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地区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58.54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樟子松栽培种植技术及养护措施摘要:本文从樟子松的栽培种植、养护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
在栽培种植方面,包括选用合适的地块、土壤改良、选种优质苗木、合理施肥等措施;在养护方面,则涉及到修剪、防虫防病、灌溉等措施。
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些关于樟子松栽培种植及养护方面的基本知识,以便更好地进行樟子松的种植和养护工作。
关键词:樟子松;种植技术;养护措施樟子松是一种常绿针叶树,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被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林业建设、荒山治理等领域。
樟子松的生长速度快,具有优良的防风固沙能力,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林木资源。
然而,在樟子松的栽培种植和养护方面,也存在一些技术难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文将从栽培种植和养护两方面介绍樟子松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要点,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些实用性的参考和指导,促进樟子松的健康生长和应用[1]。
一、樟子松的生长习性樟子松是一种常绿针叶树,生长习性适应性较广,能够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平原等各种地形。
其生长速度较快,每年可生长约50厘米左右,但生长速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缓。
樟子松根系发达,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土壤,但以沙质土壤为宜。
樟子松喜温暖,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8-26摄氏度,对寒冷和干旱适应性较强。
樟子松树冠呈圆锥形或柿子形,树高可达30米左右。
其树皮灰褐色或深灰色,表面有明显的裂纹。
樟子松的针叶呈簇生,长约6-10厘米,深绿色,树枝上有2-5针叶簇生。
樟子松花期在4-5月份,果实成熟期在9-10月份,果实为球形或卵形,长约2.5-4厘米,有坚硬的外壳。
总的来说,樟子松是一种生长适应性强、树冠美观、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高的优良针叶树种。
二、樟子松的种植技术1.选择适宜的育苗地地势和水源条件:樟子松适宜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平原等地区种植,育苗地地势应当平缓,避免选择过于陡峭或倾斜的地形。
此外,樟子松需要充足的水源,因此选择育苗地时,需要考虑水源的情况,确保有足够的水量供应。
L i n y e y u a n y i樟子松是东北地区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也是园林绿化、行道树经常用到的树种。
樟子松木材优质、树形美观、用途广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环境美化价值。
进行樟子松的栽培,加强樟子松的管理,是东北地区林业单位的主要任务之一。
本文就樟子松的栽培与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希望引起同行的共鸣。
1、选择育苗地樟子松的育苗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或缓坡,土壤呈中性或偏微酸性,土质肥沃疏松,排水方便,地下水位低的地块,以砂壤土为最佳。
低洼、排水性差、黏重不透气的土壤及地块,不适宜作为育苗地。
2、整地施肥育苗地确定后应在育苗的前一年进行整地,将育苗地进行一次深耕,耕深在25厘米左右。
深翻地可以提高土壤的疏松度,活化土壤,激活土壤中的微生物。
与此同时,在土壤中施入足量的底肥,以进一步改良土壤。
如果育苗地属于比较瘠薄的地块,有机质含量低,更应施足底肥,以提高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蓄水保墒性能。
底肥为腐熟的有机肥,每亩施用5吨左右。
如果采取苗床平作育苗的方式,可将有机肥均匀撒在育苗地表,再随整地将其翻入土壤耕层中。
而垄作育苗时,可把有机肥施入垄沟中,然后将垄台破为垄沟。
3、种子催芽采用与细沙掺混埋藏,进行种子催芽的方法。
播种前半个月左右,选择地势较高,土壤干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方挖催芽坑,规格为宽深50×60厘米,依催芽种子的数量确定长度。
催芽坑挖好后,在坑底铺一层草苫或席子,再以1:3的比例将种子与细沙充分混合后放入坑中。
种子混合过程中,应洒入适当的水,使沙与种都处在湿润状态。
然后用草苫将坑盖上,夜间盖白天揭,白天时的上午和下午各翻动一次,促其通风及湿度均匀,种沙发干需洒水保湿。
经过20天左右,大部分种子会出现裂嘴,此时可将沙子筛出用于播种。
4、播种技术采取春播育苗的方式,应在适期内尽量早播,可促进种子提早发芽,为苗齐苗壮提供保障。
