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读书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富论》读书笔记( 1 )

2014年4月18日

从今天起,我要认真读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今天看完第一篇的第一至第四章。

这四章,前三章主要是说社会分工的好处,社会分工的原因及制约社会分工的因素。第四章是关于货币的起源及用处。

社会分工对提高社会生产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社会分工只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这应该是因为人类有语言,会思维。因此,当他们能够在某方面有突出的才能,制造出更多的产物,他们就会想把多余的东西与人家交换,这样,他们就产生了专门制造同一种产品的意识,其它行业的人也有这样的倾向,于是,分工就产生了。

作者说:如果不分工,一个人连一根针都生产不出来,因为制针行业也有18种工序,在合作中,每一个人每一天能生产出4800根针,然而如果由一个不熟练的人去做,一天连一根针也做不出来。所以社会分工对提高生产力有大大的好处。

一般说来,工业分工比农业分工更细,因而工业生产力比农业更高,并且越发达的国家,分工越细。同时,因为分工细,每一个人所要掌握的技术相对更简单,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更容易发明生产机器。

然而,由于市场小的原因,很多人不敢从事专门的生产,特别是在分散的农村。有的的时候,一个农民可能具有多种技能,但他们的生产能力不高。因此,城市的分工更精细。

为了扩大市场,他们向周边或国外拓展,但是,陆地运输更贵,后来他们发展了水运系统,有历史记载的是地中海沿岸有航运。

但是要进行交易,就必须有统一的交换物,于是,货币产生了。但是,充当货币的东西经过多次的改革,最后定为金属,然而,金属的价值也会随着时间的不同而变化,那么什么将是衡量商品价值的标准呢?劳动。

读完这几章,我明白了一些道理:第一:财富是权利。第二:劳动创造财富,所以只有劳动,才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第三:以权谋去财富是可耻的,以财富换取自己必须品,便利品和娱乐产品是光荣的。第四: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是天赋,是后天的才能。而才能人人都有,你会做什么就有什么样的才能。第五:所有人必须通过交换才能生活。

因此说从这个层面来说:劳动最光荣!

《国富论》读书笔记( 2 )

2014年4月19日

今天看完第一篇第5,6,7章。

这三章都是在探讨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商品的价格由工资,地租和利润三部分组成。

商品的自然价格是指商品出售所得,不多不少,刚好与工资,地租和利润所相等。

商品的市场价格是指商品出售的实际价格。

这两种价格,以自由价格为中心,有时相等,有时高于有时低于市场价格。这主要取决于商品的供应与有效需求之间的关系,供大于求,市场价格就低于或等于自由价格;供过于求,市场价格就高于自由价格。

因此,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正当的商人就会尽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以及劳动熟练程度,从而提高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这样,也就提高了商品的竞争率。然而不法商人,他们仅仅在原材料的价格上做文章:要么偷工减料,要么以次充好,更有甚者,以有害于人类身体健康的原材料来制造,像毒奶粉,地沟油等。当然,也有的商人,与政府官员相勾结,对某些商品进行垄断,因为垄断价格从来都是最高的。

因此,可以这样说:真正的大商人,一般都是了解人性的人,也是具有普世价值观的人,他们生产人类所需的产品,并且注重人类的安全,这也是百年老店能够长存的原因。而不法商人,唯利是图,他们虽然在短时期内可以获得高额利润,但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商品,也就是人品!

