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黄龙病监测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228.66 KB
- 文档页数:11
柑橘黄龙病的发生和防控摘要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被认为是世界柑橘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已超过一个世纪,被人们称为柑橘上的“癌症”,对于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以预防为主。
关键词黄龙病;发生;防控The Occur and Control of Citrus HuanglongbingAbstract: Huanglongbing (HLB) has been a destructive disease of citrus around the world for over a century, has been the “cancer” of citrus, has no effective measures to cure it by now, only can prevent it’s spread. Key words:Huanglongbing; occurring; control柑橘黄龙病(Candidatus Liberobacter asiaticus),又名黄稍病、黄枯病、青果病,系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
目前,柑橘黄龙病广泛分布在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1],在中国几乎所有的柑橘产区均有发生和危害。
1发生规律1.1病原柑橘黄龙病的病原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α-亚纲,韧皮部杆菌属细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属于难培养菌[2],分为亚洲种(ticus)、非洲种(Ca.L.africanus)和美洲种(Ca.L.americanus)[3-6],中国的黄龙病病原菌主要为亚洲种[7]。
病原在寄主筛管细胞和薄壁细胞内分布不均匀,故同一株树各枝梢发病时间也呈现不同。
病原只侵染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植物,其中尤以椪柑、焦柑、福橘、茶枝柑等品种耐病力弱,而橙类、柚类耐病力较强。
常见的橘子树病虫害和防治方法引言橘子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果作物,受到了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病虫害的侵袭会严重影响橘子的生长和产量,因此及时有效地防治橘子树病虫害是保证橘子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橘子树病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以帮助果农更好地保护橘子树。
1. 黄龙病病害特点黄龙病是橘子树叶片黄化、干枯的一种病害。
感染橘子树后,树叶会逐渐转黄并落叶,导致橘子长势衰弱,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树木死亡。
防治方法•良好的管理和栽培:合理施肥、保证适宜的灌溉和排水、保持树冠通风通气是预防黄龙病的基本措施。
•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树:对于感染黄龙病的树木,及时剪除病枝病叶,并彻底清理树冠和树下的病源,避免病原菌的进一步传播。
•防治药剂的使用:可根据农业部门的建议使用适量的防治药剂,如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防治。
2. 橘黄龙卷叶蛾病虫害特点橘黄龙卷叶蛾是一种以橘子树为寄主的害虫,幼虫在橘子树叶片上取食,导致橘子树叶片呈卷曲状态,影响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进而影响橘子的品质和产量。
防治方法•机械防治:可手工采摘受害树叶上的幼虫,或使用软刷子轻轻刷去幼虫和卵。
同时,及时清除树冠底部的落叶和果实,减少幼虫的滋生环境。
•生物防治:可使用天敌进行控制,如细小石蜻蜓、细小远志蜂等。
这些天敌会主动寻找和捕食橘黄龙卷叶蛾的幼虫和卵。
•化学防治:可选用低毒、高效、残留期短的农药,如25%氧乐果悬浮剂等,进行喷雾防治。
3. 灰飞虱病虫害特点灰飞虱是常见的橘子树害虫之一,它以橘子树叶片为食,吸取植物汁液,导致叶片逐渐枯黄、凋落,影响橘子的生长和产量。
防治方法•生物防治:可利用天敌进行控制,如瓢虫、食蚜蝇、蚂蚁等。
