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物技术
- 格式:pptx
- 大小:3.09 MB
- 文档页数:84
名词解释:发酵工程:在最适发酵条件下,在发酵罐中大量培养细胞和生产代谢产物的工艺技术。
发酵单位:又称效价。
是衡量发酵罐中目的产物的含量高低的指标,属于技术指标一把用u/ml,mg/l。
一般情况下用于表示发酵水平的高低生物转化:指外源化学物在机体内经多种酶催化的代谢转化前体:指在产物合成过程中,被菌体直接用于产物合成而自身结构无显著改变的物质。
最早是在青霉素生产中发现的玉米浆(苯乙胺)虾青素(甲羟戊酸)消毒:在工业微生物中消毒指的是除去杂菌,除去会引起污染的微生物,在工业上是灭杀引起生产污染的微生物灭菌:指的是杀死一切微生物(包括繁殖体和芽孢),不分病原和非病原微生物,杂菌和非杂菌。
指把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在内)全部杀死的方法透气比/VVM:单位时间(min)单位体积(m³)培养基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空气的体积在线检测:利用传感器检测不离开生产线的对参数实时监测离线监测:检测样品离开生产线,检测后生成不在一起的检测溶解氧:指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氧,以每升水中所含氧的毫克数来表示临界溶氧浓度:不影响微生物呼吸时的最低溶氧浓度Monod方程:随着细胞的大量繁殖,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迅速消耗至限制浓度,培养基中有害代谢产物积累增多,细胞的生长速率逐渐下降,进入减速期,当培养液中不存在抑制细胞生长的物质时,细胞的比生长速率和限制性基质浓度S的关系活化:保藏菌种到斜面种子扩大培养:斜面种子--三角瓶液体培养--种子罐干热灭菌:利用高温对微生物有氧化、蛋白质变性和电解质浓缩作用而杀灭微生物,适用于玻璃及金属用具、沙土管灭菌140~180 1~2h湿热灭菌法:借助蒸汽释放的热能使微生物蛋白质酶核酸分子内部的化学键,特别是氢键受到破坏,引起不可逆变形,使微生物死亡。
在有水分存在情况下,pr更易受热凝固变性,是用培养基和发酵设备灭菌。
121 30min 饱和蒸汽;100度水煮热灭菌法:利用空气压缩时放出的热量进行保温杀菌。
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食品生物技术成为了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作为一名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了解食品生物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1. 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食品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2)学习食品生物技术实验的基本技能,如样品处理、数据分析等;(3)参与食品生物技术项目的实践操作,如食品添加剂的生产、食品质量检测等;(4)撰写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
2. 实习过程(1)实习前期,我们参加了食品生物技术方面的讲座,了解了食品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为后续的实践操作打下了理论基础。
(2)在实验室导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食品生物技术实验的基本技能,如样品处理、数据分析等。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掌握了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了实验流程。
(3)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与了食品生物技术项目的实践操作。
以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为例,我们学会了如何操作发酵设备,掌握了菌种的筛选和培养方法,了解了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工艺流程。
(4)实习期间,我们撰写了实习日记,记录了每天的实习内容和收获。
实习结束后,我们撰写了实习报告,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三、实习收获及反思1. 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收获颇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了食品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2)掌握了食品生物技术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3)参与了食品生物技术项目的实践操作,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4)锻炼了自己的文献查阅和数据分析能力。
2. 实习反思在实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实验操作中有时粗心大意,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在团队合作中,有时沟通不畅,影响了工作效率。
食品生物技术概论一、名词解释1.萃取:利用两个互不相溶的液相中各组分溶解度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2.载体:携带外援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运载工具。
3.生物反应器:利用酶或生物体所具有的生物功能再体外进行生化反应的装置系统。
4.探针:化学及生物学意义上能与特定的靶分子发生特异性作用并可背特殊方法所测定的分子,抗体—抗原,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
