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自然地理学练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地域分异

地理环境整体及各组成成分的特征,按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级自然区域的现象,称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2、景观

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3、土地的结构

土地结构是指土地个自然属性以及各种土地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组成结构、演替结构、空间组合结构、土地单位内部结构四个方面。泛指土地的组成、发生发展等自然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土地结构,是确定自然区划的起始单位。因此,土地分类/类型和土地结构与自然区划的联系十分密切。

4、地带性

即纬度地带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的分布,大致呈带状沿纬线方向延伸,按纬度方向有规律地变化。生物的这种地带性分异规律,是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的梯度变化,引起气候(温度、降水)呈带状分布,从而使动、植物也相应地呈带状分布。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从赤道向极地应该依次分布着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寒带冻原和极地荒漠。

5、风化作用

地球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及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化学性质不断地发生变化,并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叫风化作用。地表的岩石受太阳辐射、大气、水以及生物的作用,在原地经过崩解、破碎等一系列物理和化学过程,形成大小不等的岩屑和土层。岩石的风化是地表常见的一种自然地理现象,几乎到处都可以发生。风化作用的实质是岩石脱离地下深处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为了适应地表常温、常压的新环境发生的一种变化过程。

二、填空题

1、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分层结构、渗透结构、地域结构。

2、地域分异主要指: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分带性、垂直地带性及其他地域分异规律。

3、自然区划主要的原则有: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统一性原则、空间联系性原则、综合性与主导因素结合原则。

4、地带性区划单位从高级到低级为: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

5、山坡面按其形态可分为直坡、凸坡、凹坡和凹凸坡

6、影响土地评价的因子有地形、气象气候、水分状况。

三、选择题

1、大陆的地带性单位可以分为4个等级,正确的分法为(A)

A热量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自然次带

B热量带、自然次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

C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自然次带、热量带

D自然次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热量带

2、《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把全国划分为三个大区,下列哪项不属于三个大区之一(D)

A东部季风大区B西北干旱大区C青藏高原大区D中部湿润大区

3、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振荡引起的随时间的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称为(C)

A规律性B节奏性C节律性D循环性

4、《管子·地员篇》中是按照(B)把土地分为渎田(大平原)、丘陵和山地三大类

A地区B地势C气候D地貌

5、热量带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气候带,贯穿海洋和陆地,这种地带性地域分异属于(D)

A区域性地域分异B全大陆地域分异C全海洋地域分异D全球性地域分异

6、我国领土分别位于东亚大区、亚洲中部大区和(A)

A青藏高原大区B极低岛屿大区C科迪勒拉山大区D西西伯利亚大区

7、土地的评价因子包括地形、气候、水分状况和(A)

A土壤、区位B有机物和微生物C地貌、区位D肥力、团粒结构

8、在景观各种区划中,气候区、地貌区、土壤区的吻合体现了景观的(A)

A组成成分同一性B发生同一性C结构同一性D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同一性

9、亚洲大陆广阔,海洋湿润气候极难深入大陆腹地,以致其终年少雨,成为干旱荒漠区,如中国西部,这种地域分异属于(B)A海陆分异B陆地干湿度分带性C垂直带分异D具有构造——地貌成因的分异

10、土地科学的基础(A)

A土地类型学B土地资源学C土地利用D土地规划管理学

四、简答题

1、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内容

答:①研究各自然要素(气候、水文、地貌、土壤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②研究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各要素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它的变化发展规律。

③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区划。阐明各自然区德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

④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

⑤研究在受人类活动影响、干扰、控制下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发展方向和特点,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途径及整治方法。如全球变化、气候、生态系统、景观、土地退化、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等。

2、影响地域分异的因素有哪些?答: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来自地球外部,即太阳能按纬度方向分布不均而引起的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随纬度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地域分布因素称为地带性分异因素(或纬度地带性分异因素);另一个来自地球内部,由地球内能所引起的海陆分布、大地构造和地貌差异等导致偏离纬度方向的地域分异,其所形成的大地构造、地貌分区和干湿度分区不沿纬度方向延伸,而是或呈南东—北西向,或呈南西—北东向,甚至南北向,因此相对于“地带性”而言,成为非纬度地带性,简称非地带性。

3、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答:原则:①发生同一性原则②相对一致性原则③空间连续性原则④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

方法:①古地理法②顺序划分和合并发③类型制图法④部门区划叠置法和地理相关分析法⑤主导标志法

4、土地评价的原则是什么?

答:①土地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原则②效益与投入相比较的原则

③对多宜性土地的多用途比较及综合评价原则

④可持续利用原则

⑤因地制宜原则

⑥多科学综合性原则

5、非地带性单位按其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带性表现的关系可以分为几大类?

答:(1)具有水平地带性的平原。

(2)垂直地带性显著的山地。

(3)具有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带性的山地和山间盆地。

(4)具有高原地带性的高原。

(5)具有垂直——水平地带性的切割高原。

(6)具有垂直——水平地带性的斜降山原和斜降山系。

(7)具有明显垂直带性的高原、山地。

五、论述题

1、论述非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

①海陆分异

海陆分布的形成主要是地幔软流圈长期对流的结果,地壳均衡说、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说等都曾给予解析。软流圈的对流作用使大洋中脊不断有深部物质溢出,构成推动板块的主要动力。

海陆分异的全球规模,还表现于:①海洋面积比大陆面积大得多,大洋约占71﹪陆地只占29﹪;②各纬度海陆面积比不同,陆地大部分集中于北半球,并占该半球面积的39﹪;而在南半球,陆地面积占19﹪。这一特点是造成南北两半球气候差异的重要原因;

③若把地球表层分为陆半球和水半球,使陆地最大面积集中在陆半球,即使如此,陆半球的海洋仍比陆地所占面积为大。在水半球中水域占总面积90.5﹪,而陆地不足10﹪。

②海陆起伏分异

对地面固体部分不同高度区间进行统计,绘成海陆起伏曲线,可以清晰地反映地壳表面总的起伏分化。从海陆起伏曲线来看,地球的硬表面形态可分出山地和高原、平原和丘陵、大陆棚或大陆架、大陆坡、大洋盆和深海沟六类。高山和海沟所占面积都不打,陆地的高度都低于1000米,而大洋深度大部分在3000米—6000米间。大洋底部和陆地表面成为地球硬表面两个高度相差极大的水平面,即两个最大的地貌形态:大洋盆和大陆。呈巨大高原形状的大陆,平均高出世界大洋底部4675米。

③大陆形状与面积分异

全球大陆的外形多呈三角形,且尖端指向南方,环太平洋构成地震、火山分布带,西太平洋为岛弧分布区,海沟主要分布在大陆边缘,南北两大陆之间基本上为“地中海”带即使亚洲大陆南部早已消失的“古地中海区”,也是构造活动带、地震、火山分布带。宽广的大陆北部更多受大陆本身的影响,在气候、植被等,甚至在冰川性质、冻土特征方面表现出鲜明的大陆性,狭窄的大陆南部则更具有海洋性特征。面积越大的大陆地域分异越显著和复杂;面积小的大陆地域分异则可能比较单调。

④陆地干湿度分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