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6.03 KB
- 文档页数:2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总结有效的防治措施。
方法:以2018年1月-2018年12月700例在我院接受剖宫产的产妇为对象,记录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产妇比重,分析影响因素,总结防治措施。
结果:本组700例产妇中切口愈合不良率为6.43%,通过单因素分析及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基础疾病、剖宫产时间长、BMI高、术前未使用抗生素、发生胎膜早破是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多种因素都可能影响术后切口愈合,应该在分析影响因素基础上积极干预,以减轻影响,加快产妇术后恢复。
关键词: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因素;防治;措施因为剖宫产技术水平的提升,安全性提升、创伤减小,使得越来越多无剖宫产指征的产妇主动要求接受剖宫产分娩,近些年剖宫产率逐渐提升[1]。
但实际上剖宫产术是用于高危妊娠分娩、异常分娩处理的有效方法,虽然可以提升母婴救治率,不过术后也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2]。
发生率较高的一类并发症即为切口愈合不良,会使产妇产后恢复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因为产妇不理解引起医疗纠纷[3]。
所以必须做好剖宫产产妇的干预工作,以加快其术后切口愈合,但前提需要掌握影响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以针对性的进行干预。
本研究以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700例剖宫产产妇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对象及方法1.1研究对象以2018年1月-2018年12月700例在我院接受剖宫产的产妇为对象,将其中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45例产妇视作观察组,年龄平均(32.28±5.36)岁,孕周平均为(37.25±0.89)周;在另外切口愈合良好的655例产妇中随机抽取55例为对照组,年龄平均(31.59±5.14)岁,孕周平均为(37.50±0.93)周。
2组年龄、孕周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主要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产妇病例资料,包括体重指数(BMI)、胎膜早破与否、剖宫产用时、产程、抗生素预防使用、疾病(高血压、贫血、糖尿病)合并情况等。
剖宫产手术腹壁切口愈合不良67例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手术腹壁切口愈合不良临床效果。
方法:在2016年6月—2018年1月开展本次研究,本研究中总共选取67例选择剖宫产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
对患者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情况进行等级评价,同时采取不同治疗措施。
总结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67例患者中切口愈合不良轻度患者中轻度患者31例,中度患者26例,重度患者10例。
67例患者通过清创、换药、缝合、换药等治疗后均在12天之内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6.5±3.3)d。
结论:针对不同切口愈合不良患者需要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临床中需要提高肥胖、高血压以及缝合不当等问题的关注度,做好相应处理措施,提升切口愈合水平,优化预后效果。
【关键词】肥胖;剖宫产;腹壁脂肪;伤口缝合修复;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5-0072-01伴随着近些年剖宫产率不断提高,肥胖患者采用剖宫产的可能性也在随之提升,当前大多数患者都更原因接受美观、精细、瘢痕小、并发症少的分娩方式,腹壁脂肪处理和伤口修复缝合是剖宫产手术的重要操作步骤,但是在术后愈合方面的影响性比较突出[1]。
传统横切口腹壁脂肪的处理方式和伤口修复缝合的方式很容易导致脂肪液化、线结反应以及切口高难度愈合等问题,从而间接影响患者的恢复[2]。
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临床干预水平,本文以我院部分肥胖且采用剖宫产的患者为例,以对比分析方式探讨腹壁脂肪处理和伤口修复缝合的临床方法与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6年6月—2018年1月开展本次研究,本研究中总共选取67例选择剖宫产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
67例患者平均年龄(32.2±3.2)岁,平均孕周(39.2±2.2)周,平均产次(1.3±0.6)次,平均BMI(26.1±2.5)kg/m2,平均皮下脂肪厚度(5.1±0.1)cm。
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36例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患者36例。
结果:观察组的体重指数、胎膜早破,产程时间,手术时间、选择纵切口、阴道检查次数,孕妇合并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造成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较多,因此术前必须做好评估,重视各种相关不利因素,做好预防措施,减少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关键词】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0-0097-01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高龄、高危妊娠、瘢痕子宫增加,剖宫产率随之增加,虽然剖宫产是直接处理高危妊娠及难产的有效方法,但也带来了很多并发症,其中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最为多见,如果处理不当会给患者增加经济负担及精神创伤,甚至引起医疗纠纷,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选择了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切口愈合良好者36例作为对照组,对影响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进行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切口愈合良好的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36例观察患者的年龄20~46岁,平均(25.5±2.52)岁,初产妇26例,经产妇10例,3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3~44岁,平均年龄(27.5±2.1)岁,初产妇28例,经产妇8例。
1.2 方法对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寻找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比较两组孕妇的体重指数、胎膜早破,产程时间、手术时间、选择纵切口、阴道检查次数,孕妇合并症等。
2.结果2.1 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类型有:切口脂肪液化20例,占55%,切口裂开5例,占13%,切口感染11例,占30.5%。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以及术后护理措施发表时间:2019-08-15T11:06:28.4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7期作者:赵明霞武丽[导读] 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以及术后护理措施。
赵明霞武丽泗阳县人民医院江苏宿迁 2212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以及术后护理措施。
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术并且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产妇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单盲原则将这40例产妇均分为两组,常规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接受综合护理;观察对比两组产妇术后护理效果,分析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因素。
