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复习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五四运动:背景:1)政治上: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与割据纷争。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和工人阶级力量的成长壮大,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无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3)思想文化上:反封建主义新文化运动兴起。4)国际上: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潮流对中国的影响爆发原因:1)新的社会力量的兴起和新的指导思想的传入、势必引起中国革命的巨大变化。2)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紧和北洋军阀对内残酷统治。3)对外卖国投降所造成的严重民族危机。4)导火线:中国政府在巴黎社会上的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历史意义:①五四运动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强大力量。②五四运动即是一个爱国政治运动,又是一次文化运动,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③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④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从此以后,中国革命已不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民主义革命了。

2、各派“新思潮”的竞起:①(美)杜威:实用主义,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流派,胡适宣传。②(英)罗素:基尔特社会主义,亦称行会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梁启超、张东荪宣传。③(俄)克鲁包特金无政府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思潮,刘师复、黄凌霜、区声白等宣传。④(日)武者小路实笃:新村主义,周作人宣传;⑤工读主义,是综合克鲁泡特金“互助论”、俄作家托尔斯泰的泛劳动主义,新村主义而形成的,王光祈宣传;⑥(英)欧文,合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这些新思潮一方面有冲击封建主义、反对思想禁锢的作用;另一方面却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高潮起点:①香港海员罢工(1922.1.12—3.8)②全国劳动大会的召开(1922.5)③劳动立法运动(1922.8)④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2.9)⑤开滦五矿大罢工(1922.10)⑥最高潮: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3.2)意义: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提高了中国工人阶级和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教训:中国工人阶级孤军奋战是不能战胜强大敌人的必须团结广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民主派,建立广泛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武装力量,进行武装斗争,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二大”后工人运动的特点:(1)工人阶级在自己的政党的领导下觉悟迅速提高,罢工斗争从主要是为增加工资,改善待遇的经济斗争发展到主要是为争自由、争民主权利,反帝反军阀的政治斗争。(2)工人的组织程度明显提高,出现了地方总工会和产业总工会。中国人工阶级是益成长为具有全国影响的重要政治力量。

4、N 北京政变:在直奉战争爆发后,1924年10月19日,直系将领冯玉祥回师北京;23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总统曹锟。随后,冯军改称国民军,配合奉军对直作战。北京政变使中国政局发生重大变化。11月中向冯、张、段在开津举行会议,决定组织中华民国临时下政府,段为恰时执政。这样,在北京政变推倒直系统治后,北京政权又落到奉张和段为首的军阀官僚手中。

5、国民党新右派的崛起:(1)国民党“二大”(1926.1.1~19日)目的:为了捍卫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维护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推进国民革命的发展。蒋在党军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从而为他逐步夺取革命领导权,从事反革命活动提供休条件给革命事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2)中山舰事件:性质:是蒋介石篡夺革命领导权,特别是篡夺军权的关键的一步。4月16日,蒋取代汪精卫而任军事委员会主席。从此蒋一步掌握了国民党的军政大权,也更加放胆地采取共活动。(3)整理党务案(1925.5)蒋通过“二大”和中山舰事件取得了政治上,军事上的显赫地位;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是国共力量消涨的分水岭

6、N 迁都之争:是四一二政变前夕,国民党内的革命力量与蒋代表的右派力量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还是迁往南昌问题上产生的激烈争论。“迁都之争”实质上是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斗争,是蒋准备公开叛变革命的一个严重步骤。这次争论以蒋的失败中告终。国民政府于1926年12月从广州迁都武汉,至1927年7月汪精卫等公开叛变革命止,统称为武汉国民政府时期。

7、国民大革命:性质:是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以打倒北洋军阀为直接目标的反帝反封的大革命。意义:1)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组建了国民革命军,广泛开展了工农运动,胜利地进行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2)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使国民革命的思想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步,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失败原因:1)客观:同盟者国民党内的反动集团叛变了革命,当时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力量远远超过了革命力量之外2)主观:则是因为共产党尚处于幼年时期,对于中国的历史、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都懂得不多,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及其怎样结合还没有完整统一的认识;特别是在革命的后期,以陈独秀为首的党的领导人在指导革命过程中的失误,放弃了革命领导权,终于造成革命的最后失败。经验教训:(1)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必须对资产阶级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政策。(2)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无产阶级只有发动广大农民,满足农民的地位要求,才能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保持和巩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3)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的组织形成是军队。在武装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只有建立一支自己的武装力量,革命才能胜利(4)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首先是加强党在思

