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庭教育新理念

  • 格式:docx
  • 大小:11.96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家庭教育新理念

《中国妇女报》2005年2月19日的一篇文章报道,题目是《幼儿身心发展亮红灯》,天津市医药学专家协会儿童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对天津市3到6岁儿童进行抽烟调查发现:近一半儿童存在身心发展欠缺。调查设置了动作、认知能力、情感和意志成为家长很容易,只要孩子一出生,我们便自然成为家长了。然而,要做个称职的好家长却很不容易,做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长就更难。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

5、书籍;

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人生接受教育的起点和基石。

一、家长要有正确的幼儿教养态度

家长要有以下几种教养态度:

(一)“沉下去”的态度

幼儿教育是为了培养优秀、有能力的人的基础教育,绝不是进名牌学校的升学教育。但是,很多家长把眼光超前地放到了将来的考试竞争上,即使是进幼儿园的入学考试,在家长眼里也绝不会等闲视之。幼儿园希望进来的孩子更聪明,于是有的幼儿园的入学登记就演变成了一种选拔,此时似乎就有了优劣之分;家长则希望自己的孩子“冒”出来,要盖过其他孩子。这两种态度的指导思想,都是把孩子往上“拎”,而不是往下“沉”。比较而言,“沉”下去的教育把握了教育的实质,眼光长远地培养孩子的素养,而不是从小就把他们往“考试机器”的道路上赶。对儿童的培养,往往沉得越深,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越大。

所谓的坚持,是指态度的一贯性。许多家长不是没有理念,而是看到孩子出现的倾向较难以改变时,他们就放弃了矫正的努力。带孩子是一项很重要,也很难的工作,坚持是必需的。有些家长兴致来了就和孩子亲热一番,没有时间就远离孩子。这样的方式,不但于情感培养不利,而且会影响孩子诸多好习惯的养成。孩子的习惯决定他的一生,好习惯是孩子终生的财富,我们岂可不要?而这笔财富就在家长的坚持中得到—坚持科学的理念,坚持正确的方法。

(三)开放的态度

儿童的成长有开放的内在要求。但许多家长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行为方式,都显得比较保守。比如,对幼儿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倾向为按部就班,甚至对孩子的限制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代人。这些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只有一个,放手不起。其实相反,科学的开放最有益于儿童的发展。家长的思想观念积极开放,孩子就心胸开阔,有助于今后的眼光远大、思维活跃;家长在学习上的开放,有助于各学科知识的交融,进一步激发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这有益于孩子的学习效能;家长在人际交往上的开放,有益于孩子的落落大方,具有社会人的品质……

(四)快乐的态度

快乐是儿童最需要的财富。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当尽可能地使自己快乐起来。从深层次来说,快乐是一种品质。有些家长遇到自己情绪好时,就对孩子开朗一些;而一旦自己遇到工作或者其他不顺心的事,就对孩子不耐烦。我们大家要记住,让每一个有儿童的家庭充满欢声笑语,是家长的重要责任,也是幸福的象征。

中国人常用有没有理想来判断孩子有没有出息。在国外有一个类似的调查,一个小女孩说长大了要生一群孩子,一个小男孩说要有一个农场,在我们看来这样的孩子实在没什么远大理想。然而,那个小女孩的家长告诉孩子要做个好妈妈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学习什么,怎样为自己的孩子做榜样;那个小男孩的家长带着孩子到农场去熟悉有哪些农作物、每一种农作物有哪些特征等,这些身临其境的引导方式会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

二、幼儿家庭教育新理念

(一)幼儿家庭智育

右脑开发适合中国孩子吗?

1、早期教育拒绝催化素

2、只教知识的教育不是好的教育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老师、家长们普遍认为,能把识字、外语、算数等知识提前教给孩子们就是好的教育。其实从终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学会认知、做事、共同生活和做人(四大支柱),这些综合的高素质的协调发展才是基础。只重视知识的学习和分数的高低,忽略人格、交往能力和健康心理的培养,对于孩子终生来讲是得不偿失的。学前阶段最主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学习,获取对工作、生活有益的知识和方法。

《上海家庭报》2005年5月11日的一篇报道,题目是《幼儿,哪些教育更重要》,文中说,对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西方用了一个世纪的时间去否定,而我们有没有必要再去继续延续?一位德国教育家根据多年的研究和比较,列出了一份儿童清单,我们今天教育和培养孩子,可以借鉴。

一位德国教育家在参观了一所中国寄宿制幼儿园后惊叹道,她所目睹的一切让她的失望超出想象。她说,在这所寄宿制幼儿园中她没有找到一个专为孩子们玩“过娃娃家”而布置的角落;书架上也没有任何孩子做手工的材料。凡孩子目光所及之处贴的只是中国汉字。小床四周见不到家人的照片,美丽的图片和孩子从家里带来安慰自己的私人玩具。不过听说,这家幼儿园四、五岁的孩子已经可以认识1000多汉字了。

相比较,德国的幼儿园则要单纯得多,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要复杂得多。有关专家根据多年研究比较,列出一份儿童教育清单。他们认为,这才是孩子一生前7年最应该具备的经历、体验和掌握的知识。

具体内容是:体验过自身存在的重要性(例如,听别人说“你要是在场有多好”“我们上次聚会就缺了你”等话语);体验过压抑的心情;能够分得清饥饿和劳累,愤怒与悲伤之间的差别;能够原谅父母某次不公正的惩罚;并能为大人分忧;看过爸爸刮胡子;体验过出门在外时对家和父母的想念,在家与在外的不同,在路上奔波时产生思乡、漂泊、借宿及无家可归的概念;想赢,但也输得起;体验过水对人体有浮力;有爬过一棵树的经历;会荡秋千,知道使用不同的身体力量会对秋千的高度有不同的作用;在床上打过枕头大战;堆过雪人、沙堡,在小溪中搭过水坝,在野地里升过火,并能够熄灭;了解身体生病时的基本急救常识,发烧应热敷还是冷敷,呼吸有痛感应休息还是运动,知道鸡皮疙瘩,战胜疾病后有自豪感,知道身体生病在所难免的道理;研究过拉链,会用钥匙开锁,会使用简单的工具;有收集东西的愿望;能区分零食和膳食,动作与姿态,气味与气息,能够区分看、凝视和一瞥之间的区别;能为自己或他人保守一个秘密,知道“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