于原作的主题和情感,避免对原作进行过分的加工和改动。
(2) 考虑目标受众:片名要根据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进行翻译,使得观众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接受片名所传达的信息。
(3) 简洁明了:片名要尽量简洁明了,能够一眼看出电影的主题和情感,避免过于复杂或晦涩的翻译。
3.2 片名翻译的难点(1) 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对电影片名的理解和接受度存在差异。
因此,译者要考虑如何在翻译中消除文化障碍,使得翻译片名在目标文化中具有合适的效果。
浅谈目的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浅谈目的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引言电影是全球流行的艺术形式之一,对于一个电影的成功与否,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就是其片名。
电影片名有时候是电影的第一次面对观众的接触,良好的片名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激发观影的兴趣。
然而,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一直是一个问题。
本文将从目的论的视角出发,浅谈英文电影片名在汉译过程中的问题和策略。
目的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目的论是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强调翻译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
在电影片名的汉译中,目的论视角也同样适用。
为了吸引观众和宣传电影,译者需要根据具体的目的来选择合适的汉译策略。
第一,直译策略。
这种策略即将英文片名直接翻译为中文,尽量保持原汁原味。
这种策略的优点是能够准确传达原片的主题和意义,规避误解和扭曲。
但直译策略也面临文化差异的挑战,有时候直译出来的片名在中文语境中可能会显得生硬或晦涩难懂。
例如,《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被直译为《肖申克的救赎》,通过直译能够准确传达该片的主题和情感,但在某种程度上,这一直译可能会给观众带来困扰。
第二,意译策略。
意译是指将英文片名转换为与中文观众更为熟悉和容易理解的表达方式。
通过意译,译者可以更好地传达电影的主题和情感,并激发观众的兴趣与好奇心。
例如,《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被意译为《消失的光年》,引申出对记忆和爱情主题的思考,通过意译译者能够更好地传达电影的核心内涵。
第三,拟译策略。
拟译是指将英文片名转换为中文音节和形式类似的新词或短语。
拟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原片名的音韵和形象特点,从而有助于观众的记忆和传播。
例如,《The Hangover》被拟译为《宿醉》。
这一拟译为观众带来了情绪上的悬念和期待感,更加符合电影的喜剧元素。
结论在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过程中,目的论视角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翻译策略。
目的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英语论文目的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英语论文【摘要】本文积极探讨目的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以实现电影的商业价值。
【关键词】电影片名翻译;目的论;翻译策略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德国两位著名理论家赖斯(KatherinaReiss)和弗米尔(HansJ.Vermeer)提出了"目的论",摆脱传统的"等效"理论的束缚,提出了"目的论",这就使电影名的翻译摆脱了"对等"的束缚,丰富了影视翻译理论,有利于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更有利于译者在电影名的翻译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目的语的优势。
电影名的翻译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实现电影名一般价值的基础上更好的发挥其商业价值,这就使得电影名的翻译方法趋向多样化。
翻译方法不限于直译、意译、音译等方法,甚至可以完全脱离原电影名,根据观众的心理、文化和语言习惯等等进行有创造性的翻译。
二、目的论行为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是目的论的理论基础论,目的论认为翻译并不是简单地以原文本为基础的符号转换,而是一种为实现信息的跨文化、跨语言交际而进行的复杂行为。
弗米尔认为"翻译意味着在特定环境里,由于特定的目的`,为特定的接受者进行翻译"[1](p12)。
在翻译原则方面,目的论认为翻译应遵循三个原则:首要法则是目的法则,即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和翻译所采取的手段,这个目的决定了译者需要采用何种翻译方法和策略,才能产生功能上可满足需要的结果,这项结果就是译文,因此,在目的论中,为要翻译原文,以及目的语文本的功能就是什么,是译者必须知道的。
第二个原则是连贯性法则,第三个原则是忠实性法则。
目的论认为"目的决定手段","源语文本已不是译者的首要依据,源语文本只是译者在翻译前需获得的诸多信息的一种"[1](p25,p29)。
翻译模因论视角下动画电影字幕的英汉翻译作者:邢彦超来源:《大观》2016年第07期摘要:本文从模因论视角出发,分析了《疯狂动物城》中具有目的语特色的表达,指出动画字幕翻译应以归化策略为主,并且字幕翻译可直接使用目的语强势模因或引用强势模因结构。
关键词:模因;动画字幕翻译;归化;异化;强势模因一、模因论概述模因论(memetics)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阐述文化进化的理论。
模因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那些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语言、文化习俗、观念或社会行为等都属于模因。
(何自然,谢朝群,陈新仁,2007: 129)字幕翻译是跨文化的模因传播,影片字幕翻译应注重目标语观众的表达习惯及审美标准。
在文化进化过程中,有些模因广泛流传,有些模因却中断消失。
那些成功传播并流传下来的模因就称为强势模因。
道金斯认为强势模因的特征有三个:长期性(longevity)、多产性(fecundity)和复制的忠实性(copying-fidelity)。
( Dawkins,R.,1976: 208)长期性是指复制模式存在的时间越长,复制者数量就越大;多产性指的是模因的复制速度,速度越快,模因传播就越广;复制的忠实性是说复制得越忠实,原版内容越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保留。
