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球虫病
- 格式:pdf
- 大小:2.41 MB
- 文档页数:24
猪球虫病的诊断与药物治疗作者:王勇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第12期王勇(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农场第四管理区畜牧站 155804)1 球虫生活史猪球虫的生活史可以分成孢子生殖、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3个阶段,其中在寄生体外完成的是孢子生殖,而在寄生体内完成的是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
病猪排出的粪便中含有未孢子化卵囊,此时不具有感染力,但在环境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情况下,就能够发育变成具有感染能力的孢子化卵囊,这个过程就是孢子生殖。
当猪吞食孢子化卵囊后,卵囊和孢子囊中的子孢子就会脱离出来,然后进入其肠腔,接着就会穿透肠上皮细胞,开始进行裂殖生殖。
对于不同种类的球虫来说,具有不同的裂殖生殖代数,通常猪球虫裂殖生殖能够进行2~3代,生成大量的裂殖子,导致猪肠上皮细胞发生破裂和出血。
猪球虫经过裂殖生殖后,能够形成大、小2种配子体,其中小配子体会钻人到大配子体来完成受精,并生成合子,之后形成卵囊壁,接着发育变成未孢子化卵囊,最终随粪便排出体外,进入到下个生活周期。
2 流行特点在猪场中,一般仔猪群容易发生、流行猪球虫病,且仔猪出生后就能够感染,其中最容易感染的是5~10日龄仔猪,成年猪通常是带虫者,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该病主要是通过口腔感染进行传播,因此该病的防控过程中的重点防治对象是母猪,这是由于母猪会与哺乳仔猪频繁接触,如果母猪带有球虫往往会引起同窝仔猪全都发病。
另外,如果仔猪群非常拥挤,且卫生条件较差时,也容易发生该病。
3 临床和病理变化球虫卵囊被仔猪吞人到体内,经过3天左右就开始发生腹泻,有时也将该病称为“10日龄腹泻”,但有时可能会在更早发生腹泻,如6日龄开始出现,或者也可能更晚发生,有的在3周龄才开始腹泻。
对于大于3周龄的仔猪,尽管可能在粪便中依旧能够检测出现猪等孢球虫,但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
仔猪发病通常呈急性型,病程一般持续10~15d。
患病仔猪开始时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交替发生便秘和下痢,且粪便中没有出现血液,体况逐渐消瘦,体温基本正常或略微偏高。
仔猪球虫性腹泻的原因与预防措施仔猪球虫性腹泻在规模化猪场中较为常见,引发仔猪发布的原因主要是饲养管理没到位所致,因此想要更好的预防此病,就需要加强母猪、仔猪以及产房的全面管理,来阻止球虫性腹泻疾病的发生。
仔猪球虫性腹泻在规模化猪场中较为常见,引发仔猪发布的原因主要是饲养管理没到位所致,因此想要更好的预防此病,就需要加强母猪、仔猪以及产房的全面管理,来阻止球虫性腹泻疾病的发生。
一、仔猪球虫性腹泻的原因仔猪球虫病发生因素主要是高度集约化饲养,适宜的温度和易感染的猪群:1、高度集约化饲养、密度过高导致球虫病呈流行趋势,控制难度加大。
2、适宜的温、湿度和易感的猪群以及产房为球虫病的流行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产房污染是仔猪感染的主要来源,并可造成在同一产房内的一窝仔猪的连续感染。
卵囊常存在于粪便中及产房栏表面,常是前1窝仔猪遗留下来的。
一般极少量的残存卵囊即足以导致这种连续感染,1窝仔猪中只要1只感染,很快引起全窝仔猪同群感染,较短的潜隐期和孢子化时间及仔猪栏内较高的温度(可达35°C),使球虫生活史很易完成,可能是感染在同窝仔猪间迅速扩散的主要因素,也跟猪场卫生和消毒不彻底有莫大关系。
二、仔猪球虫性腹泻的预防措施1、母猪的分娩栏要做高床,保持圈舍干燥,可大大减少球虫病的感染,其次,加强猪群的定期检测和驱虫工作。
2、定期采集母猪粪便,检测球虫卵囊,每年至少检测2次以上,尤其在4~5月份感染高峰期时必检。
