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非手术外固定治疗器具制作原则及要点之一
- 格式:pptx
- 大小:26.26 MB
- 文档页数:123
骨折固定的原则1、精确复位:对关节骨折,重要的是把脱位的骨段复位,还原正确关节位置,recitify(正确)松解且闭合的关节。
2、稳定固定:在复位后,要使复位状态稳定牢固,不留脱位隐患。
3、贴合外固定:为使复位位置稳定,外科治疗多数仍需作外固定,以辅助保持正确关节复位,提高复位的牢固性及预后。
4、固定方式的广泛选择:针对不同的骨折部位,提供具有差异的矫形及固定方法,以及不同的固定物。
5、务必保护髓空间:在固定骨折时,应注意不可过度压迫,以保护正常的髓空间。
6、护理:对外伤患者,一定要进行护理,保持损伤部位以及关节的活动性及功能恢复。
7、假体置入:严重的关节失稳的患者,在固定后,通过置入假体,实现康复和恢复功能恢复。
二、关节骨折固定的方法1、外矫形:外矫形不但可以稳定骨折,延长连接段,同时也可以保护危及关节或神经组织,还可以延长把握时间,进行重新复位。
2、外固定:外固定是骨折治疗中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技术,外固定可以保证骨折部位的稳定,以免骨折脱位,使病患保持正确的关节复位。
3、假体置入:假体置入技术的应用,使之能够在某些特殊情况,如重型骨折、恶性肿瘤并发症等,在外固定后,利用假体植入物实现三度空间位置和关节活动恢复。
1、血行状况:确定特定骨折部位及其附近内脏器官及血管器官血行情况,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病变。
2、骨缺损:骨缺损十分严重,对固定有较大影响,可能导致正常关节复位不完整,而影响最终治疗结果。
3、活动度:应严格按照特定活动度要求,务必配合及使用适当的矫形器械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4、软组织的保护:固定的同时,应特别注意软组织的保护,确保关节功能恢复。
5、定期检查:对关节复位固定,应定期检查护理,以便及早发现问题,改变固定器械。
6、及时复查:行关节骨折固定后,应及时进行复查,确认关节复位正确,同时验证医疗措施的正确性。
骨折外固定方法骨折是指骨骼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破裂,是一种常见的外伤。
骨折外固定是治疗骨折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够稳定骨折部位,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骨折外固定方法。
一、石膏外固定。
石膏外固定是一种传统的骨折固定方法,通过将湿透的石膏包裹在患肢周围,使其在干燥后形成坚硬的外固定。
石膏外固定具有成本低、固定效果好的特点,适用于大多数骨折患者。
但石膏外固定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固定后无法进行观察和调整,容易导致肢体肿胀和皮肤溃疡。
二、外固定器外固定。
外固定器外固定是一种通过外固定器将骨折部位固定的方法,外固定器由金属框架和皮肤穿刺针组成,可以在手术后即刻进行固定。
外固定器外固定具有固定效果好、不影响伤口观察和护理等优点,适用于复杂骨折或开放性骨折的治疗。
但外固定器外固定也存在着患者舒适度差、易感染和需要二次手术取出的缺点。
三、内固定术。
内固定术是一种通过手术将金属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固定在骨折部位的方法,内固定术具有恢复快、功能恢复好、不受外力影响等优点,适用于复杂骨折或需要复位的骨折。
但内固定术也存在着手术创伤大、术后感染和内固定材料脱落的风险。
四、外固定器与内固定术联合应用。
外固定器与内固定术联合应用是一种在骨折治疗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外固定器暂时固定骨折部位,待伤情稳定后再行内固定术。
