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鲜食马铃薯新品种‘克新24号’
- 格式:pdf
- 大小:130.18 KB
- 文档页数:2
··A New Fresh Consumption Potato Variety with Disease Resistance andWide Adaptability —'Yunshu 505'LI Yanshan 1,2,CHEN Jicai 3,LUO Youwei 3,XU Ningsheng 1,2,SUI Qijun 1,2*(1.Industrial Crops Institute,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Kunming,Yunnan 650205,China;2.Yunnan Potato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Kunming,Yunnan 650205,China;3.Deh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Research Institute,Mangshi,Yunnan 678400,China )A bstract:'Yunshu 505'is a new fresh consumption potato variety developed from a cross between 'Serrana'(female)and 'Yakhant'(male)which was made in 2001by Industrial Crops Institute of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d Deh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Research Institute,and was approved for registration by Yunnan Crop Variety Committee in 2011.'Yunshu 505'is a middle late maturing variety,with about 80d growth duration in winter cropping,and about 110d in spring cropping.The tuber is oval with slightly rough skin,white skin and white flesh,and shallow eye.The yield is 30000-62000kg/ha,dry matter content is 21.90%,starch 14.70%,reducing sugar 0.19%,crude protein 2.36%and vitamin C 28.00mg/100g FW.'Yunshu 505'is resistant to foliage late blight,moderately resistant to PVX,but susceptible to PVY .It i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middle,northwest and northeast parts of Yunnan Province in spring and winter.Key Words:potato;new variety;disease resistance;wide adaptability;fresh consumption;Yunshu 505抗病广适、鲜食型马铃薯新品种-‘云薯505’李燕山1,2,陈际才3,罗有卫3,徐宁生1,2,隋启君1,2*(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2.云南省马铃薯工程技术中心,云南昆明650205;3.云南省德宏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芒市678400)收稿日期:2016-09-12基金项目: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项目(CARS-10-P07);云南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专家(云财农2013KJTX003);云南省马铃薯育种及种薯繁育技术创新团队项目(2011CI133);云南省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2013BB005)。
中晚熟鲜食型马铃薯品种克新30号及栽培技术王立春 李凤云 田国奎 娄树宝 王海艳 李成君 潘 阳(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农业农村部马铃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齐齐哈尔161600)摘要:克新30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以国外引进品种FL1533为母本、自育品种克新16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该品种中晚熟,食味品质优良,适宜鲜薯食用及薯片加工。
抗晚疫病、PVX病毒病、PVY病毒病。
适应性比较广,适宜在黑龙江省各生态区种植。
对其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等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马铃薯;克新30号;选育马铃薯是潜在的生物质能源作物,可粮、菜、饲兼用,发展潜力巨大[1]。
随着人们对马铃薯消费需求的增加,马铃薯种植面积稳步上升,2015年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提出,使马铃薯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马铃薯生产的种薯和商品薯基地,马铃薯的生产种植历史悠久[2],种植条件得天独厚[3]。
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逐步推进,市场对于马铃薯新品种的需求十分强烈。
现有的马铃薯鲜食品种大多外观品质差、退化快、抗病能力弱,因此急需一些广适、优质、高产、抗病的马铃薯新品种[4]。
为了迎合市场需求,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育成了中晚熟鲜食型马铃薯新品种克新30号,该品种适应性比较广,可在黑龙江省各生态区种植。
