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学复习题(游憩)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培育学C复习提纲

一、森林培育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林业中的意义

森林培育学: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它的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因此森林培育学便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二、掌握所讲章节的基本概念,如立地,立地指数,林种,造林密度,适地适树,混交林,化感作用,种子调制,种子安全含水量,种子生理后熟,层积催芽,裸根苗,容器苗,苗木茎根比,土壤追肥,根外追肥,抚育间伐,透光伐,上层抚育,下层抚育,择伐,渐伐,皆伐等等。以及它们的生产意义。

立地:一般来讲,立地有两层含义,一是它具有地理位置的含义;二是指存在于特定位置的环境条件(生物、土壤、气候)的综合。

【注:立地在一定时间内是不变的,而且,与生长于其上的树种无关。】

立地指数:该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目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

林种:森林的种类。

适地适树: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初始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数。

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

化感作用:是一种树种通过自身产生并释放于环境中的生化物质对另一树种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促进或抑制的作用。

种子调制:是采种后对果实和种子进行的干燥、脱粒、净种和种粒分级等技术措施的总称。

种子安全含水量:维持种子生命力所必须的最低限度的含水量,树种不同,种子安全含水量不同。

种子生理后熟:具有生理休眠习性的种子多在秋季成熟,散落后被树木凋落物覆盖越冬,该条件下,继续进行胚的生长发育和内部的生理生化变化,待春季发芽出土。

层积催芽:将种子与湿润物(河沙、泥炭、锯木等)混合或分层放置,在一定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一种催芽方法。

裸根苗:泛指在大田土壤中培育,出圃时根系裸露的苗木。

容器苗:用各种不同容器和营养基质培育的苗木。

苗木茎根比:是苗木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之比,反映出苗木根茎两部分的平衡状况,实际上就是苗木水分、营养收支平衡问题。

土壤追肥:将肥料追施于土壤中。为了补充基肥和种肥的不足,该肥多为速效性无机肥和人粪尿等。根外施肥:是将营养元素的溶液,喷洒在苗木茎叶上,营养液通过皮层,被叶肉细胞吸收利用。根外追肥避免了土壤对肥料的固定,灌溉和降水的淋失,肥料用量少,吸收率高、吸收速度快,是一种很好的追肥方法。

抚育间伐:是指在未成熟的林分中,为了给保留木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而采伐部分林木的森林培育措施。通过抚育采伐可以获得一部分木材,同时可以促进森林的发展。

透光伐:对混交林,主要是砍去非目的树种和压制幼树生长的灌木,以调整林分组成为主要目标,而对于纯林,主要是间密留稀,留优去劣。透光伐作为一种抚育间伐的方式,相比于之前的“透光伐”在其本身的意义上有所扩充,同时合理地进行透光伐,对林地生产、抚育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上层抚育:主要砍伐居于上层林冠的林木。在某些林分中,特别是有阔叶树种混交的林分钟,位于林冠上层的往往是非目的树种,或为目的树种,但是树形不良,分叉多节,经济价值低,因此,将其采

伐,对育林目的下的林地的生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下层抚育:下层抚育,即首先砍除居于林冠下层生长落后、径级较小的濒死木和枯立木,也就是砍伐在自然稀疏过程中,将被淘汰的林木,此外也砍伐极个别的、粗大的、干形不良的林木。下层抚育并不改变自然选择进程的总方向,只是以人工稀疏代替林分的自然稀疏,加速自然选择的进程。

择伐:每次在林中有选择性地伐去一部分成熟木,林地上始终保持着多龄级林木,森林的天然更新是连续进行的,择伐后更新的林分仍是异龄复层林。择伐,常与天然更新相配合,促进其更新进程…

皆伐:将伐区上的林木在短期内一次全部发光或者几乎全部伐光(有的保留部分母树),并于伐后采用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回复的森林的一种作业方式。由于皆伐迹地完全失去了原有林木的遮蔽,在裸露迹地上的小气候、植物和土壤条件与林内相比均有显著的变化。因此,皆伐,在生产上更多地应用于对林分的改造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渐伐:不是将伐区所有林木一次伐光,而是将较长期限(一般不超过1个龄级期,如10~20年)分2此或多次采伐掉伐区上全部成熟林木。渐伐可以为较多的母树提供种源,可以理解为母树法的进一步发展,更有利于天然更新。

土壤追肥

第一章森林立地

1、怎样确定森林立地主导因子。

由于立地因子千变万化,要找出主导因子并不存在一个万能处方,关键是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导因子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探索,一方面是逐个分析各环境因子与植物必须的生活因子(水肥气热光)之间的关系,从分析中找出对生活因子影响面最广、影响程度最大的那些环境因子;另一方面是找出处于极端状态,有可能成为限制植物生长的那些环境因子,按照一般规律,成为限制因子的多是起主导作用的因子,如干旱、严寒、强风、过大的土壤含盐量等。

综合二者,从造林地如何保证林木生长所需要的光、热、水等生活因子着眼,逐个分析各环境因子的作用程度,注意到各因子之间的相互联系便可以初步将森林立地主导因子确定下来。

2、如何评价森林立地质量(立地指数法)。

SI=f(x1,x2,……x n,Z1,Z2, ……Z n)

Xi=立地因子中定性因子;Zj=立地因子中可定量因子。

即,采用数量化理论I或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树种的立地指数即该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目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上层高)与各项立地因子如气候、土壤、植被以及立地本身的特性,还有人在预测方程中包含了诸如养分浓度、C/N、PH值等土壤化学特性之间的回归关系式,根据各立地因子与立地指数间的偏相关系数的大小(显著性),筛选出影像林木生长发育的主导因子,说明不同主导因子分级组合下的立地指数的大小,并建立多元立地质量评价表,以评价立地的质量。

3、森林立地类型的划分方法,及其在造林工作中如何应用。

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可以分为以环境因子为依据的间接方法和以林木的平均生长指标为依据的直接划分方法。由于我国造林区多为无林地带,因此,间接方法最为常用。

1、利用主导环境因子分类;

根据环境因子,特别是主导环境因子的异同性,进行分级和组合来划分立地条件类型,有的辅以立地指数。该方法较适合无林、少林地区,以及因森林破坏严重实在难以利用现有森林进行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地区。

2、利用生活因子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