抽检密度不低于母猪数的30%,以保证检测的可靠性,便于猪场驱虫时参考。
若发现母猪有感染球虫,则应在产仔前用抗球虫药(百球诺/百球清或者地克珠利溶液)进行治疗,以免造成新生仔猪感染本病。
3、做好产房干燥清洁等卫生工作。
球虫卵囊在地面及墙壁死角缝隙中存活,产房中未被清除的卵囊是仔猪球虫病感染的主要来源。
因此,对环境卫生的重视是迄今减少猪球虫病的好方法。
将产房中的组织碎片完全清除,用漂白粉(浓度至少为50%)消毒几个小时或过夜和进行熏蒸。
仔猪球虫病诊断与防控策略摘要介绍了仔猪球虫病的发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分析了诊断要点,并提出综合防控措施,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仔猪;球虫病;诊断;防控近年来,猪球虫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此病与黄痢和白痢发病症状相似,容易造成误诊,使发病率越来越高,该病临床上常伴发或继发传染性胃肠炎、大肠杆菌病和轮状病毒的感染,使病情加重,死亡率升高。
球虫病不仅阻碍哺乳仔猪增重,而且影响断奶仔猪的生长和发育,严重者引起大批仔猪死亡,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阻碍养猪业的发展。
1发生流行特点球虫形成感染性孢子的卵囊被仔猪食入后,释放出的孢子大部分渗入空肠和回肠的上皮细胞内,进入无性繁殖阶断,大约5d后,进入有性繁殖阶断,大量的卵囊经粪便排出,继续感染其他仔猪。
球虫卵囊在产仔房的潮湿条件下,可存活数月,并对多种消毒剂有抵抗力。
哺乳期及断奶近期的仔猪,最早见于3日龄内发病,以4~15d日龄多发;其他日龄的猪只感染后症状不明显或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出现症状。
在临床上断奶后腹泻常规疗法不明显的,配合使用抗球虫药物往往能很快控制病情,表明猪球虫与猪流行性腹泻病、猪轮状病毒病、仔猪大肠杆菌病等混合感染比较普遍。
在成年猪群中虽有球虫感染,但一般表现临床症状,多呈带虫现象,以成为该病的传染源,尤其是母猪带虫,常引起整窝仔猪同时或先后发病。
仔猪常年都可感染发病,由于高温潮湿的环境有利于感染性孢子的形成,因此每年的夏、秋成为高发季节。
2临床症状腹泻是球虫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一般情况下,仔猪会继续吃奶,但被毛粗乱,脱水,消瘦,增重缓慢。
不同窝的仔猪症状严重程度不同,即使同窝仔猪,不同个体发病受影响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感染日龄小的,病情严重,在流行的猪场,猪只发病初期精神沉郁,大部分时间躺在靠近热源的地方,第2天开始发生腹泻。
该病发病率通常很高,死亡率一般较低,如并发细菌、病毒、寄生虫或其他严重的应激因素时,可引起较高的死亡率。
3诊断要点该病主要发生于仔猪,且多发于6~15日龄的乳猪,但是断奶仔猪也会发生,成年猪为带虫者。
猪球虫病和仔猪黄痢的区别分析在目前的养殖生产中,猪球虫病与仔猪黄痢症状非常相似,非常容易混淆,为了准确诊断这两种病症,避免诊断错误,现将这两种病的鉴别诊断作下介绍。
一、从流行病学上鉴别诊断(一)猪球虫病本病主要发生于小猪,且多发于7~11日龄的乳猪,但是断奶仔猪也会发生,成年猪为带虫者。
各种研究表明哺乳仔猪并不是摄入母猪粪便中的球虫卵囊而感染,目前还不知道等孢球虫是如何在猪场中传染。
由于球虫卵囊发育需要较高的温度,因此本病多发于春末和高温潮湿的夏季,特别天气炎热时,母猪戏水把产床弄湿后容易引起哺乳仔猪发生该病。
大多数情况下哺乳仔猪发病无季节性。
(二)仔猪黄痢主要在生后数小时至5日龄以内仔猪发病,以1-3日龄最为多见,一周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育肥猪、肥猪、成年公母猪不见发病。
以第一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最高,死亡率也高,可高达100%。
环境卫生不好的,可能多发;环境卫生良好的也常有发生。