一般在当地的地温保持在8℃左右时,即具备播种条件,具体时间在4月中下旬左右。
简析栽培樟子松的技术方法樟子松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树种,其木材广泛用于建筑、家具制造等方面。
为了获得高产量和高质量的樟子松木材,栽培技术非常重要。
下面将对栽培樟子松的技术方法进行简析。
一、选种与繁育1. 选种:选择具有生长良好、抗逆性强、木材质量好的优良品种作为栽培樟子松的基础。
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
2. 繁育:采用种子繁育和育苗繁育两种方法。
种子繁育:选择完整、健康的种子,将其浸水发芽,然后进行播种。
播种时要注意行距和株距的合理安排,可以采取行株距为1m、株株距为2m的方法。
要注意种子的质量和播种的密度。
育苗繁育:采用整地、施肥、播种、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培育出健壮的幼苗。
育苗期一般为一年,可以通过浇水、施肥、整枝等措施来促进幼苗的生长。
二、土壤准备与施肥1. 土壤准备:樟子松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适宜生长的土壤为酸性土壤或微酸性土壤。
要注意清理地表杂草和病虫害,以免对樟子松的生长造成影响。
2. 施肥:樟子松生长速度较快,对养分需求量较大。
在种植前应进行土壤肥力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施肥。
一般可采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的方法,保证樟子松的养分供应。
三、定植与管理1. 定植:在选择好的种植地点后,进行定植。
应选择气候适宜的季节进行定植,一般选择春季或秋季。
定植时要注意保护好根系,并保持适量的水分供应。
2. 管理:樟子松生长过程中需要做好适当的管理工作,包括浇水、除草、修剪等。
浇水:保持适量的土壤湿度,但要避免积水。
特别是在幼苗生长期和干旱季节,浇水要注意。
除草:及时清除杂草,以免对樟子松的生长造成影响。
修剪:在樟子松长势较为旺盛时进行修剪,保持树冠的形状,促进木材生长。
四、病虫害防治樟子松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害,因此要及时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病害防治:要加强病害防治措施,定期巡查并喷洒防治药剂,预防病害的发生。
虫害防治:要定期巡查,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可以喷洒杀虫剂,或者采用生物防治等方法。
樟子松有什么特性?樟子松的种植技术要点樟子松有什么特性?樟子松的种植技术要点樟子松具有抗寒、耐旱、耐贫瘠、抗病性强、树形优美的特点,它是防风固沙、改良沙地、经济造林、美化环境的优良树种,也是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栽种的主要树种之一。
樟子松在我国解放前仅有少量栽培,解放后人工造林发展迅速,是三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
它特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在北方各地得到广泛引种栽培,是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用材林难得的重要树种之一,此外,樟子松树干通直,树形塔形、树皮红色,并能抗一定的污染,在城镇绿化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1、樟子松特性樟子松耐寒性强。
能耐-40℃~-50℃低温。
喜光树种,树冠稀疏,针叶多集中在树的表面,在林内缺少侧方光照时树干天然整枝快,孤立或侧方光照充足时,侧枝及针叶繁茂,幼树在树冠下生长不良。
适应性强,生长快。
在养分贫瘠的风沙土上及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土上均能生长良好,人工造林在6~7年生时即可进入生长旺盛时期,立地条件不同,其生长发育的情况相差悬殊。
樟子松不仅对有毒气体二氧化硫中等的抗性,而且对松梢螟、松干蚧及松针锈病具有一定的抗性。
但幼林时易遭鼠害。
2、地理分布樟子松自然分布按地理类型可分为沙地樟子松和山地樟子松。
沙地樟子松林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以南。
从锡泥河开始,沿伊敏河经红花尔基、辉河上游地区、巴尔图至哈拉河附近,有一条断断续续的樟子松林带,在海拉尔区的西山沙丘上残留有小片樟子松林。
山地樟子松在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满归、阿龙山到图里河、根河一带。
在大兴安岭东坡,经阿里河至博克图、巴林、南木、阿荣旗也有少量分布。
此外,从1955年在辽宁章古台沙地引种樟子松成功之后,先后有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宁夏等九个省(自治区)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引种成功,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和经验。
?3、樟子松种植造林技术(1)造林地选择樟子松是沙地造林的重要树种,在丘间低地,沙丘上均可以生长,但以湿润沙地为好。
樟子松栽培技术樟子松是一种常见的园林树木,具有美丽的姿态和丰富的枝叶,被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景观装饰等领域。
