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农村土地承包法_与已婚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_省略_家庄地区妇女回娘家索要承包地案
- 格式:pdf
- 大小:124.87 KB
- 文档页数:7
村村民委员会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为例薛翰默1 滕佳2摘要:近年来,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被侵害的案例屡见不鲜。
农村地区观念上男女的不平等以及制度上的不完善,如集体成员资格认定无统一标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相关法律规定的不明确等导致妇女的土地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本文拟通过案例分析发掘制度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制度的完善。
关键词: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一、案情概述2009年陈某经朋友介绍与广西省X县某村村民粟某相识,且二人于次年2月1日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并于次年农历9月27日在河南省Y县某村举行了结婚典礼仪式,婚后陈某户口仍在Y县某村未迁出,且在广西省X县某村至今未分得承包地。
2015年4月,Y县某村进行土地调整,将陈某原承包地收回。
陈某认为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简称《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三十年稳定不调整”和本法第31条规定:“承包期内,妇女结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其承包地不应被Y县某村收回。
陈某于2015年5月14日提起诉讼,请求Y县某村村委会保留陈某原承包地,且诉讼费由Y县某村村委会负担。
一审法院认为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6条规定:“农村土地承包,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
承包中应当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侵害妇女应当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以及上述本法第31条规定,判决支持陈某的诉求。
Y县某村村委会不服此判决并提起了上诉,其理由有三:一、Y县某村土地调整已经村两委、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系依法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18条、第19条赋予本村村委会村民自治的权力。
二、陈某户口虽在本村,但其与丈夫长期在外打工,并在他处购有房产,不属于本村村民,不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0条出嫁女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规定,原审法院适用法律不当。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例分析案例一:出嫁女还可以继续承包经营本村的土地吗?【案情介绍】老王的女儿小王在本村小王村承包了1亩土地,后嫁到了外村大张屯。
前不久小王听说自己丧失了在本村承包经营土地的权利。
那么,如果本村的女孩出嫁到了外村,还可以继续承包本村的土地吗?【律师解答】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0条的规定,承包期内,妇女结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具体到本案中,针对出嫁女小王如今面临的这种情况,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形进行相应的处理。
一方面,如果小王在新居住地即大张屯取得承包地,则小王村可以收回其原承包地;另一方面,如果小王在大张屯没有取得承包地,则小王村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亦即出嫁女小王还可以继续承包经营本村的土地。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0条还规定,如果妇女离婚或者丧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承包地;妇女离婚或者丧偶后虽然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同样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案情介绍】2018年,小刘承包了村里的2亩耕地和10亩草地,后小刘全家迁入了某地级市并转为非农业户口。
那么,小刘需要将其承包的土地发还给村里吗?【律师解答】《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6条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应当按照承包方的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允许其依法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发包方。
承包方不交回的,发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
承包期内,承包方交回承包地或者发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地时,承包方对其为了提高土地生产能力而在承包地上进行的投入,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
具体到本案中,根据上述规定小刘应当将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村里即发包方。
如果小刘不交回,村里可以收回其所承包案例二:全家迁入市区转为非农业户口之后,应将承包地交给村里吗?法制在线【案情介绍】张某和王某育有一子张小某,张小某结婚后便另立门户。
农村⼟地承包经营权可以继承吗根据《农村⼟地承包法》第⼗三条的规定,家庭承包是以农户为⽣产经营单位进⾏的承包,当农户家庭中部分成员死亡的,由于作为承包⽅的户仍然存在,因此不发⽣继承问题;家庭成员全部死亡,家庭消亡,即户不存在的,更不发⽣⼟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问题,应当由发包⽅收回承包地。
但承包⽅应得的承包收益,依照继承法的规定继承。
按照《农村⼟地承包法》第⼆⼗六、⼆⼗七条规定的情形进⾏个别调整的,即承包⽅依法交回的承包⼟地和发包⽅依法收回的承包⼟地,应遵循的程序是: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以上成员或是三分之⼆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并报乡(镇)⼈民政府和县级⼈民政府农业⾏政主管部门批准。
其收回的⼟地应当⽤于调整承包⼟地或者承包给新增⼈⼝。
但是,《农村⼟地承包法》第五⼗条规定:“⼟地承包经营权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式取得的,该承包⼈死亡,其应取得的承包收益,依照《继承法》的规定继承;在承包期内,其继承⼈可以继续承包。
案例:村民温⽼⼤之妻于⼆轮⼟地承包前去世,温⽼⼤和两个⼥⼉共承包了三份承包地,两个⼥⼉分别于1998年和2004年出嫁,户⼝也于出嫁时迁出本村民⼩组。
2007年温⽼⼤死亡,临死前,温⽼⼤将⼟地交由其弟弟温⽼⼆耕种。
现村民⼩组因为修建公路需要占地,要求温⽼⼆交出温⽼⼤及两个⼥⼉的⼟地,主要⽤于补偿其他被占地村民。
温⽼⼤⽆其他第⼀顺序继承⼈。
本案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可以从以下⼏⽅⾯思考:⼀、外嫁⼥的⼟地承包经营权特别保护《农村⼟地承包法》第三⼗条规定,“承包期内,妇⼥结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妇⼥离婚或者丧偶,仍在原居住地⽣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农村⼟地承包法的颁布实施,⽆疑对有效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产⽣促进和规范作⽤,尤其肯定农村⼟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体制,完善⼟地承包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的占有、使⽤及收益的权利,使农民对⾃⼰承包经营的⼟地有更⼤的⾃主权,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农村承包地管理总第235期28农村经营管理 2022.9现实中,对于出嫁、离婚或者丧偶农村妇女原承包地的处理,各地做法无外乎有三种:一是有的村硬性规定,妇女一旦出嫁、离婚或丧偶再婚,户口必须限期迁走,到期不论户口迁走与否,承包地一律收回。
二是妇女出嫁、离婚或丧偶再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保留其原承包地;在新居住地取得承包地的,集体收回其原承包地。
三是妇女结婚出嫁、离婚或者丧偶,不管其是否在新居住地取得承包地,原居住地都保留其原承包地不动。
那么,这三种做法是否正确妥当?笔者认为,需要同时从两方面进行分析考量。
