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犯罪案件办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5
毒品案件办理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作者:陈治来源:《中国检察官·经典案例》2018年第03期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安顺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一审刑事案件5782件8407人,毒品案件846件1027人,毒品案件受案数占刑事案件受案数的14.63%,受案比例较高。
毒品案件一次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282件369人,二次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95件137人,一次退查率为33.3%,二次退查率为33.69%。
起诉697件809人,起诉率为97.71%,不诉15件19人,不诉率2.29%,起诉案件有罪判决率百分之百。
这些数据表明,在两次退查率均达到30%以上的情况下,检察机关的起诉率仍然达到97.71%,可见办案检察官在指导侦查机关补证过程中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也说明了毒品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质量普遍不高。
(一)侦查取证程序不规范,证据的合法性存在问题1.毒品称量过程不规范。
(1)对查获的不同包装的毒品没有按照规定分别进行称量,而是混合称量,不仅严重影响毒品的性状,也造成对毒品定性、定量鉴定不客观。
如,刘某某贩卖毒品案,侦查人员认为从刘某某身上查获的三小包海洛因疑似物都是刘某某的就未加以区分混合称量,虽然事后鉴定也从中检出海洛因成分,但由于送检的是混合后的海洛因疑似物,因此无法准确判定三小包海洛因疑似物是否都具有海洛因成分,最终法院对未按照规定称量的毒品数量不予认定,影响到毒品犯罪的打击。
(2)对查获的毒品连带包装物、容器进行称量,但又未另称包装物、容器,导致称量的毒品只有毛重没有净重,影响认定毒品数量的准确性。
如,吴某某贩卖毒品案,在称量液体毒品时,没有将装液体毒品的瓶子与毒品进行固液分开称量。
(3)毒品称量工具不精确导致称量结果不准。
如“零包”毒品案件,有的毒品数量在0.1克以下,但侦查机关仍使用天平、砝码对毒品进行称量。
2.毒品的查封、扣押程序不规范。
(1)查封、扣押时对被查获毒品的性状、颜色、包装物的状况、数量的描述不细致。
论毒品犯罪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内容摘要]:毒品犯罪是一种特殊的刑事犯罪,具有隐蔽性、组织性、国际性、暴力性、秘密性等特征。
这些特征使得查缉毒品犯罪组织和犯人具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毒品犯罪的原因、特征,文章探讨了毒品犯罪的侦查对策。
关键词:毒品犯罪;秘密性;侦查难度及对策在我国,毒品犯罪是指违反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法规,非法走私、贩卖、运输、制造、使用毒品以及与非法走私、贩卖、运输、制造、使用毒品直接相关的破坏国家禁毒活动的行为。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毒品犯罪都采取坚决的措施,且积极参与国际禁毒活动。
涉毒犯罪严重引起防治成本增加,毒品犯罪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祸患。
笔者深入调查分析自己所在城市毒品犯罪现状、特点及原因,预测其未来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有效防治毒品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一、毒品犯罪的原因分析1、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是逐步成为毒品集散地的重要原因。
笔者家乡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交通极为便利,这给毒品犯罪提供了滋长的温床。
2、贫困是毒品违法犯罪的助推剂。
贫困并不是吸毒、贩毒泛滥的一个充分条件,但却是一个必要条件,"穷则思变"仍是吸贩毒人员走上犯罪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不良文化的影响是青少年参与吸贩毒品的诱因。
亚文化因有别于主流文化而得名,多流行于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阶级和阶层中,特别容易在社会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低下的"下层阶级社会"的青少年中形成。
据调查,吸毒、贩毒人员中流传你看哪个穷人吸得起"等观念。
