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高中物理教材目录之欧阳家百创编
- 格式:doc
- 大小:22.02 KB
- 文档页数:9
饱和效应欧阳家百(2021.03.07)开放分类:科学、物理、心理、现象、饱和物理学饱和效应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液所含溶质的量达到最大限度,不能再溶解。
核物理学饱和效应是指高分子核磁共振吸收过程中,高分子吸收电磁波的能量随入射电磁波振幅增大而减少的现象。
它是由于高分子核自旋吸收能量较多后,来不及转移而形成的。
生物学饱和效应是指当底物浓度增加到一定浓度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不再受浓度的影响.心理学饱和效应(saturation effect),持续使用同—刺激材料导致刺激效果递减的心理现象。
其基础是适应水平效应,即人的神经系统会适应某一特定强度的刺激,一定时间后继续重复这种强度的刺激,只会使刺激效果越来越小;要维持最初的高水平刺激效果,须不断增强刺激物的刺激强度。
这一心理现象被广泛应用于法律心理学研究,尤其是对性刺激材料与性犯罪关系的研究。
根据这一效应,某种程度的性刺激材料在最初出现时,会使人产生强烈的性冲动,有可能导致性犯罪的产生。
但若这种性刺激材料仍不断出现,人的适应性就会增强,刺激材料的刺激作用就会不断降低和削弱,不易导致性犯罪。
此时,要激起性冲动,就须增加性刺激材料的水平或强度。
该效应对研究刑罚心理、奖励心理、法律教育和犯罪矫治心理等亦有重要作用。
社会学根据物理学上饱和效应的原理: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液所含溶质的量达到最大限度,不能再溶解。
得出的社会管理学理论:最大的限制,常在最大的限度之外。
实例:全球化效应饱和股市、债市、房市、期市等几乎所有资产,在过去几年像注水肉一样膨胀,但进入二季度的种种迹象表明,这种注水过程行将就木。
美欧不再是资金高地美国加息已发展成“顽强地加息”,而欧洲央行已经跟进,虽然力度稍逊,虽然总是慢于通胀一拍,但怎么说也是一种紧缩。
日本更是慢动作,先缓缓抽紧货币,假以时日后再慢慢加息,呈现更谨慎态势。
其它无数国家或地区也都在加息。
二季度高昂的全球股市终于开始拐头,房市本来就有的拐头迹象更加明显,商品期货大面积回吐,全球各类资产都感受到银根抽紧的影响。
校本课程教材欧阳引擎(2021.01.01)(物理科)古柏小学物理组编著身边的物理学目录第一课、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堂教学------------------(3)第二课、过山车中的物理知识 -----------------------(10)第三课、江河大堤与水库大坝-----------------------------------(13)第四课、体育中的物理------------------------------(16)第五课、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23)第六课、电饭锅工作原理及保养常识----------------------------(30)第七课、微波炉的工作原理-----------------------------------------(33)第八课、了解冰箱的构造---------------------------------------------(42)第一课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普遍的交通工具,常见的有普通载重自行车、轻便自行车、山地自行车、童车、赛车、电动自行车等.它结构简单,方便实用,下面分别介绍自行车的有关原理和其中涉及到的相关物理知识。
(一)自行车的有关原理一、车体设计原理A:手把连接前轮的转向机制是轮轴的运用,一般女装车手把大多比较宽,就是因为把“轮”的半径加大,可以更省力,骑起来很优雅.B:剎车把手是一个简单的杠杆,使用者用很小的力就可对剎车片产生很大的压力.C:前剎片是利用摩擦力使车轮减速,同时在接地点产生向后的摩擦力来使车体减速.以前轮夹式剎车和传统后轮轴心的盘式剎车来比较,对同样大小的剎车压力而言,前者因力臂较长,会比后者有较大的力矩,效果较佳.D:接地的轮胎也是靠摩擦力使车子前进,剎车也是同样道理.E:轮轴中央用滚珠轴承加黄油来减少摩擦,提高传动效率.F:踏板是轮轴的运用.G:前后齿轮是利用链条传动的齿轮系统,因为前大后小,所以费力而省时,可以把车子加速到很快.H:后齿轮传动给后轮是一种作用力施在轴上的轮轴系统.I:有些座垫下方是以弹簧为避震器,是弹簧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做为弹簧秤外,另一大用途.J:新型自行车有些装上油压避震器,是帕斯卡原理的运用.二、为何自行车刚骑动时手把会不自觉转动?自行车基本上是两点着地,骑动时可以不倒下是因为两轮滚动时产生水平方向的角动量;当车子几乎静止时角动量消失了,质心要通过底座(人和车体在地面的投影)的机会非常少,不可避免就要倒下,此时若转动手把就会产生垂直方向的角动量,使车子保持平衡,这点和飞盘转动时可以保持平稳飞行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因为转动不是很完整,方向又一再改变,所以一般不能撑很久.三、变速原理设前齿轮半径a、后齿轮半径b,a/b的比值愈大,可以愈省力,但省力一定较费时,所以车骑得不快,一般在起动时会把a/b调小一点,比较容易克服最大静摩擦力,之后再把比值变大.一辆十段变速的自行车有两个不同半径的前轮,后面有五个,以共有十种组合.四、剎车原理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看,急剎车车子可能向前翻倒.先考虑前轮剎死的情形:此时以前轮着地点为支点,因车子有向前的惯性(人车的质心明显在支点右上方),很容易有向前翻的情形发生;那后轮剎车的情形又如何呢?如果后轮剎死了车子的惯性一样向前,但此时前轮对地面的压力会增大,相对减少后轮的下压力,所以翻车的机会较少,当然若是向前的惯性实在太大,车子一样会以前轮为支点旋转而使后轮会上跷.综合以上可知:自行车最好不要单独剎前轮,若只有一个剎车系统应装在后轮,当然两轮一起剎车最理想.不论用那一轮剎车,前轮的下压力一定会增大,后轮的一定减少,所以前轮的剎车摩擦力比后轮的大.