在栽培樟子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技术和方法,以充分发挥其生长效果和美化作用。
一、选种和繁殖樟子松的选种和繁殖关系到其后期生长效果,因此需要选择健康、茂盛的种子或幼苗,避免选择生长缓慢、根系不发达或带有病虫害的植株。
如果是使用种子繁殖,可以在春季进行播种,将种子撒在土壤表面,浅覆盖一层土壤即可。
如果是使用插枝繁殖,可以在植株生长期的春季和秋季进行,选择茎尖部位的插枝,插入含有营养物质的育苗土中,保持湿润即可。
二、喜光和土壤樟子松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因此需要选择光照良好的场所进行栽培。
同时,由于其在草原地区的自然生长环境大多数都是沙质重碱性土壤,故樟子松也比较适应这种土壤环境。
在栽培樟子松的时候,应该选择质地疏松、排水良好、酸性稍弱的土壤,避免土壤水分过多或过少。
三、浇水和施肥在樟子松的栽培过程中,要尽可能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多浇水。
特别是在春季和夏季,由于大气温度较高,植物的水分蒸发较快,需适当增加浇水频率,以保证土壤湿度。
施肥方面,可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进行,主要施用有机肥和磷、钾等营养元素,可以促进樟子松的根系发育和营养吸收,增加生长速度和生长力。
四、修剪和防治病虫害在樟子松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适时进行修剪,保持树冠形态和树势,促进新枝条的生长。
修剪时要保持剪刀清洁,并在修剪后覆盖药膏,以防止细菌感染和虫害侵袭。
同时,在栽培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定期巡查苗圃,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栽培樟子松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环保和绿化效果。
应合理利用它的优点,将其与其他树木搭配使用,以营造优美的绿色环境。
同时使自然的生长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让樟子松这一自然美景得以永久存在。
园艺园林 612023.12樟子松育苗技术与造林方法张丽新,李艳斌,马晓艳(长春市九台区国有林总场 ,吉林长春 130500)1 樟子松育苗技术1.1 选地整地选取土壤疏松、肥力较好、排水性好、pH 值7~8的碱性砂壤土,最好选取前茬为松苗的苗圃,将地表较大的石块和草根等杂物清除,施入基肥,深翻20~25厘米,制作长8米、宽1米、高15厘米的苗床,苗床边缘倾斜约45°,最适播种方法为条播,播幅在8厘米左右,行距控制在20厘米左右,走道宽度30~50厘米。
播种前一周喷施硫酸亚铁溶液进行消毒后再进行播种,可有效防止樟子松幼苗发生枯病。
1.2 采种和催芽樟子松15~20年才可开始结果,且每两次结果至少间隔3年,种子数量较少,采种和育苗较为困难,多在春秋两个季节进行采种,在30~40年龄的母树采种更佳,采种后需将球果晾晒干燥后脱粒,在采种和播种之间需精心保管,保持其活性,春天选择饱满、无霉变、光泽度较好的种子进行催芽。
可使用沙藏法、雪藏法或温水浸种进行催芽,催芽后使用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2小时消毒,清水洗去残留溶液后,在平整的地面将种子均匀铺开晾晒,并且勤加翻动,在有一半以上的种子裂口发芽后可进行播种。
1.3 播种通常在4月中旬进行播种,每亩播种量4.5公斤,播种后要覆盖0.6厘米左右的薄土,使用木板进行适度镇压,并且喷水。
若苗圃当地播种期间风速较大,且灌溉条件较差,喷水后就需要及时覆盖5厘米厚的秸秆或茅草,再使用较大块粒的土块将覆草压牢固,避免幼苗受到阳光灼伤和风沙侵蚀,1.4 苗期管理根据气候变化,少量多次地进行喷水,出苗前使用高效低毒的除草剂除草,种子出苗率达到50%以上时可揭去三分之一的覆草,并将剩余覆草抖散,通常在晚上4点以后揭草,并喷洒适量的水;出苗率达到70%以上揭去剩余覆草的一半;全部出苗后揭去全部覆草。
每天喷洒3次水,每次至少每平方米喷洒3公斤的水,并且搭建遮阳网。
8月份樟子松苗木进入速生期,需要充足水分和养分,每2~3天浇一次水,每隔10天追施一次尿素,以每亩地施加0.4~0.5公斤为宜,直至8月末,其间可进行3~4次除草。
樟子松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作者:王金成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8年第12期樟子松是呼伦贝尔沙地中常见的一种树种,其属于常绿乔木,由于其高度以及绿化特征,常被用作绿化树种或是观赏树种进行种植,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以及生态价值。
樟子松适应环境能力强,可在多种环境中生存,能够有效实现固沙造林等环境保护功能,是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中的重要树种。
1 塞罕坝林场种植樟子松的主要作用在塞罕坝林场建设过程中,樟子松作为重要的林业建设树种,其生物特性适合于生态防护。
樟子松属乔木,树干高,且对于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强,适合在干旱、寒冷区域种植。
因此,在我国当前防沙防护林和荒山造林工程中被广泛使用。
除此之外,由于樟子松具有观赏价值,在近年来的城市绿化建设中,樟子松也是热门树种。
