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膜相结构:指真核细胞中以生物膜为基础形成的所有结构,包括细胞膜(质膜)和细胞内的所有膜性细胞器。如细胞膜、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溶酶体、核被膜、过氧化酶体等。

2、非膜相结构:指纤维状、颗粒状或管状的细胞器,如染色质(染色体)、核仁、核糖体、核骨架、核基质、细胞基质、微管、微丝、中间纤维和中心体等。

3、拟核:原核细胞内含有DNA区域,但由于没有被核膜包围,这个区域称为拟核。

4、中膜体:中膜体又称间体或质膜体, 它是原核细胞质膜内陷折叠形成的,(其中有小泡和细管样结构,含有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类物质),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结构。

5、胞质溶胶:即细胞质基质。细胞质中除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称为细胞质基质,或称为胞质溶胶。

6、生物膜:现在人们把质膜和细胞内各种膜相结构的膜统称为生物膜。

7、细胞表面:由细胞外被、细胞膜和胞质溶胶层三者构成,是包围在细胞质外层的一个复合结构体系和多功能体系,是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外环境相互作用并产生各种复杂功能的部位。

8、细胞连接: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已丧失某些独立性,而作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进行生命活动,为达到各细胞的统一和促进细胞间所必需的相互联系,相邻细胞密切接触的区域特化形成一定的连接结构,称为细胞连接。

9、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它是由相邻上皮细胞之间的细胞膜形成的点状融合构成的一个封闭带。

10、间隙连接:广泛存在于各种动物组织细胞之间,通过两个连接子对接把相邻细胞连在一起,相邻细胞之间约有3nm的间隙,故间隙连接处可见七层结构(四暗夹三明)。

11、锚定连接:是由一个细胞骨架系统成分与相邻细胞的骨架成分或细胞外基质相连接而成的。

12、黏着带:常位于上皮细胞顶部紧密连接的下方,是由黏合连接形成的连续的带状结构,其特点是相邻质膜并不融合,而隔以15~20nm的间隙,介于紧密连接与桥粒之间,所以黏着带又被称为中间连接。

13、黏着斑:是细胞以点状接触的形式,借助于肌动蛋白与细胞外基质相邻。

14、桥粒连接:分为点状桥粒和半桥粒两种。

15、点状桥粒:也称桥粒,是细胞内中间纤维(也称中间丝)的锚定位点,它在细胞间形成

纽扣式结构将相邻细胞铆接在一起。

16、半桥粒:是上皮细胞与基膜之间的连接装置,因其结构为桥粒的一半而得名。

17、主动运输:细胞膜利用代谢能来驱动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称为主动运输。

18、协同运输:载体蛋白利用膜两侧的离子浓度梯度的能量同时驱动两种物质运输的方式称为协同运输。

19、膜泡运输:转运物质被包裹在膜脂双层围绕的囊泡中运输的运输形式称为膜泡运输。分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两种形式,都需要能量供应,故属于主动运输。

20、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是细胞摄入特定大分子的过程。特定大分子与聚集于细胞表面的受体互补结合,形成受体大分子复合物,该区域的细胞膜凹陷,形成有被小窝,有被小窝从质膜上脱落下来称为有被小泡,进入细胞内。

21、结构性分泌途径:一些分泌蛋白合成之后被迅速运到细胞膜,持续不断地排出,这种分泌过程称为结构性分泌途径。这种分泌途径几乎存在于所有细胞中。

22、调节性分泌途径:有些特化的分泌细胞合成激素、神经递质、消化酶之后,暂时储存在分泌泡之内,只有在接受细胞外信号(如激素)的刺激时,分泌泡才与细胞膜融合,将内容物排出,这种分泌过程称为调节性分泌途径。

23、细胞识别:细胞间相互的辨认和鉴别,以及对自己和异己物质分子认识的现象称为细胞识别。(包括受体与配体、抗原与抗体的识别等,具有种属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

24、粗面内质网:表面粗糙,有核糖体附着的是粗面内质网,常由板层状排列的扁囊构成,腔内含有均质的低或中等电子密度的蛋白样物质。

25、光面内质网:表面光滑,没有核糖体附着的是光面内质网,常由分支小管或圆形小泡构成,小管直径50~100nm,很少有扁囊。

26、信号肽:在信号假说中认为,在新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有一段由15~6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疏水序列,称为信号肽。

27、易位子:在信号假说中,位于内质网膜上的与新合成的多肽进入内质网有关的蛋白复合体,其本质是一种通道蛋白。

28、分子伴侣:分子伴侣是一类在细胞内协助其他蛋白质多肽链进行正确折叠、组装、转运及降解的蛋白质分子。

29、信号识别颗粒:在信号假说中,存在于胞质溶胶中,由6个多肽亚单位和1个RNA分子组成。SRP上有3个功能部位:翻译暂停结构域、信号肽结合位点、SRP受体结合位点。

30、顺面高尔基体:也称形成面、未成熟面或凸面,靠近内质网,为高尔基复合体顺面最外

侧的扁平膜囊,是中间多孔而呈连续分支状的管网状结构,也是内质网芽生的膜性小泡融合的部位。

31、反面高尔基体:也称为分泌面、成熟面或凹面,朝向质膜,是唯一高尔基复合体反面的最后1或2层结构,呈管网状,其中一部分与反面扁囊相邻,另一部分伸入反面的细胞质中,并有囊泡与之相连。反面高尔基网是膜性小泡出芽的部位。

32、O-连接的糖基化:是指蛋白质的酪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残基侧链的羟基基团与寡糖共价结合,形成O-连接的寡糖糖蛋白。

33、初级溶酶体:是一种刚刚从高尔基复合体分选包装形成的含有溶酶体酶前体的运输小泡。

34、次级溶酶体:初级溶酶体与不同的作用底物结合后形成次级溶酶体。根据作用的底物的来源不同,次级溶酶体可分为异噬性溶酶体、自噬性溶酶体和残余小体等。

35、异噬性溶酶体:如果溶酶体中被消耗的底物为来自细胞外的一些外源性物质,称为异噬性溶酶体。

36、自噬性溶酶体:自噬性溶酶体的底物为细胞内的一些内源性物质,包括细胞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器以及细胞的内含物,如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脂类和糖原等。

37、残余小体:溶酶体消化不了的残余物质积累在溶酶体中,形成残余小体。

38、自溶作用:溶酶体的自溶作用是指溶酶体膜破裂,水解酶释放到细胞质中,结果引起细胞自身的溶解、细胞被释放的酶所消化。

39、膜流:膜流是指细胞的膜成分在质膜与内膜系统之间,以及在内膜系统各结构之间穿梭、转移、转换和重组的过程。

40、内膜系统:内膜系统是真核细胞特有的膜性结构系统,包含了多个在结构、功能和起源发生上相互联系的膜性细胞器。

41、线粒体嵴: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许多线粒体嵴,使内膜的表面积扩增。

42、基本微粒:在线粒体内膜和嵴的基质面上附有许多带柄的圆球形颗粒,称为基本微粒。

43、线粒体的半自主性:线粒体中含有DNA、RNA、DNA聚合酶、RNA聚合酶、tRNA、核糖体、氨基酸活化酶等进行DNA复制、转录和蛋白质翻译的全套装备,表明线粒体是具有独自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功能的细胞器。由于构成线粒体大部分蛋白质仍需要依赖细胞核基因编码,所以,线粒体具有半自主性。

44、附着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膜表面的核糖体称为附着核糖体。

45、游离核糖体: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称为游离核糖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