所以在机车或汽车上,效果较佳(当然也较贵)的碟式剎车装在前轮,后轮再装鼓式剎车,此即常在汽车广告中听到的”前碟后鼓”,但注意使用的前提是前后剎车一定同时作用,以免翻车.(二)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图1和图2是两种常见的自行车,在其中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包括杠杆、轮轴、摩擦、压强、能量的转化等力学、热学及光学知识,下面具体来分析一下.一、力学知识1.摩擦方面(1)自行车车轮胎、车把套、脚踏板以及刹车块处均刻有一些花纹,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2)车轴处经常上一些润滑油,以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3)所有车轴处均有滚珠,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转动方便.(4)刹车时,需要纂紧刹车把,以增大刹车块与车圈之间的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5)紧蹬自行车前进时,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是自行车前进的动力,前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自行车靠惯性前进时,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均向后,这两个力均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2.压强方面(1)一般情况下,充足气的自行车轮胎着地面积大约为S=2×10Cm×5cm=100×cm2,当一普通的成年人骑自行车前进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F=(500N+150N)=650N,可以计算出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为6.5×104Pa.(2)在车轴拧螺母处要加一个垫圈,来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3)自行车的脚踏板做得扁而平,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它对脚的压强,(4)自行车的内胎要充够足量的气体,在气体的体积、温度一定时,气体的质量越大,压强越大.(5)自行车的车座做得扁而平,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它对身体的压强.3.轮轴方面(1)自行车的车把相当于一个轮轴,车把相当于轮,前轴为轴,是一个省力杠杆,如图3所示.(2)自行车的脚踏板与中轴也相当于一个轮轴,实质为一个省力杠杆.(3)自行车的飞轮也相当于一个省力的轮轴.4.杠杆方面:自行车的刹车把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5.惯性方面(1)当人骑自行车前进时,停止蹬自行车后,自行车仍然向前走,是由于它有惯性.(2)当人骑自行车前进时,若遇到紧急情况,一般情况下要先捏紧后刹车,然后再捏紧前刹车,或者前后一起捏紧,这样做是为了防止人由于惯性而向前飞出去.6.能量转化方面(1)当人骑自行车下坡时,速度越来越快,是由于下坡时人和自行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人和自行车的动能.(2)当人骑自行车上坡之前要紧蹬几下,目的是增大速度,来增大人和自行车的动能,这样上坡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能上得更高一些.(3)如图4所示,自行车的车梯上挂有一个弹簧,在它弹起时,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车梯自动弹起.7.声学方面(1)自行车的金属车钤发声是由于铃盖在不停的振动,而汽笛发声是由于汽笛内的气体不断的振动而引起的.8.齿轮传动方面(1)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如图5所示,设齿轮边缘的线速度为v ,齿轮的半径为R,齿轮转动的角速度为ω,则有v = ωR.二、热学知识在夏天自行车轮胎内的气体不能充得太足,是为了防止自行车爆胎,因为对于质量、体积一定的气体,当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时,若超过了轮胎的承受能力,就会发生爆胎的情况.三、光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自行车的后面都装有一个反光镜,它的设计很巧妙,组成如图6所示,它是由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组成一个立体直角,用其内表面作为反射面,这叫角反射器.当有光线从任意角度射向尾灯时,它都能把光“反向射回”,当光线射向反光镜时,会使后面的人很容易看到.在夜间,当汽车灯光照到它前方的自行车尾灯上,无论入射方向如何,反射光都能反射到汽车上,其光强远大于一般的漫反射光,就如发光的红灯,足以让汽车的司机观察到.四、电学方面在有些自行车上装有小型的发电装置,它利用摩擦转动,就像我们在实验室中看到的手摇发电机一样,发出的电能供给车灯工作,起到一定的照明作用.第二课过山车中的物理知识过山车是一项富有刺激性的娱乐工具。
牛顿运动定律专题欧阳家百(2021.03.07)一、基础知识归纳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理解要点:(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又根据加速度定义:,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不能说“力是产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改变加速度的原因”。
);(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属性——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
