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107.05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和诊治方法的一门学科。他的任务主要在于阐明温病的病因、发病、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其预防和治疗措施。

“温病”一名最早见于《皇帝内经》

【刘完素】倡导火热论,是寒凉派的代表人物,使温病在摆脱伤寒体系束缚的道理上向前推进了一步。后世有“伤寒宗仲景,热病崇河间”之说。

【王履】,首先提出温病应从伤寒体系中分化出来。强调“温病不得混称伤寒”。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评价王履“始能脱却伤寒,辩证温病”。

吴又可——《瘟疫论》

叶天士——《温热论》薛生白——《湿热病篇》吴鞠通——《温病条辨》

王孟英——《温热经纬》温病四大家:叶、薛、吴、王

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余霖《疫疹一得》柳宝诒《温热逢源》雷丰《时病论》俞根初——《通俗伤寒论》

【温病】是感受温邪而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温病的特点】①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②多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③病程发展有一定的规律

④临床上起病急、传变快;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易内陷生变

【温病的命名】

以发病季节为依据:春季的春温、冬季的冬温

以时令主气为依据:春季的风温,夏季的暑温,长夏季节的湿温

以发病季节结合季节主气:秋燥

以临床表现特点为依据:大头瘟、烂喉痧、疟疾、霍乱

根据疾病流行情况命名:瘟疫,或称天行病、时行病

【温病的分类】

根据病因性质分:湿热、温热

根据发病初起的特点分:新感温病、伏邪温病

【温病与伤寒的联系和区别】

伤寒、温病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温病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都当隶属于广义伤寒范围。

温病隶属于广义伤寒而有别于狭义伤寒。

【温疫】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具有温热性质的一类疫病,往往来势迅猛,病情较重,危害性较大。

【温病与温疫在概念上的联系与区别】

温病是一切温热性质外感热病的总称,它既包括了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外感热病,也包括了传染性、流行性小及少数不传染的温病。

温疫则是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病能引起大流行的一类。

从性质上说二者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区别在于其传染性和流行性的大小强弱。

【温毒】古代中医文献中有关温毒的含义大致有两种:一是指温病中具有独特表现的一类疾病,即温毒疾患;一是指温病中的一种致病因素,即温热毒邪。前者是疾病名称,后者则是指病因。

【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①多先犯上焦肺卫②易伤肺胃阴津③病情变化迅速

【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①发病可径犯阳明②易于伤津耗气③易致闭窍动风④易夹湿邪为患

【湿热病邪】

①起病较缓,传变较慢,病势缠绵②病位以脾胃为主③易困遏清阳,阻滞气机

【燥热病邪】

①病位以肺为主②易致津液干燥

【温热病邪】

①病初即导致里热证②病情较重而易闭窍、动风、动血③易耗伤阴液,后期多肝肾阴伤【疫疠病邪】

①致病力强②多从口、鼻而入,有特异的病变定位③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易引起流行④为病严重,病情凶险⑤致病有种属的选择性

【温毒病邪】

①具火热之性②攻窜流走③蕴结壅滞

舌诊的意义:

舌苔——卫气

舌质——营血

【白苔】

①舌苔薄白欠润,舌边尖略红:舌苔薄而色白,近似常人之苔,惟欠滋润,且舌边尖色红,为温病初起邪袭卫分的征象,多见于风温初起。风寒表证也可见薄白苔,但质地润泽,舌色正常。

