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17.3电阻的测量

  • 格式:docx
  • 大小:77.48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六中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

17.3电阻的测量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

2)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学习重点:伏安法测量电阻的电路设计。

学习难点: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

导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总结归纳法、实验法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欧姆定律的内容。欧姆定律的公式、变形公式、。

二、课堂导学:

1、情境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测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电压可以用电压表,那么用什么方法测量电阻呢?

2、出示目标:

1)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

2)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㈠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由欧姆定律公式变形可以得到R=U/I,由公式可知,只要测出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即可以算出导体的电阻,这种测量方法叫做伏安法。测量和计算,各个物理量的单位要严格统一,即电压的单位是伏,电流的单位是安,电阻的单位是欧。

㈡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实验方法——伏安法

2..实验原理: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

3.实验器材:干电池、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等。

4.设计实验①实验电路图

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从而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代入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算出小灯泡的电阻。器的滑片P,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分别记下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根据公式R=U/I算出电阻,并比较电阻值的大小。3. 记录

实验数据表格

注意事项:1.连接时,接线柱应有序进行,按照电路图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把干路上的各元件串联起来,然后把电压表并联在电阻的两端。2.连接实物图时要将开关断开;3.实验前要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4.电流表应与被测电阻串联,电压表应与被测电阻并联;5.应用试触法选择量程;6.电表的正、负接线柱不能接反;7.滑动变阻器应采用“一上一下”的连接方法。

三、展示反馈

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进行评估。

四、学习小结:伏安法测量电阻

五、达标检测:

1.如下图是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器材,其中电池组电压为6V,RX的阻值约为10Ω左右。(1)如果电压表选择3V的量程。那么电流表应选用的量程。这样做的优点是

①;②以免实验时间过长,因而影响阻值。(2)将图甲中器材连接成测定RX阻值的实验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的画片P处于最左端时,连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大)。

(3)老师看到了他们的数据后,认为其中有一位同学的实验电路接错了。A.你认为

同学的电路接错了。B.你的判断依据是。(4)小明同学已将前两次实验的数据记入了正确的表中,第3次实验的电表指示如图乙所示,请将读数填入表中,并完成表中的有关计算。

(5)从记录表中看出,三次实验计算所得的电阻值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

2.有两个电阻阻值分别为6Ω和9Ω,串联后接到某电源上,那么两电阻中的电流之比为___ _,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__ __,电路的总

电阻为___ _Ω。如把这两个电阻改为并联后接到原电路中,那么

两电阻中的电流之比为__ __,两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__

_,电路的总电阻为_ _Ω。

3.如图1所示路中,电源电压为6V,电压表示数为4V,

R2=4Ω,电流表的示数为__ __A,R1的阻值为_ ___Ω。

4.电阻R l=7Ω,R2=5Ω,串联后接在12V电源两端。此时电路总电阻为__ Ω,通过R1的电流为________ A,

R2的电压_________V。

5.把R1=15Ω和R2=5Ω的两电阻并联后接在电源上,通过R1的电流是0.4A,R2两端的电压为__ __V,干路中的总电流为___ _A。

6.为了得到10Ω的电阻,在30Ω、15Ω、8Ω、5Ω四个电阻中,可选_ ___的电阻,____联起来使用。

7.一个2Ω电阻和一个3Ω电阻串联,已知2Ω电阻两端电压是1 V,则3Ω电阻两端电压是_____ V,通过3Ω电阻的电流是_______ A。

8.电阻值分别为R1=40Ω、R2=20Ω的两个电阻。串联后接到电源上,通过R1的电流强度为0.2A,则通过R2的电流强度为______A。若不改变电源的电压,把R1和R2并联后再接到原来的电源上,则通过R1的电流强度为______A,通过R2的电流强度为______A。

9.两导体电阻R1=10Ω,R2=1Ω,并联起来使用时并联总电阻R的阻值范围( )

A.大于10ΩB.在1Ω与10Ω之间C.小于1ΩD.无法确定。10.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电键S由闭合到断

开时,两电流表的读数将

( )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

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A.A1不变,A2变大B.A1变大,A2变小C.A1不变,A2变小D.A1变小,A2不变

11.学校照明电路的总电阻,当( )

A.全校电灯开关都闭合时最大B.全校电灯开关都闭合时最小

C.全校电灯开关都断开时最小D.全校电灯少用时最小

12.电阻R1和R2并联在某电源上,且R1>R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R1两端的电压大于R2两端的电压B.R1中的电流等于R2中的电流C.R1中的电流大于R2中的电流D.R1中的电流小于R2中的电流13.如图所示,开关闭合后小灯泡L1两端的电压是3 V,L2的电阻是12Ω,电源电压是9V特,则L1的电阻是多少?

14.小灯泡电阻为20欧姆,在正常工作时它两端的电压是12伏特,现有的电源电压是16伏特,要把这盏灯接在这个电源上,需怎样接入一个阻值多大的电阻?将电路设计出来,并画出电路图。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