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4)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
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
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即通过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5)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0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F=ma.理解要点:(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效果,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时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3)牛顿第二定律是矢量关系,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的,可以用分量式表示,Fx=max,Fy=may, 若F为物体受的合外力,那么a表示物体的实际加速度;若F为物体受的某一个方向上的所有力的合力,那么a表示物体在该方向上的分加速度;若F为物体受的若干力中的某一个力,那么a仅表示该力产生的加速度,不是物体的实际加速度。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第一章如何学习高中物理一、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
可用十六个字形象描述:宇宙之谜、粒子之微、万物之动、日用之繁。
宇宙之谜是研究宇宙的过去、现状、未来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宇宙资源,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是我们研究宇宙的代表人物。
粒子之微就是我们不紧紧要在宏观尺度上研究物质的运动,还要在我们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研究物质的运动,比如现在提出的纳米技术,是在10-9m的尺度上研究物质运动。
万物之动说的是万事万物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日用之繁意思是物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物理学的两个重要特点:1.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2.物理学是现代技术的重要基础并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与高中物理的区别:(一)初中:浅显知道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1、机械运动:重点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
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二力平衡条件,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2、密度;压强(包括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
);浮力3、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功、功率;能量和能4、光: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5、热学:包括温度、内能6、电路的串联并联、电能、电功;磁场、磁场中的力、感应电流(二)高中:1、加深理解:Example1:初中——只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高中——要知道力是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Example2:初中——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告诉我们闭合导线切割磁感线会产生感应电流高中——要知道怎么切产生感应电流的大小方向等规律有楞次定律,左右手定则。
2、扩大范围:力学(42%)、电学(42)、热学(6%)、光学(5%)、原子物理(5%)(1)力学主要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重点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
Example1:我们要研究游乐场中的“翻滚过山车”是什么原理。
Example2:我们要研究要用多大速度把一个物体抛出地球去,能成为一颗人造卫星?(2)电学:主要研究电场、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
新教育、新思想欧阳家百(2021.03.07)摘要:顺应事物本来的规律,不违背它,这就是一种“无为”的思想。
通过我的一些教学案例说明了这一思想如果运用在教育教学中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说明这一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推广时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育教学新形势无为问题与背景:新时代的学生有新的学情,新时代的教师对教育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在新的形势下,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在经受着考验。