塞罕坝林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防护林,在防沙护林建设过程中,樟子松使用较多,其可以适应西北相对恶劣的环境,对于加快造林绿化工程发展,提升防护林建设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樟子松苗木培育种植技术2.1 育苗地的选择在樟子松苗木培育过程中,要想保证松木苗木健康成长,在育苗地的选择中应当满足如下要求:(1)育苗地地下水位低、排水顺畅、土壤疏松、土质良好。
(2)种植土壤中,应具备一定数量有益于苗木成长的菌种,保证苗木健康成长。
为了保证土壤营养物质的丰富,育苗地应采取轮作方式进行使用,避免在苗木培育中出现土壤板结情况,延长苗木使用周期。
(3)在实际种植中,为了避免土质问题影响苗木成长,应定期使用有机肥,提升土壤肥力,促进苗木健康生长。
2.2 种子的选择和处理要想提升种子成活率,在育苗过程中应选择本地种子园生产的种子或是直接在母树上进行采种。
在苗木培育过程中,首先需要在播种前期对种子做催芽处理,提升种子发芽率,加快发芽效率,在这个过程中,苗木抵抗力等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催芽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要对种子进行消毒,之后再浸泡,取出种子后在温室内进行催芽。
北方樟子松种植技术要点一、土壤选择和准备1.樟子松适宜生长于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上,pH值在6.0-7.5之间为宜。
2.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避免低洼和积水的区域,以防止樟子松的根系受到水浸。
避免选择过于碱性或酸性的土壤。
3.在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必要的改良,包括施加石灰、有机肥料等,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排水性。
二、育苗和移植1.樟子松一般采用种子繁殖。
在育苗阶段,可以选择用种子直接播种或者采用穴盘育苗的方式。
2.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浸泡、砂磨破坏种皮等,以促进发芽。
3.种子的播种时间一般选择在春季或秋季,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灵活调整。
4.移植时间一般选择在新枝生长停止、进入休眠期的秋季。
移植前需要对苗木进行整形修剪,以提高移植后的存活率。
三、栽植和管护1.栽植前应选择适宜的栽植孔,孔径和孔深应根据苗木的根系大小合理调整。
2.栽植时应保持苗木的竖直,不宜倾斜或弯曲。
根系要均匀展开,不宜缠绕。
3.栽植完成后,应及时浇水并覆盖保湿材料,以减轻苗木的移植冲击。
4.苗木栽植后需要进行适当的修剪,以促进侧枝的生长和分枝。
5.对于新种植的樟子松苗木,在生长初期应进行定期的浇水和施肥,保持土壤湿润和养分供应。
6.樟子松生长期间需要注意草本植物和杂草的清除,以避免对樟子松的生长造成竞争。
7.在盛夏高温期间,需要对樟子松进行适当的遮阴和喷水降温,以防止叶片过度蒸腾和受热。
8.需要定期对樟子松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如松毛虫、红蜘蛛等。
四、定期修剪和整形1.在樟子松生长初期,需要进行定期的修剪和整形,以培养树冠的形态和分枝的均匀。
2.修剪时应清除干枯、病虫害和弱势枝条,并保持主干的直立和侧枝的均衡分布。
3.修剪完成后,应清除剪除的枝条和垃圾,并及时施肥补充养分。
以上就是北方樟子松种植技术要点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种植过程中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操作,以获得更好的种植效果。
简析栽培樟子松的技术方法
樟子松是一种常见的常绿针叶树,常见于北半球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其栽培技术方法如下:
1. 土壤选择:樟子松对土壤要求不高,一般以疏松、排水良好、肥力较好的壤土为宜,但要求不耐盐碱,不宜在盐碱地或沙质土壤上种植。
2. 播种方法:樟子松可以通过树种繁殖、扦插繁殖、球根繁殖和挂穗繁殖等多种方法进行繁殖。
其中,树种繁殖和球根繁殖是常用的方法。
在播种前要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1-3天,进行激素催芽,提高种子萌发率。
3. 种子萌发:在萌发时,选择温度适宜、通风良好的地方静置,保持适当的湿度。
一般萌发周期为15-20天,根据具体条件确定。
4. 种植规划:根据樟子松的树高、冠宽、深度等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种植规划。
一般要注意树与树之间的距离,避免竞争。
并根据种植要求进行修剪,保持树冠整洁。
5. 施肥管理:樟子松肥力不高,但是还是需要施肥。
在春季和秋季进行施肥,以磷钾为主要成分,追肥应适量。
6. 病虫害防治:樟子松容易受到松脂木虱和松毛虫等虫害的侵袭,同时还要注意松根腐病和松枯病的防治。
这时,可以采取喷洒农药的方法进行防治。
7. 常规管理:樟子松要求生态环境良好,所以在种植的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干燥、透风、阳光充足的生态环境,以保证樟子松的生长健康。
还要注意打草、割枝、除果实等日常管理,保持景观整洁。
