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组织行为学考试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6.51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组织行为学:

2.知觉:

3.沟通:

4.群体:

5.气质:

6.性格

二、简答题

1.社会人假设的主要观点和管理方式是什么?

2.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是什么?

3. 气质对组织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4. 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5. 霍桑试验中,为什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生产效率都提高?

6.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是什么?

7. 根据角色(维护角色、任务角色)将群体分类,并说明如何这些群体的管理?

8. 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区别是什么?

9. 分析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关系是什么?

10.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理解企业员工组织承诺的影响是什么?

11. 精神激励应注意哪些问题?

12.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是什么?

13. 社会知觉的种类有哪些?

14. 社会惰化的原因是什么?

15. 群体规范的功能是什么?

16. 成就需要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是什么?

17.个人如何应对工作压力?

答:1、保持和同事之间和谐的关系。

2、抛弃完美主义标准,适当减低工作要求。

3、推迟满足感,工作中建立先难后易的次序。

4、分清责任,并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

5、每天适当做一些体育锻炼活动

三、案例分析题(26分)

“上旬拉平”。在安排上旬生产任务时,将难干和易干的活搭配分给每个人,使每个人在上旬完成的生产指标基本拉平,这样不致挫伤他们完成本月任务的积极性。

“中旬超额”。在中旬,把所有容易的活全部安排下去。同时,根据需要也适当安排些难干的活,使多数工人在中旬就可超额完成一些工时。

“下旬稳住”。在中旬已经超额的前提下,下旬把所有难干的活安排下去。这时得奖已成定局,再多干就可多超,即使难干的活也感到义不容辞,勇于承担。

我们的课本中把它做为双因素理论的运用,请解释它是怎样利用双因素理论的?

双因素理论又叫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于1959年提出来的。他认为造成员工对工作不满的因素主要是由于公司政策、行政管理、监督、与主管的关系、工作条件、与下级的关系、地位、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处理不当导致的。赫茨伯格把这一类因素称为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保健因素的满足对职工产生的效果类似于卫生保健对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保健从人的环境中消除有害于健康的事物它不能直接提高健康水平但有预防疾病的效果它不是治疗性的而是预防性的。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当这些因素恶化到人们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时就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意。但是当人们认为这些因素很好时它只是消除了不满意并不会导致积极的态度这就形成了某种既不是满意、又不是不满意的中性状态。

赫茨伯格从案例调查中还发现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主要是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能得到社会承认、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负有重大的责任、在职业上能得到发展和成长等。这类因素的改善能够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从而提高生产率。赫茨伯格把这类因素称作激励因素motivation factor。赫茨伯格认为传统的激励假设如工资刺激、人际关系的改善、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等都不会产生更大的激励它们能消除不满意防止产生问题但这些传统的“激励因素”即使达到最佳程度也不会产生积极的激励。按照赫茨伯格的意见管理当局应该认识到保健因素是必需的不过它一旦使不满意中和以后就不能产生更积极的效果。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使人们有更好的工作成绩。

第一类因素是激励因素把工作分成中易难三部分逐渐增加员工对工作本身、认可、成就和责任,这些因素涉及对工作的积极感情,又和工作本身的内容有关。这些积极感

情和个人过去的成就,被人认可以及担负过的责任有关,它们的基础在于工作环境中持久的而不是短暂的成就。

第二类因素是保健因素:用得奖以此来增加员工的成就感和责任感使其在工作中即使难干的活也感到义不容辞,勇于承担。

《组织行为学》综合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组织演变、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知觉:

知觉: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就是知觉。换句话说,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3.沟通:

沟通:沟通是指信息在传送者和接受者之间交换的过程。

4.群体:

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相互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也就是说,群体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一群人:(1)他们拥有一定的规范,在行为上相互制约;(2)他们互相影响、互相依赖,彼此感到互相联系在一起,是一个整体;(3)为完成共同的目标他们分工协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5.气质:

气质: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人天生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6.性格

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二、简答题

1.社会人假设的主要观点和管理方式是什么?

答:“社会人”假设是梅奥等人依据霍桑试验的结果提出来的。这一假设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交往需要是人们行为的主要动机,是人与人之间形成认同感的主要因素

(2)工业革命以来,专业化分工和机械化使劳动失去了内在的乐趣而趋于单调,因此必须从工作的社会意义上寻找安慰

(3)非正式组织通过人际关系所形成的影响力,比正式组织的管理措施和奖励对人具有更大的影响

(4)组织领导者应该满足职工归属、交往和友谊的需要,工作效率会随着职工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而提高

根据这一假设,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首先,管理人员不能只考虑如何完成工作任务,应当关心人、体贴人,爱护、尊重员工,致力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提高组织士气。其次,对员工的奖励应当尽量采取集体奖励,而不能单纯采取个人奖励。最后,管理人员要由单纯的监督者变为上下级之间的中介,鼓励交流、沟通,经常倾听员工意见并向上级发出呼吁。

2.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是什么?

动机是指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个人需要的满足)的过程。一般来说,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动力,行为是动机的外在表现。动机和行为有着负责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同一动机可以引起多种不同的行为;同一行为可出自不同的动机;一种行为可能为多种动机所推动;合理的动机可能引起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行为;错误的动机有时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盖。

3. 气质对组织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首先,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合理用人。管理工作纷繁复杂,每项工作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气质特征。所以,要尽量使人的气质特点与工作的特点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尽其所能、各得其所,有利于工作。

其次,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合理调整组织结构,增强团体战斗力。人的气质特征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合理调整不同气质的人员,组成一个领导班子,组成一个生产组,组成一个集体,形成气质“互补”的组合,就可以相互克服气质的消极影响,发挥气质的积极作用,从而达到增强凝聚力、战斗力的目的。

最后,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做好思想工作。不同气质的人,对挫折、压力、批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