因此,有人认为,母猪携带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发生本病的重要因素。
二、从临床症状上鉴别诊断(一)猪球虫病本病的临床症状多出现在7~11日龄的健康乳猪中,有报道说猪等孢球虫引起了5~6周龄断奶仔猪的腹泻,腹泻出现在断奶后4~7天时,发病率很高(80%~90%),但死亡率都极低。
腹泻是本病主要的临床症状,粪便呈黄色到灰色。
开始时粪便松软沿肛门下流或呈糊状,随着病情加重粪便呈液状。
仔猪粘满液状粪便,使其看起来很潮湿,并且会发出fb乳汁样的酸臭味。
一般情况下,仔猪会继续吃奶,但被毛粗乱,脱水,消瘦,增重缓慢。
不同窝的仔猪症状的严重程度往往不同,即使同窝仔猪不同个体受影响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本病发病率通常很高,但死亡率一般较低。
(二)仔猪黄痢临床症状最急性的,看不到明显症状,于生后10多小时突然死亡,呈急性败血症死亡。
生后2-3天以上发病的仔猪,病程稍长,排黄色或黄白色稀粪,有特殊的腥臭味,含有凝乳小片,肛门松弛,捕捉时从肛六冒出稀粪。
仔猪球虫病的症状与防治高原/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110034摘 要:在养猪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球虫病,尤其是规模化猪场因饲养密集、生活环境难以控制,猪群的发病率低时能够达到5%,管理不善时可以达到100%。
并且本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所以在养猪生产中必须引起重视,降低本病给猪群带来的损失。
本文将猪球虫病的症状、防治措施进行阐述,以减少该病在养殖中的发生。
关键词:仔猪;球虫病;症状;防治猪球虫病是由球虫寄生于猪只肠道引起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成年猪只发病后影响不大,但是会成为带虫者和主要传染源。
仔猪感染发病后能够引起腹泻、体重增加缓慢、生长发育受阻、逐渐消瘦等,这样不仅严重影响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会给养猪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实际生产中必须做好仔猪球虫病的防治工作。
1 病原生活史猪球虫病的病原属于艾美耳属和等孢属,目前大多认为对猪群产生危害的是8种艾美耳属和1种等孢属,尤其是猪等孢球虫的感染性最强,对猪群产生的损害最严重。
球虫卵囊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消毒剂的作用下和恶劣环境下仍可以存活,通常在土壤中能够存活几个月,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完成发育,这也是仔猪容易发生重复感染的主要原因。
猪球虫生活史分以下三个阶段:孢子生殖、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
其中孢子生殖需要在外界环境中进行,后两种生殖需要在猪只体内完成。
猪只发病后球虫卵囊可以随着粪便排出体外,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发育成孢子化卵囊,如果健康猪只摄入具有感染性的孢子化卵囊后,可以在刺激下释放出子孢子进入消化道,然后子孢子穿过肠道上皮细胞,经过裂殖过程成为裂殖体,其成熟后能够释放出更多的裂殖子,这样进入肠腔的裂殖子可以发育成大、小配子体,小配子体与大配子体结合成合子,最后形成卵囊壁,发育成成未孢子化的卵囊,然后随粪便排到体外。
这些卵囊在外界环境中完成孢子生殖,再进入下一个循环周期。
2 临床症状猪球虫主要感染7~21日龄的仔猪,因为仔猪体质瘦弱,难以有效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扰,同时仔猪各个组织和器官发育不完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较低,所以比较容易感染球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