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专业

  • 格式:doc
  • 大小:88.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科学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理学

门类:大气科学类

专业名称:大气科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能够到气象、海洋、环保、航空、军事部门及中央、地方研究机构和高校,在大气物理、大气环境、大气探测、气象学、气候学、应用气象及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排名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大气物理、大气环境、大气探测、气象学、气候学、应用气象及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气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包括野外实习和室内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进行大气科学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进行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系统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进行大气探测的技术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了解国家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了解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发展的理论前沿和最新发展动态;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大气科学、环境科学。

主要课程:大气科学概论(地球科学概论)、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大气动力学基础、近代气候学基础等。

实践教学:包括天气学实习、大气探测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相近专业:应用气象学、环境科学。

原专业名:气象学(部分)、气候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大气科学。

就业数据

表1 大气科学专业地区流向百分比(%)

表2 大气科学专业单位性质流向百分比(%)

综合介绍

大气科学研究地球大气现象和演变规律。只有正确认识大气中的各种现象,才能及时而准确地预报未来的天气,并对不利的气候条件进行人工调节和防御。

早在渔猎时代和农业时代,人们就逐渐积累起有关天气、气候变化的知识。二十四节气就是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但在17世纪以前,人们对大气以及大气中各种现象的认识完全依靠直觉和经验。1820年,德国人布兰德斯利用大气研究的资料,绘制了历史上第一张天气图,开创了近代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方法。大气的观测也不再局限于地面的观测站,开始利用热气球、飞机等工具进行空中探测。50年代以后,由于各种新技术特别是气象卫星和电子计算机的采用,大气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由于大气运动的复杂性,研究地球大气需要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和较高的计算机能力。报考本专业时,考生应该对自己的兴趣有较清楚的认识。一方面,探索地球大气的奥秘是一项很有开拓性的工作,能够揭示与我们自身关系密切的大气现象的规律。另一方面,由于学科和研究方法的需要,该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数学、物理、化学基础,也就是要求考生理科知识比较扎实。考生还应该看到,大气科学专业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因此,在学习了基础课后,还需要了解和掌握卫星遥感、计算机等大气科学研究必需的技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气候预测以及区域环境监测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人们可以利用大气科学来提高利用自然、抵御灾害的能力。例如,近年来“厄尔尼诺”现象肆虐,在全世界造成破坏,

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我国大气科学工作者成功地实现了“厄尔尼诺”现象的动力预报,大大提高我国华南、长江中下游等受“厄尔尼诺”影响显著地区的灾害性天气预测的准确性。可见,大气科学对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具有重要意义。

为培养大气科学人才,我国许多著名大学都开设了相关的专业,如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清华大学环境系等,还有许多专门培养大气和气象人才的气象学院及国外对大气科学的研究也很重视。由于大气环境对于各国的影响不是孤立的,当今时代,对气候的预测已成为世界性的任务,国际间交流较频繁。

本专业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到气象、环境保护、民航、海洋和国防军事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科技开发工作。如果考生毕业以后希望继续深造或出国留学,机会也是很多的。

专业教育发展史

大气科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1820年,布兰德绘制了历史上第一张天气图,开创了近代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方法,这是大气科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1921年,东南大学在地学系首次设立气象课程,创始人竺可桢。该校改名为中央大学后,于1945年成立了气象系,系主任黄厦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央大学改名为南京大学,在气象学系中设有气象、气候、大气物理三个专业。气象学家涂长望、朱炳海、徐尔灏、黄士松,先后主持此气象系的工作。清华大学从1929年开始,也在地学系设气象课程,1935年成立气象组,黄厦千、涂长望、刘衍淮、李宪之等气象学家先后在此任教,1946年成立气象系,系主任李宪之。1952年清华大学气象系合并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成为该系的气象专业;1959年易名为地球物理系。该系现设有气象、大气物理和高层大气物理三个专业。气象学家赵九章和谢义炳也先后主持清华、北大气象系的工作。教育部系统除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还在中国科技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和广西大学等,设有气象专业。

中国的气象教育事业,自1949年以来有很大发展,除原教育部系统外,国家气象局系统也建立了高等和中等气象院校。国家气象局系统设有南京气象学院(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气象学院(现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主要培养气象业务部门所需气象科技人员。南京气象学院(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于1958年开始筹建,1963年正式成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气象部门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并积极发展气象教育培训事业,使气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我国气象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81—1997年,气象院校共有普通本科生7769名,普通专科生7527名,普通中专生15881名毕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中国气象科学院还培养了610名研究生,为气象事业注入了活力。气象院校还培养了成人大专生4408名,职业中专生9772名。气象部门职工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员由1980年底的28%上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