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杨府侯王信俗及主要特色文化活动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杨府侯王信俗及主要特色文化活动综述

摘要: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大多衍生自民间信仰。杨府侯王信俗是温州地区历史最为悠久、信众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刻的地方俗神崇拜,是温州民间信仰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要解读温州民间传统文化,离不开杨府侯王信俗。本文主要从各地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梳理杨府侯王信俗在温州不同地区的演变进程及其价值意义。

关键词:民间信仰杨府侯王祭祀仪式文化活动

一、温州杨府侯王信俗

杨府侯王又称杨府爷,杨府爷的身份随历史进程不断演变,从晋唐时期的杨精义开始,到后来的杨家诸将、杨亮节、杨泗,乃至山羊、公鸡化身等不同版本,民间传说非常丰富。杨府爷是浙江沿海一带最有影响力的海洋保护神之一,信众众多,遍布浙闽粤、港澳台乃至东南亚地区。据不完全统计,仅浙南地区就有杨府庙500多座。杨府侯王信俗在温州深入人心,是温州人的主要信仰神祇,与温州历史人文、社会演进、民间文化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文化底蕴极为深厚,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杨府侯王信俗文化,在温州民间传统文化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温州大学教授林亦修曾形象地把杨府侯王信俗称为“温州历史的压缩文档”、“温州文化的解码器”。

二、从祭祀仪式到地方特色文化活动

民间信仰,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民间信仰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诸多方面,其仪式和活动成为人们生活中最为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在中国农村,民间信仰已成为承载村庄共同记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维度。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播都需要载体,民间信仰的载体就是各式宫观、寺庙和各种仪式活动。杨府侯王是温州的主要民间信仰之一,信众广布,从沿海到平原、山区,几乎遍布温州各个村庄,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仪式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杨府侯王信仰在温州的发展情况,还可以了解温州独特的民间传统文化。

1.沿海临水地区

温州地处东海沿岸,海边的居民多以渔业生产为主,他们多信奉、崇拜神灵,祈求海上平安且渔猎大有所获。尤其在科技落后的过去,民间信仰比较旺盛,特别是与海洋有关的神灵,更是普遍受到崇拜。杨府爷信仰影响虽没有妈祖信俗广,但它如同妈祖信仰一样,特别是在温州沿海一带几乎成了渔民的精神寄托,并且杨府爷的神殿十分密集,奉祀神庙达500余座,信仰群众遍布浙闽粤、港澳台乃至东南亚地区,其影响力仅次于海上女神妈祖。临水地区作为水神的杨府爷,其信俗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主要形式都是围绕划龙展开的(一)划太平龙

苍南鲸头的杨府殿,在浙南闽北名气非常大,信众广布。每年春节至元宵之间该庙附近乡村都要举行一个大型的民俗活动“划太平

龙”,主要集中在云岩、渎浦、沪山等地10多个乡村举行,影响范围跨越平阳、福鼎等浙闽边界六县(市)。太平龙即“太平龙船”的简称,整个活动是为了祈祷地方太平,又称“吉庆太平龙”。“划太平龙”这一活动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据当地人说,这与苍南等地地处沿海,民间敬奉船神“杨府爷”有关。信众也习惯将大量的竹扎纸船烧给杨府庙的神灵杨府爷,称为“还愿”。温州地区将他作为海神祭祀。神庙中多数塑有神船,鲸头的春节划“太平龙”,这种“太平龙”实质上是纸船。用“太平龙”祭祀杨府爷,是鲸头杨府殿春节期间最基本的一项活动,也是海神杨府爷祭祀的最有特色的祭品。据记载清康熙年间就有这种祭祀方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演化成多种太平龙,并已经形成特定格式。