这种特殊的价值取向、生活目标和行为规则直接影响个人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和身份认同。
所谓人以群分,据调查,90%的青少年吸食的第一口毒品来自他最好的朋友,此后不能自拔。
4、法律惩罚不力。
众所周知,人的自我保护本能会驱使大多数犯罪的人千方百计地逃避惩罚,因此,打击犯罪的力度必须达到相当的程度,才能将犯罪揭露出来并予以惩罚,从而发挥举一反三的示范效应,维护社会的秩序;但是,目前由于多方原因致使打击毒品犯罪的力度不够。
论毒品犯罪的现状及对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毒品犯罪已经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大毒瘤,给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及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目前,我国毒品犯罪的形势很严峻,如何防范毒品犯罪成为我国执法机关和人民群众的重要任务之一。
下面我就我国毒品犯罪的现象及其如何防范谈谈一下几点。
一、我国毒品犯罪的现状。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随着一系列生产资料的引进,国外的毒品对于我国的侵害死灰复燃,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国也加大了对毒品犯罪的打击,从公安部的严打行动到全民普法,全民禁毒活动的爱站,使得毒品几乎无藏身之处,但是毒品的高额利润让一些不法之徒有空可钻,因此我国毒品犯罪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
1、毒品犯罪从局部扩展到全国20世纪80年代初,贩毒活动仪限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广东等地区。
到了90年代初,毒品犯罪问题也主要集中在以上;向为主的西南地区和以广东为主的晌华南地区。
9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际毒洲的泛滥,加上毒品的暴利,贩毒、吸山、种毒、制毒现象逐渐小南向北,由西向东发展。
目前,全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毒品犯罪问题.2、从两头在外到内外并举,国内比例逐渐加大。
所谓两头在外,是指在过上毒品的种植源头、生产源头在国外。
世界上:最人的鸦片非法生产地区是“金新川”与“金三角”,这些地区的毒品犯罪分子借我国云南省为通道,经海路销往香港;并以广东作集散地,通过陆路销往香港。
据我国海关统计,在查获的毒品中,40%左右来自“金三角”,45%左右来自“金新月”。
现在,一方面毒品从国外借云南这个通道走私而来;另一方面,国内外犯罪分子相互勾结,在中国境内就地种植、加工、销售,实行一条龙作业,形成了越来越多的种植、加工、销售基地。
当前毒品犯罪的另一突出现象是地下制毒工厂越来越多。
3、国内开始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毒品消费市场,吸毒人员猛增,并向低龄化发展由于毒品犯罪活动的加剧,吸毒问题越来越严重,瘾君子越来越多。
关于毒品犯罪案件的调查与思考毒品犯罪案件是社会中极为严重的犯罪类型之一。
其具有很强的社会危害性和破坏性,一旦发生,常常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和警惕。
因此,对毒品犯罪案件的调查和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毒品犯罪案件的调查方式以及思考进行探讨。
1. 制定调查计划对于毒品犯罪案件的调查,首先需要制定调查计划。
这需要根据案情、犯罪行为、嫌疑人情况以及所需调查的信息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调查计划。
有了明确的调查方向和目标,便可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工作。
2. 收集证据在毒品犯罪案件调查中,收集证据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由于毒品犯罪案件涉及到毒品制造、贩卖、运输等多个环节,证据的收集需要做到从多角度、多层次入手。
包括尽可能获取嫌疑人的通讯记录、出入记录、财务资料等。
同时,还需要从物证、口供等多个方面进行证据采集。
3. 做好协调工作对于毒品犯罪案件的调查,需要做好与相关机构的协调工作。
包括警方、检察院、法院等相关部门。
毒品犯罪案件的性质较为特殊,因此在调查、审讯、定罪等方面,需要加强相关机构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1. 加强安全防范由于毒品犯罪案件的危害性和危险性较大,社会各界需加强安全防范。
特别是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重点场所,需要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对于可能存在的毒品侵害、贩卖等行为,需要加强巡查、安全检查等措施,有效防范毒品的侵害。