一方面,从落实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角度来看,要切实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在现实中,有的村以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决议、村委会决定或村规民约的形式,将出嫁妇女和离婚、丧偶再婚妇女户口强行迁出,并强行收回她们承包的土地,从而引发群众上访,影响社会稳定。
根据我国传统习俗,农村妇女出嫁后一般户口迁入婆家所在地,成为婆家所在地集体经济组织新成员。
为了方便生产生活,妇女嫁入方所在村应该优先解决其土地承包问题。
但是,对于离婚或者丧偶农村妇女,不论是在原居住地生活还是迁入新居住地生活,由于农村妇女离婚后土地承包经营权往往依附于前夫,无法单独分离出来,而娘家所在地或者新居住地也很难落实承包地,导致她们的土地承包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维护。
为保护出嫁、离婚或者丧偶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承包期内,妇女结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妇女离婚或者丧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任何组织和地方所作出的决定以及村规民约,都不应该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
部分村强行收回出嫁、离婚或者丧偶农村妇女原承包地的做法无疑是侵害了妇女合法权益,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
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应认真听取群众诉求,严肃查处土地承包违法案件特别是侵害妇女土地承包权益的案件,切实维护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合同法篇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新华网北京8月29日电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天通过了农村土地承包法。
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73号主席令,公布了这部法律。
新华社今天受权全文播发了农村土地承包法。
农村土地承包法全文约7000字,共有5章、65条,分为总则、家庭承包、其他方式的承包、争议的解决和法律责任、附则。
这部法律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村土地承包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
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村土地。
农村土地承包后,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不变。
承包地不得买卖。
具有深远意义。
(完)目录总第二节第三节承包期限和承包合同第四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第五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第三章其他方式的承包中公河南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中公教育接待⑧群249687731,加群请说明来自文库,方便管理通过!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第四章争议的解决和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第三条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农村土地承包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第四条农村土地承包后,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不变。
承包地不得买卖。
第五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和非法限制成员承包土地的权利。
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
承包中应当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第八条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
国家鼓励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增加对土地的投入,培肥地力,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1、《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从国家基本大法的角度规定了公民的平等权,也包括了平等获得财产和相关权益的权利;2、2001年新修正的《婚姻法》第二条规定男女平等;第十三条规定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第三十九条规定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3、《农村土地承包法》从专门法的角度规定了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
第五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第六条进一步规定农村土地承包,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承包中应当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侵害妇女应当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三十条规定承包期内,妇女结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妇女离婚或者丧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此外,该法还规定了侵害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第五十三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侵害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五十四条第7项规定发包方剥夺、侵害妇女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应当承担停止侵害、返还原物、恢复原状、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4、2005年修改通过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也明确规定了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保护。
第二条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第三十条规定,“农村划分责任田、口粮田等,以及批准宅基地,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权利,不得侵害妇女的合法权益”。
“妇女结婚、离婚后,其责任田、口粮田、宅基地等,应当受到保障”。
第三十二条规定妇女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补偿费使用以及宅基地使用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第三十三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妇女未婚、结婚、离婚、丧偶等为由,侵害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各项权益;因结婚男方到女方住所落户的,男方和子女享有与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平等的权益;第五十五条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以妇女未婚、结婚、离婚、丧偶等为由,侵害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各项权益的,或者因结婚男方到女方住所落户,侵害男方和子女享有与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平等权益的,由乡镇人民政府依法调解;受害人也可以依法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家庭承包第一节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第二节承包的原则和程序第三节承包期限和承包合同第四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第五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第三章其他方式的承包第四章争议的解决和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第三条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农村土地承包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
第四条国家依法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
农村土地承包后,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不变。
承包地不得买卖。
