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考研上外翻硕 说说我的经历吧

  • 格式:wps
  • 大小:32.18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面,说说关于考试的内容。前一年的时候我并没有看政治,只是不停的夯实英语基础,关于题型考试范围根本没有在意,因为第一年我打定了主意不考。在这漫长的第一年里,楼主先后看过的书有很多,翻译用的是庄绎传的翻译教程,这本书很磨人,楼主以很慢但很坚定的速度在今年9月完完整整的看完翻译完,每天量都不大,但是坚持每天翻译;坚持背完了《高考必备》这本书,一天4页,因为楼主崇拜钱钟书,钱钟书就曾背过牛津字典,楼主不是钱钟书,背不了牛津字典,但也用毅力背完了《高考必备》(人与人之间确实有差距,我们要正确认识差距而不是回避,然后给自己正确定位),单词楼主在这时已经背完了考研单词和几遍gre,所以重点背了短语,这本书最后只记住了30%左右。然后一直到今年考试都是用温总理答记者问的内容和ZF工作报告练习翻译,我想说,这样练习效果真的很好。庄绎传的书自我感觉还不如ZF工作报告,因为书上的有文学有历史,其遣词造句都不如ZF 工作报告和答记者问上的翻译们的措词简练、实用。上外偏重政经,因此,此为不可或缺的一环。练完之后,楼主感觉自己的翻译能力真真正正提升了一个境界。

众所周知,上外基础英语分三大部分,完形、阅读和作文。完形方面,楼主一开始看别人的经验帖用二级笔译,只有这本书上有这个没有选项的完形这种题型,后来经过与真题对比,楼主知道上面的出题风格和范围与上外并不相符,于是辗转买到一个上外毕业从事教育培训的学姐出的模拟题,5元一套,楼主买了翻硕英语和翻译基础一共12套题,考试之前认认真真的练习,发现她的题目跟上外真题真的非常相似,货真价实,而且物有所值,每次做完完形跟阅读楼主都把文章里的每一个语言点弄明白。从一开始错误很多,到后来逐渐改善,楼主感觉到自己的实力真的在慢慢提升,虽然不知道能不能考上,因为对没有接触过上外的楼主而言,一切都是那么不真实,我不清楚上外的实力和难度。但是我感到心安理得,楼主努力过,虽然出来的结果并不好,但也不后悔。

在这个过程中,很是消磨人的意志。可能有的人一开始做题就顺风顺水,错误甚少;可是楼主并不是这样的人,从开始就错误百出,可以想象,一个完形里15个空,8、9个错误是多么得让人不愿去接受,可是楼主很坚毅,一直坚持了下来,到最后将错误控制在5个以内了,不论是做二级题还是模拟题亦或真题;这一点跟最初背诵GRE单词相似,可以想象,10个单词里面9个不认识,还要每天坚持背诵是多么让人崩溃,可是楼主就是因为知道自己没有资质,所以才痛下苦功,坚持背了1年半,7、8遍。至于阅读,上外是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楼主从学姐给的答案里分析,条理一定要清楚,答案在文章里虽然一般都能找到(除了最后一题),但尽量不要完全照抄原文,要用自己的措词,在起承转合方面使答案通顺流畅,这才是体现一个人英语能力的地方,上外考研不是考4、6级,只要能够获取信息就够了,他是真正考察你的英文水平,对于条理结构、各种短语、引导语、副词的使用可以让句型灵活多变,于细微处才能看出真章。

作文方面,楼主刚刚说过,记忆力并不好。所以一开始楼主就放弃了背作文的方法。只是不断总结各种ZF工作报告中词汇,尤其是动词的使用,包括动词词组。因为动词是一个句子的灵魂,动词丰富句子内容就充实。然后将他们总结在一本本子上,时时翻阅,然后自己常常拿来造句,这样真的很有用,因为实践是得到真理最重要的方法,背上十遍不如真正用它来造一个句子来得让人印象深刻,考试前浏览一遍,这样既可以省却背作文的功夫,又能提高作文和翻译质量。事实也证明,楼主的这个办法是可行的。因为在考场上,楼主感觉翻译硕士英语这一门如履平地、发挥得很不错。而且经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在考场上楼主发现自己在紧张之余依然一马平川,深深的感觉到今年上外的基础英语似乎简单了,原来上外的门槛是这样!