这种方法既能够及时固定骨折,又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在进行骨折外固定治疗时,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遵守医嘱,定期复查,注意伤口护理,避免外力冲击,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同时,医生在选择外固定方法时也需要根据患者的伤情、年龄、骨折类型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总之,骨折外固定是治疗骨折的重要方法之一,选择合适的外固定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骨折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介绍的骨折外固定方法能够为广大医护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为患者的康复带来帮助。
体外固定的原则
体外固定的原则是尽可能保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并防止进一步损伤。
以下是一些体外固定的原则:
1. 快速施行:体外固定应该尽快进行,以减少脊柱或骨折的进一步移位和伤害。
2. 制动全部患者:体外固定应该固定整个受伤部位,而不仅仅是骨折部位,以减少进一步损伤。
3. 维持患者的自然姿势:在固定过程中,要尽量保持患者原本的姿势,以减少进一步的脊柱移位。
4. 支持经合理调整的患者:根据受伤的严重程度和类型,可通过软垫、枕头和其他支撑物来提供额外的支持,以保持患者的舒适度和稳定性。
5. 检测并处理其他伤害:在进行体外固定之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以检测潜在的其他伤害,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6. 保持患者监测:固定后应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固定部位的感觉、运动和脉搏,以检测是否有任何进一步的问题。
7. 及时转运:固定完成后,患者应迅速转送到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体外固定的原则可能会根据特定情况而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判断来确定最合适的固定方法和原则。
⾻折固定原则及材料选择让更多⼈能学习应急⾃救知识昨天我们学习了⾻折固定技术⾥的⾻折固定的⽬的、⼈体⾻骼、关节、神经的主要构成及功能,以及⾻折的类型和判断⾻折的⽅法(回复228阅读全⽂),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折固定的原则以及固定的材料。
此⽂为教案编写法,⼀共3篇内容。
五、固定原则【理论提⽰】借助PPT展⽰⾻折固定原则:1、如现场对⽣命安全有威胁要移⾄安全区再固定;2、注意伤员全⾝情况,呼吸、⼼跳骤停者要⽴即CPR;3、有⼤出⾎时要先⽌⾎;4、夹板的长度应能将⾻折处的上下关节⼀同加以固定;5、开放性⾻折禁⽌⽤⽔冲洗,不涂药物,保持伤⼝清洁;6、⽤纱布将伤⼝包好,已暴露在外边的⾻头严禁送回组织内;7、暴露肢体末端以便观察⾎运;8、固定伤肢后,如有可能应将伤肢胎⾼;9、使⽤镇痛剂,以免疼痛引起休克;10、夏天预防中暑,冬季天注意保暖。
六、固定材料【讲解⽰范】教员借助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折固定的材料和PPT,展⽰⾻折固定材料及应⽤⽅法。
(⼀)脊柱部位固定借助PPT展⽰颈椎⾻折图⽚,讲解为什么颈椎⾻折(或怀疑颈椎⾻折)后需制动?1、设备运⽤(1)颈托:为颈部固定器。
将受伤颈部尽量制动,保护受伤的颈椎免受进⼀步损害。
应⽤⽅法:救护员位于伤员的背后,⽤⼿固定伤员的头部为正中位;选择颈托,将五指并拢,测量伤员锁⾻⾄下颌⾓之间的宽度(颈部⾼度);根据伤员颈部的⾼度,调节颈托于合适宽度;上颈托时先将固定红点对准⼀侧下颌⾓;固定颈托于下颌部,另⼀侧从颈后环绕,两端粘贴固定。
(2)铝芯塑型夹板:将夹板弯曲环绕颈部,固定颈椎。
(3)脊柱板、头部固定器:脊柱板是由⼀块纤维板或⽊板制作⽽成,长约180厘⽶,板四周有相对的孔⽤于固定带的固定、搬运。
脊柱板应⽤中要配合颈托、头部固定器及固定带,适⽤于脊柱受伤的伤员。
(4)躯⼲夹板:专⽤于狭窄的空间,⼀般⽤于坐位的脊柱损伤的伤员,配带颈托,保持伤员的躯⼲、头部和脊柱正中位置。
如将伤员从汽车座位中抬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