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28 MB
  • 文档页数:8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顶板结构端部支撑条件: 固定支座——顶板被岩层夹持,为断裂,无自由端。 简支梁支座——顶板端部断裂或埋深较浅。(可转动)
老顶按梁式结构计算其极限跨度为:
按弯矩计算
固定梁
LLT h
2 Rt q
简支梁
LLT 2h
Rt 3q
按剪力计算
LLS
4hRS 3q
LLS
4hRS 3q
结论: 对一般厚度岩层,弯矩极限跨度小于剪力极限跨度; 简支梁弯矩极限跨度小于固定梁弯矩极限跨度; (顶板岩层在固定端断裂后,随即在中间断裂)
回采工作面的顶、底板划分
1.顶板
伪 顶----位于煤层之上薄而软的岩层。(0.3-0.5m) 直接顶----位于煤层或伪顶之上一层或几层围岩性质相近的岩层。 老 顶----位于煤层或直接顶之上厚而坚硬的岩层(基本顶)。
2.顶板
直接底----位于煤层之下的岩层(古土壤)。
老 底----直接底之下的岩层。
直接顶跨落前,顶板完整性一般较好,支架载荷小,稳定性差, 初次跨落易发生大面积顶板事故。
顶板工作结构
1.梁式结构——将顶板视为沿工作面推进方向的梁,按梁式结构承载变形 破坏理论分析顶板破坏现象。
2.板式结构——将顶板视为一个板或经断层裂隙切割后多块板相互咬合组 成的板,按板式结构承载变形及强度理论分析顶板破坏现象。
围岩三区的形成
塑性区 弹性区 原始应力区
回采工作面支撑压力分布
前方移动的支撑压力远远大于后方的支撑压力 工作面承受极少量的压力
影响支撑压力的分布因素
• 回采空间尺寸及形状 • 回采空间顶板管理方法 • 顶板岩层及煤层岩性 • 采深 • 周围回采空间分布
支撑压力的分区
A减压区 B增压区 C稳压区 D极限平衡区 E弹性区
原岩应力
原岩体:地壳中没有受到人类工程活动影响的岩体。 原岩应力:存在于地层中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
板块边界受压 地幔热对流 地球内应力
原岩应力的形成 地球心引力
地球旋转 岩浆侵入 地壳非均匀扩容
矿山压力的来源
• 自重应力 • 构造应力
自重应力
自重应力:由地心引力引起的应力场。
z H x y z
(对于反山,顶底板发生翻转的)
回采工作空间类型(依据采空区处理方法不同划分)
(a)完整空间---刀柱法或留煤柱开采; (b)自由弯曲空间---顶板缓慢下沉法(顶板塑性大); (c)充填空间---充填法; (d)垮落空间---完全垮落法;
直接顶岩层破坏离散原因
1.节理裂隙切割。 2.岩层松软,变形大离层。 3.落煤后顶板支护不及时。 4.老顶岩层平衡结构失稳,岩块回转。 5.支撑力不均衡或支架反复支撑。 6.放顶撤柱,动力冲击。
扎身煤海献青春 立足矿山采光明
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
第一讲:绪论
矿山压力的基本概念
矿山压力: 采动 采场、巷、硐支护物 力
矿压显现: 力学现象
矿山压力控制: 减轻、调节、利用、改变的方法
矿山压力对煤矿开采的意义
• 生态环境保护 • 保证安全和正常生产 • 减少资源损失 • 改善开采技术 • 提高经济效益
老顶梁式结构分析
1.冒落区老顶支撑条件: 全部充填满回采空间
0
h
M KP 1
不能全部充填满回采空间 (老顶悬露,成梁式结构)
0
h
M Kp 1
h M h * k p M h ( k p 1 )
1.固定支座老顶梁式结构力学分析
(最大弯矩、最大剪切力发生在煤壁两端)
2.简支梁支座老顶结构力学分析
原岩应力的分布基本规律
• 实测铅直应力基本等于上覆岩层重量 • 水平应力普遍大于铅直应力 • 平均水平应力与铅直应力比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少 • 最大水平主应力与最小水平主应力相差较大
垂 直 应 力 与 采 深 成 正 比
平 、 垂 应 力 比 值 随 采 增 加 而 减 小
回采空间周围的应力分布
矿压的研究方法
• 现场实测 • 理论分析 • 物理模拟 • 数值模拟 • 工程类比
总结
原岩应力分布规律
• 三个规律 顶板活动规律
矿压显现规律 回采工作面支架与围岩的作用原理
• 两个原理
巷道支护与围岩的作用原理
• 一个方法 岩层控制方法
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
第二讲:原岩应力分布规律
本章介绍
• 原岩应力 • “孔”周围的应力分布 • 围岩极限平衡 • 支撑压力及其分布
支撑压力在底板岩层中的分布
分布规律
煤体边缘附近底板产生高应力集中带 采空区下方一定范围内应力降低 多煤层同采时有应力互相干扰
矿山压力Hale Waihona Puke Baidu岩层控制
第三讲: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
本章介绍
• 工作面的底板划分 • 矿压假说 • 直接顶稳定分析 • 老顶破断分析(梁、板) • 上覆岩层的活动规律 • 上覆岩层平衡结构
直接顶的离层
1.离层原因
直接顶教软,易发生弯曲变形 未及时支护或支撑力不足
直接顶的初次跨落
初次跨落——直接顶第一次跨落(初次放顶) (标志:跨落高度大于1-1.5,长面大于1/2面长)
初次跨落距——第一次跨落时,直接顶的跨距。 直接顶跨落距受直接顶的强度、厚度、节理裂隙影响,是描述直
接顶稳定性的综合指标。
受弯矩作用拉断 老顶岩梁破坏形式有两种
受剪力作用剪断
老顶的板式破断:
板式结构边界支撑条件: 薄板:长150-200m 宽30m 厚2-4m
边界支撑条件: (a)四边固支——首采工作面 (b)三固一简——一面为已采区 (c)二固二简——一面为已采区,一面为工作面采空区 (d)一固三简——三面临空,回采孤岛区域
不同方向临空,应力叠加; 拐角处应力集中程度高; 按临空自由面多少,应力集中程度如下关系: 孤岛大于半岛大于拐角大于单面
矿山压力的分布
矿山压力的分布


布 的
弹 性












分 布

围岩极限平衡与支撑压力的分布
巷道(孔)应力状态两侧围岩单元体的
巷道两侧的支撑压力分布
切向应力分布:(大--小) 受力状态(单向--三向) 抗压强度:(低--高) 破坏顺序:(里--外)
海姆公式: ( 1 静水压 ) 0.5
金尼克公式:1- (弹性侧压 理 0.2 论 -0.3 )
0.2 5 -0.4 3
构造应力
构造应力:由构造运动引起。 分为:现代构造应力和地质构造残余应力 构造应力的特点:
1.构造应力以水平应力为主。 2.构造应力分布不均匀。 3.构造应力具有方向性。 4.普遍存在于坚硬岩层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