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一词多义》(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57.53 KB
- 文档页数:25
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对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管夷吾/举于/士B. 曾益/其所/不能C. 必/先苦/其心志D.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与例句中划线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A.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B.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 休祲降于天D.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3)下列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内心苦恼,坚持思考,然后才能有所作为B.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C.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振作起来。
D. 内心苦恼,平衡思虑,然后表现出来。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文章的开头运用了排比句式,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B. 文章先列举实例,再依据实例讲道理,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C. 文章列举六个成功人士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D.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这句话表达的观点与本文的论点是一致的。
【答案】(1)A(2)C(3)B(4)C【解析】【分析】⑴B项有误,句意: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停顿为:曾益/其/所不能;C项有误,句意: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
停顿为:必/先/苦其心志;D项有误,句意: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
停顿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本文作者是__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翻译下面的句子。
稍稍宾客其父(3)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________”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答案】(1)王安石(2)(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3)泯然众人;痛惜【解析】【分析】(1)根据对这篇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可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 稍稍:渐渐。
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
此句省略了主语,翻译的时候要进行补充。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第二段作者写他又两次见到方仲永,一次是仲永十二三岁的时候,这时仲永写的诗已经不能称前时之闻。
还有一次是仲永二十岁成年的时候,作者通过别人打听,结果是“泯然众人矣。
”。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仲永五岁的时候,没有老师教,连书籍文具都不认识,却能作诗,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这说明仲永非常有天赋,但是他的父亲贪图小利,不让仲永学习。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疑人窃履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
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
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遂与之绝。
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
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注】①踵:到,走到。
②缪:通“谬”,错误,荒谬。
(1)给下列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友人来过________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②逾年而事暴________A.暴露,显露 B.凶恶残酷的 C.突然 D.欺凌,损害(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3)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
【答案】(1)D;A(2)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3)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我们如果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解析】【分析】(1)①这句话的意思是:他的朋友来拜访他;过:拜访。
故选:D;②这句话的意思是:过了几年有关这个仆人的事情暴露;暴:暴露。
故选:A。
(2)①句中重点词语有:“固”,本来;“窃”,偷。
句意为: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知”,了解;“缪”,错误;“罪”,过错。
句意为:是我不够了解你,才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
(3)第一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语句来分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归纳即可。
阅读全文,了解内容,从“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中可知,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第二问:阅读全文,了解内容,结合“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这句话,我们围绕着“当误解别人时,我们要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等方面来评价即可。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附参考答案)(一)【浙江湖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一韩魏公在相为“昼锦堂”①,欧公记之“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韩公得之爱赏。
后数日,欧复遣介②,别③以本至,曰:“前有未是,可换此本。
”韩再三玩之,无异前者,但于“仕宦”“富贵”后各添一“而”字,文义尤畅。
先子云:“前辈为文,不易如此。
”(选自范公偁《过庭录》)【注释】①韩魏公:韩琦,封魏国公。
相:相州。
欧阳修曾为他写《相州昼锦堂记》,首句就是“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
②介:传宾主之言的人。
③别:另外。
◎材料二欧公晚年,尝自窜①定平生所为文,用思甚苦。
其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尚畏先生嗔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
”(选自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注释】①窜:改动。
1.给材料一中“韩再三玩.之”中的“玩”字选择合适的义项,并结合文意写出理由。
()A.玩弄,戏弄 B.观赏,欣赏 C.琢磨,研究2.某同学正想写一篇以“好文章是怎么来的”为论题的议论性文章。
你认为他可以从上面材料提炼出什么观点?为什么?3.请你结合下面链接材料,推断上面材料中欧阳修“别以本至”“用思甚苦”的深层原因。
【链接材料】唯有文章烂①日星,气凌②山岳常峥嵘。
贤愚自古皆共尽,突兀空留后世名。
(选自欧阳修《感二子》)【注释】①烂:灿烂,有光芒。
②凌:乘,凌驾。
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①,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②。
(选自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注释】①“修之于身”三句:加强自身修养,用来建立事功,进而体现在文章中。
②“是三者”句:指“三不朽”之说,即立德、立功、立言。
(二)【四川甘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为学一首示子侄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山肴而酒洌。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乙】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正如厚皮馒头,食之未必不佳,而视其为状,已可知其俗物。
字法中绝将五十年,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而追踪前贤者未有三四人。
古之人岂皆能书,独其人之贤乾传遂远。
