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案例分析作业.doc

  • 格式:doc
  • 大小:49.01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案例分析作业

案例一、 FOB条件下提单的“托运人”是谁

分析 :1. M 公司与 T 公司

M 公司与 T 公司签订买卖合同, M 为卖方, T 为买方。而实际上, T 公司只是中间商,并非该批货物的最终买家,实际收获人是澳大利亚的某家公司。

在 FOB贸易条款下, M 公司按照合同规定,将货物在指定的装运港转交承运人 H,即完成了风险转移。但, M 公司却在信用证的“shipper一”栏里,应 T

公司的要求,填写了 T 公司的名称,这是万万不可取的。这相当于, M 公司将物

权在还没有收到货款的情况下(到付)转移给了 T 公司。除非 T 公司信誉良好,按照买卖合同,在规定期限内付款至 M 公司,否则, M 公司很可能陷入财,物两空

的危险境地。

2.M 公司与承运人H, T公司与承运人 H

因为是 FOB条款,在本案中, M 公司将货物转交给承运人 H 后,即完成了风险转移,但物权仍属 M 公司所有, M 公司是合法的正本提单持有人。 T 公司

与承运人 H 存在着运输关系,双方签订运输合同,按合同约定,承运人H 将货物运送至指定港口, T 公司付款给承运人H。在本案中 , “shipper栏”里是 T 公司,装船完毕后,外代公司签发的清洁提单,此时应提交给T 公司,即托运人,而

非 M 公司。 T 公司取得正本的清洁提单后,依照信用证条款-收货人( To order),在提单背面空白背书,然后将提单转移给实际收货人,或M 公司所在

地的通知行 / 议付行,完成物权转移。只有这样,实际收获人才可凭提单去港口

提货。而实际上,外代公司将正本提单签发给了M 公司,而非 T 公司(实际托运人), T 公司才是提单的第一背书人,所以,M 公司第一个在提单上背书后

向银行办理结汇,银行当然会拒收。也正因为外代公司没有将正本提单交给 T 公司, T 公司无法背书转让给实际收货人,导致货物运达目的港,却迟迟没有提单持有人提货的情况。

3.M 公司与实际收货人, T 公司与实际收货人

在本案中,实际收获人与 M 公司不发生任何交割,却与 T 公司构成了买卖关系。 T 公司是卖方,实际收货人是最终的买方。

经验和教训 : M 公司身为实际出口商,应坚持在“shipper一”栏里,写自己的名称,从而掌握物权,而不是将物权拱手转让给中间商T 公司。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也是不可取的,因为作为中间商,从自身利益考虑,T 公司不希望真正的买卖双方发生任何联系,否则会无利可图。也正是这样,T 公司才坚持让 M 公司在“shipper一”栏里写上自己公司的名称。如果M 公司确实想和T 公司建立合作关系,那么也只得应允。在此条件下,M 公司可要求T 公司预付货款,在收到全款后,再放货给承运人 / 外代公司。同时,我们还应吸取的教训是,提单背

书必须连续,否则不能转让。本案例中,信用证里要求的是空白指示提单( To order),那么,此提单的第一背书人只能是托运人,否则无法转让。

案例二、 CIF条件下卖方的义务

分析 :从本案例中可获知,瑞士 SKG公司(卖方)和中国黄山贸易公司(买方)订立合同的贸易条款是 CIF黄埔港,支付条款是信用证,交货期 1993 年 7

月 20日。

1.SKG公司在规定的交货日 7 月 20 日之前,将货运至起运港装船,越过船舷,即发生了风险转移, SKG公司不承担交货后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及运

输途中发生的任何额外费用。并且 SKG公司也及时向议付行递交了整套的运输

单据。所以, SKG完成了卖方的义务。

2.根据国际贸易惯例,卖方没有义务,也无法替承运人做主,保证装运船舶

何时抵达目的港,或先靠何港。因为船舶受不可抗力的因素很多,如,风暴,

海啸,目的港工人罢工,等等,都会影响船舶的抵达日期。所以,卖方的承诺

往往是无效的,除非有明确保证。在本案中, SKG公司传真告知买方 :船舶将先靠黄埔港,不能示作是有效证明,除非 SKG负责人在传真或邮件上签字并担保如果船舶不先靠黄埔港, SKG将如何担保。所以,本案中, SKG不承担任何责任。

3.中国黄山贸易公司(买方)以不符点为理由拒付货款,而实际上不存在任

何的不符点,除非 SKG公司没有按照信用证的要求准备单据。在货到港后,买

方又以卖方违反“先靠黄埔港”的承诺,而且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为理由,拒收

货物。按照惯例,因汇率变动而造成的风险是由买方来承担的。如果一开始,买

卖双方在签订合同时,以固定的汇率成交货物,买方不会因此遭受巨大损失。

所以,仲裁庭会判决中国黄山贸易公司(买方)赔偿卖方 4 万美元滞期费及相关费用。

案例三、软条款下审证制单不慎致损案

分析 :1.买卖合同的纰漏

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信用证的有效期,只约定装运期是 5 月。根据国际贸易惯例,买方 B 公司应在装运期之前给卖方 G 公司开出信用证。而在本案中, B 公司直到 6 月 20 日才开出信用证,并擅自将装运期改为 7 月 20 日。

这已违背了合同条款,构成违约。 G 公司完全有理由解除合同,并要求买

方承担违约责任。但 G 公司没有对这一点提出任何交涉。

2.审证不细,未注意信用证软条款

B 公司在信用证上载明 : “本信用证在你方收到授权书后生效. ”实则是软条款。因为只要买方不提供授权书,那么信用证无法生效。开征行也因此不承担付

款责任。 G 公司在审证时没有察觉,未向买方提出异议,在不知道信用证尚

未生效的情况下,货已装船,致使交单议付时,遭议付行拒绝。这时, G 公司完

全丧失了主动权,是否能顺利收汇,完全取决于买方的资信。

3.对 B 公司盲目信任,将信用证改为托收

将信用证付款方式改为托收结算,相当于银行信用变成了商业信用。本来

应由银行承担的付款责任转移给了买方,会给之后的收汇带来极高的风险。因

为在信用证条款下,只要卖方完全依照信用证条款制单,做到单证相符,银行

就会保证付款;而在托收条款下,托收行只充当卖方的代理人,根据卖方,即

委托人的指示行事,银行不承担付款责任。托收行 / 代收行的职责只局限于及时向付款人提示汇票,如果买方收货后,拒绝付款或承兑,他们也只是将拒付的情况通知卖方,再无其他任何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