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现状及展望
- 格式:pdf
- 大小:2.48 MB
- 文档页数:3
糖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进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高血糖,常常伴有一系列糖尿病并发症,其中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心血管疾病是指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和中风在内的一系列疾病。
由于糖尿病患者本身代谢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的共同风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因此,药物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糖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
1. 降糖药物治疗进展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是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降糖药物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在早期首选口服降糖药物进行治疗,如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等。
这些药物通过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和减少肠道糖吸收等作用降低血糖水平。
另外,还有一些新型的降糖药物如GLP-1受体激动剂和SGLT-2抑制剂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2. 心血管药物治疗进展除了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还需要接受心血管药物治疗。
随着医学的发展,心血管药物治疗的进展也非常显著。
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高血压药物、抗血脂药物和心脏保护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3.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综合治疗策略针对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特点,综合治疗策略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药物治疗外,糖尿病管理也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心理疏导等方面。
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全面管理,以提高生活质量并延缓疾病的进展。
4. 个体化治疗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药物反应存在差异。
因此,个体化治疗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通过个体化治疗,根据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病情和特点,选择适合的药物和剂量,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5. 新药开发及前景展望虽然目前已有多种降糖药物和心血管药物可供选择,但仍然有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无法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常常会合并心血管疾病。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比没有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高出数倍。
因此,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尤为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 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应综合考虑减少血糖、降低血脂、改善血压控制和预防血栓形成等方面。
常用的药物包括降糖药、降脂药、降压药和抗凝药等。
降糖药:除了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外,新型药物如GLP-1受体激动剂和SGLT2抑制剂也逐渐成为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药物选择。
GLP-1受体激动剂可以通过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抵抗、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等多种途径降低血糖,并具有降低血压、降低血脂和改善心血管功能等作用。
SGLT2抑制剂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还可以促进脂肪酸氧化和有益肠道菌群的增殖,从而降低血脂和改善血管功能。
降脂药: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降脂治疗应以高强度他汀类药物为首选。
从病理生理角度出发,应优先选择以LDL-C水平控制为核心的降脂治疗方案。
如果单一应用他汀类药物无法使患者LDL-C水平下降到既定目标,则可考虑联合应用其他药物,例如良好的欧米伽-3脂肪酸(至少2g/天)。
降压药: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既要控制血压,又要注意药物的选择,以防止某些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加重代谢紊乱。
ACEI/ARB可降低患者肾脏病发生的风险,也可改善患者的心血管状况,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CCB在降低血压同时也可减少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抗凝药: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抗凝治疗应以低分子肝素为首选,尤其是对需要长期抗凝患者,应该优先选用低分子肝素,避免非低分子肝素所致的出血等副作用。
2. 营养治疗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营养治疗应以低脂、低糖、低盐、高纤维饮食为基础。
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控制饮食中的糖分,切勿过度摄入含糖饮料和甜食,否则会加重血糖升高并增加心血管病发生的风险。
糖病人的药物治疗与新疗法展望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体内胰岛β细胞功能不完全或者胰岛素效应低下,导致血糖水平异常升高。
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药物治疗的现状,以及新疗法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展望。
一、糖尿病药物治疗现状目前,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注射。
口服药物主要包括胰岛素增敏剂和胰岛素分泌促进剂两类。
1. 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增敏剂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
常用的胰岛素增敏剂有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
它们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降低血糖水平,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发展。
2. 胰岛素分泌促进剂胰岛素分泌促进剂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以降低血糖水平。
常用的胰岛素分泌促进剂有磺脲类、双胍类等。
它们能够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提高胰岛素在体内的作用效果。
二、新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展望尽管目前的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药物副作用、药物依从性等问题。
因此,人们积极探索新的疗法来改善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1.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改变糖尿病相关基因的表达,调节胰岛功能,可以实现糖尿病治疗的个体化和精准化。
然而,基因治疗在临床应用上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基因传递方式、基因特异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2. 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是利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修复和替代受损组织,改善糖尿病的病理状态。
通过将干细胞或其分化产物移植到糖尿病患者体内,可以恢复胰岛功能,帮助患者达到糖尿病的控制。
然而,干细胞治疗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移植过程中的免疫排斥反应、干细胞分化效率等问题。
3. 肠道菌群调控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的症状。