第五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和非法限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土地的权利。
第六条农村土地承包,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
承包中应当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侵害妇女应当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七条农村土地承包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
第八条农村土地承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保护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
国家鼓励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增加对土地的投入,培肥地力,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第九条国家保护集体土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十条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第十一条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依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负责全国农村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的指导。
押夹iM •法系万家文通事故玖方不得迷逸江西省兴国县人民法院(342400)颜梅生【咨询】我丈夫驾车被追尾后,发现自己的 车损失不大,考虑责任在对方,虽见对方受伤,但 自己急于赶路且四周无人,便驾车离去。
对方司机 因受伤没有得到及时医治而死亡,近日法院以交通 肇事罪对我原本没有责任的丈夫处以刑罚,并判令 赔偿对方司机家属损失。
请问:这是为什么?【解答】法院的判决并无不当。
一方面,你 丈夫的行为同样构成逃逸。
逃逸是指行为人在交通 事故发生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2 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 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 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也就是 说,发生事故后逃逸的当事人以及故意破坏现场的 当事人,需推定负全部责任。
与之对应,虽然事 故源于对方司机追尾,但并不能否定已经发生交通 事故,你丈夫在事后一走了之,尤其是明知对方司 机伤势严重并导致对方司机因没有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明显具备逃逸的构成要件,且必须承担事 故的全部责任。
另一方面,你丈夫的行为同样构 成交通肇事罪。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 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 第1款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 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①死亡1人或者重伤3 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②死亡3人 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③造成公共财产或者 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
”而《中华人 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 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 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 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 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51保障“外嫁女”合法权益——最高检、全国妇联维护农村妇女涉土地合法权益行政检察典型案例摘编基本案情:张某甲原系江苏省某镇某社区居民,其父母曾建有瓦房四间,并育有四女,后四女因婚嫁户口均从某社区迁出。
张某甲父母先后去世。
2005年,某社区将张某甲父母的宅基地、承包地收回,重新发包给张某甲堂兄张某乙经营并签订土地承包经营合同,某市人民政府向张某乙户颁发了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
2007年3月,张某甲离异后,户口迁回某社区。
2013年5月,张某乙夫妇将张某甲父母所建房屋拆除。
张某甲等四姐妹将张某乙夫妇诉至法院,要求恢复房屋原状,未获法院支持。
后张某甲的其他姐妹均出具书面声明,自愿放弃继承权。
2015年12月,张某甲向某镇人民政府递交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申请书,请求确认其父母的原宅基地、承包地的土地使用权归其享有,并确认张某乙与某社区签订的土地承包经营合同无效。
2017年3月,某镇人民政府对张某甲的确权申请作出不予受理决定。
张某甲不服该决定,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一审法院认为,案涉土地已被某社区收回并发包给张某乙承包经营,根据《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争议案件不属于土地权属争议受案范围,某镇人民政府作出不予受理决定,符合法律规定,张某甲可依法另行寻求权利救济,遂判决驳回张某甲诉讼请求。
张某甲提出上诉、申请再审,均未获支持。
张某甲不服,向某市人民检察院申请监督。
调查和督促履职:某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受理。
经审查原审卷宗,检索关联案件,实地走访调查,查明:自2013年以来,张某甲因案涉房屋及土地争议提起财产损害赔偿、不当得利返还、土地登记行为违法等13件民事、行政诉讼,其诉求均未获支持。
相关生效判决虽已确认张某甲因继承取得案涉房屋所有权及宅基地使用权,亦指出某镇人民政府应当针对张某甲多年反映的宅基地被侵占问题妥善做好协调工作,但均未对该问题作出具体明确的裁决,导致案涉争议始终“诉而不决”。
出嫁女能在户口迁出地取得承包地吗?这绝对实用处理此类问题的依据是:《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六条规定:“农村土地承包,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
承包中应当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侵害妇女应当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二十八条规定:“下列土地应当用于调整承包土地或者承包给新增人口:集体经济组织依法预留的机动地;通过依法开垦等方式增加的;承包方依法、自愿交回的。
”第三十条规定:“承包期内,妇女结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妇女离婚或者丧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成员作出的决定侵害村民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村民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予以撤销,责任人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村民委员会不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法定义务的,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责令改正。
”《妇女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妇女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补偿费使用以及宅基地使用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第三十三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妇女未婚、结婚、离婚、丧偶等为由,侵害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各项权益。
”第五十二条规定:“妇女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十五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以妇女未婚、结婚、离婚、丧偶等为由,侵害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各项权益的,或者因结婚男方到女方住所落户,侵害男方和子女享有与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平等权益的,由乡镇人民政府依法调解;受害人也可以依法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的通知》(厅字〔2001〕9号)规定:“根据传统习俗,妇女出嫁后一般都在婆家生产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