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 格式:ppt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4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径流型
主要分布于地下水径流条件较好,补给面积辽阔, 地下水埋藏较深或含水层上部有隔水层覆盖的地区。
地下水水位变化平稳,年变幅很小,水位峰值多 滞后于降水峰值。
(5)水文型
可分为两个亚类:① 常年补给型;② 季节补给型。
主要分布在河、渠、水库等地表水体的沿岸或河谷中,地 表水与地下水有直接的水量联系。地表水位高于地下水位。 地下水水位随地表水水位升高、流量增大、过流时间延长 而上升,水位峰值和起伏程度随远离地表水而逐渐减弱。
发生的地区:干旱、半干旱的平原区,地下水位 埋深较浅(小于3~4m),地下水径流滞缓。 地下水水位随蒸发量的加大及气温升高而明显下 降,并随着干旱季节延长而缓慢下降。地下水位的下 降比较平缓,年变幅不大(一般小于3~4m)。
(3)开采型
主要分布在强烈开采地下水的地区。
地下水动态要素明显随着地下水开采量的变化而 变化,在降水的高峰季节,地下水水位上升不明显或 有所下降,当开采量大于地下水的年补给量时,地下 水水位逐年下降。
第二节 研究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意义
一、研究意义 (1)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动态是地下水埋藏条件和 形成的综合反映。 (2)地下水动态是均衡的外部表现,故可利用地下水 动态资料计算地下水的某些均衡要素。 (3)地下水动态资料是地下水资源评价和预测时必不 可少的依据。 (4)用任何方法计算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都必须能 经受地下水均衡计算的检验;任何地下水开采方案,都必 须受地下水均衡的约束。 (5)由于地下水开发利用引发或可能引发的环境地质 问题,均需进行地下水的动态监测,研究地下水的均衡状 态,以便预测环境地质作用的变化及发展趋势。
(8)越流型
分布在垂直方向含水层与弱透水层相间的地区。一般在开 采条件下越流性质才能表现明显。
当开采含水层水位低于相邻含水层时,相邻含水层(非开 采层)的地下水将越流补给开采含水层,水位动态亦随开采层 变化,但变幅较小,变化平缓。
三、地下水动态监测项目
地下水动态要素有:地下水水位、水温、水化学成分和井、
2.监测频率
(1)观测井、孔的出水量、水位、水温、气温和泉的流量,宜 每隔5~10d观测一次,当其变化剧烈时应增加观测次数,各观测点 的观测应定时进行。 计算降水入渗系数所需的水位的观测时间,应根据计算的具体 要求确定。
(2)水质分析和细菌检验用的水样,宜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各取 一次,在污染地区应增加取样次数。采取水样前宜进行抽水洗井孔。 (3)查明咸水与淡水分界面时,宜每月取水样一次,作单项离 子分析。
承压水:
影响承压水的动态的因素有:含水层的岩性、 厚度、补给区范围、隔水顶、底板的垂向渗透性。
补给区的潜水位变化比较明显,随着远离补给 区,变化微弱,以至于消失。 从补给区向承压区传递降水补给影响时,含水 层的透水性愈好,厚度愈大,给水度愈小,则波及 范围愈远。 隔水顶、底板的垂向渗透性愈好,地下水位变 幅愈大。
支出项为B,包括:地表水流出量(Y2)、地下水流出 量(W2)、蒸发量(Z2);
均衡期内地下水储存量的变化量为△W;
则均衡方程为:A - B = △W
即:(X+Y1+W1+Z1)-(Y2+W2+Z2)=△W
由于储存量的变化量△W包括:
地表水变化量(V); 包气带水变化量(M); 潜水变化量(µ△h);( µ— 给水度;△h— 水位变化值,可正可负)
滞后过程的长短,取决于河床的透水性和距补给水源的远
近。
如图,为滞后现象。 距离地表水体近的潜 水含水层,水位上升滞 后时间短,水位变幅大; 远离地表水体处,潜水 位上升滞后时间长,水 位变幅也较小。再远处, 潜水位受地表水补给的 影响就不明显了。
(3)地质因素的影响 是由地形和地质体的岩性、结构、构造所决定的系 统内部因素。 潜水: 影响潜水动态的地质因素:包气带岩性、潜水埋深 (包气带厚度)和给水度。 潜水埋深愈大,水在包气带运移的时间愈长,地下 水位抬高的时间滞后愈长,水位随时间变化曲线呈现为 较宽缓的波。 包气带岩性的渗透性愈好,地下水位抬高的时间滞 后愈短,水位随时间变化曲线呈现为较陡的波。 给水度,潜水储存量的变化相同时,给水度愈小, 水位变幅愈大。 地表水引起的潜水变化时,含水层的透水性愈好, 厚度愈大,给水度愈小,则波及范围愈远。
