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抗寒性研究现状
- 格式:pdf
- 大小:993.82 KB
- 文档页数:5
茶树研究方案引言茶叶是中国传统的优质农产品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茶叶的生产离不开茶树,因此茶树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个茶树研究方案,旨在提高茶树的品质和产量,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
一、研究目的1. 提高茶树的品质: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提高茶树的品质,包括茶叶的口感、香气和色泽等。
2. 提高茶树的产量:优化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茶树的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3. 探索茶树的抗病性和适应性:研究茶树的抗病性和适应性,寻找适应不同环境和气候条件的茶树品种。
二、研究内容1. 茶树的遗传研究:通过对茶树的遗传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茶树的遗传基础和遗传变异情况,为茶树品种改良和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2. 茶树的生理研究:以茶树的生长发育、营养代谢和抗逆性等为重点,深入了解茶树的生理过程和调控机制,为优化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提供理论指导。
3. 茶树的病虫害研究:研究茶树的病虫害种类、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提供科学的病虫害防控策略,减少病虫害对茶树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4. 茶树的栽培技术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和试验验证,总结和推广适合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的茶树栽培技术,提高茶树的产量和品质。
5. 茶树的资源保护研究:对野生茶树资源的调查和鉴定,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保护珍稀茶树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三、研究方法1. 实地调研:深入茶区采集样本,了解茶树的生长环境和种植管理情况,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
2. 试验研究:设置不同处理组和对照组,对茶树进行田间和温室试验,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3. 分子生物学技术:采用PCR、基因测序和遗传标记等技术,分析茶树的遗传信息和遗传多样性。
4. 统计分析: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呈现。
四、研究预期成果1. 茶树新品种的选育:通过茶树的遗传改良和选育,培育出适应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高产、优质的茶树新品种。
2. 绿色茶叶生产技术的创新:通过研究推广优化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茶树的产量和品质,推动绿色茶叶产业的发展。
河南农业2021年第4期北部茶区栽培的中小叶种茶树抗寒力较强,这得益于北部茶区茶树品种叶小、叶色深、叶肉厚、保护组织发达的特点。
如山东茶园经过30多年的抗寒锻炼,使得抗寒性强的茶树叶片内部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厚度增加率可达30%。
故可考虑自繁自用,北部茶区茶树品种已经具备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抗寒能力。
(三)深垦施肥种植前深垦土壤并施以基肥,能提高土壤肥力,提升地温,有利于培育出健壮的树势,减轻寒害、冻害。
(四)营造防护林带在开辟新茶园时,有意识地保留原有部分林木,营造防护林带,以便阻挡寒流袭击并扩大背风面,改善茶园小气候,这是长期有效的保护措施。
原有林带或人工防护林带方向最好垂直于冬季寒风方向,以便三、老茶园寒害、冻害的防护措施(一)防护培管合理运用各项茶园培育管理技术,促进茶树健壮1.深耕培土。
合理深耕,可促进细根向土壤下层5~10 cm,培土对土层较薄的茶园效果更佳。
2.冬季覆盖。
茶园铺草或蓬面盖草的防冻效果显1~2 ℃,减轻冻害,降低冻土深度,保护茶树根以上,以不露土为宜。
蓬面盖草可防止叶片受0.3~2.0 ℃。
盖草一般在小雪前后进行,翌年又能使呼吸放出的热量有所聚积,3.茶园施肥。
茶园施肥应做到“早施重施基肥,海拔地区,深秋初冬气温下降快,茶树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停止期比一般茶区早,如推迟基肥施用时期,断伤根系在当年难以恢复生长,就会加重茶树冻害,处暑至白露施基肥较好。
“前促后控”的追肥方法是指春茶、夏茶前追肥可在茶芽萌动时进行,促进茶树生长。
秋季追肥应控制在立秋前后,不能过迟,否则秋梢生长期长,起不到后控作用,对茶树越冬不利。
4.茶园灌溉。
灌足越冬水,辅之行间铺草,是有效的抗冬旱防冻技术。
在晚间或霜冻发生前的夜间进行灌溉,其防霜作用可连续保持2~3 d,温度平均可提高2~3 ℃。
灌溉效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灌溉水温比土温高,从而提高土温。
二是水汽凝结,释放热量,阻止地表温度下降。
三是土壤导热率增加,有(下转第21页)JINGJI ZUOWU经济作物河南农业2021年第4期1.熏烟法。
茶树种质资源简介种质指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或体细胞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种质资源亦称遗传资源或基因资源是指一切具有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包括品种、类型、近缘和野生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官、花粉甚至单个细胞,只要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