总之,樟子松的栽培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土壤选择、播种方法、种子萌发、种植规划、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常规管理等方面。
合理的栽培管理对樟子松的生长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樟子松及栽培技术樟子松又名海拉尔松(日)、蒙古赤松(日)、西伯利亚松。
为松科大乔木,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
樟子松为常绿乔木,树高15~20米,最高30米。
最大胸径1米左右。
树冠卵形至广卵形,老树皮较厚有纵裂,黑褐色,常鳞片状开裂。
树干上部树皮很薄,褐黄色或淡黄色,薄皮脱落。
轮枝明显,每轮5~12个,多为7~9个,一年生枝条淡黄色,2~3年后变为灰褐色。
芽圆柱状椭圆形或长圆卵状,尖端钝或尖,黄褐色或棕黄色,表面有树脂。
叶两针一束。
稀有三针,粗硬,稍扁扭曲,长5~8厘米,树脂道7~11条,维管间距较大。
花期5月中旬至6月中旬,雌花生于新枝尖端,雄花生于新枝下部。
1年生小球果下垂,绿色,翌年9月~10月成熟,球果长卵形,黄绿色或灰黄色;第三年春球果开裂,鳞脐小,疣状凸起,有短刺,易脱落,每鳞片上生两枚种子,种翅为种子的3~5倍长,种子大小不等,扁卵形,黑褐色,灰黑色,黑色不等,先端尖。
樟子松耐寒性强,能忍受-40至~-50℃低温,旱生,不苛求土壤水分。
树冠稀疏,针叶稀少,短小,针叶表皮层角质化,有较厚的肉质部分,气孔着生在叶褶皱的凹陷处,干的表皮及下表皮都很厚,可减少地上部分的蒸腾。
樟子松材质较强,纹理直,可供建筑、家具等用材。
树干可割树脂,提取松梨及松节油,树皮可提取拷胶。
树形及树干均较美观。
可作庭园观赏和绿化树种。
由于具有耐寒,抗旱、耐瘠薄及抗风等特性,可作三北地区防护林及固沙造林的主要树种。
【樟子松栽培技术】一、育苗地的选择选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土质比较肥沃的沙壤土作圃地。
如有条件,最好选择前茬是松、柞育苗地,因为这种圃地含有大量对松苗和生长有益的菌类,能促进幼苗的发育和增强抗性。
但不宜在一块地连续多年播种,否则因播种地浇水次数,土壤板结,苗木生长不良,一般宜1年与2年生松苗相互轮作。
如果在沙性较大的土地上育苗最好多施一些河泥等有机肥料,以改良土壤,增强土壤吸水保肥能力,促进苗木根系发育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北方樟子松种植技术要点一、土壤要求樟子松喜欢生长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适宜的土壤pH值为6.5-7.5。
为了保证樟子松的正常生长,可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改良,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应避免在盐碱地、湿润地或过于酸性的土壤中种植樟子松。
二、种子处理樟子松种子对保水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干旱和高温的影响,所以在种植前需进行适当的处理。
主要包括浸泡、催芽和消毒三个步骤。
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12-24小时,浸泡前可利用势水预处理提高发芽率。
然后,将种子放在潮湿的纱布或麻袋中,放置在室温下催芽,一般需要7-10天。
用稀漂白粉或紫外线消毒灯等方法消毒种子,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三、育苗樟子松适合通过移栽育苗的方式进行繁殖。
准备好育苗用的容器和育苗土壤,选用质地疏松、透气性好的土壤,可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
然后,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地撒在育苗盘或育苗箱中,覆盖一层薄土,保持湿润。
为了促进种子发芽,可在撒种后进行高温处理,如在室温下放置24小时。
育苗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及时浇水,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四、定植当樟子松苗长到10-15厘米高时,可进行定植。
定植前应选择适宜的地点,要求光照良好、风向和力度适中,并且土壤质地符合樟子松的喜好。
在定植时,首先要挖好苗穴,大小为苗团的两倍左右。
然后,将苗从苗床上移出,放入苗穴中,用土壤将其固定住,拍实。
定植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五、灌溉和施肥樟子松生长期较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养分来保证正常生长。
在生长季节,要定期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同时需要定期施肥,可以选择有机肥和化肥结合的方式,如每年春季和秋季追施化肥,夏季追施有机肥。
施肥时要注意适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樟子松生长过旺,影响品质和林木结构。
六、病虫害防治在樟子松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常见的病虫害有疫病、干腐病、松毛虫等。
为了防治病虫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阳光照射。