一些研究通过益生菌、益生元等方式,调节肠道菌群,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β细胞损伤,从而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糖尿病合并心衰预防措施、药物治疗、治疗进展及面临问题心衰是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之一,且糖尿病合并心衰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两者合并时,患者的心血管结局恶化、住院和心衰进展风险增加。
因此,糖尿病合并心衰患者的管理至关重要。
在心衰发生前,糖尿病患者采取措施来预防心衰心衰是一种未被重视的糖尿病并发症。
在糖尿病患者中,心衰患病率高达22%,且发病率在不断增加。
糖尿病患者心衰风险高,主要是因为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缺血性心肌病,最终诱发严重心衰。
此外,长期高血糖也会导致自主神经病变、微循环功能障碍及代谢和能量的改变。
预防糖尿病合并心衰,首先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按照医嘱降糖、降脂,科学管理体重。
出现以下六种症状引起重视:体力差;气短;夜间睡觉经常被憋醒;手脚容易冰凉;全身性水肿;突发的神志淡漠或人格改变等。
如出现以上症状应尽早去医院检查确诊。
如果能够早诊早治、积极接受治疗,并且注重保持健康生活习惯,按时监测及检查,糖尿病患者能够预防心衰等并发症,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心衰合并糖尿病选择药物治疗1)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可通过抑制钠和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钠和葡萄糖通过尿液排泄,从而达到渗透性利尿,减轻心脏负荷;此类药物还通过降低血糖、体重、内脏脂肪和尿酸等改善代谢异常,增加心脏中酮体氧化,通过改变能量底物,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做功效率。
常用药物有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索格列净、卡格列净等。
2)二甲双胍对于稳定性心衰患者,二甲双胍应做为优先选择。
但是急性心力衰竭时应用二甲双胍,可能会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出现乳酸性酸中毒,导致低氧血症,急性心力衰竭时尽量避免应用二甲双胍。
3)GLP-1受体激动剂GLP-1受体激动剂(胰高血糖素样肽受体激动剂)可作用于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心肌对葡萄糖的利用,同时还具有促进尿钠排泄、降低体重等功能。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足而导致的代谢紊乱疾病。
心血管病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的比例较高,糖尿病患者也是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因此,如何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
目前,针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治疗方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血糖水平。
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研究发现,高血糖可以导致心脏功能的下降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从而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因此,控制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治疗非常重要。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双胍类降糖药以及α-糖苷酶抑制剂。
这些药物的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2.降低血脂水平。
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谢紊乱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密切相关。
因此,降低血脂水平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也非常重要。
常用的降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和烟酸类药物等。
3.控制血压水平。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另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也是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临床实践表明,对于糖尿病患者,降低血压水平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等。
4.改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因素如吸烟、饮酒、饮食等也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相关。
因此,改善生活方式也是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治疗的重要方面。
建议适量运动、戒烟、限制饮酒、控制饮食等。
5.遵循规律的随访和治疗。
对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患者,应该遵循规律的随访和治疗。
如果患者的状况发生了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应该因人而异、个体化治疗。
通过规律的随访和治疗,可以控制病情的进展,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临床情况。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的刺激,容易出现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进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临床上常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等。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基础。
常用的药物有降糖药物、抗血栓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等。
降糖药物可以通过降低血糖水平,减少心血管病变的进展。
抗血栓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预防血栓形成,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抗高血压药物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脏负荷,改善心血管病变。
还可以根据具体病情使用其他药物,如抗血脂药物、抗凝药物等。
饮食控制也是重要的治疗措施。
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低脂、低盐、低糖的饮食原则,控制总热量和饮食结构,减少高胆固醇、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
合理的饮食可以改善血脂、血糖和血压水平,减轻心脏负荷,从而降低心血管病变的风险。
运动锻炼对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脏血液供应,改善血管功能,促进血糖代谢正常化。
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每天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有助于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还可以采取一些辅助治疗措施,如心理治疗、中医治疗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心理治疗可以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治疗的依从性。
中医治疗可以通过调整气血平衡,改善心血管病变。
不过,需要明确的是,治疗的具体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来确定,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
通过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等多种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治疗效果的评估应该是个体化的,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合并心血管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一、葡萄糖控制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病是由于高血糖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所致,因此葡萄糖控制是治疗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病的基础。
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控制以HbA1c作为指标,HbA1c控制在7.0%以下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此外,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定量饮食控制,适当控制饮食热量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减轻体重,也有望改善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病的病情。