茶树种质资源是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茶学领域研究的基础。
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种质资源的考察与征集;二是种质资源的保存;三是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
其中保存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因为种质资源保存数量的多寡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茶树育种和茶树生物学研究深度和广度,也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世界各国各主要产茶国均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富有成效的进展。
因此,本文就近年来茶树种质资源保存的研究状况和未来研究趋势作一综述。
一、茶树种质资源在品种改良中的作用未来茶树育种工作的成败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资源能否得到持续而大量的供应,种质是改良品种的物质基础,也是茶树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
从目前研究水平看,茶树种质资源至少能在以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品质育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作为全球性饮料,其品味有待于不断提高,如低咖啡因茶、高香型茶、果味茶、高酯型儿茶素茶等品种的选育,无疑将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优质茶叶的需求。
氨基酸成分的基因改良是茶树育种的一个重要方面。
氨基酸,特别是茶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天冬氨酸、天冬酰胺在绿茶品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对红茶来说,多酚类物质的作用非常重大,丰富的种质资源材料,为品质育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高光效育种茶树属于C3植物,植株的光合效率较低,但在品种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株型结构是提高光合效率和群体产量的首要条件。
理想的株型,个体间的竞争和干扰最小,能最有效地共同利用光、热、水、气等营养条件,而植株本身光合功能强,呼吸消耗低。
实践证明,骨干枝粗壮,分枝层次多二分布均匀、叶层厚、芽密度大、叶色绿、叶角小、树幅大、根系发达,特别是生理机能强的多为光合效率高的树型。
收稿日期:2021-10-31初稿;2021-12-09修改稿基金项目:2021年省级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项目(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2021LM1117);广东省英德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作者简介:莫晓丽(1997-),女,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茶树种质资源。
E-mail:1291505598@qq.com通讯作者:黄亚辉(1969-),男,博士,研究员。
研究方向:茶树资源、茶叶加工。
E-mail:yahuihuangzz@126.com茶树主要逆境胁迫反应及其适应逆境的生理机制莫晓丽,黄亚辉(华南农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摘 要:茶树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茶树逆境胁迫日益严重,研究其生理特性和抗逆机制亟待加强。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茶树抗逆的生理表现及其抗逆途径进行综述,分析了干旱、高温低温、盐、低氮磷钾、重金属等逆境胁迫对茶树生长的危害,茶树可通过生长发育调节、渗透调节、代谢调节等诸多途径提高自身抗逆性。
关键词:茶树;逆境生理;抗逆性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220(2021)04-0185-06犚犲狊狆狅狀狊犲狊犪狀犱犚犲狊犻狊狋犪狀犮犲犕犲犮犺犪狀犻狊犿狊狅犳犜犲犪犘犾犪狀狋狊狋狅犛狋狉犲狊狊犲狊–犃犚犲狏犻犲狑MOXiao li,HUANGYa hui(犛狅狌狋犺犆犺犻狀犪犃犵狉犻犮狌犾狋狌狉犪犾犝狀犻狏犲狉狊犻狋狔,犌狌犪狀犵狕犺狅狌,犌狌犪狀犵犱狅狀犵510000,犆犺犻狀犪)犃犫狊狋狉犪犮狋:Globalwarminghasbroughtaboutanever-increasingstressseriouslyimpactingthephysiologyandproductionofoneofthemajoreconomiccropsinChina,犆犪犿犲犾犾犻犪狊犻狀犲狀狊犻狊.Consequently,researchtofurtherunderstandthestressresponsesandresistancemechanismsofteaplantshasbecomeurgentlyneeded.Thisarticlereviewsrecentlypublisheddomesticandforeignliteraturerelatedtotheplantphysiologyandmethodsfortheresistanceenhancement.Thehazardousstressesofdrought,waterlogging,highorlowtemperatureexposure,salt,NPKdeficiency,andheavymetalpollutantsontheplantgrowtharediscussed.Approachesbasedontheself-regulationsongrowthanddevelopment,osmosis,metabolism,andothersbytheplantstoenhancetheresistancetovariousstressesarepresented.Relevantreferencesontheplantphysiology,teaqualityandyieldimprovements,resourceconservation,and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ofteacultivarsareprovidedforin depthstudies.犓犲狔狑狅狉犱狊:tea(犆犪犿犲犾犾犻犪狊犻狀犲狀狊犻狊);stressphysiology;stressresistance 茶树[犆犪犿犲犾犾犻犪狊犻狀犲狀狊犻狊(L.)O.Kuntze]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具有丰富的保健作用,经济价值高。