克新30号是以国外引进品种FL1533为母本,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自育品种克新16号为父本,利用常规杂交育种技术选育的马铃薯新品种。
2009年进行杂交试验收获实生种子;2010年基金项目: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工程项目(HNK2019CX07-08)大值[4]。
玉米生理成熟的标志为籽粒乳线基本消失、籽粒基部黑层出现。
春玉米可在8月25-30日完成收获。
收获后及时晾晒、脱粒,防止霉变。
4 推广应用泉玉86号在参加各级试验期间已经积极开展了小面积商产攻关和大面积试验示范,从种子处理、精细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适期浇水、病虫草害防治和适期晚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最终集成了泉玉86号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早春马铃薯覆膜高产栽培技术作者:郑晓峰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02期摘要:马铃薯是现今人类社会的四大粮食作物之一,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麦,它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
本文就早春马铃薯覆膜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简介。
关键词:早春马铃薯覆膜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做为人们喜爱的蔬菜之一,它不仅仅有食用价值,更有很多保健的功能,导致了近几年市场需求的变化。
一是鲜食菜用市场的变化,居民秋季贮藏作为菜用的量在逐渐减少,而栽培早熟品种、供应夏季及初秋蔬菜市场的量逐渐增多。
二是淀粉含量高的加工薯需求增加。
主要是供应当地加工企业及粉坊加工马铃薯淀粉及其制品用,少量供应秋菜市场,居民贮存作冬春蔬菜食用。
根据调查显示农民常规栽培马铃薯产量徘徊不高,价格也不高,因此发展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对马铃薯的增产、农民的增收、保证北方地区大多数农民的菜篮子问题具有重大社会意义。
一、选用优良品种。
马铃薯栽培必须选用脱毒种薯,选择生长期短,株型直立紧凑,分枝少、结薯集中,块茎前期增重快,耐肥水、适宜密植,早熟、高产、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如早大白、东农303、克新4号,鲁引1号,超白等。
二、选地整地,施足基肥。
选择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沙质壤土进行种植,不宜与茄子、辣椒、烟草等茄科作物连作。
马铃薯块茎的膨大需要疏松的土壤环境,土团细碎利于覆盖地膜,因此,要精细整地。
整地时土壤如果太干要灌水使之湿润,起垄距65-70公分,播后覆膜。
马铃薯属高产作物,对肥料的要求量较高。
据试验,每生产500公斤块茎,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2.5-3公斤,磷素0.5-1.5公斤,钾素6-6.5公斤。
钾的吸收是三要素中比例最大的一种,钾肥促进植株体内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及糖类的合成,可使茎秆粗壮增强抗寒力。
由于地膜覆盖栽培生长期间不便施肥,因此要一次性施足肥料,按亩产薯块1000公斤计算,一般应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1500公斤,复合肥40-50公斤,钾肥10公斤。
|四川农业与农机/2023年4期|>>>藏粮于技是新时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藏粮于技的核心是科技,要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的粮食发展道路[1]。
目前,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生产总成本上升较快、产业韧性有待加强和部分产区亟待转型升级等突出问题[2]。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将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把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作为首要前提,坚守耕地红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筑牢大国粮食安全根基[3]。
马铃薯作为粮食作物之一,已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马铃薯不仅转型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致富薯”,也是践行大食物观理念、丰富国家粮食安全体系的重要粮食之一[4-5]。
近年来,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有快速增长的趋势,马铃薯生产现状为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加,平均单产水平较低,但稳定增长;分布区域广,主产区集中。
马铃薯生产将在保证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和抵御自然灾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内需求不断增加;国家惠农政策将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6]。
因此,作为农业技术推广者,着力于修文县的农业发展及马铃薯的生产情况,为了筛选出适应性强的马铃薯优良新品种供生产上品种更新替代作参考,特开展9个新引品种的鉴选试验。
1材料与方法1.1参试品种V7、会薯19、云薯108、云薯902、云薯505、宁蒗3号、宁蒗4号、华颂7号、陇薯7号(CK )。
1.2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
单垄双行错穴播种,120cm 开厢,宽行80cm 、窄行40cm ;小区4垄8行区、行长5m 。
中熟组穴距25cm 、单行播20穴、每垄40穴、160穴/小区;晚熟组穴距28cm 、单行播17或18穴、每垄35穴、140穴/小区。
小区面积24m 2。
小区间不留走道,重复间留走道50cm ,四周种保护行。