然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者随纸与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
使颜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
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
李建中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
岂有其实,然后存之久耶?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其馀泯泯不复见尔。
(选自《书学集成·汉宋卷》,有删节)(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②宴酣之乐________③字法中绝将五十年________④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________(2)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至于负者歌于途/其节见于艰危B. 醒能述以文/属予作文以记之C. 禽鸟知山林之乐/食之末必不佳D. 泉香而酒洌/而追踪前贤未有三四人(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②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
(4)欧阳修的“为人”之道,既体现在为官之时,又体现于书法之论中,请根据两个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推、敲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作“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节选自《诗话总龟》)【注】①出自《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一日于驴上得句云________②又欲作“推”字________(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请从“炼字”的角度对比“敲”“推”二字,说说贾岛为什么最终选用“敲”字?【答案】(1)在;想要(2)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3)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结合课内所学①“于”翻译为“在”;②“欲”翻译为“想要”。
(2)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引手:伸手;势:动作。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
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
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
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
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
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故答案为:⑴在;想要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⑶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考点解析及分册练习七年级上、下册考点解析考点一解释文言实词例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即更.刮目相待(重新)(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同“举”,推举)(3)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4)先帝不以臣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名词作动词,以……为美)【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意思。
第(1)题“更”是文言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解释为“重新”的意思。
第(2)题中的“与”,兼有异读字和通假字的特点,解释为“同‘举’,推举”的意思。
第(3)题中的“拂”,兼有通假字和一词多义的特点,解释为“同‘弼’,辅佐”的意思。
第(4)题中的“卑鄙”,属于古今异义,解释为“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的意思。
第(5)题中的“斗”,属于词类活用中的名词作状语,解释为“像北斗星那样”的意思。
第(6)题中的“美”,属于词类活用中的名词作动词,解释为“以……为美”的意思。
考点二解释文言虚词例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乃.石性坚重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虽不能察,必以.情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子非鱼,安知鱼之.乐D.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天子且.至【解析】A项中的“乃”,前者是“是”的意思,后者是“居然,竟然”的意思。
B项中的“以”,前者是“拿、用”的意思,后者是“按照”的意思。
C项中的“之”,前者是复指代词,可解释为“这”,后者是“的”的意思。
D项中的“且”,前后均为“将、将近”的意思。
名师提醒1.解释文言实词、虚词的方法(1)平时注意积累并掌握常用常考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2)平时学习时,要熟记课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学习常用虚词时,要分清各虚词的用法:①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
②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为”“于”。
《邹忌讽齐王纳谏》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一、(2019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3题。
(12分)【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
吾与诸候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
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
③弃市:死刑。
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
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9.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A.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B.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C.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D.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10.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2)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1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12.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2分)13.【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2分)【答案】9.B,2分。
10.(1)几个月以后,1分;还偶尔有人来进谏,1分,共2分。
(2)我和诸侯们约定,1分;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1分,共2分。
11.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断对一处给1分,共2分。
12.齐王纳谏(1分)及其结果。
(1分),共2分。
13.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1分;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1分,共2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整理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1)从《现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中,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意思正确的一项。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3)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4)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答案】(1)C;A;B;B(2)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3)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他们的礼仪举止,虽然相隔遥远,却是那么一致。
(4)言外之意就是:周公没有效仿孔子,孔子也没有效仿周公。
也就是说:“家父没有效仿袁公,袁公也没有效仿家父。
”【解析】【分析】(1)①句翻译:你的父亲学我,故选C。
