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 优秀教学设计(两课时)

  • 格式:docx
  • 大小:23.82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色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相关常识。

2.积累并掌握生字词。

3.梳理奥楚蔑洛夫对小狗咬人的裁断和态度的变化,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4.结合写作背景分析奥楚蔑洛夫性格的成因,把握小说批判黑暗腐败的沙皇统治的主题。

5.理解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6. 理解小说运用对比、夸张进行讽刺的艺术手法。

7.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梳理奥楚蔑洛夫对小狗咬人的裁断和态度的变化,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理解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难点:

1.结合写作背景分析奥楚蔑洛夫性格的成因,把握小说批判黑暗腐败的沙皇统治的主题。

2.理解小说运用对比、夸张进行讽刺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激疑探究法、诵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小说相关常识。

2.积累并掌握本课逮住、逮捕、戳穿、坯子、魁梧等生字词。

3.梳理奥楚蔑洛夫对小狗咬人的裁断和态度的变化,分析人物性格特点。(重点)

4. 结合写作背景分析奥楚蔑洛夫性格的成因,把握小说批判黑暗腐败的沙皇统治的主题。(难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变色龙的图片

二、齐读学习目标,让目标引领学习

三、预习检测

1、《变色龙》作者(契诃夫),(俄)国人,主要作品名篇有《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

补充资料:契诃夫,俄国主要剧作家和短篇小说大师,以语言精练、准确见长,善于透过生活的表层进行探索,将人物隐蔽的动机揭露得淋漓尽致。

2.读一读,写一写(逮住、逮捕、戳穿、坯子、魁梧)

3.体裁(小说)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补充资料:选取日常生活的片段进行艺术概括以此来反映尖锐重大的社会问题,是契诃夫小说创作的特色。

四、整体感知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上处理狗咬人事件。

五、自主学习——探究“变”与“不变”,把握人物形象

2.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和裁断围绕什么而不断变化?

明确:围绕“狗的主人是谁”而不断变化。

3.在这不断的变化中,奥楚蔑洛夫身上有没有始终不变的东西?(人物形象)

明确:本性。奥楚蔑洛夫是一个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的沙皇走狗。

六、合作探究——解析“变”,理解主题

讨论:警察奥楚蔑洛夫反复“变色”的原因是什么?

资料链接:

材料一:背景资料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

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

材料二:第一自然段环境描写。(“四下里一片沉静……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奥楚蔑洛夫之所以几次变色是因为他不敢得罪权贵,哪怕仅仅是权贵家的一条狗。这也是出于自我保护的考虑,作为沙皇统治的工具,面对一般群众的时候,他往往会摆出一副官架子,如他一出场穿着新的军大衣,在众人面前“严厉”的表情,一个拿腔作调、作威作福的小官僚的形象毕现。而面对权贵,却是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这样的人物是当时社会的必然产物。当时沙皇统治的俄国,经济落后,思想保守,实行残酷的专制统治,而作为这样一个国家机器上的小零件,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小官僚,为了生存,不得不用丧失人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空间。这样的人物虽然可恨,但作者批判的锋芒其实更多的是指向当时腐朽专制的社会,指向孕育这种奴性人格的土壤。

七、小说主题:

本文通过对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的刻画,反映了一种什么社会现象?揭示了什么主题?

《变色龙》通过对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警察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的揭露了沙皇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八、课堂小结:

希望同学们经过本堂课的学习,在阅读小说时注意通过情节变化分析人物形象,同时,学会思考人物性格背后的社会意义。

九、拓展延伸(作业)

1. 阅读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理解小说主题。

2. 思考:课后探究第三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2.理解小说运用对比、夸张进行讽刺的艺术手法。

3.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讲到:《变色龙》通过对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警察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的揭露了沙皇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那么本堂课我们要再次深入课文,欣赏小说的细节描写和典型的讽刺艺术。

二、学习目标

(展示目标并齐读,让目标引领学习)

三、细节赏析

细节描写是指文艺作品中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微事件的描写。细节描写虽然“细小”,但往往超过一大篇笼统的叙述。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几个趣味数字:

6次判定

5次变化

4次写军大衣

3次提到法律

2次写到围观群众

1次环境描写

问题展示:

1.文中关于军大衣的四次细节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

2.文中哪三处提到了法律,有什么作用?

3.文中哪两处提到围观群众,有什么作用?

4.文中哪两处提到手指头,有什么作用?

(学生小组进行交流,自由发言)

教师点拨明确:

1.军大衣

第一次:穿(身份和地位的标志、装腔作势的道具) 第二次:脱(掩盖自己的狼狈)

第三次:穿(为自己的言语的冒犯而恐惧不已) 第四次:裹(掩饰恐慌、担心丢掉官职)总结:文中四次描写奥楚蔑洛夫的大衣,将奥楚蔑洛夫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卑劣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

2.法律

第一次(第7段):赫留金提出法律根据,反映了底层人民机敏的一面,是作者讽喻沙皇的“法律”对人民的压迫。

第二次(第12段):赫留金引用法律为自己辩护,接着抬出“当宪兵”的兄弟,通过人物语言揭露沙皇法律的实质是:宪兵就是法律,对沙皇法律的又一次尖锐讽刺。

第三次(第17段):从侧面揭露法律在统治阶级眼里,不过是一纸空文,说明法律的虚伪。

总结:三提法律,不仅交代了时代背景,而且深化了主题,反映了法律在俄国只是用来愚弄人民,掩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