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完善课程结构体系

1.明确课程框架结构。明确两类课程结构体系,基础性课程按规定开齐开好,确保教育质量。拓展性课程着重体现地域和学校特色,突出兴趣性、活动性、层次性、选择性,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每学年拓展性课程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一至六年级15%左右,七至九年级20%左右。

2.逐步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倡导学校对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的创造性的改编和再开发,支持学校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材校本化处理。

(二)加快课程开发建设

1.科学制定学校课程规划。学校应根据学生情况、发展目标和教育资源,整体规划和设计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研制出台学校课程规划。鼓励学校在遵循课程设计基本思想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实施个性化的学校课程方案。分层分类开发丰富多样的拓展性课程,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

2.加强拓展性课程建设。拓展性课程可分为知识拓展、体艺特长、实践活动等三类。知识拓展类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学科专题、地方历史、文化教育;体艺特长类课程包括体育、艺术、健康教育、生活技艺;实践活动类课程包括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科技活动、调查研究、社会实践。一至六年级主要开设体艺特长类和实践活动类课程;七至九年级全面开设三类拓展性课程,其中知识拓展类课程比例不得超过30%。学校拓展性课程的建设应以微短型课程为主,凸现综合性以及与基础性课程的互补性。

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开发开设丰富多样的拓展性课程。

3.强化德育课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法治教育,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学习、生活习惯,把德育目标渗透于各门学科教学,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根据德育的浸润式、体验式、渐进式特点,安排德育内容。小学以养成教育为主题,培育学习习惯、自我管理、规则意识、契约精神等系列体验性德育课程;初中以公民教育为主题,培育价值教育、责任教育、诚信教育、学习规划等系列体验性德育课程。把少先队课、团课、各类专题教育与德育课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特别是开发开设与浙江、温州及平阳本土有紧密联系的校本课程,把浙江精神、温州精神、平阳文化反映在拓展性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4.规范课程开发。课程开发是教研组和年级组的重要工作任务,要与校本研修活动和师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以团队集体开发为主,教师个人开发为辅。学校要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不同年级教师联合开发主题式的整合课程。任课教师要认真制订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内容框架(包括内容结构、具体安排、学习材料和工具等)、教学与评价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