想、政治上的建设,是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8、东北易帜:1928年6月4日,在沈阳郊外,日本人在皇姑屯东站将张作霖炸死。张学良承袭父职,担任东北保安总司令。7月1日,通电宣布与南京方面停止军事行动。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30日,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学良的易帜挫败了日本策划东北独立的阴谋,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的阴谋,对中国的统一作出了贡献。

9、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内政和外交政策:1)、公布施行《训政纲领》2)、改组国民政府3)、4)、编遣全国军队5)、召开国民党“三大”(1929.3.15—27日)6)“改订新约”运动: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在所谓“北伐告成”之际,发起了“改订新约”运动。这是南京政府初期最重大的一项外交举动。此次改订新约,内容主要限于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项。(“改订新约”运动的评价:南京政府“改订新约”的措施,恢复了一些中国长期丧失的主权,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中国脑子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的合法性,增加了财政收入,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利益,是历史的进步。但就南京政府“改订新约”的目的来讲,它是企图平息人民的反帝怒潮巩固其统治而帝国主义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国民党政权,表面上也作出了一些让步,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更远远没有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通过改订新约,南京政府取得了有关各国的承认。)7)、“对俄绝交”并制造中东路事件

10、八七会议: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目的:彻底清算并纠正党在过去的严重错误;确定新的路线和政策。解决的问题(内容):1)清算了国民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成立了新的党中央领导机构。2)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革命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主张。功绩:革命危急存亡时刻,及时纠正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重建中央领导机关,规定新时期革命方针的基本内容,使中国革命从此进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凡内容的新的阶段。缺点:混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认为要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就要超过资产阶级制度的范围和资本主义式的关系,在反帝反封同时要反资产阶级。一些错误的决策容易形成“左”倾错误的冒动

11、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论述:(一)奠基:1927年~1929年底,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的发表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工农武装割据:必要性:1)是由双半的国家性质决定的2)是由落后的农业国这一现状决定的3)敌人力量强大,而且占据着城市可能性:1)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2)国民革命的影响3)全国革命形势的必然发展4)红军已有相当的实力基本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位一体,这三者之间是紧密相连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武装斗争是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基础;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开展武装斗争和实行土地革命的依托。意义: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论述,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范例,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二)基本形成:1930年—1935年底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资本主义》等著作的发表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形成。(三)1936年以后,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著作的发表标志着“道路”理论达到成熟和发展的阶段。

13、简评国民党正面战场:

1)拖住了敌军力,挫伤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乱了日军侵华计划。

2)是整个二战中反法西斯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同情,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3)对于八路军,新四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奸商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4)对于八路军,新四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设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5)虽取得局部战役的小胜,但最终都失败了。客观原因:敌强我弱;日军准备充分,国民党军队危促应战。

14、伪满洲国的成立:用武力占领中国东北,然后建立一个傀儡的政权,以稳定对中国东北的占领和统治,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策划的一个罪恶阴谋。“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制定《满蒙问题解决方案》其指导方针是建立一个由日扶支的领土包括东北四省反蒙古,以宣统皇帝为元首的中国政权,成为满蒙各民族的乐土,建立伪满的草图。

15、洛川会议和《抗日救国十大十大纲领》:背景:抗战火爆发后,国共间存在两个不同的战场。为了分析抗战以来的形势,制定全面抗战的纲领和方针,政策动员全民族力量实行全面抗战,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192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国共产党在陕瓦洛川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内容:1)讨论和分析了全国抗战开始后的新形势,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党的任务。2)分析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的危害及影响。3)通过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纲领内容:1、打倒日本帝国主义。2、全国军事的总动员。3、全国人民的总动员。4、改革政治机构。5、抗日的外交政策。6、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7、改良人民生活。8、抗日的教育政策。9、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10、抗日的民族团结。评价纲领:这个纲领全面地概括了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政治主张,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反对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夺取抗战胜利的强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