这些天敌会主动捕食灰飞虱的成虫、若虫和卵,帮助控制其数量。
•农艺措施:定期修剪树冠,保持通风良好,减少灰飞虱的滋生环境。
同时,适度疏果,减少果实间的接触,避免虫害蔓延。
•化学防治:可选择安全、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如5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等,进行喷雾防治。
柑橘黄龙病怎样防治?柑橘黄龙病怎样防治?柑橘是一种喜温暖潮湿气候的植物。
在中国南方广泛种植。
柑桔有许多病虫害,尤其是柑桔病害。
柑桔黄龙病是柑桔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柑桔黄龙病害也在不断扩大,并有许多省份出现了柑桔黄龙病害的危害。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如何控制柑橘病害。
柑橘黄龙病与生理病害怎样区分?黄龙由黄叶引起的疾病不同于氮、锌、锰缺乏引起的疾病。
然而,大多数“生理疾病”是从下到上分布的。
叶片软不硬,后期无斑驳症状。
在加强水肥管理后,症状会逐渐减轻和消失。
黄龙由黄叶引起的疾病从树顶开始呈黄色,然后蔓延到整株植物,然后叶子上出现黄绿色斑点,叶质开始变硬,表现出明显的传染性。
柑橘黄龙病怎样防治?1、先天苗木选择好必须使用无毒的柑橘幼苗。
为预防和控制黄龙病的感染,必须做好国家植物检疫工作,做好柑桔苗木产地、运输和市场的检疫工作。
禁止携带木虱及其卵进入非疫区。
2、栽种后管理在同一果园中,尽量做到品种单一、树龄单一,以促进花芽发育期的集中,减少越冬木虱的早期食量和产卵地;同时,多观察、多送疑似黄龙病的检查,确认后消灭。
3、具体病因具体治加强木虱监测,及时用药。
具体措施是在果园设置荧光黄板进行监测木虱。
一旦发现,必须立即应用高效低毒农药。
4、园中环境保护好倡导果园植草保护木虱天敌。
在果园中,我们计划保留一些杂草,如附子、含羞草和阔叶,为木虱天敌创造环境,并利用天敌控制柑橘木虱。
据了解,果园果园草被覆盖技术已在欧美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湖北省农科院领导也在积极推进这项试验。
当然,天敌不应该少,应该进行生物防治。
如果条件适宜,可以引入寄生蜂等天敌。
由于操作的复杂性,这种方法很少被果农使用。
估计未来会成为主流从发现疾病到研究疾病,已经有一个多世纪了。
然而,作为黄龙疾病传播媒介的木虱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研究了近半个世纪。
虽然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很好,但危害也很明显,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严重。
今后黄龙病的防治方法该何去何从?它已经被广大柑橘业者探索过。
黄龙病的最新防治方法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是由一种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影响柑橘类作物,如柠檬、桔子和柚子等。
该病害严重影响了柑橘业的发展,导致产量下降和质量下降,给农民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因此,对黄龙病的防治方法进行研究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几年里,针对黄龙病的最新防治方法进行了许多研究和实践,以下将对其中的几种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1. 防范黄龙病传播途径:黄龙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植物器官之间的嫁接接触、传播媒介(如杂草)和病源植物的根系直接接触。
因此,一个基本的防范措施是杜绝病株的引入和传播媒介的扩散。
农民应定期巡逻田间地头,发现并及时处理病株和传播媒介,减少病害扩散的机会。
2. 使用健康种苗:选择健康的柑橘树种苗是预防黄龙病的重要步骤。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使用健康的种苗,可以降低患病率。
因此,农民应该购买来自可信的供应商的种苗,检查种苗是否有黄叶或其他病害症状。
3. 植物营养管理:研究表明,合理的植物营养管理可以减轻黄龙病的发生和发展。
特别是,柑橘树缺乏锌元素容易感染黄龙病。
因此,饮食中含锌的肥料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此外,合理的氮肥使用也可以提高柑橘树的抗病性。
4. 生物控制:一些研究表明,一些微生物对黄龙病的防治具有潜在的作用。
例如,铜绿假单胞菌可以通过产生抗菌物质来抑制黄龙病菌的生长。
因此,可以利用这些微生物作为生物农药进行黄龙病的防治。