1.3试验过程播种前犁翻整地,划区,开沟施肥。
试验于2022年2月27日播种。
马铃薯新品种‘牡育薯1号’的选育解国庆;董清山;范书华;王艳;张丽微;华玉晨;赵云彤【期刊名称】《中国马铃薯》【年(卷),期】2024(38)1【摘要】‘牡育薯1号’是以‘GP2-12’为母本、‘NS78-17’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鲜食型马铃薯新品种。
2022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马铃薯(2022)230011。
‘牡育薯1号’生育期77 d,植株半直立,平均株高约68.8 cm,生长势强,茎绿色,叶绿色,花冠浅紫色。
天然结实性中等。
块茎卵圆形,黄色皮、深黄色肉,芽眼深度中等。
平均单株结薯数6.1个,平均单薯重171 g,商品薯率79.70%。
干物质含量19.00 g/100 g,淀粉含量13.30g/100 g,块茎粗蛋白含量2.04 g/100 g,维生素C含量14.20 mg/100 g,还原糖含量1.10%。
2年区域试验中,较对照‘克新13号’平均总增产9.16%。
中抗晚疫病、中抗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和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Y,PVY)。
‘牡育薯1号’适宜在黑龙江省春季种植。
【总页数】4页(P45-48)【作者】解国庆;董清山;范书华;王艳;张丽微;华玉晨;赵云彤【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32【相关文献】1.马铃薯新品种——牡紫薯1号2.马铃薯新品种——牡紫薯1号3.香糯特用水稻新品种牡育稻44的选育4.薯片及全粉加工兼用型马铃薯新品种‘龙薯8号’的选育5.马铃薯新品种会薯14号的选育示范与种薯扩繁技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薯3号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选育。
早熟鲜食品种,生育期67天左右。
块茎椭圆形,薯皮、薯肉均为黄色,表皮光滑,芽眼少而浅,单株结薯5.6个。
抗花叶病毒病,不抗晚疫病。
每667平方米产量1700公斤左右,蒸食品质优,适宜湖南省作春秋两季种植。
中薯12号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选育。
早熟鲜食品种,生育期70天左右。
结薯集中,块茎椭圆形,表皮光滑,芽眼浅,薯皮、薯肉黄色。
抗马铃薯X 病毒病,中抗马铃薯Y 病毒病,中度感晚疫病。
每667平方米产量1800公斤左右。
中薯13号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选育。
早熟鲜食品种,生育期72天左右。
结薯集中,块茎扁长圆形,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浅。
植株高抗马铃薯X 病毒病,抗马铃薯Y 病毒病,中感晚疫病。
每667平方米产量1700公斤左右。
费乌瑞它由荷兰引入。
又名荷兰薯、荷兰7号、荷兰15号、鲁引1号和津引8号等。
极早熟鲜食品种,生育期60天左右。
块茎长椭圆形,薯皮淡黄色,薯肉鲜黄色,表皮光滑,薯块大而整齐,芽眼数少而浅,结薯集中,块茎膨大较快。
块茎休眠期短,较耐贮藏。
蒸食品质较好,也适宜炸片和炸条加工。
易感晚疫病,块茎轻感环腐病和青枯病、抗Y病毒病和卷叶病毒病。
每667平方米产量1700公斤左右,高产可达3000公斤。
湘马铃薯1号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选育。
早熟,生育期60天左右。
块茎长椭圆形,表皮光滑,芽眼浅而少,薯皮、薯肉均为黄色。
结薯集中,单株结薯6个~8个,单薯重150克左右。
品质好,适作鲜薯食用。
春季露地地膜覆盖栽培每667平方米产薯2000公斤左右。
早大白辽宁省本溪市马铃薯研究所选育。
极早熟,生育期60天左右。
单株结薯3个~5个,薯块扁圆形,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深度中等。
对病毒病耐性较强,较抗环腐病和疮痂病,感晚疫病。
适宜早熟栽培,每667平方米产量2000公斤左右。
中薯2号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
极早熟。
块茎近圆形,皮肉淡黄色,表皮光滑,芽眼浅,结薯集中块茎大,单株结薯4个~6个,每667平方米产量1500公斤~2000公斤,高产可达3500公斤。
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在大力支持下,经过产业布局规划的实施,我省马铃薯产业以脱du种薯三级繁育体系建设为抓手,按照“提高淀粉质量、扩大鲜薯外销、开发种薯产业”的总体思路,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完善种薯繁育和质量控制体系,改善贮藏条件提高贮藏质量,加大一级种薯推广,推广抗旱高产综合栽培技术,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已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战略性主导产业。
一、马铃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一)主要成效1、生产稳步发展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266万亩,平均亩产鲜薯830.5公斤,鲜薯总产44.2吨。
种植面积增加134.5万亩,平均亩产增加226.5公斤。
目前,马铃薯面积位居各作物第二位,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23%,马铃薯产量占占全省粮食总产的11%。
近年来,马铃薯销售价格连创新高,马铃薯种植户从马铃薯产业中的收入逐年提高,人均马铃薯纯收入已超过1000元。
2、区域布局基本形成经过多年的调整优化,我省马铃薯种植形成了区域相对集中、各具特色的早熟菜用薯、淀粉加工薯、晚熟菜用薯和种薯生产四大基地。
早熟菜用薯基地主要集中在中部,品种以克新1号为主,种植面积占全省的20%左右。
淀粉加工薯基地主要集中在,品种以庄薯3号、陇薯3号等为主,种植面积占全省的30%左右。
晚熟菜用薯基地主要集中在,品种以青薯9号、青薯168、冀张薯8号等为主,种植面积占全省的40%左右。
种薯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高海拔地区,种植面积占全省的10%左右。