事实证明,一部分传统的方法已经不适应当今教育教学的要求,这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如何在新形势下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我们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正文:教无定法——这是刚参加工作时,教师前辈们经常用来提醒我们这些新手的四个字。
这对于当时的我,不是很理解。
教书这个工作不就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断重复着:上课、判作业、上课、判作业……的简单工作吗?然而,经过这些年的工作发现,由于我们的社会在变,而且变的很快,所以每一届的学生在变;由于政策不一样,所以我们所招的学生不一样;由于每个班有每个班的特色,所以每个班学生也各具特色;由于学生的成长背景各不相同,所以学生学情千差万别……看来,要胜任这份工作真的没有“定法”!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该怎么办?在经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后,我收获了一点心得:新形式下教育教学中的“无为”思想。
无为,是《道德经》中的重要概念。
道家所宣扬的“无为”是一种生存的大智慧。
道家的无为,并非不求有所作为,其中一点思想只是指凡事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违反“天时、地性、人心”,凭主观愿望和想象行事。
就是要遵循事物的自然趋势而为,如果违背它,可能真成了“无为”。
在此,我仅就一些教学往事谈谈“无为”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以及推广的可行性。
学生迟到恐怕是每个老师都会遇到的问题,一年,我教到的一个班中,有好几个学生经常迟到。
起初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用了:批评、罚站、扣操行分、请家长等等费力还不讨好的手段。
课后练习一欧阳家百(2021.03.07)第10 讲库仑定律和场强1.如图1-15所示,用一根跟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靠近不带电验电器的金属小球a,然后用手指瞬间接触一下金属杆c后拿开橡胶棒,这时验电器小球A和金箔b的带电情况是()A.a带正电,b带负电B.a带负电,b带正电C.a、b均带正电D.a、b均不带电答案:C详解: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靠近小球a, 会在球上感应出正电荷,而负电荷就远离棒,到了金属杆c上。
此时用手指触碰c,会把杆上的负电荷转移走,于是整个验电器就带正电了。
球带正电,金箔也带正电。
2.如图1-4所示,真空中两个自由的点电荷A和B,分别带有-Q 和+4Q的电荷,现放入第三个点电荷C,使点电荷A、B、C都处于平衡,则点电荷C应放在什么区域?点电荷C带什么电?答案:应该放入一个“+”电荷,并且放在A的左边。
详解:首先电荷不可能放中间,否则该电荷必受到两个同方向的力。
电荷放在右边也不可能,本身B处电荷电荷量就大,如果离它更近,必然是受到的两个电场力大小不一。
因此要放在A左边,并且只能是带正电才可行,因为如果带负电,AB两处电荷不可能平衡。
3.将一定量的电荷Q,分成电荷量q、q'的两个点电荷,为使这两个点电荷相距r时,它们之间有最大的相互作用力,则q值应为______。
答案:详解:二者相互作用力就是看乘积的大小了。
数学上有如下规律,两个正数和一定,必然在二者相等时积最大。
于是答案是。
4.两个点电荷甲和乙同处于真空中.(1)甲的电荷量是乙的4倍,则甲对乙的作用力是乙对甲的作用力的______倍.(2)若把每个电荷的电荷量都增加为原来的2倍,那么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变为原来的______倍;(3)保持原电荷电荷量不变,将距离增为原来的3倍,那么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变为原来的______倍;(4)保持其中一电荷的电荷量不变,另一个电荷的电荷量变为原来的4倍,为保持相互作用力不变,则它们之间的距离应变为原来的______倍;(5)把每个电荷的电荷都增大为原来的4倍,那么它们之间的距离必须变为原来的______倍,才能使其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变。
2018年高考物理学史总结欧阳歌谷(2021.02.01)物理学史这部分内容在高考卷上通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实验题中也会小概率出现),分值在6分以下,一般情况下不会出偏难怪的,毕竟这不是考纲里的重点。
复习建议:以现有的生活经验常识为主,稍加了解就可以。
现总结如下:1、伽利略(1)通过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观点(2)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观点2、开普勒:提出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3、牛顿(1)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2)发现表万有引力定律;4、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5、爱因斯坦(1)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2)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3)提出质能方程,为核能利用提出理论基础6、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7、焦耳和楞次先后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这个很冷门!