二、血压控制三、脂质控制在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病的治疗中,脂质控制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有血脂代谢紊乱的情况,如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
针对这些脂质异常,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定量饮食控制等方法进行治疗。
研究表明,通过脂质控制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四、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病的血栓形成风险,防止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等事件的发生。
通常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需要考虑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倾向。
五、手术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病的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在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治疗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是两个常见的手术方式。
这些手术有望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病的病情,降低死亡率。
总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特点,采取多种治疗手段进行干预,需要进行详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通过葡萄糖、血压、脂质等方面的控制以及手术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病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进展一、引言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全球性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合并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改变,糖尿病患者中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比例逐渐上升。
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的治疗进展至关重要。
二、心血管风险评估与控制针对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风险的评估和控制是治疗的首要步骤。
目前,传统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等)与家族史仍然是评估心血管风险的重要指标。
同时,新兴生物标志物(如高敏C反应蛋白等)以及影像学技术(如冠脉CTA等)也为识别高风险人群提供了较好的手段。
在控制心血管风险方面,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是最基本的要求。
大规模临床试验已经证实,降低糖尿病患者的长期高血糖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此外,适量锻炼、戒烟以及合理饮食结构也是关键因素。
三、降压治疗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
目前,针对这部分患者,强调将收缩压控制在130mmHg以下以及舒张压控制在80mmHg以下。
临床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s等。
近年来,围绕降压治疗,新的进展主要集中在个体化治疗和联合应用药物上。
个体化治疗即根据不同人群特点选择合适的抗高血压药物。
有些患者可能存在肾功能损伤或其他并发症,因此需谨慎使用某些类别的药物。
联合应用药物可以更好地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四、降脂治疗高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针对糖尿病患者,高强度他汀类药物已经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案,以显著降低LDL-C水平和心血管事件风险。
根据新的指南建议,面临高心血管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和非他汀类药物(如ezetimibe等),以提供更强效的降脂效果。
此外,近年来一些新型药物也在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崭露头角。
例如,PCSK9抑制剂及其载脂蛋白(a)抗体已经显示出优秀的降胆固醇效果,并且预防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进展与展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中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疾病。
糖尿病会对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还会导致死亡,因此临床上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和防治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作为一种新型药物治疗方式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而其治疗效果和优势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本篇文章将就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进展和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同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基本原理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是一种综合性治疗方法,它的治疗目标是全面改善糖尿病患者身体的代谢功能,减少不良影响。
具体治疗手段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中药治疗、西药治疗、针灸治疗等。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核心方法,中药具有温中散寒、祛痰化痰、滋阴降火、清热解毒等作用,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进行个体化治疗。
西药治疗主要采用的是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注射,通过影响胰岛素的分泌或者作用来降低血糖。
针灸疗法是中医针灸的独特方法,它通过针刺经络和穴位来调整人的生理功能,改善代谢异常。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现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得到了国内外众多医学专家的支持和认可,在多项研究中得到了肯定的效果,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应用。
在国内,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也给国家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成为了当下医学专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国内多家医学健康机构都在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研究,例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19年推出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基本方案”,国家卫健委则提出“逐步普及中医药等非药物治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这些措施的实施和推广,对于糖尿病的防治和治疗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体化治疗。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糖尿病特有的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以心肌细胞肥大、间质纤维化和冠状动脉微血管灌注受损为主要病理特征[1]。
疾病早期通常无临床症状,后期会出现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
有研究表明,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男性患者的心衰发生率增加了2.4倍,而糖尿病女性增加了5倍[3]。
因此,糖尿病心肌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对于改善糖尿病患者预后、降低心衰及死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1DCM的病因与发病机制DCM的发生发展涉及多种分子机制,其中,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是其主要致病驱动因素。
在此状态下,心肌使用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的能力降低,随后转而使用游离脂肪酸(FFA)供能。