3、脱du种薯三级繁育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在总结经验和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率先提出了建设马铃薯脱du 种薯三级繁育体系的思路。
目前初步建成了以脱du苗和原原种工厂化、集约化生产为核心,原种和一级种梯级扩繁的三级繁育体系。
一是建成了脱du核心种苗生产供应中心,实行核心种苗统一生产和供应。
二是建成了5个脱du快繁中心,原原种生产能力达到1.2亿粒。
三是建成了布局合理、高产稳产的种薯繁育基地,2015年建设原种基地2万亩,生产原种2.2万吨;一级种薯基地22万亩,生产一级种26万吨。
农资广角·市场马铃薯新品种铃薯新品种——“黔芋黔芋88号”“黔芋8号”是由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和贵州金农马铃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根据贵州气候选育而成的马铃薯中早熟品种,具有抗病性好、结薯集中、商品薯率高、蛋白质含量较高等特点,是鲜食特色品种,其食味评分在2015年贵州15个马铃薯品种(系)中排名第一。
目前,“黔芋8号”已成为贵州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推品种之一。
1.特征特性。
生育期83天,熟期中熟。
株型直立,小叶边缘波状程度无或极弱,茎色绿,茎翼形状直形。
花冠白色,花冠形状近五边形,大中薯率80%,薯块形状卵圆形,薯皮颜色黄色,薯肉颜色中等黄色,芽眼浅。
单株结薯数12.77块,平均单薯重41.43克,商品薯率68.58%。
经测定,含干物质20.7%、淀粉16.15%、蛋白质2.32%、维生素C25.08毫克/100克、还原糖0.218%。
抗轻花叶病毒病、重花叶病毒病,中抗晚疫病、早疫病。
第1生长周期每667平方米(1亩)产1623.78千克,比对照威芋3号增产74.13%;第2生长周期每667平方米产1914.5千克,比对照威芋3号增产104.43%。
2.栽培技术要点。
①适合西南中高海拔生态区春季种植。
不能与茄科作物连作,应实行3年以上轮作,本品种应在微酸性土壤,以pH值5.5~6.5为最适宜。
土壤耕深应在30~35厘米。
②选用合格种薯。
播种前应切块消毒,50克整薯直播,50克以上块茎切种,切种的刀具要用高锰酸钾消毒,每块母薯带1~2个芽,切块重30~35克。
切块后的种薯每100千克用4千克草木灰或滑石粉、200克甲霜灵拌种。
③播种。
选择水肥条件好的地块种植,10厘米地温稳定在5℃为适宜播种期。
株行距根据当地的栽培耕作习惯,一般每667平方米种植3500~4000株。
④合理施肥。
以农家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根据当地土壤肥力状况科学施用氮、磷、钾等化肥,实施配方施肥。
2023年第8期新品种137鲜食马铃薯新品种张农薯1号张玲玉1 王维东2 薛 薇3 李 伟1 满全财1 蔡心汝1 苏润东1 张建恒1 崔江慧1(1河北农业大学,保定071000;2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张家口075000;3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摘要:张农薯1号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与河北农业大学联合培育,以国外品种Burbank-56为母体,利用系统选育技术培育出的马铃薯新品种。
该品种于2022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马铃薯(2022)130062。
该品种产量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强,产量稳定,适宜在河北张家口、承德等相似生态地区推广种植。
对张农薯1号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全面介绍,以期为河北省鲜食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马铃薯;新品种;鲜食;张农薯1号A New Fresh Potato Variety Zhangnongshu No. 1ZHANG Lingyu1,WANG Weidong2,XUE Wei3,LI Wei1,MAN Quancai1,CAI Xinru1,SU Rundong1,ZHANG Jianheng1,CUI Jianghui1(1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aoding 071000,Hebei;2Zhangjiak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Zhangjiakou 075000,Hebei;3Baod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Baoding 071000,Hebei)马铃薯是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全球的第四大主粮作物,2020年河北省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5.7万hm2,主要分布于河北张家口、承德等地[1-2]。
马铃薯块茎中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淀粉、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3]。
中国马铃薯发展历史、育种现状及发展建议蔡兴奎;谢从华【摘要】马铃薯是我国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栽培面积近600万hm2,年产量约9 000万t,居世界首位.中国农业部预计今后20a间,我国需增产500亿kg粮食保障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马铃薯的贡献率将达到50%.本文综述了中国马铃薯的起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系统回顾了中国马铃薯的育种现状、各个时期的主要育种目标及品种应用状况,在此基础上,为中国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提出几点设想和建议.【期刊名称】《长江蔬菜》【年(卷),期】2016(000)012【总页数】4页(P30-33)【关键词】马铃薯;发展历史;育种现状;发展建议【作者】蔡兴奎;谢从华【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30070;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32谢从华男,博士,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教授,1989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博士,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洲马铃薯协会会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英国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副主编、《中国马铃薯》常务编委、《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编委等。
