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2019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带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98.58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聊城市高考模拟试题语文(三)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中国要保障网络安全,必须实现技术、产品、服务、系统的自主可控,需要在质量测评、安全测评的基础上增加自主可控测评。

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民生安全的重要保障。网络安全属于非传统安全,其内涵比传统安全的内涵更加广泛。网络安全审查可分成“安全性”审查和“可控性”审查,其中的“安全性”审查与传统安全的要求相类似,而“可控性”审查在传统安全中强调得比较少,但同样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

何为可控性?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个人买了一辆传统汽车,他就拥有了对汽车的控制权,一般不需要再考虑可控性,只需要考虑安全性就行了。但是,如果他买的是自动驾驶汽车,这辆汽车是一件网信产品,那么,它的安全性就变得复杂了。即使汽车本身的安全性没有问题,但它可能被黑客劫持,这时汽车的控制权就落到黑客手里,黑客可以遥控汽车,使其不受用户控制,甚至会造成车毁人亡的严重事故。这就是可控性出了问题。由此可见,对属于非传统安全范畴的网络安全而言,可控性与安全性缺一不可。

自主可控是实现网络安全的前提,是一个必要条件。换言之,采用自主可控的技术不等于实现了网络安仝,但没有釆用自主可控的技术一定不安全。因此,为了实现网络安全,首先要实现自主可控,再实现传统意义上的安全,最终再结合其它各种安全措施,达到保障网络安全的目标。

针对网络安全,现在普遍实行两种测评:一是质量测评,即对技术、产品、服务、系统等的功能、性能方面的各种指标进行测评;二是安全测评,即支撑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测评,这种测评已有相应的准则、方法、制度,还有专门的第三方机构实施测评。实际上,还应在这两种测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新的测评维度,即自主可控测评,对技术、产品、服务、系统等的自主可控程度进行测评。在实践中,由于自主可控是一个新要求,技术、产品、服务、系统等的提供者往往都会说自己能够满足自主可控的要求,导致用户无所适从。这就需要加强和规范自主可控测评。自主可控测评旨在客观、科学地评估技术、产品、服务、系统等的自主可控程度,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测评。在事关网络安全的重大问题上,自主可控测评应该起到“一票否决”的作用。

还应看到,任何制度都要靠人去实施,人们的认识水平对于实现自主可控至关重要。对企业而言,应提高对自主可控的认识,在规划产品时对技术掌握程度、知识产权合法性、供应链安全等都要有周密的调查和部署,甚至要考虑到在别人切断供应时有没有备份系统顶上去。对用户而言,支持和选用国产软硬件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为自主可控作贡献。广大用户应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及时反馈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帮助国产软硬件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更好保障我国网络安全。

(摘编自倪光南的《自主可控方得网络安全》)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质量测评、安全测评只属于传统安全测评范畴,而自主可控测评属于非传统安全范畴。

B. 自动驾驶汽车是网信产品,和传统的汽车安全性不同,用户控制权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C. 对技术、产品、服务、系统等的功能性能方面的各种指标进行测评属于质量测评。

D. 支撑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安全测评,可以由专门的第三方机构实施测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论证了自主可控测评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必要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向性。

B. 文章指出对网络安全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测评,并就三者之间的关系着重论证。

C. 文章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清楚地说明了可控性在网络安全中不可或缺的属性。

D. 文章从企业和用户两个方面论证了人们的认识水平对实现自主可控的重要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因网络安全审查中“安全性”审查与传统安全的要求相类似已经足够健全和完善。

B. 实现自主可控这一前提,再实现传统意义上的安全,就可以达到保障网络安全的目标。

C. 自主可控测评目的在于客观、科学地评估技术、产品、服务、系统等的自主可控程度。

D. 复杂的自主可控测评是网络安全的重大问题,作者认为自主可控在理论上是一个新要求。

【答案】1. A 2. B 3. C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84年,在美国波士顿布兰迪斯大学的杰弗里·霍尔和迈克尔·罗斯巴什团队,以及来自洛克菲勒大学的迈克尔·杨团队,各自独立地从果蝇体内克隆(分离和提取)出了Per基因,并且把这个基因编码产生的蛋白称为Per蛋白。

他们发现,在夜晚Per蛋白会在果蝇体内积累,到了白天又会被分解。由此,Per蛋白会在不同时段有不同的浓度,以24小时为周期增加和减少,与昼夜节律惊人地一致。

1994年,迈克尔·杨发现了第二个节律基因,称为Tim基因。Tim基因可以编码Tim蛋白,后者可以与Per基因产生的Per蛋白相互结合,共同起作用,形成生物节律。迈克尔·扬在实验中发现,Tim蛋白会结合到Per蛋白上,然后两种蛋白一起进入细胞核,并且在那里抑制Per基因的活性。

后来,迈克尔·扬的又有一项成果,他发现了又一个生物节律基因,称为DBT基因,这个基因编码DBT 蛋白。DBT蛋白又可延迟Per蛋白的积累,因此,让Per蛋白增加和减少的周期固定在24小时左右。

1994年,在美国芝加哥北郊西北大学工作的日裔科学家高桥用老鼠做实验,发现了哺乳动物的生物时

钟基因——Clock基因和其编码产生的CKIε蛋白(激酶),才比较完整地解释了人和动物的生物钟,也比较清楚地说明,人和动物的生物时钟是由 Clock基因和蛋白、Per基因和蛋白、Tim基因和蛋白、DBT基因和蛋白这4种基因和蛋白共同作用,形成了动物和人24小时生物节律。

(摘编自《揭开生物节律的奥秘: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北京日报》)材料二

据中国医师协会等机构发布的《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很多人睡眠问题频发,主要原是过了24时还不睡。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李艳指出,科学研究表明,21时到次日5时为最佳睡眠时间。实际生活里,建议尽量22时30分前上床,23时入睡,次日7时30分左右起床。这是因为,人体在白天活动产生能量,晚上开始进行细胞分裂,把能量转化为新生的细胞。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正是人随着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是人睡眠的良辰,此时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这一情形,其实跟植物差不多——农民说“夜里能听到庄稼拔节的声音”,因为植物日间吸收太阳能量,夜里生长;人类和植物细胞分裂的时间段大致相同,错过夜里睡觉的良辰,细胞的新生远赶不上消亡,人就会过早地衰老或患病。

(摘编自《5种失眠危害大》,“环球网”)材料三

(摘编自《调查称97.2%中国人有熬夜经历晚上不睡觉在干嘛?》,《当代生活报》)材料四

人体对电磁辐射最敏感的两个部分是眼睛和松果腺,黑眼圈等问题的产生与后者有关。松果腺又名脑上腺或松果体,是脊椎动物间脑顶部的一种松果腺内分泌腺,能调节多种与人体生理机能有关的激素。暴露在电磁辐射下,松果腺会处于绷紧状态,使其分泌的一种重要激素——褪黑素的含量减少。褪黑素能诱导自然睡眠,提高睡眠质量,褪黑素分泌减少的直接后果就是失眠,最终的后果是产生眼袋、黑眼圈。

不过更严重的伤害还是辐射引发的视力问题。医学界对这类由电脑引发的视力问题有一个定义——电脑视力综合征。美国验光协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有许多案例表明,长时间使用电脑会引发眼部不适或视力问题,但还没有直接证据表明,电脑会对视觉系统造成永久性伤害。美国学术期刊《验光和视觉科学》曾刊出学者的研究成果:刚离开电脑的使用者,视力会有一个暂时的下降;如果休息适当,视力会回升。但有些人工作强度很大,眼睛长期处于压迫状态,积累一段时间后,可能造成视力永久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