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下册)》第4版课后习题(增长与生产率)【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587.13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下册)》第4版课后习题

第27章增长与生产率

一、概念题

1.人均收入(income per capita)

答:人均收入是总收入除以人口。人均收入(/Y N)增长率等于产出(Y)增长率减去人口(N)增长率。

人均收入可以表示为每小时产出和每人小时(/H N)的乘积,即:

Y Y H

=⨯

H H N

其中,每小时产出(/Y N)定义为劳动生产率,每人小时(/H N)表示的是人们工作的平均小时数和劳动力参与率。

2.劳动力参与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答:劳动力参与率是指经济活动人口(就业或寻求就业的人)占劳动力资源人口的比重。劳动力参与率反映了劳动力利用状况,即它反映一个地区劳动力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程度,同时也反映经济的活跃程度和发展状况。劳动力参与率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的发达程度。影响这一指标的重要因素是劳动资源中从事家务劳动的人数和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人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运用,对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者接受教育的时间延长,劳动资源中受教育的人所占比重上升。因此,在经济发达国家,劳动力参与率有稍许下降的趋势。

3.折旧(depreciation)

答:折旧是固定资产折旧的简称,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的那部分价值的一种补偿方式。固定资产以实物形态在生产中被长期使用,而它的价值按其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为了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把这部分转移的价值从销售收入中提取出来,并以货币的形态积累起来,以备将来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引起折旧的主要原因有:①磨损,即因使用某项资产而造成的价值损失;②自然力的作用,即朽烂与腐蚀;③陈旧过时。一项资产每年的折旧费取决于它的原始购置价格、预计的使用寿命和估计的残余价值。折旧费被摊入产品成本。计算折旧有许多方法。通常使用的方法是直线法,即把折旧看成是一种时间函数,以此项的原始成本减去剩余价值,再按其全部使用年限加以均分来计算每年的折旧费。摊在生产成本中的折旧费,随着产品的销售得到补偿。

4.资本深化(capital deepening)

答:资本深化,与“资本广化”相对,是指以超过劳动力增长的速度积累资本的一种经济状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以一定的比率增长,但是资本积累的速度更快。这种变化的结果是人均占有资本量增加,即资本—劳动比率上升。资本广化与资本深化一般是同时进行的,难分彼此。资本深化一般意味着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着技术进步,纯粹的资本广化则没有什么技术进步。

5.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答:人力资本是“物质资本”的对称,是指通过对人的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所形成的一种无形资本。物质资本是指对机器设备、建筑物、存货等物的投资的积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相同之处在于:①它们都需要有前期投入,都是前期投资的结果;②都能够使生产率提高;③都能带来预期收益。二者

的不同之处在于:物质资本是对物的投资;人力资本是对人的投资,其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的。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20世纪50年代通过长期从事农业经济研究,发现传统的资本概念并不正确,忽视了“人”的因素及其生产能力的差别,进而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和理论来解释经济增长的源泉问题。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从新的角度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它已成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至20世纪80年代,对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已与新增长理论密不可分。

6.产权(property rights)

答:产权又称“所有权”,是指一定的所有制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也就是法律上确认的经济主体对自身所拥有的财产的权利。分为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原始产权,即出资者的所有权,包括出资者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反映资产的最终归属关系;第二层是法人产权,即法人财产权,是指资产经营者(企业法人)根据资产所有者的授予和委托,对经营管理的资产占有、使用及依法处分的权利。法人产权又称“委托产权”,由原始产权派生,实质是资产的经营权。企业依法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后,出资者不能再直接支配这部分财产,也不能直接从企业抽回已出资额。出资者可依法转让资产的价值形态,但并不影响企业法人产权的行使。产权这一概念,在西方产权经济学中具有很宽泛的含义,是指人们对其所交易的东西的所有权,即人们在交易活动中使自己或他人在经济利益上受益或受损的权利。

7.全要素生产率分析(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alysis)

答: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是一种对产出与全部投入品总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的方法,该方法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作为产出增长率和加权平均的投入品增长率的差额来计算,每种投

入品的权数与其在GDP 中的份额相关。全要素生产率衡量了不能用资本与劳动的增加解释的那一部分增长,因此,全要素生产率的增加反映了经济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8.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or TFP)

答:全要素生产率是指任何不能归于资本和劳动力因素的那部分总产出变化率,它是用总产出的增长率减去资本贡献部分和劳动贡献部分所得的差额。全要素生产率的增加反映了经济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是技术进步、劳动力素质改善和生产组织改进的结果。

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

Q K K L L TFP g S g S g =-⨯-⨯式中,K S 为GDP 中资本的份额;L S 为GDP 中劳动的份额;Q g 为产出增长率;K g 为资本增长率;L g 为劳动增长率。

9.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答:可持续发展是在经济增长与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情况下,实现经济与社会的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以往各国的经济增长往往带来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这将威胁人类的生存条件与经济的长期协调发展。20世纪60~70年代,人们逐渐认识到把经济、社会、环境割裂开来去谋求发展,只能给人类社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出于这种认识,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该委员会把以“我们共同的未来”为题的报告提交联合国大会。该报告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战略,为后来的《21世纪议程》奠定了理论基础。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全球首脑会议通过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21世纪议程》,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确认的纲领性文件。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对可持续发展所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