5.临界氧浓度:如果培养基中不存在其他限制性基质时影响好氧性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低溶解氧浓度。
6.基因工程: 是指按人们的需要,用类似工程设计的方法将不同来源的基因,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和表达的操作,又称DNA重组技术。
7.细胞工程:是指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志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生物品种和创造新品种,加速动物或植物个体的繁殖,或获得某些有用的物质的过程。
8.酶工程:利用酶、细胞器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催化功能,或对酶结构进行修饰改造,并借助于生物反应器和工艺优化过程,有效地发挥酶的催化特性来生产人类所需产品的技术。
它包括酶固定化技术、细胞固定化技术、酶化学修饰技术和酶反应器设计等技术。
9.发酵工程: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10.基因克隆:获取某段有一定生理功能的DNA片段。
11.食品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在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制造和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中应用的一个学科。
12.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体系,应用先进的生物学和工程技术,加工或不加工底物原料,以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型跨学技术。
13.摄氧率:单位体积培养基在单位时间内消耗氧的含量。
14.转基因食品:是指用专辑有生物制造、生产的食品,食品的原料及食品添加剂。
15.鉴别培养基:根据微生物能否利用培养基中某种营养成分,借助指示剂的显色反应,以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16.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内加入几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菌的生长,而促进某种需要菌的生长。
关于食品生物技术论文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食品生物技术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食品生物技术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关于食品生物技术论文篇一食品分析中的生物技术应用分析摘要: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重视程度的与日俱增,食品检测领域的快速检测的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在该技术领域,生物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现在,生物技术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这必将促成生物检测方法的不断补充和完善。
关键词:食品分析生物技术应用分析食品分析是食物营养评价和食品加工过程中质量保证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始终贯穿于食物资源的开发、食品加工与销售的全过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食品走向世界的关税壁垒将逐渐被技术壁垒所取代,一方面,食品的功能性和安全性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其分析精度和检测限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作为食品生产企业和政府监管机构,对食品品质的控制则要求能实现现场无损检测和快速检测,而对分析精度和检测限的要求则相对较低。
因此,食品分析技术正向着省时、省力、廉价、减少溶剂、减少环境污染、微型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1 生物检测技术种类1.1 生物酶技术。
基于生物酶的食品安全生物检测技术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该技术是非常常用的生物检测技术,能够从代建样本中成功检测出残留农药和毒性微生物的准确含量。
不仅如此,该技术还可跟其他技术相结合产生先进的检测技术,如,将该技术跟免检测技术,由于其优异的特性,已在食品安全领域检测的各个领域广泛使用。
酶联免疫分析(ELISA)检测技术的最大优点就是准确度和敏感度都非常高,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检测技术对蔬菜和瓜果类食品样本中的农药残留的检测限为0,对奶制品中各种除草剂残留的检测限为0。
所以,世界粮农组织(FAO)已经向许多国家的食品安全检测部门大力推广该技术,美国的食品安全部门也将基于酶联免疫分析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作为检测农药残留的主要技术。
食品生物技术选择题第一章绪论(10)1.第一次绿色革命,解决了人类社会因人口增加造成的食物短缺,哪种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 B )A.基因学说B.遗传育种学C.纯种培养技术D.乳糖操纵子学说2. 食品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那么食品生物技术的核心和基础是( C )。