2. 强化管理监管在毒品犯罪案件中,管理监管也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需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
同时,在正常的经济活动中,也需要加强对物品的管理,避免毒品的混入。
此外,还需要加强家庭教育,引导人们远离毒品,自觉抵制毒品的诱惑。
3. 注重心态调节在毒品犯罪案件中,有一些犯罪人员是因为心理因素而导致的。
因此,社会也需要注重心态调节,对一些群体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从根源上解决对毒品的依赖和诱惑。
同时,还需加强社会教育,将毒品犯罪的危害性深入人心,提高人们的反毒意识。
毒品犯罪案件因其具有充分的预谋性、高度的隐秘性,犯罪行为的流动性等特点,使该类案件证据与其他案件证据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侦查机关调查收集的重点与方法也应有所不同,但理论界和司法实务对该类案件证据的调查收集和审查判断的调查研究明显滞后,加上目前行使毒品犯罪侦查权的部门多,法律业务参差不齐,在证据的调查收集中存在不少问题,证据调查收集中的缺陷和不规范,不但影响到证据的证据力、证明力,也给法官审查判断带来困难,因此规范毒品犯罪案件证据的调查收集很有必要,本文对调查收集中存在的一般性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以求教于同行。
(一)“查获经过”证据材料的调查收集“查获经过”证据材料是侦查机关从犯罪嫌疑人身上、体内、携带的物品或控制的交通工具中查获毒品的经过说明。
“查获经过”证据材料在毒品犯罪,特别是现场查获的案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毒品联系在一起的关键性证据材料,离开了这一证据材料的证明,毒品就会与行为人相脱节,就难以证实犯罪。
因此,它是一项重要的直接证据。
在司法实践中“查获经过”证据材料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该证据材料的性质认识不统一;二是制作不规范;三是没有完全反映查获的全过程;四是一般无见证人。
下面围绕这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1.对“查获经过”证据材料性质的看法。
在司法实践中,一种观点认为它属于书证,是侦查机关出具的证明从嫌疑人、被告人身上、体内、携带的物品或控制的交通工具中查获毒品的经过证明。
在收集和证明过程中按书证的规范和要求进行收集和在法庭上进行举证和质证;第二种观点认为它属证人证言,即侦查人员对从嫌疑人、被告人身上或所携带的物品中查获毒品的证实,在收集和使用时按证人证言对待;第三种观点认为属于物证范围,是对毒品这一物证的说明,即说明毒品从何而来,有多少数量,是什么形态等;还有的将其归为鉴定结论等,不一而是。
由于对证据性质认识的不统一,从而造成该证据在收集和使用上的混乱,笔者认为“查获经过”的证据性质,既不是物证、书证,也不是证人证言和鉴定结论,而属勘验检查笔录。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我国毒品犯罪查处的难点与对策研究张玉虎专业:侦查学主考学校:甘肃政法学院准考证号: 500116100430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骆晓玲副教授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2017年5月23日我国毒品犯罪查处的难点与对策研究Research on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s drugcrime investigation张玉虎Zhang yu hu目录独创性声明 (1)摘要 (2)关键词 (2)一. 毒品犯罪案件查处的涵义 (2)(一)毒品犯罪查处的主体 (3)(二)毒品犯罪查处的对象 (3)(三)毒品犯罪查处的中介 (3)(四)毒品犯罪查处的依据 (3)(五)毒品犯罪查处的目的 (3)二、毒品案件存在的问题分析 (3)(一)对禁毒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3)(二)对毒品犯罪的防范措施不够 (3)(三)对部分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不够 (3)(四)对吸毒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够 (3)(五)特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4)三、强化我国毒品犯罪查处的对策 (4)(一)加强基层公安侦查人员获取涉毒情报的主动性 (4)(二)加大传统情报工作力度 (4)(三)完善诱惑侦查的合理化建议 (5)参考文献 (6)论文评定表 (7)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 日期:我国毒品犯罪案件查处的难点与对策研究张玉虎【摘要】毒品,侵蚀人类的心灵,消磨人类的意志,由毒品而引发的一系列犯罪问题已成为严重危害社会的一颗毒瘤。