苍南太平龙分开门龙、净龙、关门龙、小船龙四种类型,四种类型的龙各有造型,不过总的造型倾向为船型,在不同的部位进行艺术夸张。仪式可以分为杀“龙猪”、摆殿、扎龙、请香信、祈禳、龙队组成、划龙几个部分,其中祈禳部分还可以分为祭龙、净龙、参龙1和开龙眼仪式。祭龙、净龙由师公主持,先请十方,再净龙、安神位。参龙由参龙师主持,一打锣手和一唢呐手在一侧配合。(二)划大龙

划大龙,始于明嘉靖年间,距今有近500年历史。划大龙源于祭祀活动,由鳌江杨爷殿祈神仪式派生而来,旨在祈求神灵降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闻名浙南闽北的

民俗活动——鳌江划大龙。

其龙身用毛竹彩纸装饰而成,长40米(今年长80米),龙头有丈三四阔的房子那么大。龙的大嘴张开着,里边衔有一个龙珠。龙珠的斜前方是空出成半圆球形的上唇,上面用彩色画着八仙和刘海。龙眼像盏大灯笼。后面是龙头颈,弯弯曲曲,像一条巨大的蟒蛇颈。由龙颈向上望,在龙的上唇的反面有一个亭子,里面站着红脸的杨老爷。亭子后面的龙背上有“童子拜海”、“八仙过海”、“杨家将”等神话和历史人物。在龙头的后面,紧接着是长长的有时又呈波浪式的龙身。龙身分16段,每一段的背上有一盏灯。再后边是龙尾,前半低下,后半翘起,也用竹竿支撑,大龙前后有百余人抬杠向前移动。过村走巷,每停下就祭祀一番,有参龙者敲着大鼓演唱吉祥颂词。大龙需迎3至5日,最后把龙整个捆在板凳上,用火烧掉,谓“送龙上天”(见《项经川文集》)。

(三)参龙

参龙是浙南地区一种配合划龙、舞龙灯、划龙舟、唱“娘娘词”时进行的一种说唱形式。表演时,参龙师身披大红绸,参龙师一边击鼓一边高唱七言一句的参龙辞,锣手和唢呐手在一旁和着参龙师敲打鼓点的节奏吹唢呐、敲锣增添气氛。仪式可长可短,凭参龙师的水平和观众集中的情形而定,最长可持续两个多小时。参龙唱词分仪式词、插词和正文三种形式。参龙先是唱《大开天》、《小八仙》等内容,颂盛世太平,祈求神灵保佑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百姓安康,后可唱《王宝钏》等以戏剧故事。

2.山地平原地区

在沿海地区杨府侯王是以“海神”、“水神”身份存在,当地居民祈求也大多以海洋有关,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文化。而山地平原地区多以农耕种植为主要生产方式,处于不同的需求,杨府侯王的神职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在原始的“水神”和“海神”神职功能下,增加了许多附属神职。明姜准《歧海琐谈》中就有对杨府爷的如下表述:“凡合伙经营虑相侵负,及暗昧之事无由暴白者,必诅诸神以冀昭鉴。凡远行商贩者、泛海捕鱼,及婴疾濒危卒、病沉屙者,必祷诸神以籍庇护。妇女死于急证(症),禾稼成熟而糠秕者,俱指为神所攸摄。”2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杨府爷已具有审判、医病、农事等多重职能。因此在这些地区,虽然信仰的同是杨府侯王,但是祭祀仪式活动上和沿海地区不同,表现出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之间不同的需求。山地平原地区杨府爷信俗活动都以祈求农业丰收、地方太平为主。

(一)拦垟福

瑞安市桐浦、碧山、陶山等地乡村每年都会举办一场“拦垟福”祭祀仪式活动,举行的时间为农历五月十八,其祭祀仪式及其所祀主神就是杨府爷。“拦”就是拦住,“垟”是田垟,“福”是福气。“拦垟福”,就是请农业神拦住田垟上的各种虫病和灾害,确保农业丰收、地方太平、民众幸福。举办“拦垟福”祭祀仪式正是基于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