樟子松栽培养护技术樟子松是一种常见的松树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和观赏价值。
它适应性强,生长快速,耐寒耐旱,是一种理想的造林树种。
本文将介绍樟子松的栽培养护技术,包括选择适宜的地点、土壤改良、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
选择适宜的地点樟子松喜欢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
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尽量选择没有建筑物或其他大树遮挡的地方。
要注意避开低洼地和积水区,因为樟子松对排水要求较高。
土壤改良樟子松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各种土壤类型中都能生长。
但为了提高生长速度和抗病虫害能力,可以进行适当的土壤改良措施。
要进行土壤松散化处理。
可以通过翻耕、深翻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
根据土壤的酸碱度进行调节。
樟子松对土壤的酸碱度要求不高,但偏酸性的土壤更适合它生长。
如果土壤过碱,可以添加适量的腐植酸或硫酸铵来降低土壤的pH值。
可以施加有机肥料来改善土壤肥力。
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提供樟子松生长所需的养分。
肥料施用樟子松在生长初期需要较多的氮肥来促进树木生长。
可以选择氮磷钾比例为3:1:2的复合肥,每亩施用5-10公斤。
在树木生长过程中,还需要适量补充磷、钾等微量元素。
可以选择磷钾复合肥进行施用,每亩施用2-4公斤。
施肥时要注意均匀撒布,并与土壤混合均匀。
同时要避免过量施肥,以免造成根系烧伤或环境污染。
病虫害防治樟子松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如松毛虫、松针蛾、白粉病等。
为了保证樟子松的健康生长,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要定期检查树木的叶片和枝条,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
发现有害生物时,可以采用手工捕捉或喷洒农药进行防治。
要保持树木周围的清洁卫生。
及时清理落叶和枯枝,减少病菌和虫卵的滋生环境。
可以采用合理的轮作制度来防治病虫害。
通过改变种植区域,打断病虫害的传播途径,减少其对樟子松的危害。
养护措施在樟子松生长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一些养护措施来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
要定期修剪树冠。
通过修剪可以促进树木分枝、增加通风透光性,并调整树形结构。
现代园艺2016年第5期4.3搭架整枝赣苦瓜四号主蔓长,侧蔓繁茂,必须搭架才能使茎蔓在空间合理分布,以利于开花结果。
一般在苦瓜抽蔓后应立即搭架,搭直立篱架,在离地0.8m 和1.6m 高处沿栽培行拉1道铁丝,每株用3根布带牵引主侧、蔓,搭成篱架的骨干,上端绑在铁丝上。
整枝的具体方法为:植株爬蔓初期,采用3蔓整枝,即1主蔓2侧蔓,尽量选留基部粗壮的侧蔓,其他侧蔓及孙蔓摘除,引蔓上架,5节左右绑1次蔓。
苦瓜距离地面50cm 以下的侧蔓结瓜甚少,应及时摘除。
采收2个瓜之后,若侧蔓1~3节有无雌花,有则保留,无则剪去。
在架中央侧蔓如生长过旺、过密时,适当摘除一些弱蔓,使养分集中。
苦瓜生长中后期,剪除细弱的侧蔓及过密的衰老黄叶、病叶,以利于通风透光。
4.4人工授粉、适当疏果在早春栽培条件下,前期气温偏低,棚门开启少,棚内空气流动小,赣苦瓜四号初开花时,一般雄花较少,又没有昆虫传粉,自然授粉困难,可以配植少量蓝山苦瓜进行人工授粉。
方法是每天清晨6~9时摘取当天盛开的雄花,将花粉轻轻涂抹在雌花的柱头上,一朵雄花授粉3~4朵雌花。
赣苦瓜四号雌花多,连续结果能力强,应及时摘除畸形果、病虫果,保证营养有效利用,提高苦瓜商品率。
4.5后期管理5月之后,一般不整枝,放任生长,但要注意摘除老叶,加强通风透光,充分利用外界环境生长结瓜。
只要市场行情好,管理得当,可以采收到11月份。
5病虫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按照病虫发生规律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做到防重于治。
春季早熟栽培主要防治蚜虫、瓜螟、小地老虎、病毒病为主。
可用10%吡虫啉1500倍液防治蚜虫,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防治瓜螟,傍晚时分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小地老虎,病毒病可在发病初期用20%病毒A500倍液防治。
6采收赣苦瓜四号一般开花后10~15天达到商品成熟,即可采收。
采收以晴天早上7~9时进行为宜。
采收标准为:果实已经充分长成,果瘤粗壮有光泽。
樟子松种植育苗技术要点樟子松是松树的一种,主要分布在我国黑龙江大兴安岭一带,小兴安岭也有,樟子松木材材质坚硬,可用作木质建筑和家具生产中,除此之外,樟子松还可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绿化环境,本文主要对樟子松育苗技术进行分析,并针对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是由西南林业大学主办的林业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森林生物学、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经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风景园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木材科学与技术及林产化学等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科研成果。