此外,一些腐霉菌和真菌也具有抑制黄龙病菌的能力。
5. 遗传改良与多样化:一些科学家正在对柑橘植物进行遗传改良,以提高它们对黄龙病的抗性。
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一些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使柑橘树对黄龙病具有抵抗能力。
此外,增加柑橘树品种的多样性也有助于减少病害的传播。
以上是黄龙病最新防治方法的一些例子。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地区和环境条件可能不同,因此防治病害的具体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为了实现更好的防治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方法,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潮州柑橘黄龙病的综合防治方案发布时间:2021-08-13T11:24:54.59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1期作者:刘伟莉[导读] 潮州柑是潮汕地区著名水果品种之一,也是潮州菜常用的烹调原料,潮州柑被誉为“刘伟莉潮州市园林绿化工程队广东省潮州市521021摘要:潮州柑是潮汕地区著名水果品种之一,也是潮州菜常用的烹调原料,潮州柑被誉为“柑桔皇后”。
其种植历史悠久,明人有“潮果以柑为第一品,味甘而香,肉肥而核小”的记载。
但是潮州柑一直无法实现量产,近年来,潮汕柑桔已有恢复种植的趋势,在部分新种植区调查到一些4~5年树龄的柑园,黄龙病的发病率己达30%以上,为使潮汕柑桔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柑桔黄龙病的防治。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把握柑橘黄龙病发生危害特点和传播规律,依靠科技进步,强化政策扶持,加强指导服务,优化果园结构,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控技术,突出关键环节,推行统防统治,全力遏制黄龙病疫情扩散流行,保障柑橘产业安全,促进柑橘稳产增收。
(二)基本原则1.突出政府责任阻截防控黄龙病疫情是政府法定职责。
要明确政府责任,强化政府主导,把柑橘黄龙病防控试点作为农业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工作重中之重工作来抓,落实任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突出木虱防治于春梢、秋梢萌发关键时期,大面积统一防治柑橘木虱,有效压低媒介昆虫种群数量,切断疫情传播途径,提高疫情控制效果。
3.突出联防联控加强乡镇间区域协同防控,统一推进,防止木虱区域间往返迁移危害。
坚持集中连片实施,每个项目区柑橘面积原则上不少于1000亩。
4.突出统防统治依托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及农户自防相结合,采用现代高效植保机械,集中统一施药时间,统一药剂,提高防控效率、效果和效益。
二、主要任务通过对柑橘黄龙病的病害特征和病原体及传播方式的研究,减少黄龙病对柑橘的危害和损失。
三、病害描述(一)病原韧皮部杆菌属细菌(二)形态梭形或短杆状,大小150~650纳米(三)特征1.斑驳状黄化新梢叶片转绿后,从叶片基部、边缘和主、侧脉附近开始褪绿逐渐形成的黄斑与叶片其他绿色部分相连而形成的黄绿相间的斑驳状叶。
•沙糖桔黄龙病概述•黄龙病的识别与诊断•黄龙病的防治策略•综合防控与果园管理•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目•附录与参考资料录定义影响黄龙病的定义和影响感染面积传播途径沙糖桔感染黄龙病的现状黄龙病对沙糖桔产业的重要性经济损失:黄龙病严重影响沙糖桔的产量和品质,降低果农收入,威胁沙糖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防治意义:有效防治黄龙病对于保护沙糖桔产业健康发展、维护果农利益和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上述扩展结果中,我们详细阐述了黄龙病的定义和影响、沙糖桔感染黄龙病的现状以及黄龙病对沙糖桔产业的重要性。
这些信息有助于增强对沙糖桔黄龙病问题的认识,为后续讨论防治策略奠定基础。
黄龙病的典型症状030201田间观察通过观察沙糖桔树的叶片、果实和树冠等症状,初步判断是否为黄龙病。
实验室检测采集疑似病树的叶片、枝条或果实,进行病原检测,如PCR检测等,以确诊黄龙病。
沙糖桔黄龙病的诊断方法黄龙病与其他柑橘病害的区分黄龙病与营养缺乏症的区分:营养缺乏症也会出现叶片黄化等症状,但黄化程度较均匀,且不会伴随果实异常和树冠稀疏等症状。