建议大家可以选择靠谱稳妥的辅导班来帮助自己理清头绪,打牢基础,个人觉得爱考机构很专业。那里的老师还有多年帮助学生参加复试的经验,有几个同学就在那上的辅导课,复试时还免费帮助模拟场景,回答问题什么的。

第一天下来,楼主感觉自己发挥的不错(政治最后说),但是事实又证明,楼主大意了。第二天第一门英语翻译基础,楼主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审题。今年上外题型大变,可能楼主之前用在做题练习上的时间太多,以至于拿过题来就开始做,没想到最后发现第一大题由往年的名词翻译变为了名词解释,无奈最后才发现,没时间改正。这是楼主本次考研最大的教训、败笔。10个名词,30分,楼主很伤心和难过,但是楼主并没后悔,因为楼主非常非常努力过,结果如何,楼主不愿去想象。楼主是个单纯的人,愿意承认,其实一直到现在楼主对上外都没有死心,因为两年的努力让楼主在其他几门上都自以为发挥良好。

篇章翻译,今年的题量遽增,楼主在答题20分钟之后就跟自己说要加快速度,否则只有答不完的命运!于是3个小时马不停蹄,最终终于压线把题答完了。中译英楼主估计英文字数自少在1000以上,翻译成汉语,楼主写了3大页答题纸。中译英是一篇发言稿,关于上外历史与其他国际组织、大学的合作情况,楼主没有时间看完全篇,在最后一小时才动笔翻译,楼主说过,自己把重点放在了经济与政治方面,所以在这方面翻译实践较少,以至于翻译得并不能让自己满意。事后楼主得出了一个结论:翻译是一道时间的风景,只有亲身实践,多方面涉猎,才能真正在漫长的时间里提升翻译水平和实力。那些考前突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观点,是楼主所不赞同的。事后想想,如果当时楼主没有把第一大题错看成翻译,而是逐个去解释,可能最后会导致答不完题目,万事总是这么巧合,历史果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楼主在这一门上面吃了大亏,可并未放弃,因为楼主很坚毅,不轻易放弃和服输,上天可以决定我的资质平庸,却不能让我向它屈服。所以,楼主中午在寒风中坐在一块冰冷的大理石上面把近半年来准备的汉语百科知识过了一遍,事实证明,楼主这一次的苦心得到了回报。楼主是个孤独的人,孤独的人往往把精力放到书籍上,书是楼主很好的朋友。楼主记性并不好,天分也不高,但是肯学。考研的过程中手不释卷,看了很多书,在最后终于有了回报。第一题由原来是15个每个1分的选择题变成了填空题,每个2分,15个空,这个就是考知识积累,没什么好说,就是准备也没有什么头绪,平时要多看书。第二题仍是成语,但是今年除了要解释意思还要说明出处和造句。楼主平时爱读书,爱文学,读过《史记》、《国语》和《左转》以及四书五经等等,因此对5个成语的出处和典故有4个知之甚丰,楼主在看到题目的那一瞬间感觉热泪盈眶,跟自己说:“我这两年总算有了回报”。

最后一题是作文,一篇文章《鲁迅的文章刺痛了谁的神经》,写读后感。当时楼主更加激动,文学是我的强项。文章内容些许敏感,讽刺意味良多,耐人寻味。综合种种迹象,楼主当时断定出题者并不是个中规中矩的老师,而是位敢于针砭时弊的真正做学问的人。可见上外的确人杰地灵,学术氛围浓厚,楼主很庆幸自己报考上外,虽然不一定真的能去。作文写完之后也快到时间了,楼主感觉发挥的很不错,第一次能够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抒发见解,楼主在作文里面结合文章写了很多自己这些年的切身体会,在最后,楼主引用了钱钟书先生的翻译作品中的一句话结尾,表达对鲁迅先生的还念和对自己这两年时光的感慨——此间百凡如故,我仍留而君已去耳,行行生别离,去者不若留者神伤之甚。

政治方面,正如楼主所言,楼主虽然笨,但是肯下工夫。从10月开始准备就没有停歇过。其他的同学说最后一个月准备就能通过,可楼主并不认为这适合资质鲁钝的自己,于是笨鸟先飞,把红宝书细细看了1遍然后根据大纲有重点的又过了一遍,然后先后做了1000题,风中劲草,冲刺八套题,肖秀荣4预测套题,任汝芬4套题,蒋中挺5套题,田维彬的四套以及几套真题,算下来到考试前的那天做了接近三十套题,而且生生把肖秀荣的四套题和两套任汝芬4套题里的分析题记了下来(如果时间允许,楼主肯定会把剩下的两套也背过!)。诚如楼主所言,楼主资质不高,考试的时候选择题依旧有很多拿不准,但是看到分析题压中了三个半的时候,楼主很欣慰,因为楼主的努力并未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