A. 细胞工程B. 酶工程C. 基因工程D. 蛋白质工程3. 下列有关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说法错误的是( D )。
A. 现代细胞工程就是对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组织进行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B. 现代细胞工程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组织培养技术C. 现代发酵工程所采用的菌株是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高效表达菌株D. 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高效表达菌株可能是微生物的产物、也可能产生于动植物基因,但不可能来自人的基因。
4. 下列哪项不属于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D )。
A.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设计出具有免疫功能性食品B.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设计出增加维生素的食品C.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设计出调节人体代谢的食品D. 中国传统酒文化中的食品酒也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设计出来的。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奶酪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下列哪种酶与奶酪的生产密切相关( B )。
A. 淀粉酶B. 木瓜蛋白酶C 纤维素酶D. 葡萄糖氧化酶1. 在生物技术发展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中,下列哪件开创了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纪元( B )。
A 应用动物胚胎移植技术进行牛胚胎移植B. 应用重组DNA技术进行新药的开发C. 应用重组人胰岛素技术治疗糖尿病D. 利用基因工程菌生产凝乳酶2. 在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最具活力、研究得最多、发展最快的领域是( D )。
A. 农业领域B. 食品工业领域C. 现代检测技术领域D. 生物制药和医药领域3. 下列哪项生物技术还仅仅局限于实验室研究和中试阶段,并没有真正实现工业化和商品化( D )。
1.recombinant DNA technique:重组DNA技术,利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连接酶等酶类将不同的DNA进行体外切割、连接构成新的DNA分子的技术。
2. Restriction:限制作用:指一定类型的细菌可以通过其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作用,切割降解入侵的外源DNA,使得外源DNA的入侵受到限制的现象。
3. modification:修饰作用,指在DNA甲基化酶作用下,生物体自身DNA分子在特定碱基的特定位置上发生甲基化而得到修饰,从而免遭自身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降解的现象。
4.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RE: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简称限制酶指一类能够识别和切割双链DNA分子内核苷酸序列的内切核酸酶。
5. DNA methylaseDNA甲基化酶:简称甲基化酶,指一类能够识别DNA特定序列,并在其特定碱基的特定位置上引入甲基而发生修饰作用的酶。
6. cDNA:是指具有与某RNA链呈互补碱基序列的DNA。
7. Intron:内含子是真核生物细胞DNA中的间插序列。
这些序列被转录在前体RNA中,经过剪接被去除,最终不存在于成熟RNA分子中。
8. DNA Ligase:DNA连接酶,也称DNA黏合酶,在分子生物学中扮演一个既特殊又关键的角色,那就是连接DNA链3‘-OH末端和,另一DNA链的5‘-P末端,使二者生成磷酸二酯键,从而把两组相邻的DNA链连成完整的链。
9. RMA Ligase:RNA连接酶可以催化单链DNA或RNA的5′-P与另一单链DNA 或RNA的3′-OH之间形成共价连接。
10.表达载体有一个受体生物细胞所要求的包括启动子序列在内的调控系统,能使外源基因在受体生物细胞中进行功能表达。
(例如,Ti质粒、SV40猴状病毒)1、Reporter gene(标记基因):基因工程中利用载体上引入的一些具有特殊标志意义的基因,可用来证明载体已经进入宿主细胞,并可用来将含有目的基因的宿主细胞从其他细胞中识别区分甚至挑选出来,这种具有标志意义的基因称为报告基因(reporter gene)或标记基因。
食品生物技术题库河南工业大学国食科0906班梁言一、填充题:1、食品生物技术的包括食品与基因工程、食品与酶工程、食品与发酵工程、食品与细胞工程、食品与蛋白质工程。
2、基因的本质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4、核苷酸的组成一分子(脱氧)核糖、1个磷酸基和1个含氮碱基。
5、三种限制性内切酶Ⅰ型酶、Ⅱ型酶和Ⅲ型酶。
6、核酸酶可分为两类核酸外切酶、核酸内切酶。
7、PCR全称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反应)。
8、按照与酶蛋白结合的紧密程度,可以把辅助因子分为辅酶和辅基。
(补充:作为辅助因子的物质:金属离子和有机小分子)。
9、酶的固定化方法有吸附法、包埋法、共价键结合法、交联法。
10、酶的活性中心以内的必需基团包括结合基团、催化基团。
11、按微生物对氧的需求发酵分为厌氧发酵和通风发酵。
(微生物发酵类型:好氧、厌氧和兼性厌氧)12、按培养基的物理性状发酵分为固态发酵和液体深层发酵。
13、根据操作方式发酵可分为分批发酵、连续发酵和流加发酵。
14、根据细胞是否贴附于支持培养的细胞类型物上生长的特性,体外分为两大类贴附型细胞和悬浮型细胞。