黄龙病与柑橘溃疡病的区分:柑橘溃疡病在叶片和果实上会出现褐色病斑,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与黄龙病的黄化症状有明显区别。
通过以上识别与诊断方法,可以准确判断沙糖桔是否染上黄龙病,为后续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选种健康苗木强化果园卫生平衡施肥控制传播媒介预防措施:果园管理与健康栽培控制措施:病树清除与虫害管理治疗方法:药剂选择与施用时机选用对黄龙病病原菌敏感的药剂,如氧化亚铜等,确保药剂的有效性。
药剂选择施用时机轮换用药安全防护在发病初期及时施用药剂,严格按照药剂的说明书进行施用,确保药剂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为避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应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药剂。
在使用药剂时,要注意保护操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避免药剂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建立综合防控体系综合防控策略选用抗病性强的沙糖桔品种进行繁育,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能力。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2010年第4期 旅 舛技 5l 景宁县柑橘黄龙病防控技术措施 陈传科 ,杜一新 ,李永青。 (1.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梧桐乡农技站 323500;2.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农业局)
柑橘黄龙病是重大农业植物疫病,20世纪末至 2l世纪初该病在浙江省部分县、市、区呈扩展蔓延 之势,而柑桔木虱是柑桔黄龙病的传播媒介。景宁 县于2002年在开展农业植物有害生物普查过程中, 最先在梧桐乡梧桐坑村发现了该病的疑似病株,后 经取样送检,于2003年4月经重庆大学基因工程 研究中心PCR检测予以确诊。对此,景宁县启动了 “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积极有效地开 展了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经过几年实施防控技术 措施的实践,有效地遏制了疫情扩展蔓延势头,取 得了明显的防控扑灭成效,现将景宁县柑橘黄龙病 防控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1疫情发生情况 在疫情发生先期1~2年内病情呈扩展蔓延之 势,后经防控扑灭,传播蔓延势头得到了有效的遏 制,历年的疫情发生情况见表1。
表1 历年柑橘黄龙病及柑橘木虱发生情况 ‘
现已扑灭了英川、渤海等6个乡镇34个村的 柑橘木虱发生区,虫株率也由2004年最高时的 25.03%下降到2009年的11.38%(表1);铲除了 标溪、梧桐等3个乡镇13个村的柑橘黄龙病疫情 点,有效控制疫情的发生。 2启动预案 疫情发生后,随即启动了防控应急预案,开展 疫情上报,建立组织机构,收集资料,制定工作方 案,组织宣传培训,编制统计表册,制定落实工作 措施、责任制度等前期准备和工作机制,为防控工 作提供了组织、技术和制度保障。 收稿日期:2OlO一06—08 作者简介:陈传科,男,1968年生,助理农艺师。 3防控工作技术措施 3.1疫情普查 开展疫情普查,明确疫情发生分布情况,是开 展疫情防控扑灭的必要前提。主要以乡镇为作业单 位,根据工作部署、病虫发生特点和症状表现,于 每年的9月中旬至10月份对各乡镇橘园、苗圃开 展“橘不漏株”的拉网式普查,普查一般按村、组 顺次逐园进行,遇穿插“飞地”的按工作线路顺路 进行。普查时邀请村、组长或熟知橘园归属关系的 老农参加,普查发现有病株的,随即用红漆在树干 上做明显标记,并按村组、户主、地块座落详实填 写在“柑橘黄龙病发生分布情况登记表”上;同时 对柑橘木虱的发生情况进行普查,详实填写“柑橘 木虱发生分布情况统计表”,以详实掌握发生分布 52 童旅t料妓 2010年第4期 情况。普查工作一结束,普查人员马上将结果反馈 给当地政府和橘园所属户主,并同时提出病株处理 和防控工作要求¨ 。 3.2病株处理 各乡镇普查工作结束后,由防控工作技术实施 小组以发动农户或组织专业队相结合的方式,按照 “柑橘黄龙病发生分布情况登记表”所载明的内容, 以行政村为序对发病橘园所标记的病株逐园逐株进 行分类处理,农户自愿处理的由农民自行处理,对 农户不愿处理或劳动力外出的由专业队进行处理。 对发病面积较大、整园更新橘园实行病株挖除,改 种其他作物;而对零星轻发橘园,在病株砍伐后, 对砍后残桩口进行滴煤油、柴油处理,以防止残桩 抽生,加速腐烂。