(1)确定均衡区。 主要是确定均衡区的范围及边界的位置与性质。 均衡区最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下水系统。均衡区的边界 最好是自然边界。
(2)确定均衡期
一般取一个水文年。 (3)通过野外测定或计算的方法,确定出地下水各均衡要素 值。 (4)通过区域水均衡计算,确定出区内地下水的均衡状态。
一、总的水均衡方程式 水量均衡方程的基本思想是:在均衡期中,均衡区内的 地下水的各种收(+)、支(-)项的代数和等于含水系统 (含水层)中储存水量的变化量。 设某一地区天然状态下: 收入项为A,包括:大气降水量(X)、地表水流入量 (Y1)、地下水流入量(W1)、水汽凝结量(Z1);
动态传播的近。
(2) 据周期性、趋势性、不同监测项目动态特征对比,确 定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地下水动态成因类型及特征
(1)降水入渗型
分布广泛,含水层埋藏深,包气带岩石渗透性好。
地下水水位及其他动态要素,均随着降水量的变化 而变化,水位峰值与降水峰值一致或稍有滞后。年内 水位变幅较大。
(2)蒸发型
勘察的阶段。
动态观测点、线的布置易符合下列要求: (1)为查明区域内地下水动态的成因类型和动态特征的变化 规律。主要的监测线应穿过地下水不同动态成因类型的地段, 沿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最大的方向布置。
(2)为建立计算模型和进行水文地质分区,要求将相应的
动态监测点布置成网格形式,保证对计算区各分区参数的控 制。
二、地下水动态的形成机理 单次降雨脉冲产生的响应。
多次降雨脉冲的叠加,左图波峰与波峰的叠加,产生更 大的波峰;右图波峰与波谷的叠加产生平缓的复合波形。
三、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影响含水系统中地下水动态的因素有两大类,即
外部因素(环境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包括:气候、水文及人为因素,如大气
降水、地表水、人工补给与排泄和地应力等。
(3)查明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时,可分层布置观测孔。 (4)需要获得边界地下水动态资料时,观测孔宜在边界有 代表性的地段布置 (5)查明污染源对水源地地下水的影响时,观测孔宜在连 接污染源和水源地的方向上布置。 (6)查明咸水与淡水分界面的动态特征(包括海水入侵)
时,观测线宜垂直分界面布置。
(7)需要获得用于计算地下水径流量的水位动态资料时,观
第五章 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 研究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意义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的基本任务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监测项目
地下水动态的成Leabharlann Baidu类型及主要特征
第一节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 地下水动态:在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地下水 的水位、水量、水温及化学成分等要素随时间的变 化。 水位、水量、水化学成分、水温等称为地下水 动态要素。 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原因有二: (1)含水层(含水系统)水量、盐量、热量、 能量收支不平衡的结果。 (2)含水介质的变动,引起的动态 潜水位变动伴随的相应潜水储存量的变化为真 变化;不反映潜水水量增减的潜水位变化为伪变化。 如大气气压的升、降,影响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 为伪变化。
如,灌溉地下水位升高,引起的盐渍化、沼泽化;污灌 对地下水的污染;不合理开采的咸水体下移等。
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剖面图
地下水位与开采量关系图
某库水位与钻孔水位过程线
开采状态下地下水流态剖面示意图
第三节 地下水动态研究的基本任务
一、地下水动态研究的基本任务
1.布设地下水动态监测网 地下水动态监测点的布置,主要考虑几个方面:(1)地下 水资源评价的主要任务;(2)满足水文地质的论证,地下水水 量、水质评价及水资源科学管理方案制订等方面的要求;(3)