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80余项,主持选育马铃薯品种3个(其中1个为国家级品种),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主编《植物细胞工程》等学术专著。
1.1 中国马铃薯的引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L.)起源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
其资源丰富,现已鉴定出228个种,其中最重要的是四倍体马铃薯栽培种。
那么,四倍体栽培种是如何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呢?史料记载,西班牙人在1532-1570年征服了秘鲁,将马铃薯栽培种带回西班牙;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人,从南美搜集烟草等植物种子,把马铃薯栽培种带到了英国。
几个马铃薯品种简介大西洋(Atlantic)美国品种,1978年由农业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引入。
中熟,生育日数从出苗到成熟90d左右。
株型直立,分枝数中等,株高50cm左右,茎基部紫褐色,茎秆粗壮,生长势较强。
叶绿色,复叶肥大,叶缘平展,花冠浅紫色,雄蕊黄色,花粉育性差,可天然结实。
块茎介于圆形和长圆形之间,顶部平,淡黄皮,白肉,表皮有轻微网纹,芽眼浅,块茎大小中等而整齐,结薯集中。
块茎休眠期中等,耐贮藏。
蒸食品质好,鲜薯淀粉含量15%~17.9%,还原糖0.03%~0.15%,是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炸片品种。
植株不抗晚疫病,对马铃薯轻花叶病毒PVX免疫,较抗卷叶病毒病和网状坏死病毒,感束顶病﹑环腐病,在干旱季节薯肉有时会产生褐色斑点。
一般亩产1500kg左右。
该品种喜肥水,适应性较广。
种植密度以每亩4500株左右为宜。
目前在内蒙古﹑黑龙江﹑河北﹑吉林等一二季作区作为炸片品种种植。
中薯5号由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在中薯3号天然结实后代中选育所得。
早熟品种,出苗后生育日数67d左右,常温条件下块茎休眠期50天左右。
株型直立,株高50cm左右,叶深绿色,叶缘平展,复叶大小中等,生长势较强,茎绿色,分枝数少,生长势较强;花冠白色,天然结实性中等,有种子;块茎略扁长圆形、圆形,大而整齐,淡黄皮淡黄肉,表皮光滑,商品薯率70%左右,芽眼极浅,结薯集中。
农业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苗期接种鉴定和品质分析,抗重花叶病毒病PVY,中抗轻花叶病毒病PVX、卷叶病毒病PLRV;鲜薯含干物质16.84%、淀粉10.44%、还原糖0.31%、粗蛋白 1.84%、Vc 20.3毫克/100克;炒食品质优,炸片色泽浅。
2002-2003年参加国家马铃薯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01公斤,比对照东农303增产19.45%;200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094公斤,比对照东农303增产13.04%。
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马铃薯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早熟马铃薯套种鲜食玉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马铃薯和玉米是中国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它们不仅营养丰富,而且生长周期短,是农民们重要的经济作物。
同时,早熟马铃薯和鲜食玉米的套种组合也是减轻土地压力和提高农业效益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面介绍早熟马铃薯套种鲜食玉米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一、选好品种马铃薯的品种应选择早熟、产量高、抗病性强、质量好的品种,如“红一号”、“欢乐龙”等;而鲜食玉米也应选择耐寒、结实、品质好的品种,如“玉米蛋”等。
二、地块准备在地块准备方面,要选择土质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适合播种的场地。
为了增加土壤的控水能力和保水性,可以在田间进行草堆化处理,同时对土壤进行酸碱度调整和有机肥的施加,同时定期翻耕,保证土层深厚松散。
三、育苗播种马铃薯苗的育种周期为30-40天左右,可以在文件夹或者塑料温室中培育苗插,同时定期进行浇水和通风,保证苗期和质量。
对于玉米的育苗,可采用土堆式育苗。
先挖出一些小土坑,然后用淘米水或发酵液浸泡玉米种子,晾干后分装入土坑中,再将土覆盖在种子上,保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同时,在播种前要施加3-5公斤亩的腐熟有机肥,更加有利于幼苗生长。
四、栽培管理在田间种植后的马铃薯,需要注意杂草的清除、施肥、灌溉等管理工作。
同时要及时除去病虫害,保证生长期内的健康和发育。
对于玉米也需要注意去除杂草,保证足够的灌溉和肥料供给,同时要及时除去草蝗等有害昆虫,保证玉米的良好发育。
五、收割和保存马铃薯和玉米都需要在适当的时期收割,马铃薯要在秋季进行,玉米则在成熟后进行收割。
收割后要注意及时存储,马铃薯要储存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而玉米则需要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曝晒后再储存,以保证它们的品质和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