在对病株进行处理过程中,经与 “黄龙病发生分布情况登记表”核对无误后,详尽 填写好“柑橘黄龙病病株处理情况登记表”,以作 检查验收和成果上报资料的重要依据。 3.3检查验收 在各乡镇病株处理结束后,由县“实施小组” 组成验收组,在各乡镇随机抽取3~4个柑橘生产 重点行政村,每个村3~5片橘园,对原始记录、 基本情况统计、资料收集整理、实际普查率、病株 标记准确率、病株处理率、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 检查。对检查符合要求的,及时着手总结上报工 作;不合格的提出补救措施,尽早进行“补果”完 善,以保各地防控工作按规定要求如期完成。 3.4防治木虱,减少传染源 为了消除柑橘黄龙病传染源,在抓好技术培 训、现场技术指导的基础上,就如何做好柑橘木虱 防治的指导性意见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乡镇和种植 大户,在指导各地认真做好冬季整形修剪、清园, 摘除零星枝梢、晚秋梢,使新梢抽发整齐,以减少 虫源,同时要求在有木虱发生区及邻近橘园,一年 中应分别在春、夏、秋梢萌发期,冬季清园时进行 重点防治。其他时期可结合防治其他病虫进行混药 兼治,药剂选用一遍净、扑虱灵、吡蚜酮、大丰 收、灭虫灵、阿克泰等轮换交替用药,以缓解抗药 性的产生,提高防治效果。 3.5加强检疫监管 当前社会上部分人员对疫情防控知识知之不 多,检疫意识欠强,盲目采购苗木接穗、逃检漏 检、违章调运行为时而发生。为了规范检疫行为, 应加强对种苗、花卉生产经营相关人,新开发种植 橘园苗木来源的监管,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种苗、花 卉产地,销售市场进行检疫检查,一经发现违章行 为,严格对其依法作出检疫处理。由此,有效地规 范生产经营行为,阻截了疫情扩散和外来病源的再 度传人 。 3.6毁桩处理 杜一新等人H 通过柑橘黄龙病毁桩处理试验结 果表明,经刷煤油或柴油处理的树桩再没有抽生新 梢,树桩已开始出现明显的腐烂现象,而未经处理 的树桩却再度抽生新梢,经过多次抹芽,树桩也未 出现腐烂的痕迹。因此在对病株处理时,只要在树 桩口刷上煤油或柴油,便可起到防止残桩抽生的目 的。 3.7建立无病示范园 对植物疫情防控工作而言,以往只注重于监测 调查、疫情普查、检疫监管、扑灭除治等方面的内 容,而对建立无疫情示范园,实行健身控害栽培方 面却少有涉及。鉴此,为了拓宽防控工作领域,有 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于2004年起分别在离发病 区较远、未见木虱发生的毛洋乡库头村投产果园, 离发病区较近、已有木虱发生的沙湾镇莲川村新开 发幼林果园,邻近病区、已有木虱发生的沙湾镇林 斜村投产果园3个点,选定了136.67 hm 橘园,开 展了“柑橘黄龙病无病示范园建设”工作。在基地 内整合了植保、土肥、经作、植检、禽类养殖等方 面的技术优势,通过宣传培训,规范生产行为,暂 缓缺株补植,高位换接;探索建立失管橘园管护权 流转机制;建立植保专业组织,购置机动喷雾器, 实行病虫害统防统治;改良生产条件,增设水利设 施;加强周边植被保护,留置矮生杂草、套播三叶 草生草栽培,幼林地套种,园内养禽,修剪清园, 果实套袋,病虫测报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 “EPM”技术的综合配套应用 ,起到了明显示范 效果。不仅阻止了疫病的传入,并缘于树势得以复 壮,病虫防治及时高效,生产条件得到一定的改 善,单位产量、产品质量得到稳定提高。自建园的 第2年起,在每年减少1~2次药剂防治病虫害的 情形下,每667 m 产量比非示范区提高了148.5~ 226.0 kg,产值增加了178.2~271.2元。 3.8建立管护权流转机制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各地失管橘园有增无 减,这无疑给健身控害栽培、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 压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借鉴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2010年第4期 琅t舛妓 53 脐橙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陈玉裕 ,肖荣芳 (1.广东省平远县农业局八尺农业站 514600;2.广东省平远县农业局土肥站)
柑桔黄龙病监测方法
柑桔黄龙病监测方法(试行)
为规范柑桔黄龙病疫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发生、发展动态,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规定了柑桔黄龙病菌监测区域、监测布点、监测时期、监测方法等要求。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各地柑桔黄龙病的监测。
