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1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学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

1、地理学按二分法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按三分法分为自然地

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部分。

2、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

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包括三大主题:一、人地关系的传统。二、区域研究的传统。三、空间分析的传统。

3、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复杂性。

4、希腊伟大诗人荷马在公元前9世纪时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被认为

是关于人文地理知识最早的记述性著作,希腊学者把荷马推崇为地理学的祖师。古希腊著名的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地理学”这一名词,被人称为“地理学之父”。

5、德国洪堡和李特尔被尊称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6、19世纪下半叶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文地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地理学分支

学科。

7、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当推《禹贡》成书约在公元前500年左右,该书全文虽只1200字,

但全面记述了当时全国的地理特征,九州的山川、土壤、物产、田赋、交通、贡品以及少数民族,反应了当时我国各地的人文和经济面貌。

8、我国古代人文地理学主要的贡献有:一是产生了人地关系思想的萌芽,对人地之间关系

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二是积累了大量以区域人文地理论述为特色的人文地理知识。

9、近代人文地理的代表人物:张相文、竺可桢、胡焕勇、张其昀、李旭日等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1、文化的概念: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一种社会现象以物质为基础。具有历史连续性、阶级性和民族特征。

2、三种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石基础,精神文化石核心。

3、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一、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二、文化的时间现象——

文化的扩散。三、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四、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五、文化现象综合体——文化景观。

4、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5、文化区大体可以分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

6、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

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7、功能文化区是指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

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8、乡土文化区是指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9、文化扩散可分为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10、扩展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气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

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11、扩展扩散可分为接触扩散或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

12、扩展扩散的特点:1、空间上的不连续性。2、扩散速度的差异性

1

13、迁移扩散是指某种文化下的人或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时,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的现

象。

14、迁移扩散的特点:1、易于保持原文化的本身特点。2、在空间上不连续,

呈点状分布。

3、传播速度快。

15、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1)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2)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或延缓作用

(3)环境条件差异性对生产发展方向和民族文化的心理素质有一定影响。

(4)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文化景观。

16、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区位论、行为论、文化景观论、人地关系论等

17、人地关系论包含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环境感知论、

文化决定论、和谐论。

18、环境决定论核心观点是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代表人物是拉

采尔和森普尔。可能论核心观点是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

力和创造力,代表人物是白吕纳。和谐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合理地利用地理环境;另一方面要对已经破坏的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进行优化调控。

19、人地关系的现实表现:

1、在人类生产活动中的人地关系的表现

A、自然环境提供了人类生产活动必需的各种物质基础,它决定了各种

生产活动的内容。

B、自然环境以其提供资源的数量、质量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程度。

C、自然环境以其资源的空间组合特点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地域分工。

D、社会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结合对人类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E、人类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多方面的反作用,且以负作用为主——资源数量

减少、自然环境质量下降。

2、人类活动中的人地关系表现:

表现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具体如:

A、不同环境中的人们生活习惯有很大差异,如居住方式,饮食习惯,劳动内容和

手段等各种差异

B、不同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理特征产生影响,突出的例证是人种的差异,这又进

一步造成人们对环境适应性方面的不同,举例:南北方人,西藏人,爱斯基摩人。

C、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心理和精神也有着一定影响。

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一、确定研究课题。二、制定研究计划。

三、收集、整理

资料。四、调查研究与实地考察。五、分析研究。六、研究总结,成果评审。

2、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一、经验主义方法论。二、实证主义方法论。

三、人本主义

方法论。四、结构主义方法论。

3、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调查研究方法:一、地理社会调查。二、科技文献资料法。三、地理

调查和信息获取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四、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地理方法:描述、比较和归纳。

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

1、世界人口的发展历程:总的趋势是不断增长。把时间尺度缩至10万年,其间在农业革命、

工业革命两阶段呈现大幅度增长的状态。

2、农业革命之前的人口特征:极低的人口密度、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

3、农业社会的人口特征:婴儿存活率低,阶段性的饥荒和低营养,对流行病的抵抗力差,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死亡率呈现大幅度波动状态,出生率也相应变化,平均寿命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