结果:根据统计分析可知,两组产妇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因素为:术后并发症、产程长、手术应激反应以及产妇自身情况。
研究组20例产妇接受护理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研究组产妇的切口愈合时间为(6.23±1.07)d显著短于常规组产妇的切口愈合时间(10.36±2.59)d,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有:产妇自身状况、手术、产程以及并发症;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产妇切口愈合。
关键词:剖宫产术;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护理措施相关统计资料表明:自从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以来,我国剖宫产总数呈逐渐上升趋势。
剖宫产术后容易产生多种并发症,影响产妇康复,其中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就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会增加切口感染发生率,同时还可能导致切口血肿,严重影响产妇身体恢复。
所以要加强产妇术后临床护理干预,分析导致腹部切口不良愈合的原因,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寻找有效对策。
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4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以及术后护理措施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及术后护理对策探讨发布时间:2021-09-26T02:20:23.858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6期作者:何凤雅[导读] 分析导致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和术后相应护理对策。
方法用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院做剖宫产的26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13例。
何凤雅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目的分析导致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和术后相应护理对策。
方法用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院做剖宫产的26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13例。
参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需分析原因并做出护理对策,比较术后切口愈合时间、不良情况。
结果护理后,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和不良情况较好的为观察组,参照组较差,两组差异明显(P<0.05)。
结论正确对待导致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能提高术后护理对策有效性,促进患者痊愈,值得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贫血剖宫产较好的辅助患者分娩,降低胎儿窒息、死亡等概率,新生儿健康例数较多,能缩短分娩时间。
但术后易出现切口愈合不良,会降低母体健康,延长住院时间[1]。
研究对导致愈合不良的原因和术后对策重点探究,用常规护理与之比较,发现了解愈合不良的原因,并针对性开展护理,可提高护理干预力,降低护理风险,能减少贫血等发生概率,详见下述。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用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院做剖宫产的26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13例。
全为(29.27±1.36)岁的女性,平均孕周(39.42±1.03)周,未体现资料差异(P>0.05)。
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1.2.1参照组常规护理:重点看护手术切口、注意事项讲解、指导饮食和运动、喂养知识科普等。
1.2.2观察组原因:①细菌感染。
②切口裂开、缝合技术差。
③妊娠期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让机体愈合力下降。
223投稿邮箱:zuixinyixue@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51期·临床监护·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及术后护理对策廖露菊(河池市宜州区妇幼保健院,广西 河池 546300)0 引言在当今社会,剖宫产术是比较流行的一种分娩方式[1]。
剖宫产术以其不必经历分娩阵痛、产道不会裂伤、没有难产忧虑等优点广受青睐[2]。
虽然剖宫产术具有很多优点,但是无医学指征进行剖宫产术也会带来很多危害,近些年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情况逐渐增多[3]。
剖宫产术切口愈合不良不仅为产妇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也为产妇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4]。
因此,为了减轻产妇的痛苦,加强医院护理质量,本次研究中选取了90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产妇进行调查研究,探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并分析术后护理对策,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产妇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
实验组45例产妇中:年龄27-34岁,平均(26.49±2.12)岁。
对照组45例产妇中:年龄28-35岁,平均(27.17±2.13)岁。
纳入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均表现为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所有研究对象本人及其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还患有其他可能影响本次研究结果疾病的产妇;无法参与本次研究的产妇。
将两组产妇的人数、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P>0.05)。
1.2 方法1.2.1 对照组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安置在A 护理区,具体如下:①为产妇及时清洗术后切口。
②为产妇定期替换敷料。
1.2.2 实验组方法: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安置在B 护理区,具体如下:①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疏导安抚产妇,使其保持平和的心态。
剖腹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案例分析
剖腹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案例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继而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2年10月11例剖宫产手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现象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分析影响切口愈合的危险因素。
结果11例患者中,6例-切口感染,5例-脂肪液化,0例-切口裂开。
患者经纠正合并症、换药及抗感染等处理后,伤口于(7-30)d内愈合。
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的愈合情况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们针对切口愈合不良的易感因素,处理围手术期及孕期的各方面因素,对预防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23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10-01
切口愈合不良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