15、动物细胞培养方法分为分批式培养、流加式培养、半连续培养、连续培养。
16、依据培养方式不同植物单细胞培养的方法分为看护培养、平板培养、微室培养。
二、概念题:食品生物技术(food biotechnology)食品生物技术是指以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用全新的方法和手段设计新型的食品和食品原料的技术。
食品生物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一、食品与基因工程;二、食品与酶工程;三、食品与发酵工程;四、食品与细胞工程;五、食品与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又称遗传工程,它是在体外将异源DNA(目的基因)与基因载体(质粒、病毒等)重组成复制子并转移至宿主细胞的过程。
(在各部门广泛应用,食品领域已实现食品原料或食品微生物的改良。
生物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体或其部分、细胞及其代谢过程,来改进或创造新的产品和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迅猛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加安全、健康和高效的食品生产方式。
本文将详细探讨生物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各个方面及其未来前景。
1. 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生物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涉及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及微生物学等多个领域。
它通过对生物体的遗传信息进行操控,来改变某些特定的性状,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在食品生产领域,这种科技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育种、食品的加工、贮存及检测等环节。
2. 转基因技术在农作物中的应用转基因技术是当前生物技术中最具争议但同时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一项技术。
这项技术通过引入特定基因,来赋予作物新的特性和能力。
例如:2.1 抗虫害转基因作物抗虫害转基因作物如BT玉米和BT棉花,通过引入来自细菌的抗虫基因,使植物能够产生天然的杀虫剂。
这种作物在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及提高产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2 抗病性转基因作物通过改良基因,培育出抗病性强的作物,例如抗病毒小麦和抗真菌大豆。
这些作物能有效抵御病害侵袭,从而提高粮食安全,减少粮食损失。
2.3 增强营养价值的转基因作物利用生物技术,可以增强作物的营养成分,如“黄金大米”通过添加维生素A前体来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儿童营养不足问题。
这一措施对于提升全球饮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 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种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发酵、保鲜及风味改良等过程。
3.1 发酵食品的生产发酵是利用微生物将原料转化为其他形式的方法,常用于制作乳制品、酱油、腊肉等。
发酵过程不仅能增强食物的风味,还能提高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属性。
例如,酸奶中富含益生菌,有助于促进消化与吸收。
3.2 食品保鲜与防腐微生物也可以作为天然防腐剂。
例如,某些乳酸菌能够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长,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现代食品生物技术题库本题库包括名词解释、不定项选择、简答、论述四种题型。
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20个,可任选5个。
不定项选择每个4分,共40个,可任选10个。
简答每个10分,共12个,可任选3个。
论述每个15分,共4个,可任选1个。
一、名词解释:(3分×20)1、基因工程2、核酸原位杂交3、转化、转导、转染4、酶工程5、细胞融合6、细胞株7、蛋白质工程8、生物传感器9、功能性食品10、前体11、限制作用12、修饰作用13细胞工程14 发酵工程15 核算原位杂交16 PCR17 基因文库18 cDNA文库19 酶联免疫20 黏粒载体二、选择题:(4分×40)1、生物技术包括:A 基因工程B 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C酶工程 D 蛋白质工程和分子进化工程2、现代生物技术中,核心是A 基因工程B 细胞工程C酶工程 D 蛋白质工程3、基因工程的最大特点是A 体外切割B 体外重组C 大量扩增D 打破种属界限4、以下哪些是Ⅱ型限制性内切酶的主要特性A 具有两个相同的亚基B Mg2+ 为辅助因子C 识别序列具有旋转对称性D 在非特异位点上或其附近特异切割5、Klenow片段具有哪种活性A 具有5′→3′DNA聚合酶活性B 3′→5′DNA外切酶活性C 5′→3′DNA外切酶活性D RNase活性6、下列哪些使发酵技术发生了转折A、纯培养技术的建立B、通气搅拌技术C、代谢控制发酵D、计算机的应用7、按用途分类,培养基可分为:A、斜面培养基B、种子培养基C、发酵培养基D、液体培养基8、下列()处于无菌状态A 消毒B 灭菌C杀灭病原微生物 D 除去杂菌9、生产菌种在使用之前,多采用A 斜面冰箱保存B 砂土管保存C石油蜡封保存 D 真空冷冻干燥保存10、酿造啤酒时添加(),降解残留的糊精。
