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2 墨子

  • 格式:docx
  • 大小:29.48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子

《墨子》介绍

一、墨子生平

1.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宣扬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而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2.墨子的事迹,分别见于《荀子》、《韩非子》、《庄子》、《吕氏春秋》、《淮南于》等书,其思想则主要保存在墨家后学《墨子》一书中。

二、《墨子》

1、《墨子》内容

一般认为《墨子》是由墨子自著及其门徒记述墨子言论的书篇而写定的一家之言。

《墨子》分两大部分:

(1)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

(2)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

2、《墨子》的语言特色

语言质朴,能近取譬,说理深入浅出,论辩富于逻辑性,而且恳切动人。

深怕人们“览其文而忽其用”,有意识地使“其言多不辩”(辩,辩丽,漂亮动听)。

为了说明不要辩丽的原因,他的弟子田鸠曾举了“楚人鬻珠”、“秦伯嫁女”这两个有趣的故事(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三、《墨子》注疏

《墨子》是研究墨家思想的可靠材料。

从西汉开始,墨学不再为世所重,故很少有人为《墨子》作注释,仅西晋鲁胜曾为《经》、《经说》作注。

宋郑樵说《墨子》还有乐舌注。以上均失传。

清代卢文弨、孙星衍、毕沅等又都为《墨子》作校注。

清末孙诒让《墨子间诂》

谭戒甫《墨辩发微》

王雍庭《墨辩会诠》

《墨子·非攻》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

(表假设假如如果)

种树的地方叫园,种菜的地方叫圃。此为偏义复词(园)。非难,指责执政的人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得到,这里指捕获因为使动,使…亏使…获利扣留自己跑来的家禽牲畜大猪小猪

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

(省略句甚于)

严重,厉害这是因为更加

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

(特殊词格:并提/分承词格栏厩马牛)通“滋”,更加更加重牛栏马厩

其不仁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

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

无罪“扡”通“拖”,夺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

会意字(用手去割左耳)

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

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

(省略句今至大为不义攻国)

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省略句谓之为义)

跟随而且称赞分别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

(省略句)

如果按照类推

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

确实,实在

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所以书写,记载连词,表目的留给那怎么解释

以遗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我见黑曰白,则以此人

(表假设)(状语后置)(省略句则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辩”通“辨”,分辨甜

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

“辩”通“辨”,分辨于是,就

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却“辩”通“辨”,分辨

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宾语前置)

因此“辩”通“辨”,分辨混乱,指混为一谈(红色为重点词橙色为通假字紫色为词类活用)

一、题解

本文选自《墨子·非攻上》。

非:责备,非难

非攻:非难攻伐,反对侵略别的国家。

全文论述了墨子反对侵略战争的道理。

二、文选注释

1、种树的地方叫园,种菜的地方叫圃。此为偏义复词。

补充:偏义复词举例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②多人,不能无生得失。(《史记·刺客列传》)

③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④陟罚臧匹,不谊异同。(《出师表》)

⑤狱讼繁则田荒,田荒则府仓虚。(《韩非子·解老》)(库,财库;仓,粮仓)

⑥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苏轼《石钟山记》)

⑦昔鲁听季孙之说,而逐孔子;宋信子冉之计,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辨,不能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⑧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⑨沐猴而冠带,智小而谋强。(曹操《薤露行》)

⑩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曹操《却东西门行》)

2、罰

《說文·刀部》:“辠之小者,從刀,從詈。未以刀有所賊,但持刀罵詈(骂的意思)則應罰。”

徐灝注箋謂“罰,從網從言從刀。網者罪之省也,言者爰書定其罪也,刀者自大辟(死刑)以至劓(yì割掉鼻子)剕(fèi断足)髡(kūn把头发剃光)黥(qíng墨刑)之屬,皆刑其肢體也。析言之,則重者爲刑,輕者爲罰。”

3、攘,扣留自己跑来的家禽牲畜等。这里的意思就是偷。

攘,《说文》:“攘,推也,从手,襄声。”

ràng,推让、退让。后作“让”。

rǎng:

①止也。沈约《郊居赋》:“既從豎而横構,亦風除而雨攘。”

②排除,排斥;抵御、抗拒。段注:凡退让字用此字,引申之使人退让亦用此字。如攘寇、攘夷狄是也。

③窃取、盗取。《广韵阳韵》:“攘,窃也。”

孔颖达:“自来而取曰攘。”赵岐:“取也。取自来之物也。”

4、辜,《說文·辛部》:“辜,辠也。”《書·大禹讀》:“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好生之德,洽於民心。”僞孔傳:“辜,罪也。”

经:治理;管理。

①《周礼·天官·大宰》:“一曰治典,以經邦國,以治官府,以紀萬民。”

②《後汉书·窦武传》:“臣惟膺等建忠抗節,志經王室。”(李膺。宦官专权时李膺、杜密被逮捕审训。)

③唐故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惟其志,可用經百世。”

5、扡,同拖(拕),《说文》:“拕,曳也。或作拖。”

褫(chǐ),《说文·衣部》:“褫,夺衣也。”即剥去衣服。

故有人认为此处的“扡”是假借“褫”。

三、通假字

1、其不仁兹甚:“兹”通“滋”,更加。

2、扡其衣裘:“扡”通“拖”,夺。

3、则必以此人为不知黑白之辩矣

甘苦之辩、辩义与不义之乱也:“辩”通“辨”,分辨,区别。

四、词类活用

1、以亏人自利:使动,使人受损害使…获利

五、一词多义

1.苟:

(1)苟亏人愈多(如果)

(2)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

(3)欲苟顺私情(暂且)

2.是

(1)是何故也(代词,此,这)

(2)是非之经(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