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101.00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文学课后题精读所讲内容,改革开放前前九章,做笔记围绕课后题抄知识点

名词解释四个二十分(作者,作品,人物,基本情节) 要全面,五十到一百字

简答题四个四十分, 百来字,不要1.2.3.要有稍微的阐释

论述题两个四十分, 要深入细微的阐释,同时详略得当。

引言

1.当代文学发展概况(基本轮廓),特征。P5

①新中国成立后27年(1949-1976),是当代文学的开拓和曲折发展时期。基本轮廓是

当代文学的“一体化”(或叫“一元化”)。一体化包括:文学观念和创作思想“一体化”;

创作队伍和作品规范“一体化”;文学传播“一体化”;文学阅读和审美趣味“一体化”。

②八十年代文学,是文学发生全面变革的阶段。表现为文学的回归和人的回归。

首先是“文学的回归”。其一,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上,否定了“文学为政治服务”。

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取代了“为政治服务”。其二,在文学的功能层面,肯定了文学的审美功能的首要位置。其三,在创造方法的层面上,否定了文革时期瞒和骗的文学。伤痕文学、反思文学被称为现实主义的回归。重新认识了五十年代以来的文艺思想斗争提出了从生活出发和真实性的文学主张。

其次,是“人的回归”。全国范围内的思想解放运动肯定了人性、人道主义的合理价值,并澄清了五十年代以来这个问题上的错误认识。人性、人道主义问题在文学史上的真实地位得以恢复。

③九十年代文学,是文学明显转型的阶段,主要表现为商品化、多元化。在市场经

济环境下,商品化的包装下,文学观念和审美观念逐步走向“多元化”;

④新世纪文学(2000年以来的中国文学),文学发生结构性嬗变。一体化体制消解,市

场经济基础上的多元化体制不断发展,文学逐步从社会中心位置滑向边缘,文学发

展多样化,文学形态多元共存。

第一章

1.新中国成立后,新的文学体制有哪些基本特点。

①文学艺术已经真正成为列宁所说的“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齿轮和螺丝钉”,列入党的领导机构的重要议事日程。

②新文学体制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文学市场的悄然隐退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纳入。

③文学生产者的作家身份的变化,即由自由职业者变成了国家干部。

2.第二节,文艺思想斗争,<武训传>批判。

①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反对所谓“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

文艺思想斗争。

②《武训传》批判开了建国以后运用政治力量开展群众运动来解决思想问题的先河,

这种方式显然是有问题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却又是一种无奈之举,具有一

定的合理性;

③《武训传》批判运动基本上是一次思想批判运动,未涉及相关人员组织、人身等方

面。

3.两结合

答:50年代后期,由于中苏两党在意识形态的分歧,中国结束了向苏联“一边倒”的时代,在文学理论方面也考虑用新的提法来取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另一方面,1958年大跃进运动也要求文学有新的创作方法反映“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时代,于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来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造方法,简称两结合。1960年7月“两结合”创作方法在第三次文代会上得到了正式确认。

“两结合”最为极端、刻板的理论形态是从革命样板戏的艺术实践中概括出来的根本任务论和三突出原则。

4.三突出,三陪衬,根本任务论。p31

根本任务论,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是“文革”文学理论的核心命题,作为文革文学创作与评论的最高标准,导致了文革时期阴谋文学一体化;

“三突出”创作原则,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是文革”中被推崇为“无产阶级创作必须遵行”的创作原则,是新中国文艺极左倾向走向极致的产物。

“三陪衬”创作方法: 以成长中的英雄人物来陪衬主要英雄人物,以其他正面人物来陪衬主要英雄人物,刻画反面人物来陪衬主要英雄人物。

5.革命样板戏,内涵,包括什么,情况,怎么解释。p32.

革命样板戏是建国后一体化文学体制下戏曲革命化的极端产物。(1 分)

八个革命样板戏: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龙江颂》《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1 分)

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理论集中体现了一元化的毛泽东革命文艺路线、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及三突出等基本原则。(2 分)

革命样板戏虽然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但也直接导致了文革文艺千部一曲、千人一面的机械复制现象,从而基本上阉割了艺术创造的生命力,直接阻碍和破坏了新中国文学和文艺的发展。(1 分)

第二章

2.赵树理的小说,代表作品及人物。简要叙述三里湾主要思想艺术成就。

赵树理的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他开创的文学“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

赵树理在新中国成立后最重要的创作成果是《三里湾》,它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

①《三里湾》对我国农业合作化初期农村生活的真实、深刻反映,主要是借助一系

列栩栩如生、真实典型的人物形象来实现的。

塑造的最为成功的是范登高、马多寿、袁天成等代表农村自发势力的落后人物。村长范高登到社会主义时期一心要走私有化道路。富裕中农马多寿外号“糊涂涂”在政治上保守糊涂,但为自己谋利益时却精明能干。马家小院犹如一个封闭落后的“王国”,有蛮横无理虐待儿媳管制儿子的“常有理”、极端自私的“铁算盘”、“脚踏两只船”的袁天成、自私逞能又愚昧无知的“能不够”。作家通过描写这些不同类型的落后人物,说明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是一件十分复杂而艰巨的工作。

②《三里湾》还比较成功地刻画了几个寄托着作家理想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

最突出的是党支部书记王金生的形象,他既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我牺牲精神,又有精明与细致的工作作风。他善于从复杂的矛盾中从容地分析研究问题,在处理问题时表现出他维护党的利益的高度原则性又表现出他对群众负责的大公无私的精神。此外,还有立志钻研技术的王玉生、热情正直机智幽默的王满喜、克服缺点不断成长的知识青年范灵芝。

③《三里湾》继承了赵树理早期作品大众化、通俗化的艺术追求。

一是注重故事完整。《三里湾》结构严密紧凑,情节连贯,曲折有致,引人入胜。它在结构上运用了评书和中国传统小说的手法,全书34章,写的是一个月内发生的事,楔子交待了整个村子的历史和当时的形势,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又转到民校,由民校引出玉梅,再引出有翼、灵芝、满喜等一系列人物。由玉梅带出她的家庭,由家庭矛盾引出另外三个家庭的矛盾。整个结构十分严谨,一贯到底。

二是注重人物的独特性。作家善于运用自己的语言、行动以及对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还善于以“绰号”来突出人物特点。如作家描写“能不够”时,主要通过她如何制服丈夫袁天成,不让他入社,挑唆女儿小俊离婚等细节揭示她极端自私的人生哲学。

三是注重语言的流畅性。《三里湾》的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都具有口语化、形象化的特点。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明白晓畅,增强作品艺术魅力。此外,《三里湾》还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健康幽默的情趣。

4.孙犁代表作品,人物

短篇小说《芦花荡》《荷花淀》

小说、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

短篇小说《山地回忆》小妞儿:物质上的贫困与精神上的自尊。

中篇小说《铁木前传》:铁匠傅老刚和他的女儿九儿,木匠黎老东和他的小儿子六儿。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吴春儿、李佩钟、蒋俗儿。以散文的笔法写长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