②句翻译: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
故选A。
③翻译: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
故选B。
④翻译:周公没有学孔子。
故选B。
(2)根据句意: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故句子划分为: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3)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4)“此事”指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现代话就是: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言外之意就是:周公没有效仿孔子,孔子也没有效仿周公。
也就是说:“家父没有效仿袁公,袁公也没有效仿家父。
初中文言文专题训练《一词多义》第1组1. 安:①怎么;②指安身;③安逸,快乐;④安稳,稳定;⑤安于,习惯于(1)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________ (2)衣食所安.(《曹刿论战》)________ (3)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 (4)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________ (5)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________ (6)安.居而天下熄(《富贵不能淫》)________ (7)安.贫乐道________ 2. 备:①完备,齐备;②防备;③详尽;④设备,装备。
引申为“挂着”;⑤准备(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答谢中书书》)________ (2)以备.胡(《周亚夫军细柳》)________ (3)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________ (4)右备.容臭(《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 (5)日侍坐备.顾问(《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 3. 被:①同“披”,穿着;②及,遍及(1)军士吏被.甲(《周亚夫军细柳》)________ (2)泽被.后世/虐政用于下,而欲德教之被.四海,故难成也。
(《汉书·董仲舒传》)________ 4. 比:①靠近;②比较(1)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________ (2)无与伦比./曹操比.于袁绍(《隆中对》)(统编教材已删)________ 5. 鄙:①浅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②见识短浅;③轻视,看不起;④边疆,边远的地方(1)肉食者鄙.(《曹刿论战》)________ (2)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________ (3)鄙.夷不屑/我皆有礼,夫犹鄙.我(《左传·昭公十六年》)________ (4)蜀之鄙.有二僧(《为学一首示子侄》)________ 6. 并:①一起;②都;③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平排着,可译为“连同”“和”(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________ (2)二石兽并.沉焉(《河中石兽》)________ (.3.).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________ (4)对联、题名并.篆文(《核舟记》)________ 7. 策:①马鞭;②用马鞭驱赶;③记录,登记;④计谋,谋略(1)策.勋十二转(《木兰诗》)________(2)策.之不以其道(《马说》)________ (3)执策.而临之(《马说》)________ (4)束手无策./出谋划策.________8. 尝:①曾经;②辨别滋味,品尝;③吃(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________(2)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左传·郑伯克段于鄢》)________ (3)以乐侑食,膳夫授祭品;尝.食,王乃食(《周礼·天官·膳夫》)________ 9. 诚:①诚心;②真正,确实(1)帝感其诚.(《愚公移山》)________ (2)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富贵不能淫》)________10. 乘:①骑着;②乘坐;③驾驭;④趁着,凭借(1)虽乘.奔御风(《三峡》)________ (2)公与之乘.(《曹刿论战》)________ (3)我欲乘.风归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________ (4)乘.虚而入/乘.胜追击________ 11 .刺:①指责;②刺杀(1)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唐雎不辱使命》)____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12. 从:①顺从;②学习;③跟随;④听从;⑤自,由;⑥跟、随;⑦向(1)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________(2)民弗从.也(《曹刿论战》)________(3)战则请从.(《曹刿论战》)________(4)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________(5)从.流飘荡(《与朱元思书》)________(6)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十二章》)________(7)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13. 旦:①早晨;②天(1)每至晴初霜旦.(《三峡》)________(2)毁于一旦./一旦.而尸三卿,不可益也(《国语·晋语六》)________14. 殆:①疑惑;②危险;③近乎,几乎;④大概,恐怕(1)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________(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统编教材已删)________(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________ (4)殆.无虚日________ 15. 道:①讲述;②道路;③说,谈论;④道理;⑤正确方法;⑥学说,思想;⑦方法(1)国人道.之(《穿井得一人》)________(2)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________ (3)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________ (4)伐竹取道.(《小石潭记》)________ (5)虽有至道.(《虽有嘉肴》)________ (6)策之不以其道.(《马说》)________ (7)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 (8)以咨诹善道.(《出师表》)________第2组1. 动:①使……受到震撼;②感动;③活动(1)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 (2)天子为动.(《周亚夫军细柳》)________ (3)佁然不动.(《小石潭记》)________ 2. 度:(1)读“dù”:①制度,法度;②标准,限度;③气度,胸襟;④渡河;⑤越过;⑥次,回。
(2)读“duó”:①衡量;②揣测,估量(1)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统编教材已删)________ (2)衣服有制,宫室有度.(《荀子·王制》)________ (3)用物过度.妨于财(《国语·周语下》)________ (4)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史记·刺客列传》)________ (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________ (6)丈人度.之绝江(《吕氏春秋·异宝》)________ (7)关山度.若飞(《木兰诗》)________ (8)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________ 3. 方:①正;②方圆;③地方,区域;④正直,方正;⑤处方,药方(1)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狼》)________ (2)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十二章》)________ (3)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 (4)先王之立高官也,必使之方.(《吕氏春秋·圜道》)________ (5)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庄子·逍遥游》)________4. 芳:①花草的香气;②花;③美好的名声(1)芳.草鲜美(《桃花源记》)________ (2)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________ (3)流芳.百世________5. 奉:①侍奉;②供给;③接受;④信奉,遵循;⑤恭维,讨好(1)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鱼我所欲也》)________ (2)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3.).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________ (4)奉.法者强,则国强(《韩非子·有度》)________ (5)阿谀奉.承________6. 服:①信服;②穿戴;③顺从,服从;④制服,使服从;⑤行,从事(1)众服.