近年来,剖宫产率大幅增加[2]。
随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概率也呈上升态势。
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加重患者痛苦,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分析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研究11例剖宫产手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切口愈合的相关因素。
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例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中,7例-初产妇,4例-。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因素分析与治疗发表时间:2020-12-30T02:16:42.711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26期作者:朱卫娟[导读] 本研究旨在分析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临床治疗体会,现将此次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青海省交通医院产科青海西宁 810000)【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因素与治疗。
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20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患者,对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
结果:20例患者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因素中,自身因素占85.00%(营养问题为60.00%,妊娠合并症为15.00%,切口感染为10.00%),医护人员因素占15.00%(创伤缝合技术为5.00%,术后护理因素为10.00%)。
治疗后腹部切口情况,主要原因为自身因素。
经过对症治疗后腹部切口情况恢复良好。
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出现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产妇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能有效改善其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情况,帮助患者缓解病痛,使新生儿能顺利摄入母乳,有效避免产妇因腹部切口不良所诱发的其他并发症状,提升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使产妇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出院。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26-0048-02剖宫产主要是指利用手术器械将产妇腹部切开,并在其子宫处做一切口,经此切口取出胎儿的手术治疗方式,此手术治疗方式一般用于难产,或是有妊娠并发症、妊娠合并症的产妇生产过程中,相比于阴道分娩,此种生产方式能有效提升此类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降低新生儿死亡率[1]。
但由于剖宫产需在产妇腹部作较大切口,且还需切开其子宫,因此在后续恢复过程中,产妇极易有切口愈合不良的情况发生,进而影响产妇生产后的康复,易使产妇出现红肿、硬结、渗液、脂肪液化,切口化脓等症状[2]。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分析作者:陈琳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第13期【摘要】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进行研究。
方法将60例剖宫产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有效措施。
结果患者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包括胎膜早破、羊水粪染、母体因素、止血不良、产程延长等。
结论对于剖宫产术产妇而言,导致其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众多,因此,必须要妥善做好孕期保健工作,术后对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以降低切口感染问题的发生概率。
【关键词】剖宫产术;切口愈合不良;因素【中图分类号】R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3..02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大多数产妇都是因为无法耐受自然分娩才选择剖宫产术,临床上,如果是严重的胎儿脐带绕颈也会选择剖宫产术,以此为母婴安全提供保障。
但在剖宫产术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产妇经常会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的问题,不仅会使产妇痛苦万分,同时也会增加其家庭的经济负担,甚至还很容易引发医疗纠纷问题。
鉴于上述,本文主要选取剖宫产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60例剖宫产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进行分析。
研究对象年龄23~36岁,其中包括初产妇41例,经产妇19例。
1.2 切口愈合判定标准甲级愈合标准:切口愈合状况良好,未出现不良反应;乙级愈合标准:切口愈合处有炎症发生,如积液、硬结、周围红肿等等,但未出现化脓;丙级愈合标准:切口愈合处出现化脓和感染,且与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
2 结果患者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包括胎膜早破、羊水粪染、母体因素、止血不良、产程延长等,具体如下表。
3 讨论临床上认为导致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众多,具体如胎膜早破、羊水粪染、母体因素、止血不良、产程延长等。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20例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缘故,探讨其预防方法。
方式回忆性分析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不良20例,分析其危险因素。
结果患者经术后踊跃医治均获痊愈。
临产后因产程延长、停滞而急诊行剖宫产术是术后感染的首要危险因素,羊水污染、胎膜早破、糖尿病归并肥胖也是危险因素,最终致切口愈合不良。
结论针对阻碍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方法,并踊跃医治,预后好。
【关键词】剖宫产术;腹部切口;伤口感染;危险因素最近几年来由于剖宫产率的增加,术后并发症也有所上升。
笔者分析我院最近几年来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例20例,探讨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处置切口感染。
1资料与方式一样资料选择2007年1月~2020年2月间剖宫产术后发生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产妇20例,17例在本院行剖宫产术,3例为外院剖宫产术后转来我院;20例中4例为腹部纵切口,其余16例均为腹部横切口;产妇年龄为23~35岁,平均岁;孕周36~41周,其中有3例为二次剖宫产术。
临床表现20例病人中有13例于术后1~5天显现不同程度的发烧,体温~39℃,有7例病人未显现发烧病症;20例病人中检查有15例伤口潮红、肿胀,有压痛,部份有渗液流出,其余5例伤口未见明显红肿压痛;20例病人均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的表现,仅有5例自觉腹部伤口疼痛明显。
全数病例拆除缝线后有14例全数裂开,6例部份裂开,深达腹直肌前鞘,其中有2例伤口少量裂开,有渗液流出。
发烧病人经拆除缝线引流伤口脓液后体温即恢复正常。
医治方式20例病人一经诊断即行拆除缝线清创引流,有18例经换药5~7天后待无分泌物,并有鲜红色肉芽长出后在局麻下行Ⅱ期缝合术,术后7天拆线,有1例病人需行Ⅲ期缝合术。
还有2例病人因裂口小,仅按传统方式每日换药,未行Ⅱ期缝合术。
全数病例均以局部换药为主,未加用抗生素医治。
2结果医治成效18例行Ⅱ期缝合术患者中,17例7天拆线切口全数愈合,另2例行传统换药者经20~25天切口才完全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