含水系统的内部因素:地质、地形条件等。
(1)气候(气象)因素的影响
气候的干旱与湿润,制约着大气降水的数量和时间分布,
从而影响着潜水的补给;气温、湿度、风速等气候要素的变
化,则影响着潜水的蒸发和排泄。 潜水的动态变化情况,通常以潜水动态曲线表示。 气候要素的变化是周期性的,具有日夜变化、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和多年变化的特点,从而使地下水动态也呈现相应
(6)灌溉型 分布于引入外来水源的灌区,包气带土层有一定 的渗透性,地下水埋藏深度不十分大。 地下水水位明显地随着灌溉期的到来而上升,年 内高水位期常延续较长。
(7)冻结型
分布于有多年冻土层的高纬度地区或高寒山区。 ① 冻结
层下水,年内地下水水位变化平缓,变幅不大,峰值稍滞后于 降水峰值,或水位峰值不明显;② 冻结层上水,地下水水位 起伏明显,呈现与融冻期和雨期对应的两个峰值。
测线宜垂直和平行计算断面布置。 (8)需要获得用于计算地区降水入渗系数的水位动态资料 时,观测孔宜在有代表性的不同地段布置。 (9)查明地下水与地表水体之间的水力联系时,观测线宜
垂直地表水体的岸边线布置。
(10)查明水源地在开采过程中下降漏斗的发展情况时,宜 通过漏斗中心布置相互垂直的两条观测线。
(11)查明两个水源地的相互影响或附近矿区排水对水源地 的影响时,观测孔宜在连接两个开采漏斗中心的方向上布置。
(4)查明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时,应在观测地下水 动态的同时,观测有关地表水的动态。
3.分析地下水动态特征
地下水的水位动态特征分析包括以下方面:
(1)利用不同时期的流场(5年),分析流场的 变化特征。如降落漏斗的变化趋势,扩展速度,中 心水位的下降速度等。 (2)分析动态曲线的趋势特征。
(3)分析动态曲线的周期特征。如,1年周期、 半年周期、多年周期等。
(4)人为因素的影响 主要指人类通过增加新的补给源或新的排泄去路,而改 变了地下水的天然动态,打破了天然平衡。 如果人工凿井抽水或以渠道、矿坑形式排除地下水,就 构成了地下水新的排泄去路。 修建水库蓄滞地表水及引地表水灌溉农田等地表水的工 程活动,都可能增加地下水的补给。
注意:地下水补、排的失衡,影响地下水水位动态的变 化,从而也会影响地下水水质动态的变化。
的周期性变化,其中季节性变化的影响最大。
地下水动态的 季节变化图。
地下水动态的多年变化图。
(2)水文因素的影响 水文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地表水体与地下水的关系。分三 种情况:
a.地表水长期补给地下水;
b.地表水长期排泄地下水(地下水补给地表水); c.丰水期地表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地表水。 当地表水补给地下水时,地下水位的升高并非在瞬间完成, 而是有一个过程,这种现象称为滞后现象。
泉流量。 因此,地下水动态的监测项目有: (1)地下水动态要素:地下水水位、水温、水化学成分和井、 泉流量。
(2)与地下水有水力联系的地表水水位与流量。
(3)矿山井巷和地下工程的出水点、排水量及水位标高。 (4)水质监测一般是简分析、特殊组分、污染质,部分可进 行全分析。
第四节 地下水均衡
二、地下水均衡研究的基本任务
地下水均衡:某一地区(含水层)在一定时间段内, 地下水的总补给量与总消耗量及地下水贮存量的变化 量之间数量对比关系。 均衡区:进行地下水均衡计算所选定的区域。
均衡期:进行地下水均衡计算所选定的时间段。
正均衡:某一均衡区,在一定均衡期内,地下水水 量(或盐量、热量)的收入大于支出,表现为含水层 中储水量、储盐量、储热量的增加。 负均衡:某一均衡区,在一定均衡期内,地下水水 量(或盐量、热量)的支出大于收入,表现为含水层 中储水量、储盐量、储热量的减少。 地下水均衡是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内在原因;地下水 动态是地下水均衡的外部表现。
(4)分析地下水动态的年变幅。
通过动态特征分析可获得的水文地质信息:
(1)依据动态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变化形态及变幅大 小等分析水位地质条件。
如,变幅:潜水的变幅大,承压水的变幅小;补给区变幅 大,排泄区变幅小;渗透性差的区域变幅大,渗透性好的区域 变幅小。 承压水,近补给区变幅大,远离补给区变幅小;近“天窗” 区变幅大,远“天窗”区变幅小。 渗透性好的含水层,动态传播的远,渗透性差的含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