具体而言,参与DCM病理生理学的关键机制包括氧化应激、糖毒性、脂毒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沉积、炎症、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和微血管功能障碍[4],见图1。
糖尿病心肌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策略徐勇,马秀梅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泸州646000)【摘要】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的重要病因。
DCM的早期诊断有利于患者及时接受有效治疗,从而达到最佳预后效果。
然而,由于DCM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目前针对DCM的诊断仍属于排他性诊断,导致临床上常常出现误诊、漏诊。
因此,DCM的早期诊断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重点及难点问题。
近年来,随着血清生物标志物的挖掘,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等影像学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发现DCM早期病变。
本文就DCM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策略做一述评,以供临床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病;早期诊断;治疗策略【中图分类号】R541.8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2096-3351.2023.05.004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diabetic cardiomyopathyXU Yong,MA Xiumei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Luzhou646000,China 【Abstract】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is a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 of diabetes and a major cause of heart failure and mortal⁃ity in diabetic patients.Early diagnosis of DCM is beneficial for patients to receive effective treatment in time,so as to achieve the best prognosis.However,due to an insidious onset of DCM,the lack of specific clinical manifestations,and the current diagnosis of DCM is still an exclusive diagnosis,resulting in clinical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Therefore,early diagnosis of DCM remains a critical and challenging issue in clinical practice.Recently,the exploration of serum biomarker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maging techniques such as echocardiography and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have facilitated the detection of early DCM lesions..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early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CM,aiming to serve as a clinical reference.【Key words】Diabetic cardiomyopathy;Early diagnosis;Treatmentstrategies专家述评专家简介:徐勇,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天府名医(万人计划)、四川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川省卫生健康首席专家。
糖病合并心脏病的治疗策略糖尿病合并心脏病的治疗策略糖尿病和心脏病是两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高发病率。
当患者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时,治疗策略需要综合考虑双重健康风险。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合并心脏病的治疗策略,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一健康挑战。
一、医学措施:1. 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控制血糖水平。
稳定的血糖有助于减少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患者可以通过合理饮食、规律的锻炼和药物治疗来控制血糖。
2. 血压控制:高血压是心脏病的常见危险因素之一。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并采取措施将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这可能包括药物治疗、限制食盐摄入以及运动等。
3. 血脂管理:异常的血脂水平也会增加心脏病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应该控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
这可以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和适量的锻炼来实现。
4. 抗凝治疗:合并心脏病的糖尿病患者可能面临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医生可能会推荐抗凝治疗。
这种治疗有助于防止血液在体内凝结,减少心脏病事件的发生。
5. 心脑血管药物:糖尿病合并心脏病的治疗还需要根据个体情况使用心脑血管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少心脏病复发的风险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生活方式干预:1. 饮食管理:合理的饮食是糖尿病和心脏病的关键。
患者应遵循低脂、低盐、低糖的原则,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建议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健康蛋白质,并限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2. 锻炼计划: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利于糖尿病和心脏病的控制。
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或力量训练,并保持每周至少150分钟的锻炼时间。
在开始锻炼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
3.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会加重糖尿病和心脏病的病情。
患者应尽量戒烟,并限制酒精的摄入。
这有助于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并改善糖尿病的控制情况。
4. 压力管理:长期的压力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和血糖波动。
浅谈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也是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和寿命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治疗方案的不断完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本文将从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等方面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
一、药物治疗1.1 降糖药物糖尿病病人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是病情控制的重要指标。
目前常用的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减轻心血管系统的负担,从而延缓心血管病的发展。
1.2 抗高血压药物糖尿病患者常合并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目前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ACEI类药物、ARB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压,减轻心脏和血管的负担,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