以教材为主!)8、奥斯特发现南北放置的通电直导线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9、安培:研究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安培定则),分子电流假说,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10、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1、法拉第(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教材上是这样的,实际不是有一定历史原因,以教材为主!)(2)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提出可用电场描述电场,提出电磁场、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12、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愣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13、亨利:发现自感现象(这个也比较冷门)。
14、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15、赫兹:(1)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1 动量冲量(一)教学目标1.理解冲量和动量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单位和定义。
2.理解冲量和动量的矢量性,理解动量变化的概念。
知道运用矢量运算法则计算动量变化,会正确计算一维的动量变化.(二)教学重点:动量和冲量的概念(三)教学难点:动量变化量的计算(四)知识梳理:思考与讨论:(1)取几颗弹丸,分发给学生传看.将一颗弹丸装入玩具手枪,一手持枪,一手持纸靶,沿平行于黑板的方向击发:弹丸穿透纸靶接着,佯装再次装弹(不让学生知道实际是空膛),声明:数到"三"时,开枪然后举枪指向某一区域的同学,缓缓地数出"一、二、三",不等枪响,手枪所指区域的同学即已作出或抵挡或躲避的防御反应(2)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具有很大的速度(可达105m/s),它们无时不在撞击着我们最珍贵也是最薄弱的部位——眼睛,为什么我们却毫不在乎?一、动量(1)物理意义(2)定义(3)定义公式(4)单位(两个相等的单位)(5)性质(6)理解;动量是状态量,对应速度为瞬时速度。
动量是矢量,动量的改变的理解与计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动量大小与动能大小之间的关系:(7)动量的改变的定义及公式、方向性例1.质量为0.2kg的垒球以30m/s的速度飞向击球手经击球手奋力打击后,以50m/s的速度反弹,设打击前后,垒球沿同一直线运动,试分析:(1)打击后,垒球的动量大小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变大或变小了多少?(2)在打击过程中,垒球的动量变化是多大?方向如何?(3)思考:在(1)、(2)两问中,结果为什么会不同?例2.下列关于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动量总是在改变,而它的动能不变;B.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周时间的动量改变为零,其动能改变也为零;C.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1/4周时间动量改变的大小为原来的2倍;D.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其动量一定改变思考与讨论:(1)如果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其动量为零.那么,我们怎样使它获得动量呢? (2)使静止物体获得动量的方法:施加作用力,并持续作用一段时间.(3)使物体获得一定大小的动量,既可以用较大的力短时间作用,也可以用较小的力长时间作用。
欧阳家百创编
欧阳家百创编
教科版高中物理教材目录
欧阳家百(2021.03.07)
高中物理必修1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质点 参考点 空间 时间
2.位置变更的描述 位移
3.直线运动中位移随时间变更的图像
4.运动快慢与标的目的的描述 速度
5.直线运动中速度随时间变更的图像
6.速度变更快慢的描述 加速度
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8.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测定
第二章 力
1.力
2.重力
3.弹力
4.摩擦力
5.力的合成
6.力的分化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欧阳家百创编
欧阳家百创编
1.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
2.牛顿第一定律
3.牛顿第二定律
4.牛顿第三定律
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6.自由落体运动
7.超重与失重
8.汽车平安运行与牛顿运动
第四章 物体的平衡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2.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3.平衡的稳定性
高中物理必修二
第一章 抛体的运动
1.曲线运动
2.运动的合成与分化
3.平抛运动
4.斜抛运动
第二章 圆周运动
1.描述圆周运动
2.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3.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阐发
欧阳家百创编
欧阳家百创编
4.圆周运动与人类文明
第三章 万有引力定律
1.天体运动
2.万有引力定律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4.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第四章 机械能和能源