1监测准备
收集当地柑桔、金柑属和枳属植物等芸香科植物的种植情况,柑桔黄龙病菌发生历史和现状等有关资料;制定简便易行的柑桔黄龙病菌监测计划。
2监测区域
2.1未发生区
重点监测疫情发生高风险区域,如:从疫情发生区调入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等芸香科植物的种苗及产品的地区,境外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植物引种种植区,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等芸香科植物种苗繁育基地等高风险区域。
主要监测是否传入柑桔黄龙病菌。
2.2发生区
重点监测发生疫情的有代表性地块和发生边缘区。
主要监测多年种植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植物等植物,并有柑桔黄龙病发生历史的地块。
监测柑桔黄龙病的发生动态和扩散趋势。
3监测作物
重点监测柑桔属、金柑属、枳属等芸香科植物。
4监测工具
剪刀、取样袋、手套、鞋套、小银子、荧光记录笔、标签纸、记录表、消毒液等。
5监测时期
在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类等苗或成年树春、夏、秋梢转绿后各调查1次,调查时间一般为5月上旬至11月中下旬,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气候和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作物的生育期确定具体的调杳时间。
6监测方法6.1未发生区 6.1.1访问调查
向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类的种苗育苗场和采穗圃、经销商、农技人员等相关人员询问有关柑桔黄龙病情况,初步了解疫情可能发生地点、时间、危害情况。
对询问过程发现的柑桔黄龙病可疑性地区, 进行深入重点调査,访问结果填写柑桔黄龙病田间调查记录表(附表
l)o
6.1.2
在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果树苗期和田间生长期进行踏查2-3次, 代表面积占种植面积的50%以上。
6・1・3定点调査
在访问调査和踏査基础上,发现可疑疫情进行定点调査。
采用5 点取样法,每点随机调査10株,统计发病株率。
6.2发生区
621发生区范围监测
采取访问调查和踏查方法(具体方法见 6.1.1和6.1.2),发现可疑疫情进行定点调查,结果记入附表1。
6.2.2发生区发生动态监测
采取定点调查法(具体方法6.1.3)。
每县选5个调查点,每30天调查1次,整个生育期调查3次,每点10亩,10亩内采取五点取样,每样点随机调查10株,统计病株率,填写柑桔黄龙病田间调查监测记录表(附表2)
7疫情诊断
7.1现场诊断
主要检查新梢叶片,花期和果实。
新梢叶片不能转绿,叶片均匀黄化,或新梢叶片转绿后,从主、侧脉附近和叶片基部及边缘褪绿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状黄化,病株开花早而多,落的多,果实小畸形,坚硬,着色不均匀,近果蒂部分橙红色,其余部分青绿色,果汁少,渣多,味酸,成熟期后仍不着色的青果”,或着色不均匀的斑驳果”。
7.2室内鉴定经现场检验检测,不能确定为柑桔黄龙病的,取样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鉴定。
8监测记录
详细记录、汇总监测区内各调查点结果。
监测结果记入附表2。
并将原始记录表连同照片、影像等其它资料妥善保存于县级植物检疫机构。
9监测报告
县级植物检疫机构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形成监测报告,并按要求逐级报送上级植物检疫机构。
附录:
柑桔黄龙病病原、症状及防治措施等
1病原特征
病原为Liberobacter asiaticum,属原核生物(prokaryote),目前还未能人工培养。
菌体多数呈圆形、椭圆形或线形,少数呈不规则形,大小50〜600X170〜1600nm,菌体的外部界限是膜质结构,厚约17〜33nm,平均25nm,由三层膜组成,壁膜结构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膜构造相似。
柑桔黄龙病病原分为3
个种,即亚洲种(Liberobacter asiaticum)、非洲种(Liberobacter africanum ) 和美洲种(Liberobacter amenicum )。
亚洲种引起柑桔黄龙病,非洲种引起柑桔青果病。
黄龙病主要发生在亚洲和非洲的40多个国家,是柑桔上毁灭性病害。
广东
省汕头地区最早发生。