A 淀粉葡萄糖苷酶B 葡萄糖氧化酶C 纤维素酶D 脂肪酶11、诱导细胞融合的主要方法:A、病毒诱导B、化学因子诱导C、电融合诱导D、激光诱导12、人类驯化和使用的最早的微生物是A、细菌B、病毒C、酵母D、支原体13、细胞工程产业化的实施过程A、实验室规模B、中试规模C、生产规模D、发酵规模14、蛋白质工程的组成包括A、放大扩增系统B、结构功能分析及分子设计系统C、突变蛋白质的合成表达系统D、变异基因与表达载体连接15、聚乙二醇作为细胞融合剂分子量为()时效果最好A、200B、1000C、6000D、700016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主要具有哪些活性A、A 具有5′→3′DNA聚合酶活性 B 3′→5′DNA外切酶活性C 5′→3′DNA外切酶活性D RNase活性17 T4 噬菌体DNA聚合酶A具有5′→3′DNA聚合酶活性 B 3′→5′DNA外切酶活性C 5′→3′DNA外切酶活性D RNase活性18 下列酶具有耐热性的是A T4 噬菌体DNA聚合酶B Taq DNA 聚合酶C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D RNase19 逆转录酶具有哪些活性A 具有5′→3′DNA聚合酶活性B 5′→3′DNA外切酶活性C 3′→5′DNA外切酶活性D RNase H20 SP6噬菌体RNA聚合酶主要应用于A、合成单链RNA,制备杂交探针B、合成单链RNA作为体外翻译系统得底物C、给载体加上同聚尾D、标记DNA分子21 T4噬菌体DNA连接酶的活性主要为A、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B、3′→5′DNA外切酶活性C、RNase活性D、5′→3′DNA外切酶活性22、S1和酸酶与RNase H的区别是A、前者水解单链DNA或RNA,后者水解DNA-RNA中的RNAB、前者水解单链DNA或RNA,后者水解DNA-RNA中的DNAC、前者水解DNA-RNA中的RNA,后者水解单链DNA或RNAD、前者水解单链DNA或RNA,后者水解DNA-RNA中的DNA23 噬菌体的生命周期可分为A、溶菌周期B、溶原周期C、噬菌周期D、噬原周期24 被包装得DNA与 噬菌体载体的总长度需在()之间才能形成具感染性的噬菌体颗粒。
食品生物技术的应用前景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尤其是其在食品行业的运用,可以让各种天然的食材更加多样化、健康新鲜,还可以有效地解决人类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因此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和科学家开始探索食品生物技术的前景。
一、天然食材的多样化食品生物技术能让食品行业所使用的原材料更加多样化,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让水果获得不同的颜色和味道,使得消费者在吃食品的同时也能体验到不同的味觉和色彩的变化。
此外,基因编辑还能够减少传统育种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以及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抗性。
二、增加食品的健康成分食品生物技术也可以增加食品的健康成分,例如,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加入一些有益的菌群,使得食品不仅好吃,还有助于人体消化吸收,同样还能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
此外,一些基因编辑后的农作物也可以产生更多的维生素C和其他的营养成分。
三、解决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难题食品生物技术还可以解决许多传统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难题。
例如,我们都知道,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的防腐剂和其他的添加剂,这对于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而通过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让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添加这些化学成分,大大提高了食品的卫生性和安全性,保障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还能让食品在生产中更容易保持新鲜度,并且能够快速地进行检查、定位和修复,从而减少了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损失。
四、对环境的保护食品生物技术不仅对人类社会带来了好处,同时也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例如,在农业方面,通过利用生物技术将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良好地结合起来,可以减少农业产生的污染,同时还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以满足人类对粮食的需求。
此外,通过生物技术还能够维护自然生态,保持生态平衡,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多的好处。
总结而言,食品生物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其对于食品的质量、品种以及健康性等方面的改善,都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人类需求。
尽管在利用食品生物技术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可能的风险与挑战,但是只要科学家们能够在应用技术中多加谨慎,不断进步,食品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之间的相互关系一定能够逐渐加深,并达到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