指导茶农做好茶园冬季防寒防冻措施
随着冬季的来临,茶农们需要做好茶园的防寒防冻措施,保护茶树的生长和发育,以确保明年的茶叶产量和质量。
下面,我们将针对茶园冬季防寒防冻措施进行详细的指导。
一、加强施肥
在冬季,为了提高茶树的抗寒性,茶农可以适量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提高茶树的抗寒能力。
同时,还可以尝试利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的保温性能,有利于茶树的越冬。
二、修剪枝条
茶农们在冬季也需要对茶树进行适当的修剪,保持树冠的通风透光,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均匀分布,促进树体的生长。
另外,还可以适当修剪病虫害的茶树部分,减少病虫害对茶树的危害。
三、喷洒保护剂
茶农在冬季还可以喷洒一些保护剂,如菌肥、叶面肥等,提高茶树的免疫力,减少病害和虫害的发生。
对于已经发生的病害和虫害,可以及时喷洒相应的农药,加强防治工作。
四、覆盖保暖
茶农们可以在冬季利用稻草或塑料薄膜等物品,对茶园进行覆盖保温。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的温度波动,提高土壤的保暖性能,有利于茶树的越冬。
五、灌溉保持
在冬季茶园的灌溉要进行适当的控制,避免过量灌溉导致树根部位积水,增加茶树的受冻风险。
但是也要保持土壤的湿润,保证茶树的正常生长。
总之,茶农们在冬季要做好茶园的防寒防冻工作,促进茶树的生长和增加茶叶的产量。
希望茶农们可以按照以上指导进行操作,为明年的茶叶产量和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茶树冻害与旱热害的发生与防护摘要分析了茶树冻害与旱热害的发生原因及程度,并介绍了其防护措施及挽救措施,以期更好地指导茶园趋利避害发展生产。
关键词茶树冻害;茶树旱热害;原因;程度;防护措施;挽救措施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09-0211-01近年来,安徽省部分茶区,因受冻害和旱热害影响,发生了茶园低产、茶树生长不旺的现象。
为应对低温冻害和旱热害,现将其预防和补救措施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茶树冻害1.1发生原因及程度茶树冻害的发生是受综合因素的影响,但以低温和积雪为主导因素,当地气温和湿度骤然剧变时,茶树不能及时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受冻。
尤其是低温延续时间长,又遇干燥西北风,茶树受害大。
茶树受冻的内因是低温引起茶树细胞收缩,使细胞内的水分排到细胞间隙而结冰,以致细胞液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使原生质凝固;同时,由于细胞间隙结冰的积存,细胞受到挤压,使细胞壁遭到机械损伤,最后导致细胞死亡,茶树因此遭受冻害。
茶树受冻害时,叶色变红或黄褐色。
如冻害延续时间不长,天气好转叶色仍可复原。
冻害较重时,叶片全部变褐色,顶芽和上部腋芽变暗褐色;当气温突然下降时,叶片呈水渍状、淡绿无光泽;天晴时水分蒸发,叶片卷缩干枯,一遇风吹,叶片便脱落;同时,上部枝梢干枯,有些枝条裂开。
若茶树受害严重,地上部分叶片全部枯萎脱落,枝条全部或大部分枯死。
1.2防护措施(1)选用抗寒性较强的品种。
幼年茶树的防冻应选抗寒性品种;在易发生冻害地区,建园播种时,应从临近的省份选择与本地气温大致接近的茶区引进抗害性强的品种。
(2)加强培肥管理,提高茶树抗害能力。
目前,我国多数茶区基肥施用在茶季结束后的深秋初冬进行。
但北方茶区要早施基肥,在白露前后进行为宜。
追肥应采取前促后控,分次追施。
即春夏茶芽萌动时及时追施氮肥,以促进茶树生产。
而秋季的追肥不能太迟,最后一次不得迟于8月,否则会出现“恋秋”现象的重冻害。
山茶的抗寒性问题
庄瑞林
【期刊名称】《经济林研究》
【年(卷),期】1993(011)002
【摘要】山茶是秋季、冬季和春季开花的十大重要观赏植物之一。
山茶花的抗寒问题,经过调查和观察,北方和寒冷地方的山茶比南方温暖地方的抗寒性强,在-15℃的温度时,几乎所有的山茶花植物的一些组织严重受冻,有些品种死亡。
从组织器官看,花芽抗寒性比叶、营养芽和茎更小。
一般说,山茶叶子的叶脉和叶柄的维管束组织对冻害较敏感,这些待征是常绿阔叶树中的共同性。
【总页数】2页(P79-80)
【作者】庄瑞林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5.140.1
【相关文献】
1.山茶属主要物种抗寒性综述 [J], 莫迟;谢云
2.冬季自然低温条件下山茶属植物山茶品种的抗寒性 [J], 章丹峰;吴楠;倪宝莲
3.低温胁迫对不同抗寒品种山茶花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J], 陈代慧;刘宇新;王艳梅;刘震
4.外源一氧化氮处理对山茶抗寒性的影响 [J], 周琳; 杨柳燕; 潘琦; 张斌; 房婉萍; 朱旭君; 张永春
5.耐冬山茶抗寒基因CjCor1的全长克隆与表达分析 [J], 杨凯;孙迎坤;王奎玲;刘庆华;高捍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茶树幼苗培育关键技术指导》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茶树幼苗培育关键技术指导》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茶树幼苗培育关键技术指导》一、茶树幼苗培育概述茶树生物学特性茶树(学名:Camelliasinensis)属于山茶科山茶属常绿植物,具有较弱的抗寒性和较强的抗热性。
茶树生长习性为半阴半阳,对光照、水分、土壤等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茶树的开花期在每年的春季,果实成熟期在夏末秋初。
茶树的生长周期约为2030年,但通过修剪、施肥等措施可以延长其经济寿命。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为其幼苗培育提供了基本依据。
茶树幼苗培育的意义茶树幼苗培育是茶叶生产的重要环节,关系到茶叶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