在我国,本病主要在南部和西南部各省柑桔产区蔓延为害,摧毁了大量的柑桔园,二十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严重,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的柑桔产区广泛蔓延,80年代以后,随着柑桔生产的大发展,黄龙病在老病区病情加重,新病区不断扩大,至今在江西、浙江、四川、云南、贵州和湖南等省的部分产区均证实有黄龙病发生。
2为害症状
柑桔树各生长期均感病,4~6年生开始结果的树发病较多,苗期或十几年
以上的成年树发病较少。
该病全年均可发生,以夏梢、秋梢发病最多,其次是春梢。
春梢发病时,当年新抽春梢能正常转绿,5月份以后部分叶片主脉、侧脉附近黄化,叶肉逐渐褪绿变黄,形成黄绿相间的驳斑,叶质硬化。
夏梢或秋梢多在8月至10月间发病。
新抽夏梢或秋梢中有一、二个梢的叶片尚未完全转绿时,则停止转绿。
叶片在老熟过程中叶脉变黄,叶肉由淡黄色均匀黄
化,叶质变硬。
而有的叶片转绿后变黄,出现黄绿相间的斑驳。
当年发病的黄梢,秋末叶片陆继脱落。
第二年抽出的春梢,叶片明显变长、变小,变硬。
叶肉变黄,叶片表现为缺锌、缺锰的症状,因此,黄龙病后期叶片症状与缺素症不容易区别。
病树开花早而多,但花细小,畸形,所结果实小,畸形,着色不均匀,近果蒂部分橙红色,其余部分春绿色,称为”红鼻果”果汁少,渣多,很酸。
3寄主范围主要危害芸香科的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三个属的植物。
其中蕉柑、甜橙、年桔较感病,酸桔、柠檬较耐病,柚子也有黄龙病。
用菟丝子能将此病菌传到长春花和夹竹桃植株上,引起典型的黄龙病症状,表明这两种植物也是黄龙原寄主。
4传播途径
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带病的接穗和苗木,而果园近距离传病则是带菌的柑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 )。
木虱的成虫和高龄若虫(4~5龄)都会传病,病原体在木虱成虫体内的循回期长短不一,短的为3天或少于3天,长的为26~27天。
高龄若虫或成虫一旦获得病原体后,能终生传病。
此病除由木虱传播外,也可通过嫁接传病,在实验室内,可通过菟丝子传到草本寄主长春花上,但是不能由汁液摩擦和土壤传病。
5生物学特性
柑桔黄龙病亚洲种,属于耐热型,最适宜温度28~32°C,症状表现明显,病害在高温地区流行,传播虫媒为柑桔木虱,主要分布于亚洲高温干燥地区。
我国的柑桔黄龙病属于亚洲种。
非洲种引起柑桔青果病,属于热敏感型,最适宜温度
20~24C,症状表现明显,病害在冷凉地区流行,传病虫媒为非洲木虱,主要分布于非洲适温高湿地区;毛里球斯岛上,既有亚洲种,也有非洲种存在。
6防控措施
(1)严格实行检疫
保护无病区和新区,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禁止病区的接穗和苗木进入新区和无病区。
疫区采取封锁措施,尽快予以扑灭。
(2)建立无病苗圃,培育无病苗木
①无病苗圃应选择在无柑桔木虱发生的无病区,并尽可能远离病柑桔园,至少相距5公里以
上,具有良好的隔离条件,最好有高山大海等自然屏障。
②砧木种子用50~52C热水预浸5分钟,再用55~56C温汤处理50分钟,然后播种育苗。
③无病接穗的采集及处理
从优良品种的健康老树上采种,经55~56C热水处理后隔离种植,培育无病的实生树采穗。
在非病区或病区中隔离的无病老果园中,严格选择无病树作母树采穗,接穗用1000单位盐酸土
霉素或四环素浸泡2小时;接穗也可用湿热空气47~49C 处理50分钟。
茎尖嫁接脱除病原是获得无病接穗和培育无病苗木的好方法,比前述方法更
为优越。
因为前者只能脱除黄龙病病原体,而茎尖嫁接既能脱除黄龙病病原体,又能脱除衰退病病毒和裂皮病类病毒。
(3)挖除病株及防治媒介昆虫
在病区及时控除病树,集中烧毁,以消除传染源,并适时喷药防治传病的柑桔木虱。
铲除果园附近木虱的寄主和越冬场所,主要是果园附近的芸香科植物,消灭传染中心和虫媒是防治黄龙病发生流行的关键措施之一,因此,疫区要抓好两个时期:一是每年春芽萌动前,可结合冬季清园,加喷杀虫剂防除;二是每次新梢抽发期,视虫口密度情况,连喷1~2次杀虫剂防治。
10%吡虫啉
可湿性粉剂、20%扑虱灵可湿性粉剂、40%氧化乐果等对柑桔木虱的成虫、若虫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对于初发病和发病较轻的柑桔园内病株,一经发现应立即整株挖除;发病较重的柑桔园,重病树应全面铲除,同时要喷洒杀虫剂,防治传病虫煤。
(4)加强栽培管理
通过柑桔园内管理,如水肥管理,合理施N、P、K,增强树势,以提高抗
病力,并创造园中小气候,不利于柑桔木虱的发生、繁殖和传播,而有利于柑桔树的健壮生长,可以减轻黄龙病的发生和危害。
有条件的果园,四周可以栽植防护林,以减少日照和保持果园有较高的湿度,这对媒介昆虫的迁飞有阻碍作用。
柑桔黄龙病症状
附表1:
柑桔黄龙病田间调查记录表
附表2:
柑桔黄龙病田间调查监测记录表
注:此表将作为监测的原始记录,请妥善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