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9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120分钟)一、教学目标:1.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基本概念;2.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机制和作用;3.掌握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相互关系;4.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机制(40分钟)a.非特异性免疫的定义和分类;b.非特异性免疫的主要机制:天然免疫和炎症反应;c.天然免疫的特点和机制;d.炎症反应的特点和机制;e.在非特异性免疫中的重要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f.实验:巨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实验。
2.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机制(40分钟)a.特异性免疫的定义和分类;b.特异性免疫的主要机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c.细胞免疫的特点和机制;d.体液免疫的特点和机制;e.在特异性免疫中的重要细胞:T细胞和B细胞。
3.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相互关系(40分钟)b.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协同作用;c.实验:非特异性免疫对特异性免疫的调节作用。
4.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40分钟)a.实验目的和方法设计;b.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c.实验结论和意义;d.学生讨论和提问。
三、教学流程:1.引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基本概念,并引发学生对此话题的思考。
2.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机制(40分钟)a.教师讲解非特异性免疫的定义和分类;b.教师详细讲解天然免疫和炎症反应的特点和机制;c.教师介绍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d.学生观察巨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实验。
3.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机制(40分钟)a.教师讲解特异性免疫的定义和分类;b.教师详细讲解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特点和机制;c.教师介绍T细胞和B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
4.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相互关系(40分钟)b.教师介绍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协同作用;c.学生参与实验,探究非特异性免疫对特异性免疫的调节作用。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论述题大题1 、简述补体系统的组成与主要生物学功能。
组成:①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②补体调节蛋白③补体受体功能:补体旁路途径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经典途径在感染中、晚期发挥作用。
①、细胞毒作用:参与宿主抗感染、抗肿瘤;②、调理作用: C3b/C4b 可作为非特异性调理素介导调理作用;③、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将免疫复合物随血流运输到肝脏,被吞噬细胞清除;④、炎症介质作用:C3a/C5a 的过敏毒素作用、 C5a 的趋化和激活作用、C2a 的激肽样作用,引起炎症性充血和水肿;⑤、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2 、补体激活的三个途径:经典途径:①激活物为抗原或免疫复合物, C1q 识别② C3 转化酶和 C5 转化酶分别是 C4b2a 和 C4b2a3b③其启动有赖于特异性抗体产生,故在感染后期或恢复期才能发挥作用,或参与抵御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机体旁路途径:①激活物为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细胞等,直接激活 C3② C3 转化酶和 C5 转化酶分别是 C3bBb 和 C3bBb3b③其启动无需抗体产生,故在感染早期或初次感染就能发挥作用④存在正反馈放大环MBL (凝激素)途径:①激活物非常广泛,主要是多种病原微生物表面的N 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由 MBL 识别②除识别机制有别于经典途径外,后续过程基本相同③其无需抗体即可激活补体,故在感染早期或对免疫个体发挥抗感染效应④对上两种途径具有交叉促进作用3 、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过程及比较:经典途径 / 旁路途径 /MBL 途径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 / 内毒素、酵母多糖、凝聚 IgA/ 病原微生物、糖类配体参与成分: C1-C9/ C3 、 C5-C9 、 B 、 D 、 P/ C2-C9 、 MBL 、MASPC3 转化酶: C4b2a/ C3bBb/C4b 2a 、 C3bBbC5 转化酶: C4b 2a 3b/ C3bBb3b/ C4b 2a 3b 、 C3bBb3b作用:特异性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4 、试述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全过程。
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免疫应答是机体对于外来入侵物质的一种保护反应。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特异性:免疫应答对不同的抗原有选择性地作出反应。
每种抗原都有特异的抗体来识别和结合。
这种特异性的机制是由于免疫系统中存在多样性的抗体。
当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时,免疫应答才会被激发。
2.记忆性:一旦机体被其中一种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会产生记忆细胞。
这些细胞具有长期存活的能力,并且能够在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快速作出反应。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感染其中一种疾病后,会相对较少再次感染同一疾病的原因。
3.多样性:免疫系统具有非常高的多样性。
我们的免疫系统可以识别数百万种不同的抗原,并产生相应的抗体去对抗它们。
这种多样性是由于基因重组和突变的机制,使得我们的免疫系统能够应对各种不同的病原体。
4.敏感性:免疫系统对于极小量的抗原也能够作出反应。
即使只有几个分子的抗原也足以激发免疫应答。
这种敏感性是由于免疫系统中存在的抗原受体对抗原的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
在细胞免疫应答中,T细胞会通过识别抗原递呈细胞(APC)上的抗原,在抗原递呈过程中,T细胞受体(TCR)会与MHC分子上的抗原结合,从而激活T细胞。
激活的T细胞会分化为不同的亚群,如辅助T细胞和细胞毒T细胞,来协助其他免疫细胞对抗原的清除和消灭。
细胞免疫应答主要针对体内的感染和异常细胞。
在体液免疫应答中,B细胞会通过其表面的抗体来识别和结合抗原。
一旦抗原与抗体结合,B细胞就会被激活,并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来中和病原体或标记细胞供其他免疫细胞清除。
此外,部分B细胞还能够分化为记忆B细胞,以便在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快速产生抗体。
体液免疫应答主要针对体外的病原体。
总结起来,免疫应答的特点主要包括特异性、记忆性、多样性和敏感性。
通过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两个分支,免疫系统能够对抗各种病原体和异常细胞。
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机体免疫防御的基本原理,也为抗感染疾病和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指导。
二名词解释1 免疫学2 现代免疫学三问答题1 试述现代免疫学的含义及其背景。
2 试述克隆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在免疫学发展中的意义。
二、名词解释1.immunity 免疫2.innate immune response 固有性免疫应答3.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适应性免疫应答4.immune cell recirculation 免疫细胞再循环三、问答题1. 试述免疫系统防卫和致病的双重功能的理论基础。
2. 简述免疫的功能。
二名词解释:1 抗原2 免疫原性3 抗原性4 完全抗原5 半抗原6 载体7 载体效应8 抗原决定基9 构象决定基10 顺序决定基11 功能性抗原决定基12 隐蔽性抗原决定基13 抗原结合价14 T细胞表位15 B细胞表位16 分子构象17 分子构象易接近性18 TD-Ag19 TI-Ag20 异种抗原21 同种异型抗原22 自身抗原23 异嗜性抗原24 独特型抗原25 独特型26 超抗原27 佐剂三问答题:1 谈谈抗原。
2 叙述抗原两个特性。
3 谈谈抗原免疫原性本质。
4 谈谈抗原特异性。
5 叙述抗原决定基。
6 比较构象决定基与顺序决定基。
7 叙述T B细胞表位。
8 何为半抗原-载体效应。
9 谈谈抗原的理化性质。
10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因素是什么?11谈谈异嗜性抗原在医学中的作用。
12 叙述独特型抗原。
13 叙述超抗原。
14 叙述佐剂。
15 叙述佐剂种类。
16 叙述佐剂增强免疫应答机制。
二、名词解释1.Antibody, Ab 抗体2.immunoglobulin, Ig 免疫球蛋白3.heavy chain and light chain 重链和轻链4.variable region, V区5.hypervariable region, HVR 超变区6.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CDR 互补决定区7.Ig domain Ig 功能区8.Fab and Fc9.Opsonization 调理作用10.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ADCC 11.Monoclonal antibody, mAb三、问答题1.简述Ig的基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