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33.50 KB
  • 文档页数:12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

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 部行为方式。其中包括呈示、对话、辅 导等主要行为方式和激发动机、课堂管 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两大类。 (王文彦)
教学论:

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 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 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作出一般的、具 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 实践。
教学的原始涵义:

指由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有机结合 而构成的统一的实践活动过程。
在西方 :


“教”和“学”分别用“teaching”(亦 用Instruction)和“Learning”来表示。 “teaching- Learning”(教-学)
教学的词义 :



1、教学即学习——《礼记· 学记》 2、教学即教授——《师范学校规程》 (南洋公学) 3、教学即教学生学——陶行知(南京高 师教务长) 4、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凯洛夫教 育学
文中的“课程”:

含有教学的范围、科目及其教学顺序和 进程的意思,同时也具有教学的计划、 标准的意思,与我们今天理解的课程非 常接近。
“课程”(西方):

“课程”为“curriculum” 词根源于拉丁语的动词“currere”,即 “race-course”的复合,意为“奔 走”“跑步”,引申为奔跑的“道路” 和“过程”,原意为赛马者的行程。

叶圣陶对语文的释义:

“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 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 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书面 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个名称 是从1949年下半年用起来的。解放以前, 这个学科的名称,小学叫国语,中学叫 国文,解放以后才统称语文。”
叶圣陶的解释:

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 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 国语,至是乃统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 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固为读 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 亦将减损。原意如是,兹承询及,特以奉告。其后有 人释为语言、文字,有人释为语言、文学,皆非立此 名之原意。第二种解释与原意为近,惟“文”字之含 意较“文学”为广,缘书面之“文”不尽属于“文学” 也。课本中有文学作品,有非文学之各体文章,可以 证之。第一种解释之“文字”,如理解为成篇之书面 语,则亦与原意合矣。 ——1964答复来信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 本标志,是语文课程之所以成为语文课 程的本质属性。对语文课程性质的不同 认识,构成了不同的语文教育观,决定 了人们不同的语文教学目标观,也影响 着人们对语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行 为及方法的选择。
第二节 教学与教学论 教学的含义 教学论的定义

“教学”涵义:


《尚书· 说命》:“为教学半”。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学相长”。 (《礼记· 学记》) “先生之徒最盛,其在湖州学,弟子来 去常数百人,各以其经传相传授,其教 学之法最备,行之数年,东南之士,莫 不以仁义礼乐为学。”(欧阳修:《胡 瑗墓志铭》)。
学科的学术发源

第一,体制之源——师范教育 第二,理论之源——《大教学论》 第三,体系之源——裴斯泰洛齐
学科的历史沿革和名称变易

一、学科萌芽期(1897-1921) 二、学科草创期(1922-1949) 三、学科徘徊期(1950-1977) 四、学科发展期(1978-)
谢谢!
语文课程与教Hale Waihona Puke Baidu论 第一讲 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学科门类表:
学科门类 哲 学 经济 学 法 学 教育 学 文 学 历史 学 理 学 工 学 农 学 医 学 军事 学 管理 学 合 计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1 8
2 16
4 27
3 17
4 29
1 8
12 50
32 113
8 27
8 53
8 19
5 14
88 381
哥德巴赫猜想:

什么是语文??
“语文”的几种理解:
语文课就是语言文学课:语文=语言+文学 语文课就是语言文章课:语文=语言+文章 语文课就是语言文字课:语文=语言+文字 语文课就是语言文化课:语文=语言+文化 语文课是语言、文学、文章、文化 的综合:语文=语言+文字+文学+文章+文化
“课程论”:

是依据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 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 的关于课程编制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课程流派:

1、学科中心课程论 2、人本主义课程论 3、社本主义课程论 4、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三大特征:一是反中心特征;比如:对 传统的结构。二是非理性特征;比如: 感性的、敬畏的。三是不确定性特征。 比如:耗散理论、自组织理论。《背 影》、《愚公移山》等。
结论:

语文=语+文=口头语言+ 书面语言=语言(广义)
世纪难题——“语文的性质”

“语文是什么”争论的后果绝不是热闹一 阵最后达成妥协这么简单,它带来了一 个更为棘手并争论更为激烈的问题“语 文的性质”——这一世纪难题。
性质的定义:

人或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 -----新华字典
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作用:
在西方:

“课程” ,原意是跑道,转义为学习 路线,引申为有组织的知识体系。
课程涵义:


(1)“课程”就是课业进程的简称。 (张传燧) (2)“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 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 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 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 境的全部内容。(王文彦)
第三讲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和研究对象

第一节 语文课程与课程论
“课程” 的涵义:



“以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唐 孔颖达《毛诗· 小雅· 巧言》正义。 “宽着期限,紧着课程。”朱熹《朱子读书法》。 “读书穷理,则细立课程。”毛礼锐《中国古代教育 史》,人教社1979年389页。 “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朱熹《朱子全书· 论学》。 “大抵看圣贤语言,不须作课程,但平心屏气熟看, 将来自有得处。”朱熹《朱子语类· 卷二十》。 “立一个简易可常的课程,日日依此积累功夫。”— —朱熹《答吕子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