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大武汉印象

  • 格式:doc
  • 大小:15.01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武汉印象

——读《大武汉旧影》有感

自2009年从老家来武汉已经四个多年头了,却一直没写一篇有关于武汉的文章,写我心中对大武汉的印象,上学的时候有动过这个念头,但是最终都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达成。此次参加区委党校“最具汉味特色的十本好书”征文活动,在十本候选书内筛选了下,觉得只有《大武汉旧影》适合。因为都说要完全了解一个人,就需要知晓它的过去,同样的,要了解一个城市,对它形成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就必须要了解它的历史。

在2009年9月我来到武汉之前,对于武汉的印象仅源于书本及日常所闻,对它的印象虽然有一些,但是却很模糊,只是一些单独的“点”,如黄鹤楼,武昌起义,火炉,张之洞等。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看到这句诗时我就体会到了其凄美的意境,同时也对武汉充满了期待。这句诗里包含了两个武汉的标签。提到武汉,恐怕还没有人不联想到黄鹤楼,学过的诗词中也不乏关于黄鹤楼的词句,来武汉之前就想必须要到黄鹤楼去看看。一直很喜欢“江城”这个名字,看到它就想到了长江,总觉得它就专属于武汉。它道出了武汉是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倒是其次,主要还是能

配得上“江城”的也就只有武汉了。

武昌起义是我对武汉印象的另一个“点”。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之后,其余各省相继效仿,最终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废除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对于武汉,我怀着深深的敬意。

大学四年,虽然每天都生活在武汉,但是在校园内生活,对外的接触并不是太多,对武汉的印象依然是较为密集的“点”,不过相对于来武汉之前,其更为具体,清晰以及深刻。

我想初来武汉的人大致都会形成这样的看法:武汉人比较火爆。大学期间就有同学来汉,走之前就对我说,武汉人脾气真的很火爆,公车司机特凶悍,就连你们学校食堂阿姨聊天都像是在吵架。起初,我有些认同他的话。不过经过这几年的慢慢了解与不断接触,我逐渐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武汉人率直正义,火爆的脾气下藏着的是火热的心肠。

偶然看过池莉的小说《万箭穿心》,这篇极具汉味的文章带给我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至今印象深刻,它体现的是武汉女人的率直果敢和坚毅刚强。至今看来,文章中的女主角性格就是武汉人性格的典型代表。

对于武汉,印象中还较为深刻的便是武汉精神——“追求卓越,敢为人先”了。在我看来武汉精神里也包含了一下两个标签:武汉位于祖国的中部,其文化传统有兼收并蓄的

特质,同时武汉作为近现代重要工商业城市,其亦具有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色,“追求卓越”展现了武汉兼收并蓄、奋发图强、永不懈怠、矢志不渝朝着奋斗目标奋力前行的优秀精神品质;武汉作为首义之城,首义是其鲜明的历史标识,也是其引以为傲之处,“敢为人先”便是辛亥武昌首义“敢为天下先”的核心精神和武汉独有的历史魅力和精神品质。

《大武汉旧影》带我进入的是另一个武汉世界,让我对武汉有了另一种领悟也使我对武汉的印象得以串起来,形成一条并不太清晰的“线”。

武汉是一座敢于创新,勇于进取的城市。辛亥武昌首义,推翻延续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张之洞在鄂革新,推动了整个旧中国的近现代化进程;武汉新兴民族企业家,在艰难环境中锐意前行。

武汉是一座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的城市。列强相继在汉划定租界,满清的封建压迫,日帝侵华武汉会战的惨烈,三十年代的大洪水及现代九七特大洪水,并没有摧垮这座城市,工商发展,市贸繁荣,它在磨难中成长,在风雨后屹立。

武汉是一座融通自强,文化繁荣的城市。武汉融通的不仅仅是整个中国,也是整个世界。作为华中最重要的城市,它融通南北东西;汉口现存的西式建筑便是武汉融通世界的最好证明。文化的多元化,教育的发展便是融通自强的结果。

也许是沉淀得不够,或是自己的了解过于片面,没有能

形成一个对武汉较为客观公正的认识。不过这没关系,刚好前几天办理了户口迁移,我成为了一名“武汉人”。我想在将来我对武汉的印象会不断改变,最终形成多个交叉共融的“面”。

对于如何宣传武汉,促进发展,实现武汉梦,作为一个由“外”而“内”武汉人,我从自己的亲身感受,对武汉印象的不断变化来谈谈。

大可突出重点,以点突破。外人对于武汉印象大多包含黄鹤楼,辛亥首义,长江,东湖,教育,樱花,江汉关等,我们大可重点突出这些“点”,打造好黄鹤楼、辛亥首义,利用好长江、东湖、樱花等等优质资源,发展好教育。

大可以点连线,以线勾连。武汉除有众多为人熟知的“点”,还存在其他为数更多的资源:丰厚历史,多元文化等等。我们大可利用“点”连接周围,形成鲜明的线条,再由线相互勾连。

大可以线带面,各面交融。“点”及“线”不免单调,“单面”不能体现立体。展现大武汉不能仅依靠“点”、“线”及“单面”,还必须要有个立体的形象。以线辐射周围,形成一个个的“单面”,同时还需面面交叉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