二、手术治疗2.1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重要手术方式,可以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绞痛,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对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患者,CABG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心梗、心肌梗死和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3 其他手术治疗除了CABG和PCI术外,对于某些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患者,还可以考虑行主动脉内膜剥离术、主动脉瓣置换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等手术治疗方法,以改善心血管功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3.1 生活方式干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这些生活方式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3.2 心理护理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患者常常存在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等。
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浅谈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代医学证明,对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早期干预、综合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而言,临床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应当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手段。
1.药物治疗
早期使用降糖药物是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核心手段之一。
首先要注意控制血糖水平,使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其次,一些研究证明,降糖药物具有保护心脏功能的作用,如二甲双胍、格列喹酮等降糖药物能够降低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发生的风险。
2.饮食治疗
卡路里限制是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
降低饮食中的糖分含量、均衡膳食,减少脂肪的摄入等也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此外,适量饮酒也是良好的预防心脏病的方法。
3.运动治疗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通过适当的、有规律的锻炼来改善心血管健康。
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骑自行车等,可以降低血压、血糖水平,减少脂肪堆积。
早期运动介入可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4.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对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十分重要。
压力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一个主要因素,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更容易受到压力的影响。
心理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压力,如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
总之,综合治疗是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心理治疗都应该合理安排。
同时,相关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提高治疗效果。
医学研究杂志2019
年
4月 第48卷 第4期
•综述与迅展•
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现状及展望陈柳莹张跃明摘要糖尿病心肌病是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是一种由长期糖尿病引起的特异性心肌变性疾病,
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存在很大的影响.及时、止确的干预治疗能够延缓心肌受损
「目前国内外研究发现有许多药物
及非药物治疗措施.包括细胞移植、超声靶向治疗等被证明能够延缓疾病进展、修复受损心肌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病心肌变性治疗细胞移植超声靶向治疗中图分类号 R45
文献标识码
A
DOI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和高血脂为特征的代谢性疾 病.其由于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缺陷而导 致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受损.糖尿病心肌 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 , DCM )对人类的健康造成
了巨大的危害’DCM以左心室肥厚,心肌纤维化和
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受损为特征,病理生理机制包括代 谢改变的底物代谢、微血管功能障碍、肾素-血管紧 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氧化应激、心肌细
胞凋亡、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受损的Ca»处理,最终
引起冠状动脉病变、心功能不全(
HF)甚至猝死等。
一系列分子和信号通路,
例如
NI.RP3炎性小体和细
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
也参与了糖尿病心肌病的
发生、发展 DCM在心脏功能和结构改变方面独立
于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或任何其他已知的心脏疾
病,
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鉴于
DCM所导
致的严重后果,糖尿病心肌病已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
重视,诸多研究成果已被证实可用于DCM的治疗。
一、DCM的药物治疗
针对DCM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特点,目前许 多药物已被研究证实能够延缓DCM者心肌病变的进
展.进而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改善患者的预后
。
丨.降糖药物:由于高血糖作为DCM发生、发展的
首要因素,因此控制血糖为治疗DCM的第一步措施 并且贯穿DCM患者治疗的整个过程。Eurich等 ' 通
过对纳入了 34000例糖尿病和心力衰竭患者的9项
研究的Meta分析发现.二甲双弧能够使左心室射血
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全因病死率降低20% ,而
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j(LY16H270003) 作者单位:310053 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
通讯作者:张跃明,
教授.电子信箱:
zyueming@ vip. sina.
com
10. 11969/j. issn. 1673-548X. 2019. 04.038不增加乳酸中毒、肾功能下降等不良反应,从而证明 二甲双弧是HF患者血糖控制的安全选择,也是唯一
被证明能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和住院率的降 糖药。Joubert等'通过降糖钠-葡萄糖协同转运 蛋白2(SGLT2 )
抑制剂达格列净和胰岛素增敏剂毗
格列酮治疗T2DM小鼠。两种处理都降低了模型小
鼠的()-GkNAc蛋白水平,并且发现达格列净成功
地阻止『肥厚型心肌病的发展
。实验表明,葡萄糖毒
性本身可以引发心脏功能障碍,降糖药可以纠正这一
过程,SGLT2抑制剂存在潜在的心血管益处。降血糖 治疗能够从源头上控制高血糖引起的心肌病变,
降低
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和病死率。
2.
他汀类药物:糖尿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胰
岛素缺乏或抵抗,从而导致脂肪酸P氧化增强,引起 心肌细胞的脂质代谢异常。血脂异常在糖尿病早期 就可出现,通过增强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对心肌细胞 和冠状动脉内皮产生损害。Bai等'通过对高脂饮
食诱导的糖尿病小鼠模型的研究发现,高血糖、高脂 血症能够引起Inpp5f过表达,从而引起
DCMO Luo
等°的研究证实瑞伐他汀通过抑制2型糖尿病大鼠
模型中的NI.RP3炎性小体和MAPK
途径来缓解糖尿
病心肌病。Shida等"同样证实汀类能减轻DCM心
肌细胞的氧化应激从而改善DCM并改善冠状动脉微
血管:由此.加强他汀类药物的降脂治疗能够使 DCM患者受益。
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n
受
体抑制剂: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高发生率之间的联系 之一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
激活。RAAS在DCM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因为它 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抑制心室重构。局部心肌中
血管紧张素n水平的升高能够诱导心肌细胞活性氧
-157
••综述与iS展•
J Med Res, Apr 2019, Vol.