通过科学合理的幼苗培育,可以提高茶树的生长速度和抗逆性,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从而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茶树幼苗培育还有利于茶树品种的改良和推广,为茶叶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茶树幼苗培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目前,茶树幼苗培育主要采用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
种子繁殖包括精选良种、种子处理、播种、育苗等步骤。
无性繁殖主要包括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茶树幼苗培育技术不断改进,如采用容器育苗、控释肥施用、生物农药防治等手段,提高了茶树幼苗的培育质量和效率。
未来,茶树幼苗培育发展趋势如下:一是加强茶树良种的选育和推广,提高茶树品质;二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工程、组织培养等,开展茶树遗传改良和病虫害防治研究;三是发展低碳、环保的茶树幼苗培育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抗寒茶叶品种引言抗寒茶叶品种是指能够在寒冷环境下生长和发展良好的茶树品种。
由于气候变化和地理条件的不同,各地区对于抗寒茶叶品种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本文将介绍几个主要的抗寒茶叶品种,包括其特点、适应环境以及制作工艺等方面。
1. 铁观音铁观音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被誉为“岩茶之王”。
其产自福建省武夷山一带的岩石地区,具有较强的抗寒性能。
铁观音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但也能适应较低的温度。
它生长缓慢,树势强健,叶片肥厚,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铁观音采摘后经过独特的制作工艺,包括焙火、揉捻、晾晒等环节。
这些步骤使得铁观音具有独特的乌龙茶风味和颜色。
它具有浓郁的花香和果香,口感醇厚,回甘悠长。
2. 龙井茶龙井茶是中国绿茶的代表之一,产自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龙井茶适应性强,能够在寒冷的冬季正常生长。
它喜欢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
龙井茶采摘后经过独特的制作工艺,包括杀青、揉捻、炒制等步骤。
这些步骤使得龙井茶具有扁平整齐的形状和嫩绿色的外观。
它具有清香高爽、滋味鲜爽的特点,回甘持久。
3. 毛峰茶毛峰茶是安徽省黄山一带著名的绿茶品种。
毛峰茶适应性较强,能够在寒冷环境下生长良好。
它喜欢凉爽湿润的气候条件。
毛峰茶采摘后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制作工艺。
这些步骤使得毛峰茶具有独特的形态和色泽。
它具有清香高爽、味道醇厚的特点,回甘持久。
4. 正山小种正山小种是中国红茶中的一种名优茶,产自福建省武夷山一带。
正山小种适应性强,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生长。
正山小种采摘后经过杀青、揉捻、发酵等制作工艺。
这些步骤使得正山小种具有独特的外观和口感。
它具有红褐色的叶片和浓郁的果香,口感醇厚、回甘悠长。
5. 普洱茶普洱茶是云南省特产,被誉为“中国茶叶之王”。
普洱茶适应性强,能够在寒冷环境下生长良好。
普洱茶采摘后经过杀青、揉捻、堆渥等制作工艺。
这些步骤使得普洱茶具有独特的外观和口感。
它具有红褐色的叶片和独特的陈香,口感浓厚、回甘悠长。
结论抗寒茶叶品种在寒冷的环境中能够生长良好,并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自然越冬过程中3个茶树品种的生理特性变化及抗寒性评价李叶云;舒锡婷;周月琴;江昌俊【摘要】以茶树也Camellia sinensis (Linn.) Kuntze页品种‘舒茶早’(‘Shuchazao’)、‘乌牛早’(‘Wuniuzao’)和‘平阳特早’(‘Pingyangtezao’)为实验材料,分析了自然越冬过程中(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茶树叶片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热稳定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SOD、CAT 和 POD)活性、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 / Fm )和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并应用主成分分析结合隶属函数法对3个茶树品种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自然越冬期3个茶树品种叶片生理指标随时间推移呈规律性变化,越冬期(12月和1月)与越冬前期(10月)、越冬后期(2月和3月)各指标总体上差异显著,且品种间各指标也有一定差异。
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热稳定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以及 SOD 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峰值多出现在12月或2月;CAT 和POD 活性、Fv / Fm值和总叶绿素含量则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且均在1月降至最低。
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1主成分(X1)包括可溶性糖含量、SOD 活性、CAT 活性、POD 活性、Fv / Fm和总叶绿素含量,贡献率达到57.97%;第2主成分(X2)包括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热稳定蛋白质含量和脯氨酸含量,贡献率达到26.89%。
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自然越冬期3个茶树品种抗寒性的综合评价值均随时间推移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均在12月达到最高,据此判断3个茶树品种中‘舒茶早’的抗寒性最强、‘乌牛早’的抗寒性最弱,‘平阳特早’的抗寒性介于二者之间。
研究结果显示:在自然越冬过程中供试3个茶树品种的抗寒性与其生理指标变化及生长表现一致,表明综合评价法可用于茶树抗寒性评价。