二、动画电影字幕翻译语言模因的特点(一)通俗性电影是一种大众艺术,字幕翻译应符合大众认知能力,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二)简洁性电影字幕语言应力求简洁、精炼,便于观众记忆。
(三)时代性语言模因在不断进化,只有符合时代特征的模因才会生存下来并广泛传播。
这就要求影视字幕翻译应选择符合时代特征的语言模因。
(四)趣味性动画电影一般都是通过新颖离奇的故事、夸张搞怪的动作、风趣幽默的对白,展现其趣味性。
所以字幕翻译应最大限度地体现趣味性。
三、模因论视角下的动画字幕翻译策略(一)以归化策略为主为了避免目的语受众即中国观众对美国文化理解上的困难,字幕翻译应以归化译法为主。
由于观众对外来文化元素的欣赏能力不断增强,也应适当采取异化策略。
模因论视域下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汉译
本阐释
作为一部文学经典,《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被广泛翻译为不同语言,其中汉译本也是众多读者熟悉的版本之一。
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看,汉译本的阐释和传播不仅受到了翻译者的影响,还受到了读者和文化
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首先,对于翻译者来说,他们的选择和翻译策略对汉译本的阐释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汉译本中可以看到,不同的翻译者选择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如直译、意译、增译、删译等,从而影响了读者对原作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有的翻译者选择尽可能
忠实地呈现原作,直接翻译英语中的习语、俚语等,让读者更深入地
了解原作中的文化内涵;而有些翻译者则更倾向于意译或增译,以便
更好地让汉语读者理解原作所要表达的意思。
其次,读者和文化环境也是汉译本阐释的重要元素。
由于不同的
读者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阅读经验,对于同一部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也会存在较大差异。
比如,《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有些内容可能会
触及到中国文化中的敏感话题,如婚姻、性别、自由等,这就需要读
者在阅读时进行思想上的碰撞和解构。
同时,文化环境也会影响读者
对于作品内涵、主题等方面的理解,从而影响到汉译本的阐释。
综上所述,模因论视域下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汉译本阐释是
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并受到多方面影响。
这也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时
尽可能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读,以便更好地探究作品的深层意义和
文化内涵。
目的论视角下电影片名的英译汉研究作者:丁涵,雨曦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第4期⊙丁涵雨曦[昆明理工大学,昆明 650500]摘要: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文化的引进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艺术更能赢得广大民众的青睐,因此电影片名的翻译至关重要。
翻译的目的在英汉电影片名翻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在目的论的指导下研究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旨在为电影片名的翻译提供经验总结和方法论指导。
关键词:目的论电影片名翻译策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国文化和艺术的交流不断深化,电影已然成为跨文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海外电影不断涌入中国电影市场。
因此,片名翻译的质量意义重大,国外电影若想在中国站稳脚跟,必须走本地化道路。
因此电影片名的翻译至关重要。
通过关键词检索发现,研究目的论视角下电影片名翻译的期刊和论文总共44篇,其中期刊20篇,学位论文共24篇。
近三年(2013—2015年)的研究电影片名的文献中有18篇文献运用目的论视角下的方法和策略来研究电影片名。
由此可见目的论在英汉电影片名翻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综述前人研究的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大都集中在直译、意译、音译这三个层面。
本文另辟蹊径,不但从以上提到的三种策略来分析电影片名,还增加创译法,以此更能接近目标语言文化习惯。
一、电影片名翻译的目的性任何翻译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行为,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受众。
当然,电影片名的翻译也不例外。
电影片名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观看,提高票房收入,更好地实现其商业价值。
因此,译者应首先深入理解影片的内容和风格,再根据本土市场的文化特性和语言特点进行翻译,力求让观众过目难忘,吸引观众观看,实现影片的商业价值。
为此,必要时可以将电影的片名“脱胎换骨”。
电影片名如同电影的名片,是电影宣传最有力的广告。
因此,电影片名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销影片,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观看。
《浅谈目的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媒介,其片名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
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不仅关乎电影的宣传推广,也直接影响着观众对电影的第一印象。
本文将从目的论的视角出发,探讨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策略和方法。