《国富论》读书笔记( 3)

2014年4月21日

今天看完第一篇的第八章:《论劳动工资》

劳动的产品构成劳动的自然报酬或自然工资。

在土地私有和资本积累以前,劳动产品全部归劳动者所有,没有地主也没有雇主与他们分享劳动产品。

后来,随着土地私有和资本的积累,地主或雇主就要从劳动产品中扣除地租和利润,之后才是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即劳动者的价格,它不是劳动者的真正价值,而是雇主(资本所有者)在雇佣一个劳动者为他工作时所付出的报酬。

在各地,通常所说的劳动工资,取决于双方签订的合同,而合同双方的利益是完全不同的。工人渴望得到的工资越多越好,而雇主则希望支付给工人的工资越少越好。因此,劳资双方的冲突是始终存在的。

那么,该如何来定付工人的工资呢?以一般人道主义标准相符的最低比率来调节的:

一个人总得靠工作来维持生活,而他的工资至少要足于维持他的生活。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他的工资至少还必须多一些,否则就不可能供养一个家庭,而这类工人的种族就不可能延续到下一代。所以有人做过这样的假设:普通工人至少所赚到的最低工资,无论在哪里,必须是他自己生活费的两倍,以便能使他们有能力抚养两个子女;至于他妻子的劳动报酬,由于必须由她来照顾孩子,假定获得足于维持他的生存数额就行了。

当然,工资会随着国民财富的增加而提高,因为影响劳动工资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

是对劳动对劳动的需求;二是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价格。

当雇主对劳动者的有大量的需求时,劳动者就会乘机提出高工资。同时,当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价格较高时,他们也会向雇主提出增加工资的要求。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最高工资不在最富的国家里,而是在发展最快或致富最快的国家里。

这句话,刚开始看的时候,有一点不理解。后来,看到后面,我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因为在已经达到富有程度的国家里,对劳动者的需求不会很大,因此就业机会不会很多,于是,工人为了获得就业机会,就不惜降低工资。而在处于进步的社会里,因为有许多方面还有待开发和发展,因此需要大量的人力,于是,他们为了获得所需要的劳动力,必须与其他雇主竞争,于是,就必须提高工资。

看完这章,我对教育有了新的一种想法。

人,作为自然人的时候,能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然而进入文明社会,人反而被分地主或雇主以及劳动者。前者可以利用土地或资本积累不劳而获,后者靠出卖劳动力只能赚取维持家人生存的工资。为了获取较高的工作,必须联合起来反抗雇主,但是,作为管理者的政府,从来都不会制定有利于劳动者法律。

于是,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对待现实的态度,会不同程度地反映在对孩子教育上。统治者希望孩子能为社会多做贡献;雇主或地主为了获取更多的高额利润;一般的劳动者为了得到更高的工资。他们对孩子的要求就完全不一样。孩子就是在多种力量的争夺下生存着。而孩子好玩的天性,对这种种的要求只能以抗争的态度对待,才会出现孩子难教的现象。

为了扭转这种不正常的教育,才会出现各种教育改革。

实际上,教育体制是国家政治体制的一个方面,如果,国家政治体制侧重于培养一个合格的公民,而不是一个有用的劳动工具,那么,提出以“孩子为中心”才具有实际意义。

《国富论》读书笔记( 4)

2014年4月22日

今天,我读了第一篇的第九章《论资本利润》。

作者说:资本利润的增加与减少,取决于市劳动工资增加与减少的同样的原因,即社会财富的增加或减少,但这些原因对两者的影响却完全不同。

前章说过:劳动工资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增加,然而利润却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减少。并且在大城市里,投资多,劳动者工资高,利润就少,而在农村,投资少,劳动者工资低,利润反而更多。

如果从表面来看,投资越多,反而利润越低,谁还愿意投资呢?但是恰恰相反,在交通方便的大城市里,人们投放的资本更多,然而在偏僻的农村,虽然利润高,人们却不愿意在那里投资,为什么?因为在大城市,他们投资大量的资金,但是,因为能生产出大量的财富,他们得到的利润虽然少,然而总财富一定会有所增加,因此资本投放的回报率也一定会增加。而在农村,投放的资金少,就算能得到很高的利润,可是因为起点低,所获得的总财富也不会很多。

举例说明一下:在大城市和农村,在城市里,投资100元,雇工3人,工资人均10元,地租20元。剩余的50元购买原材料。制造的商品出售后所得200元。扣除本金,实得100元。利润100%;在农村,投资20元,没有雇工和地租,全部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出售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