为确论(《河中石兽》)________(2)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 (3)故刑一人而天下服.(《史记·礼书》)________ (4)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后汉书·张皓传》)________ (5)有事,弟子服.其劳(《论语·为政》)________ 7.负:①凭借;②背;③承载,承担;④背弃,违背(1)负.势竞上(《与朱元思书》)________ (2)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________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________ (4)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史记·高祖本纪》)________ 8. 盖:①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②大概(1)盖.以诱敌(《狼》)________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9. 更:①重新;②还;③更加;④变更,改换(1)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________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________ (3)求之地中,不更.颠乎(《河中石兽》)________ (4)万象更.新/改弦更.张________ 10. 孤:①古时王侯的自称;②幼而无父;③孤独,单独(1)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________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也》)________ (3)孤.家寡人/孤.立无援________ 11. 股:①大腿;②事物的分支或另一部分(1)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________ (2)钗留一股.合一扇(《长恨歌》)________12. 故:①学过的知识;②原来;③因此,所以;④原因,缘故(1)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________(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________(3)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________(4)公问其故.(《曹刿论战》)________13. 固:①固然;②顽固;③必,一定;④本来;⑤稳固,安定;⑥坚定,坚决(1)求之下流,固.颠(《河中石兽》)________(2)汝心之固.(《愚公移山》)________ (3)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周亚夫军细柳》)________ (4)子固.非鱼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________ (5)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________ (6)子发之致命也恭,其辞赏也固.(《荀子·强国》)________14. 顾:①回头看;②看,视;③拜访;④咨询(1)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2)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狼》)________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________ (4)日侍坐备顾.问(《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 15. 观:①观赏;②看;③景象(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________ (2)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________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________第3组1. 广:①增长;②宽广;③增广,扩充(1)非学无以广.才(《诫子书》)________ (2)居天下之广.居(《富贵不能淫》)________ (3)请广.于君(《唐雎不辱使命》)________ 2. 国:①国家;②指国都(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 (2)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________3. 果:①果然;②实现(1)果.得于数里外(《河中石兽》)________ (2)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________4. 躬:①亲自;②身体;③弯下身子(1)躬.耕于南阳(《出师表》)________(2)卑躬.屈膝________(3)打躬.作揖________5. 苟:①苟且;②假如,如果(1)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________(2)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统编教材已删)________6. 规:①打算,计划;②法度,准则;③劝告,规劝(1)欣然规.往(《桃花源记》)________(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章句上》)________(3)劝善规.过________7. 归:①回家;②女子出嫁;③一道;④聚拢;⑤返回;回去(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狼》)________(2)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________(3)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________(4)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________(5)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________8. 过:①(时间)过了;②经过;③犯错误;④太,过于;⑤超过;⑥过失(1)过.中不至(《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2)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________(3)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4)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________(5)况才之过.于余者乎(《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6)岂他人之过.哉(《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9. 好:①读“hào”喜爱,爱好;②读“hǎo”美丽的(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________(2)好.鸟相鸣(《与朱元思书》)________10. 号:①读“háo”呼啸,吼;②读“hào”起别号(1)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岳阳楼记》)________(2)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________11. 恨:①遗憾;②怨恨(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________(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________12. 患:①祸患;②祸患,灾难;③担心,忧虑(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 (3)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________13. 会:①会合,聚集;②恰巧,适逢;③一定,定当(1)多会.于此(《岳阳楼记》)________ (2)会.天大雨(《陈涉世家》)(统编教材已删)________ (3)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其一)》)________ 14. 惠:①同“慧”,聪明;②恩惠(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________ (2)小惠.未遍(《曹刿论战》)________15. 及:①到;②比得上;③和,跟,同;④到,等到;⑤来得及(1)及.郡下(《桃花源记》)________(2)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 (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________ (4)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________ (5)将复何及.(《诫子书》)________第4组1. 极:①很;②尽头;③至、到达;④到极点(1)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________ (2)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北冥有鱼》)________ (3)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________ (4)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________2. 疾:①快;②疾病,残疾(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________(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也》)________3. 