二、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行为。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根据翻译目的,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对于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而言,其目的在于使中文观众能够准确理解电影的内容和主题,同时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观影兴趣。
三、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策略1.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直译能够保留原片名的语言特色,使观众对原作有更深入的了解。
然而,直译有时会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理解上的困惑。
因此,需要结合意译,用更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方式进行翻译。
例如,英文电影名“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可以翻译为“肖申克的救赎”,既保留了原名的结构特点,又充分传达了电影的主题。
2. 增译与减译增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增加一些原文中没有但中文表达中必要的词汇,以使译文更加完整、流畅。
减译则是为了使译文更加简洁明了,去除一些冗余的词汇或结构。
在电影片名翻译中,增译和减译常常需要根据中文表达习惯进行适当的调整。
例如,“Forrest Gump”在中文中翻译为“阿甘正传”,增加了对电影主题的解读和宣传效果。
四、实例分析以经典英文电影“The Dark Knight”(黑暗骑士)为例,该电影的中文片名为“蝙蝠侠:黑暗骑士”。
这个翻译成功地将“Dark Knight”翻译为具有神秘、英雄气质的“蝙蝠侠”,并且与主题“黑暗骑士”紧密结合,达到了宣传效果。
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目的论在英文电影片名汉译中的应用。
五、结论在目的论视角下,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需遵循一定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增译与减译等手段,使中文观众能够准确理解电影的内容和主题,同时激发他们的观影兴趣。
从模因论视角看电影片名翻译
茅丽莎
【期刊名称】《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5
【摘要】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电影片名的翻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文以模因论的视角对不同类型的电影片名的翻译进行分析,重新解释了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过程,希望能为今后的电影片名翻译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总页数】3页(P58-60)
【作者】茅丽莎
【作者单位】广东药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315.9
【相关文献】
1.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看电影Frozen片名翻译
2.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电影《非诚勿扰》的片名翻译
3.模因论视角下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研究
4.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电
影Escape Plan的片名翻译5.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电影Escape Plan的片名翻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目的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媒介,其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电影的传播过程中,片名的翻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目的论的视角出发,本文将探讨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过程,分析翻译策略及注意事项,以期为电影片名的翻译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原则目的论是翻译研究中的重要理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在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过程中,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1. 传达原片精神:翻译应准确传达原片的核心内容和精神,使观众通过片名就能大致了解电影的主题和风格。
2. 考虑文化差异: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翻译时应充分考虑目标语文化的接受度和审美习惯。
3. 突出卖点:片名应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突出电影的卖点,激发观众的观影欲望。
三、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策略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可采取以下策略:1. 直译:对于那些意义明确、文化内涵相对简单的英文电影片名,可采取直译的方法。
如“Titanic”可译为“泰坦尼克号”,既保留了原名的含义,又易于理解。
2. 意译:对于那些含有隐喻、双关等修辞手法的英文电影片名,可采取意译的方法,传达原片的意境和情感。
如“Forrest Gump”可译为“阿甘正传”,突出了电影的主角和故事线。
3. 音译结合:对于一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或特殊含义的英文名,可采取音译结合的方法,既保留原名的一部分音韵,又加入适当的词汇以传达其含义。
如“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可译为“肖申克的救赎”,既保留了原名的音韵,又传达了电影的救赎主题。
四、注意事项在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避免过度创新:翻译应忠实传达原片的精神和内容,避免过度创新导致观众误解。
2. 考虑目标观众:翻译应考虑目标观众的审美习惯和文化背景,使翻译更加贴近目标观众的需求。
3. 统一翻译:对于同一系列或同一导演的电影,应保持翻译的一致性,以形成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