读者对象为国内外农林科技工作者及高等院校师生。
该刊1981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面向全国组稿。
本主主要从选择圃地、做床、播种、田间管理、防寒等技术环节入手阐述樟子松育苗技术。
樟子松为欧洲赤松的地理变种,在我国自然分布于内蒙西部及黑龙江大兴安岭海拔300-900米地区沙地有樟子松林,程岛状分布,小兴安岭也有分布。
该树种适应性强,喜光、耐寒、抗旱,幼苗不耐荫。
深根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沼泽地,积水地生长不良。
喜酸性土壤。
樟子松人工林在“三北”地区均有分布,尤其在沙区长势良好。
1.圃地选择与做床圃地应选在通风良好,地势平整、易于排泄、土壤疏松、肥沃的中性土壤,前茬最好是豆科作物,风沙大的地区四周应有防风林。
圃地选定后,每亩施入腐熟的圈肥3000kg、草炭15m3,然后深翻、耙细、整平。
待4月25日左右,做成宽1m,长20m,高10cm的南北床(南北床越冬后受太阳辐射伤害较小)。
2.播种前的准备2.1种子催芽一般培育樟子松移植苗下种量在14-16kg亩(出苗量30万株/亩),应在播种前5天进行曲种子处理。
首先,将准备好的种子清洗,再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2小时。
清洗干净后,浸泡种子30-48小时。
浸好后,将种子均匀摊放在席子(细筛)上、厚度10cm,在室内催芽,此时注意保持种子湿度。
一般发芽势力高的种子在48小时后开始裂嘴,待有1/3种子裂嘴可播种。
第36卷第4期
2013年7月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Inner Mongolia Forestry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vo1.36.N().4
July.20l3
文章编号:1006—6993(2013)04—0072—01
大同地区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
刘鹰
(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落阵营林场,火同037300)
摘 要:樟子松是防护林和“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文章介绍了人间地 樟子松苗删地选择 整理、播种自Ⅱ种
子处理、装袋播种以及苗期管理技术。
关键词:大同地区;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
中图分类号:¥723.1 33 文献标识码:B
樟子松是乔木、喜光树种、性强健耐寒冷、抗干
旱、根系发达、叶枝繁茂、防风作用强。在其他树种 不能正常生长的干旱瘠薄的沙地上能够茁壮生长, 是大同地区大力推广的树种。大同地区位于山西省 最北部,属半干旱气候、多风干燥、年均降水量在 470mm以下。樟子松在大同沙区特殊的条件下育 苗,成活率低、难度大。一般采用容器育苗,这样可 以大大缩短育苗时间,延长造林季节,苗木质量好, 产苗量高,保存率明显高于裸根苗,也是加快壮苗 培育,提高荒山造林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把 握好樟子松容器育苗的技术措施。根据几年来樟子 松容器育苗的实践,初步总结出大同地区樟子松容 器育苗技术,现介绍如下,仅同类地区参考。 1 圃地选择与整理 1.1 圃地标准 交通方便、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 低、土层较厚、呈中性或微酸性(PH值在4.5~6.5之 间),比较肥沃的沃壤土。 1.2 整地、施肥 用锹深挖25era后、黄土60%、施腐农家肥30%、 沙子9%(1:80甲醛溶液消毒)、1%的硫酸亚铁,使土 壤呈中性或微酸性。过筛后充分拌匀,达到手握成团 能散的程度,为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同时,营养土拌 入杀菌、杀虫药剂,堆放l~2d即可装袋。 1.3 作床 作床以充分利用土地并便于管理为原则,樟子 松营养袋育苗应作低床,床面必须平整、床宽1m、长 7~10 m、深14~16Cill、步道宽80crn。 2 种子处理 收稿日期:2013—03—04 作者简介:刘鹰(1977一),女,助理工程师 在播种前5d用冷水浸种48h后去杂质捞}fI,II}t 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h,并用清水洗净置于
温暖处,可利用塑料布覆盖种子以提高温度,但要经
常搅拌种子,温度过高时必须将塑料揭去,以防温度
过高烧芽,种子有30%左右咧嘴时即可播种。
3 装袋、播种
3.1 装袋
一
般樟子松育苗所需容器袋规格为9x l8(Ctl1)
JJu高压塑料袋,要将袋装满并整齐置于床而,每摆
4~5行袋需用木板将所装袋胴力挤紧放平整
3.2 适时播种
在大同地区播种时间在5月中旬至下 ,播种
前灌足底水,待床面喷洒多菌灵进行消毒后即可播
种,播种深度为0.5 0.8cm。
3.3 适度覆土
樟子松幼苗顶土能力弱,播种后● 即用潮湿细
沙覆盖,覆盖厚度以盖住种子为宜,要保持床而潮
湿,用木滚镇压1次,防止风刮和喷水时冲走..
