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今世界生态文明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 格式:docx
  • 大小:23.86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文献综述)

题目: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研究综述

院系: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姓名:姬小雪

学号: 1101114091

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当今世界生态文明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任务,为我们解决在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指导,党的十八大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必要要求和重要内容,正在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和行动。

【关键词】生态文明;改革开放;发展;环境保护

【引言】经济的发展是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国内自20世纪90年代后逐步日益关注生态问题,进入21世纪后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呼唤更是成为大势所趋。国内理论界关于生态文明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文章就生态文明的概念、时代背景、发展历程、现阶段的问题、如何解决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一、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内涵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概念以后,学界多有研究,有人认为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个新的、独立的发展阶段。还有人认为,生态文明是寓于工业文明概念之内的,

可以称之为工业文明的生态化阶段,或在欧美流行的生态现代化阶段。也有学者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概念,但仍然是强调中国特色—既包括对中国特有的本土思想的挖掘,也包括对中国这样一个集工业化与生态化进程为一身的发展中大国的特点指任。有的研究著作将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置于世界,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生态建设之林中来考察,给我们以很多有益的启示。但最明显的一个问题仍是未将中国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的社会主义性质讲深、讲透,这可以称为当下学术界较普遍存在的一种“非意识形态化”或“去意识形态化”现象。更有一些学者认为,生态文明是很难分清是社会主义的或资本主义的,或者认为这种区分毫无意义。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

人类历史走到21世纪的今天,严峻生态环境问题的普遍存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消除了。”[1]

学者认为,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在当时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各样大的恶果会接踵而至。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改造,在加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污染,造成了能源危机、人口危机、空气污染、水污染、自然灾害增加以及各种与生态问题相关的疾病的产生与蔓延。

学者们还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解决全球生态问题中有其不可替代的责任。党的十七大以来,理论界对生态文明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活跃期,对生态文明的理论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同时也存在着继续深化与系统化的现实需要。所以进行生态文明研究,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研究就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而且具有相当的严峻性和紧迫性。

三、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历程

学者们认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新中国成立环境保护事业的奠基阶段,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改革开放之前,环境保护的思想就已经萌芽。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大跃进期间虽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但也修建了许多农田基本设施,水利工程的修建迅速改善了周围的农业生产条件和自然面貌。所有学者认为,“无论是那些修的粗糙的农田水利工程,还是那些被改善了的农业生产工具,都为后来的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直到今天,有些水利工程还在发挥着作用。”[2]在周恩来同志的支持下,1972年我国派代表团参加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后不久,国务院批转了国家计划委员会上报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这是中国环境保护史上首个由国务院批转的具有法规性质的文件,成为新中国环保立法的起点。[3]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群众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方面热情高涨。综合考察这一环境的状况,在经济成倍增

长的情况下,环境问题并未相应恶化,环境质量大体保持在80年代初期的水平上,一些地区的环境状况还有所改善[4],这是党领导下全体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第二阶段是从1992年到2002年。在这个阶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渐在全社会形成,生态环境方面的立法日趋完善,生态环境问题上的国际合作日益加强,民众的环境意识有了提高。在这一阶段,生态文明思想与实践逐步成形,民众的环保意识相比前一阶段有了一定的发展。1998年的一项研究认为,环境意识水平的高低最终体现在环境行为上,从而得出,在这一阶段公民环境意识总体水平较低大的结论。[5]

第三阶段是2003年至今,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生态文明建设迅速发展时期。

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到2005年10月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党中央深入论述了科学发展观是一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决定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去,这为的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的思想奠定了基础。十八大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四、我国现阶段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制度决定了我们有可能建成生态文明,但是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决定了我国必然要利用市场、资本这些工具来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