集:①聚集;②停息(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咏雪》)________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岳阳楼记》)________4. 计:①计算;②考虑,谋划;③计策,计谋(1)通计.一舟,为人五(《核舟记》)________(2)从长计.议________(3)锦囊妙计./诡计.多端________5. 加:①施予;②益处;③虚夸,夸大(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唐雎不辱使命》)________(2)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________(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________6. 假:①假装;②借(1)乃悟前狼假.寐(《狼》)________(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7. 间:①参与;②间或、偶然;③期间(1)又何间.焉(《曹刿论战》)________(2)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3)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________8. 简:①挑选;②简单,简易;③少;④检阅,检查(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________(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________(3)简.明扼要________(4)深居简.出________ (5)秋,大阅,简.车马也(《左传·桓公六年》)________9. 见:①知晓;②了解;③看见,看到;④同“现”,表现;⑤接见;⑥拜见(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________(2)见.往事耳(《孙权劝学》)________(3)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________(4)才美不外见.(《马说》)________(5)曹刿请见.(《曹刿论战》)________(6)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10. 将:①想要;②将要;③将军;④扶持;⑤带兵,统帅(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________(2)晓雾将.歇《答谢中书书》________(3)将.以下骑送迎《周亚夫军细柳》________(4)出郭相扶将.《木兰诗》________(5)韩信将.兵________11. 津:①渡口;②唾液(1)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________(2)今人望梅生津.,食芥堕泪(《埤雅·释草》)________12. 尽:①完,没有了;②尽头;③竭尽;④吃完(1)担中肉尽.(《狼》)________(2)林尽.水源(《桃花源记》)________(3)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________(4)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________13. 景:①日光;②景色(1)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________(2)四时之景.不同(《醉翁亭记》)________14. 竟:①终了,最后;②终了,完了;③竟然(1)竟.不可得(《河中石兽》)________(2)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汉书·高帝纪上》)________(3)及索,儿竟.无声(《史记·赵世家》)________15. 就:①成,成功;②借助;③接近,靠近(1)一蹴而就./功成名就.________ (2)因天材,就.地利(《管子·乘马》)________ (3)避重就.轻________第5组1. 居:①留,停留;②处在,位于;③居住;④经过(1)不可久居.(《小石潭记》)________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________ (3)面山而居.(《愚公移山》)________ (4)居.无何(《周亚夫军细柳》)________2. 举:①荐举;②选拔、任用(1)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________(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3. 具:①详细;②同“俱”,全、皆;③具有,有(1)具.答之(《桃花源记》)________ (2)百废具.兴(《岳阳楼记》)________ (3)各具.情态(《核舟记》)________ 4. 绝:①与人世隔绝的;②隔断;③极(高的);④消失;⑤断,断绝(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________ (2)沿溯阻绝.(《三峡》)________ (3)绝.多生怪柏(《三峡》)________ (4)湖中人鸟声俱绝.(《湖心亭看雪》)________ (5)往来而不绝.者(《醉翁亭记》)________ 5. 可:①可以;②大约;③值得(1)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________ (2)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________ (3)可.爱者甚蕃《爱莲说》________ 6. 劳:①慰问;②使……劳累;③劳苦(1)上自劳.军(《周亚夫军细柳》)________ (2)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________ (3)无奔走之劳.矣《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 7. 怜:①怜爱,喜爱;②哀怜,怜悯(1)怜.香惜玉/仍怜.故乡水(《渡荆门送别》)________ (2)同病相怜./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________ 8. 类:①像;②同类(1)绝类.弥勒(《核舟记》)________ (2)出类.拔萃________9. 临:①面对;②靠近,临近;③居高面下;④到;⑤将要,快要(1)执策而临.之(《马说》)________(2)一寺临.河干(《河中石兽》)________(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________(4)临.溪而渔(《醉翁亭记》)________(5)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________10. 名:①起名,命名;②出名,有名;③名贵的;④说出;⑤名称,名字;⑥名号,名分(1)名.之者谁(《醉翁亭记》)________(2)有仙则名.(《陋室铭》)________(3)故虽有名.马(《马说》)________(4)卷卷有爷名.(《木兰诗》)________(5)不可名.状________(6)名.不正则言不顺________11. 期:①约定;②满(1)君与家君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2)期.年之后(《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12. 穷:①尽;②穷尽;③极;④穷困;⑤止,断(1)欲穷.其林(《桃花源记》)________(2)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________(3)穷.冬烈风(《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________(5)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________13. 趋:①快步走;②趋向,方向(1)尝趋.百里外(《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2)趋.利避害/大势所趋.________14. 去:①离开;②去世;③距,距离;④除去,去掉;⑤赴,前往(1)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________(2)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杂诗(其三)》)________(3)连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难》)________(4)去.伪存真/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左传·隐公六年》)________(5)一为迁客去.长沙(《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________15. 入:①进入;②映入;③耸入;④照进(1)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________(2)草色入.帘青(《陋室铭》)________(3)高峰入.云(《答谢中书书》)________(4)月色入.户(《记承天寺夜游》)________(5)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第6组1. 若:①像;②如,比得上;③如果,假如;④你;⑤好像(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 (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________ (4)若.屈伸呼吸(《杞人忧天》)________ (5)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________2. 善:①擅长;②好;③表示赞许,好;④善事(1)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卖油翁》)________(2)以咨诹善.道(《出师表》)________ (3)王曰:“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