1.功
2.功率
3.动能与势能
4.动能的定理
5.机械能守恒定律
6.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五章 经典力学的成绩与局限性
1.经典力学的成绩与局限性
2.了解相对论
3.初识量子论
选修31
第一章 电场
1.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2.库仑定律
3.电场 电场强度和电场线
欧阳家百创编
欧阳家百创编
4.电势差
5.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6.电容器和电容
7.静电的利用及危害
第二章 直流电路
1.欧姆定律
2.电阻定律
3.焦耳定律
4.电阻的串连、并联及其应用
5.伏安法测电阻
6.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7.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8.欧姆表、多用电表
9.逻辑电路和控制电路
第三章 磁场
1.磁现象 磁场
2.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
3.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安培力
4.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伦兹力
5.洛伦兹力的应用
选修32
第一章 电磁感应
欧阳家百创编
欧阳家百创编
1.电磁感应现象的发明
2.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4.楞次定律
5.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守恒
6.自感 日光灯
7.涡流
第二章 交变电流
1.交变电流
2.描述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
3.实验:练习使用示波器
4.电容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5.电感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6.变压器
7.电能的输送
第三章 传感器
1.传感器
2.温度传感器和光电式传感器
3.生活中的传感器
4.实验探究:简单的光控和温控电路
选修33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统计思想
欧阳家百创编
欧阳家百创编
1.物体是由年夜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的热运动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4.统计规律 分子运动速率散布
5.温度 内能 气体的压强
6.实验探究: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年夜小
第二章 固体和液体
1.晶体和非晶体
2.半导体
3.液体的概略张力
4.液晶
第三章 气体
1.气体实验定律
2.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及图像暗示
3.理想气体
4.饱和汽与未饱和汽
5.空气的温度
第四章 能量守恒与热力学定律
1.能量守恒定律的发明
2.热力学第一定律
3.宏观热过程的标的目的性
4.热力学第二定律
欧阳家百创编
欧阳家百创编
5.熵概念初步
第五章 能源与可继续成长
1.能源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2.能源利用与环境问题
3.可继续成长战略
选修34
第一章 机械振动
1.简谐运动
2.单摆
3.简谐运动的图像和公式
4.阻尼振动 受迫振动
5.实验探究: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第二章 机械波
1.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2.横波的图像
3.波的频率和波速
4.惠更新原理 波的反射与折射
5.波的干射 衍射
6.多普勒效应
第三章 电磁振荡 电磁波
1.电磁振荡
2.电磁场和电磁波
欧阳家百创编
欧阳家百创编
3.电磁波谱 电磁波的应用
4.无线电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
第四章 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定律
2.实验探究: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3.光的全反射
第五章 光的摆荡性
1.光的干涉
2.实验探究:用双缝干涉油光的波长
3.光的衍射与偏振
4.激光
第六章 相对论
1.经典时空观
2.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3.相对论时空观
4.相对论的速度变换定律 质量和能量的关系
5.广义相对论
选修35
第一章 碰撞与动量守恒
1.碰撞
2.动量
3.动量守恒定律
欧阳家百创编
欧阳家百创编
4.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第二章 原子结构
1.电子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光谱 氢原子光谱
4.玻尔的原子模型 能级
第三章 原子核
1.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
2.放射性 衰变
3.放射性的应用、危害与防护
4.原子核的结合能
5.核裂变
6.核聚变
7.粒子物理学简介
第四章 波粒二象性
1.量子概念的出生
2.光电效应与光量子假说
3.光的波粒二象性
4.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5.不确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