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中的谬误举例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论中的谬误举例——从这个鸡蛋真难吃说起(鉴于辩论课的成绩下来了,鉴于周帅看的起,给了个高分,鉴于我热衷于分享的心态......把它贴出来以博一哂

“这个鸡蛋真难吃”系列,是有人根据网络口水战中经常出现的一些谬证而做出的系统性归纳。在讲辩论中的谬误这节课中也有展示过,不过我觉得课上没有对这个归纳做出系统的分析,下面我就对此阐述一下我个人看法,也借此着重分析一下现今无论在实际生活中还是辩论赛场上通行的几个谬证。

一、质疑动机

例:这鸡蛋真难吃。

A.隔壁的鸡给了你多少钱?

B.你这么说是什么居心什么目的?

C.注意,此人IP在国外。

中国人的自古以来的争论似乎都很少着眼于具体的事实和义理,而多是喜欢从立场和动机的角度去批判。一般知识分子骂人,都喜欢先占据道德制高点,揭露出对方一些不符合道义上的丑事,如品行不端,与良家妇女有染之类,并伺机把自己神圣化为先贤的代言人,这样不管对方说了什么,都可以因为他所在的“反动”立场而一概被抹杀。到了近代,旧道德这面旗帜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不是那么管用了,而革命和爱国先后成为了最有力的旗帜。近代在讨伐对方的檄文中总是得加上“反革命”几个字的,而到了现在的网络时代,随着革命浪潮的退去,民族主义成为了最强劲的一道大旗伫立在话语权的制高点上。具体表现在现在的网络辩论中,则是不管你说了什么,尤其是当你说到对政府的不满和对现代政治理念的追求时,都很容易被冠以“美帝走狗”、“网络特务”,甚至于直接贴出一篇所谓的CIA招募“五美分”的文章代替直接的反驳。不过在很多情况下,“五毛”之名也被滥用了,很多表示对government支持的人也被直接贴上“五毛”的标签而省去了具体的反对理由。

这种以动机和立场代替直接反驳的倾向,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善恶对立观所带来的。凡站在“善”的立场,不管具体说的是什么,都很容易被认为是绝对正确、不容置疑的,相反,如果是站在“恶”的立场,再怎么说也变成“信口雌黄”、“污言秽语”了。有句话叫“用子弹解决对手永远比用舌头说服对手更有效”,放在这里,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能用立场否定对方的话就不会有人用道理驳斥对方了。

二、虚张声势

例:这个鸡蛋真难吃

A.比前年的蛋已经进步很多了。

B.隔壁家那鸭蛋更难吃,你咋不说呢?

C.胡说!我们家的鸡蛋比邻居家的鸭蛋好吃五倍!

这种论证方式,是典型的文不对题,虚张声势。通过一些对比或者对相似事务的描述,并通过夸张的语气和激烈的言辞来吸引观者的关注,借此转移大家的注意力以回避对问题本身的讨论。这种论证方式看起来气势磅礴,但其本身往往缺乏逻辑性和说服力。勒庞在《乌合之众》中说大众总是易于受激情言辞的煽动而往往难以作出冷静的辨析,这种虚张声势的

论辩方式大行其道也就很自然了。这种这种论辩方式在辩论赛场上用的很多,因为辩论赛本身作为一场show的成分往往并不比论辩说理的成分少,特别是在评委不是很专业的时候,更容易被华丽的言辞所迷惑而没注意具体的说理,事实上,外界对武大辩风“技术流”的指责,也主要是针对于这种华丽的形式大于实际的内容。

在此顺便说一下那场著名的01年国辩决赛。关于这场比赛的探讨和解析很多,关于武大为什么会输的讨论更是汗牛充栋。在我看来,当年的武汉大学代表队在形式上的华丽可谓是做了极致了,每一次站起来说话都或是滔滔不绝,激情澎湃,或是潺潺细水,让人如饮甘露。可是,可是,为什么会输了呢?因为他们遇到了一只极为“朴实”但却极为讲道理并且极为让人能把他们的道理听的进去的马来亚代表队,因为他们遇到了一群虽然来自世界各国但学养十分丰富且能静下心来冷静分析的评委团,但这两个还只是前提条件,关键的原因是:武大代表队在华丽的形式下,难掩内容的空洞和缺失。

回到这场辩论的辩题——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我看过这场比赛的视频也不下三遍了,但在最初的惊异、兴奋、叫好之后,我发现正方,也就是武大代表队全程只是在强调一件事情——金钱是很多恶产生的原因。赌博、抢劫、偷窃,这些都是恶,这些都是由金钱引发的,金钱都是这些恶的原因,但是,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就我看到后面的感觉而言,正方大部分时间只是用一些激情而华丽的言辞来包裹这个人所共知毫无疑问的道理而已。而什么是人所共知毫无疑问的道理?太阳东升西落,人得吃喝拉撒,会议发言上的长篇大论……对于这些,我们通常用另一个词来代替,那就是——废话。是的,恕我直言,武大全场只是说了一通华丽的废话而已,“金钱是很多恶产生的原因”,既无法回应反方提出的“金钱没产生的时候有没有恶”,也无法应对一些由其他因素导致的恶,如人的性欲,征服欲,甚至是变态的虐待欲。在“万”的解释争夺战上一味地凭借字典,也显得十分的苍白无力。最终的输,也自然是无可挽回的了。

我觉得,除了课堂上所讲的“要先承认我们论证这个辩题的困难”、“对…金钱是万恶之源‟这句话别太较真”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挖掘金钱和恶之间的内在关系,而不单是作表面的强加并列。金钱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恶”是人们通过语言抽象建构出来的一个词,它在根本上来说是违背人类统一的社会规范的一种行为,而这种人类统一的社会规范的产生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变迁而产生的。在远古时代,礼仪伦理尚未建立,只有每个人厌恶的“恶”(wu)而没有社会统一认定的“恶”(e),但随着社会的分化或者说是进化,社会的礼仪伦理开始建立并且统一,与此同时金钱作为分化的一个标志也开始出现。它的出现并不仅仅代表着商品货币化,更是代表着对社会资源的占有通过一个统一的符号表现出来,因而它也是社会分化的标志甚至于催化剂。托克维尔说社会规范总是依据上层阶级的意志而建立的,在此作为违背社会规范的“恶”就与阶级分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了,而作为阶级分化标志的“金钱”,它作为“恶”的源泉(虽说不能是全部的源泉,但起码是最重要的一股),也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很多时候越是声势浩大,气势汹汹,越是内容空泛,毫不讲理。这种论辩方式在普通大众面前或许行得通,但在专业人士面前,或者是普通人细细思索后,就很难唬得住人了。不过很高兴看到今年的武大代表队开始走一种平实的风格,从开头的自我介绍就看得出,没有华丽的言辞,有的只是娓娓道来的那种亲切感和厚重感。希望武大辩风能就此转向,或许说,这就是回归武大辩论本来的样子。

三、因果倒置

例:这个鸡蛋真难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