%Taking cultivars ‘Shuchazao’,‘Wuniuzao’and ‘Pingyangtezao’of Camellia sinensis (Linn.) Kuntze asexperimental materials, changes in main osmoregulation substance( soluble sugar, soluble protein, heat-stable protein and proline) content, antioxidant enzyme (SOD, CAT and POD) activity, the maximum quantum efficiency of PSII(Fv / Fm ) and total chlorophyll content in leaf of C. sinensis during natural overwintering period (from Oct. 2011 to Mar. 2012) were researched, and cold resistance of three cultivars of C. sinensis was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ombined with subordinate func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natural overwintering period, there is a regular change in physiological indexes in leaf of three cultivars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and difference in each index among overwintering stage (Dec. and Jan.), pre-winter stage (Oct.) and post-winter stage (Feb. and Mar.) is generally significant and there is a certain difference in each index among different cultivars. Contents of soluble sugar, soluble protein, heat-stable protein and proline and SOD activity increase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 and the peak value mostly appears at Dec. or Feb. While CAT and POD activities, Fv / Fm value and total chlorophyll content decrease firstly and then increase, and all appear the minimum at Jan. The result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X1) includes soluble sugar content, activities of SOD, CAT and POD, Fv / Fm and total chlorophyll content with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57. 97% , and the second principal component ( X2) includes contents of soluble protein, heat-stable protein and proline with contribution rate of 26. 89% . The result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hows that during natural overwintering period, the comprehensiveevaluation value of cold resistance of three cultivars all increases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and all reach the maximum at Dec. Acco rding to this evaluation, cold resistance of cultivar ‘Shuchazao’ is the strongest in three cultivars, that of cultivar ‘Wuniuzao’ is the weakest, and that of cultivar ‘ Pingyangtezao’ is between them. It is suggested that during natural overwintering period, cold resistance of three cultivars tested is consistent with physiological index change and growth appearance, as a result,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cold resistance of C.sinensis.【期刊名称】《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7页(P52-58)【关键词】茶树;自然越冬;生理指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值;抗寒性【作者】李叶云;舒锡婷;周月琴;江昌俊【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农业部茶树生物学与茶叶加工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6;安徽农业大学农业部茶树生物学与茶叶加工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6;安徽农业大学农业部茶树生物学与茶叶加工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6;安徽农业大学农业部茶树生物学与茶叶加工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5.78;S571.1茶树〔Camellia sinensis(Linn.)Kuntze〕是一种喜暖畏寒的多年生木本经济作物,在中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