②舌苔薄白而干,舌边尖红:舌苔薄白而干燥乏津,舌边尖红。为温病表邪未解,肺津已伤的征象。

③舌苔白厚而黏腻:白苔满布,质地较厚,垢腻润泽,紧贴舌面。为湿热相搏于气分之象,多见于湿温病湿于热阶段,湿阻气分而湿浊偏盛的病证。

④舌苔白厚而干燥:舌面白苔较厚而干燥,舌质多偏红。为脾湿未化而胃津已伤的征象。也可见于胃燥气伤,气不化液之证。

⑤舌苔白腻而舌质红绛:舌苔白垢腻而舌质红绛。为湿遏热伏之征象,即气分湿邪阻遏而致热邪内郁不能外达。此外,营分邪热为气分湿邪所阻也可见到此种舌象。

⑥舌白苔滑腻厚如积粉而舌质紫绛:舌苔如白粉堆积,润泽滑腻,刮之不尽,舌质紫绛。为湿热秽浊郁闭膜原之象,多见于湿热性质温疫。

⑨白霉苔:满舌生白衣,或蔓延或颊颚等处,有如霉状,或生糜点,或如饭粒样附着,或如豆腐渣样,刮之易去。为秽浊之气上泛而胃气衰败之征象,预后多属不良。

【黄苔】

①薄黄苔:舌苔黄而色淡,苔质较薄。润者为邪热初入气分,里热不盛而津伤不甚;燥者为气分热盛,津液已伤。

③苔黄干燥:舌苔不甚厚,色黄干燥,舌质红赤。为气分邪热炽盛,津液受伤的征象。

④老黄苔:舌苔色深黄,或如沉香色,或如金黄色,焦躁甚则起芒刺,苔有裂纹。为热结肠腑之征象。

⑤黄腻苔或黄浊苔:舌面黄苔满布板贴,细腻润泽,或黄而垢浊。为气分湿热内蕴之征象,见于湿热并重、热重于湿及湿热蕴毒之证。

【灰苔】

①灰燥苔:舌苔灰厚而干燥,甚则焦躁起刺。为热结肠腑而阴液大伤之征象。

②灰腻苔:舌苔灰而腻,润泽或黏液。为温病兼夹痰湿内阻之征象。

【黑苔】

①黑苔焦躁起刺,质地干涩苍老:舌苔黑而干,中心较厚,焦躁起刺,扪之糙涩无津。多为热结肠腑,肾阴耗竭之征象。

②黑苔薄而干燥或焦枯:舌苔黑而干薄无津,燥而无刺,或舌体枯痿,绛而不鲜。为温病后期,邪热深入下焦而肾阴耗损的征象。如舌质红,兼有心中烦不得卧者,为真阴欲竭而壮火复炽所致,即所谓“津枯火炽”。

【红舌】

①舌尖红赤起刺:舌红而尖部尤甚,且有红刺。多为红绛舌的早期,为心火上炎之征象。

②舌红中有裂纹如人字形,或舌中生有红点:舌红出现裂纹,或现红点。为心营热毒炽盛之征象。

③舌质光红柔嫩:舌质红嫩,望之潮润,扪之却干燥无津。多为邪热初退而津液未复之征象。❤❤【绛舌】

①纯绛鲜泽:舌绛而鲜明润泽,不罩苔垢。为热入心包之征象。

②绛而干燥:舌绛无苔,干燥无津。为邪热入营,营阴耗伤之征象。

⑥绛舌光亮如镜(镜面舌):舌绛无苔,干燥无津,光亮如镜。为胃阴衰亡之征象。

⑦舌绛不鲜,干枯而痿:舌色绛而晦暗,舌体干枯而痿软。为肾阴耗竭之征象,预后不良。❤❤【紫舌】

①杨梅舌:舌体紫红而有点状颗粒突起于舌面,状如杨梅。为血分热毒极盛之征象。

②猪肝舌:舌色紫而晦暗,干而枯痿,如猪肝色。为肝肾阴竭之征象。预后多不良。

【牙齿润燥】

①光燥如石:齿面干燥,但仍有光泽。多为胃热津伤,肾阴未竭,病情尚不甚重之征象。亦有见于温病初起者,此时多伴有恶寒无汗等卫表症状,属于卫阳郁闭,表气不通,津液一时不能上布所致。

②燥如枯骨:齿而枯燥晦暗而无光泽,状如枯骨。为肾阴枯竭,不能上承于齿的征象,多属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