4 苗期管理
4.1 浇水
出苗前,应特别注意保持床面湿润,定时洒水或
喷水,但也不可过多,幼苗期应经常观察,以防幼苗
因干旱或温度过高而受害。床面保持潮湿,洒水次数
因地表温度而定,喷洒时间以上午或下午为宜(忌中
午洒水),通常情况下2d撒一次即可,等幼苗稍大时
即可浇灌,浇灌时尽量让水小一点, EL在苗床进水¨
放些柴草以免冲刷种苗,到秋季时需控制水肥以增
强木质化程度,为越冬做好准箭 (卜转第9页)
第4期 田海芹等:论森林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4.2 建立多种多样的保护机制
4.2.1 就地保护
就地保护是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
措施,是指在被保护的生态系统及物种的所在地建 立起自然保护区,包括风景名胜、森林公园等。我国 现有的自然保护区大部分是用来保护生态系统和 物种的。 4.2.2 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包括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两大类。野 生动物的迁地保护主要靠建立动物园,我国已经建 立数百个动物园和大型的动物展区,还建立了26 个以保护濒危动物为目的的繁育中心和基地。野生 植物迁地保护主要的方式是建立植物园和树木园, 目前,我国已建立110多个植物园,还建立了一些 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基地与繁育中心。 4.2.3 离体保护 离体保护是指通过建立种库、基因库、精子库 等,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和遗传物质。 4.2.4 野#f,91化 野外驯化就是对养殖繁育成功的濒危野生动 物,逐步放归大自然进行野化,例如,对麋鹿、东北 虎、野马的放归野化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4.3 加强立法、执法,完善保护体制 我国颁布并实施的《森林法实施细则》、《野生 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规则和条例,对森林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了很大作用。随着社会的日渐 发展,根据出现的新形势,对有关条款要不断进行
完善,并制定出新的法律法规。
4.4 大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生物多样性乃是全球性的问题。近几十年来,
我国在保护全球环境和物种资源方面做出了很大
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全球环境的持续
恶化、物种资源的迅速减少、维持生态平衡的迫切
需求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必须加强国际交
流与合作,引进国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的
先进经验、技术措施,吸引外商投资,促进我国生物
多样性持续、健康发展。
4.5 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从整体和局部看,国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
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好坏。资料表明,凡是受
环保教育程度越低的国家和地区,通常生态环境破
坏程度越深、频率越高。所以,应加强民众教育,广
泛、通俗、持久地开展与环境相关的教育、宣传,培
育本地化的亲生态人口。建议在中小学中专门开设
环境课程或在自然、化学、生物、地理中进行环保教
育,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课外活动。
参考文献:
[1]余树全,周国模,韦新良,等.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森林的持续发展[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7,14(2):187—192
[2]李德生,张平.论森林生物多样性含义及保护[JJ_山东林业科技,1996,(3):28—30.
[3]付健全.森林与生物多样性极其保护策略[J].林业资源管理,1994,(4):37—39.
[4]刘成林,蒋明康.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现状与展望E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19(3):77—81.
[5]蓝太刚.生物多样性保护现实和前景[J].湖北林业科技,1995,(1):37—42.
[6]邵先倬.论生物多样性与林业发展[JJ.山东林业科技,1996,(3):24—27.
[7]张耀辉.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平衡原理的探讨[J].农业环境保护,1998,17(5):235—236.
[8]王丰年.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J].清华大学学报,2004,(3).
(上接第72页)
4.2 遮阴
樟子松幼苗虽不耐阴,但在第一年幼苗出土
后,应适当遮阴,以防阳光过强,温度过高,灼伤幼
苗,可在床问地上种植玉米、葵花等。
4.3 施肥、除草
樟子松幼苗生长缓慢。在施肥时,应本适时、多
次、少量的原则,施尿素每平方米4~5g。施肥前两日
适当喷水,施肥后应及时灌水,并防止化肥沾落在
苗子上,造成烧苗,也可喷施磷酸二氢钾,除草本着
勤锄、勤拔,不影响幼苗生长的原则,尤其是大雨过
后必须及时松土。
4.4 病虫害防治
由于樟子松床面要经常保持潮湿,湿度大且温
度较高易滋生病菌,且易传染、速度快,造成的损失
大,以立枯病最为典型常见。应特别注意经常观察,
以预防为主,在幼苗期每隔6~lOd,即喷洒1:1:200
的波尔多液、多菌灵、敌克松等溶液,可以起到杀菌
治病的效果。重点是把住三关,即种子消毒关、土壤
消毒关、幼苗出土后管理关。
4.5 越冬防寒
在土壤封冻前7-lOd浇冻水、覆土防寒。在封
冻前覆土,土厚度一般高出苗梢8-10cm,第二年开
春,4月中旬,撤去防寒土,注意防止伤害顶芽,撤土
后,立即浇水一次,结合浇水施尿素一次,每公顷
75 ̄12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