48
No. 4
的产生,加重氧化毒性,从而引起心肌细胞的凋亡和
广泛的心肌纤维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1)及血管紧张素n
受体抑制剂(
ARB)
通过抑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U ,调节
R A A S系统,增加胰岛素敏感度,阻断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的高表达对心肌及冠状动脉的毒害作用,
同
发挥强潜在的有益途径的活性和作用'.有动物
实验研究证明,ARB和ACEI
类药物能通过部分阻
断肾素受体表达,抑制高血糖所促进的心肌细胞氧
化应激和细胞炎性因子分泌,从而起到心脏功能保
护的作用"。4.0受体阻滞剂:随着对心力衰竭研究的不断深
入,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发现P受体阻滞剂能够改善 预后,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和病死率
,
因而
3
受体阻滞剂成为治疗无禁忌证心力衰竭患者的基本 用药(3受体阻滞剂通过对抗儿茶酚胺类肾上腺素
能递质,阻断
01受体介导的心脏毒性作用,降低心
肌氧耗,这一作用机制对
DCM患者有潜在益
处l0'"-o Erkan等”通过研究证实一种P
受体阻滞
剂——嗟吗洛尔,在糖尿病大鼠心脏中与肌质网
(SR ) Ca2+
释放通道ryanodine受体(RyR2 )大分子复
合物的正常化以及维持细胞内游离Ca" ([Ca“ ]i)
稳态和[Zn2+ ] i的动态平衡关系密切,其主要通过表 现口身的抗氧化活性、拮抗过多的氧化应激反应来维 持心肌细胞和循环中氧化剂/抗氧化剂的平衡,并改 善心肌细胞氧化还原状态,以此达到改善心脏功能的 作用由此可见,B受体阻滞剂的规范使用能使 DCM患者有所受益。5.其他药物:氧化应激反应在DCM的进展的各 个环节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产生高级糖基化终 产物(AGEs)使抗氧化相关的防御蛋白失活,细胞凋 亡加快,最终导致心肌功能障碍、心室重构和心力衰 竭,据此许多研究者从抗氧化的角度对DCM的药物 治疗展开了一系列研究13。除前文所述药物外,曲 美他嗪因具备选择性抑制长链3 -酮脂酰辅酶A硫 解酶(参与P -氧化的最后一种酶)活性的特性,因而 能够改善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治疗上早期给予曲美 他嗪可抑制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细胞凋亡并增强自噬 而改善糖尿病心肌病"4。还存在动物实验证实,维 生素I)能够抑制Fas / FasL系统的表达,后者可被氧 化应激反应产生的介质所激活,因而产生一定的抑制 心肌细胞凋亡的效应".此外,中药及复方制剂如 活血化瘀方等也为治疗DCM提供了新方向"二、DCM的治疗进展目前已有的药物治疗只能通过调节DCM发生、 发展的特定环节起到延缓心肌变性、改善心肌代谢, 并不能逆转心肌损伤,因此修复甚至替换受损心肌成 了 DCM研究的新热点。1.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 术(UTMD)是一种以无创方式将基因或其他生物活 性物质递送到活体动物器官的新技术,常被用来研究 肿瘤细胞的破坏或基因转染治疗恶性肿瘤:如今,研 究者们发现了其在心血管领域中的广泛应用:Zhang 等"将装载aFGF的肝素修饰的微泡(aFGF - HMB) 通过UTMD导入1型糖尿病大鼠的体内.利用aFGF 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生 长从而促进血管生成起到减轻心肌缺血并改善心脏 功能的作用,外源性的增加心脏结构中aFGF,达到增 加局部心肌血流量的目的也有研究者将血管生成 素-1 ( Ang - 1 )基因通过UTMD转导至模型兔子的 梗死心肌区域内,A n g - 1的高表达增强了血管生成, 改善了心脏灌注并促进了心肌修复。可以设想,UT- MD在DCM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将发挥一定的作 用。2. 细胞移植:目前有研究认为,DCM可能是一种 干细胞疾病,在细胞分化的某个环节中出现问题,便 会导致干细胞凋亡、坏死以及缺陷的心肌祖细胞和肌 细胞形成,影响心肌的再生性修复过程,过早地引起
心肌细胞衰老、凋亡以及坏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可分化为心肌细胞和血
管内皮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十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
长因子(VEGF)和促进血管生成并抑制细胞凋亡的 因子,从而增强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细胞肥大.抑制 细胞外基质合成,减轻基质重塑,促进毛细血管的形
成和出血管系统的增殖,最终抑制心室重构和改善心
脏。Dong等的研究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可能通过上调14-3-3蛋白的表达和抑制Askl的
磷酸化来抑制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细胞凋亡14-3 -
3蛋片的升高可以通过askl
信号调节来延缓糖尿病
心肌病的进展,改善高血糖引起的糖尿病心肌病的功
能障碍。然而
Bojan等"通过45
例门诊患者接受粒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5天,
通过单采血液成分收集
CD34 +细胞并经心内膜注射的研究发现.表明
CD34 .细胞治疗DCM
的个体差异影响十分巨大,非
缺血性DCM患者不能从自体CD34+
细胞治疗中受
益"这些发现可以作为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干细胞治 -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