在全球毒品问题日益严重的形势下,毒品犯罪日渐猖獗,毒品犯罪侦查工作因此突显迫切。
本文主要以实践中查处毒品犯罪,从毒品及毒品犯罪的现状出发,对毒品犯罪侦查手段的特殊性、现行毒品案件查处中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给出强化我国毒品犯罪查处的对策。
试论当前毒品犯罪案件的特点、成因及对策本文以华阴市人民检察院近四年来受理的公安机关提请批捕的毒品犯罪案件为例,分析了毒品犯罪案件的特点与成因,并提出了检察机关办理毒品犯罪案件的三大机制建设对策:建立涉毒案件综合办理机制;建立涉毒案件综合档案和信息综合管理分析机制;对毒品案件实行公检法等业务部门协调配合机制。
标签:华阴市;毒品犯罪;成因;对策当前毒品犯罪是社会危害性最为严重的犯罪之一。
它不仅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损害,而且往往引发抢劫、盗窃、诈骗、杀人等其他严重刑事犯罪,给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构成巨大威胁。
本文以华阴市人民检察院近四年以来受理的公安机关提请批捕的毒品犯罪案件为例,对当前毒品犯罪案件的特点、成因及其进行分析归纳,并结合自身工作提出了检察机关办理毒品犯罪案件的三大机制建设。
一、当前毒品犯罪案件的特点2011年至2014年,华阴市人民检察院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毒品犯罪案件共计35件46人,批捕35件46人,法院分别作出有罪判决,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至六年不等。
这些涉毒案件犯罪罪名相对集中,主要是贩卖、运输毒品罪。
且贩毒上线90%左右在逃,不法分子在高额利益的诱惑驱动下,置国家法律和禁毒高压政策于不顾,铤而走险,不惜以身试法,导致毒品犯罪案件及犯罪人数始终在高位运行,且有逐年大幅增长的趋势。
可以说,华阴市禁毒斗争形势十分严峻、任务艰巨。
具体呈现以下特点:1、毒品犯罪区域相对集中随着农村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毒品犯罪活动集中在华阴市五方乡大城、杨城村及桃下等农村居住区。
作案地点,多集中在出租房和市内一些中低档的宾馆。
犯罪分子利用此类地区人员成份复杂,人员流动量大,公安机关及社区治安力量相对薄弱,管理不完善,伺机作案。
通过对2011年至今的毒品犯罪案件统计,在这类地区发生的案件占总案件的80%以上。
2、潼关等周边县已成为本地毒品的主要流入地自2011年以来,华阴市院受理的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中,大多数毒品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均是从潼关等相邻县购入毒品。
毒品犯罪案件证据收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三中队(2)区队李文都学号:91815摘要目前毒品犯罪案反侦查控制显现出新问题和新特点新动向,墨守传统的侦查取证规则,按部就班的被动侦查办案,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禁毒斗争形势,公安机关毒品罪案侦查部门及其民警对毒品罪案特殊取证规则应该全新审视。
立足本职工作,激发潜能,努力改变毒品罪案取证不规范现状,确保案件质量,服务禁毒工作。
关键词:毒品犯罪案件证据问题对策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ase of anti—drug crime detection and control of the issue reveals new features and new trends in the investigation traditionalism rules of evidence, step by step the passive detection of a case, no longer meet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fight against drugs, drug crime investigation department public security organs and police on drug offenses should be a new look at the special rules of evidence. Based on their own work, inspired the potential to change the status of non—standard evidence of drug crimes, ensure that cases are quality, service anti—drug work.Key words:Evidence of drug crime measures广义上的证据,是证明问题的依据,就是用已知的事实来证明未知的问题,未知的问题是已知的对象,已知的事实就是证据。
网络毒品犯罪问题现状及对策思考【摘要】毒品犯罪在其暴利的驱使下让无数人铤而走险,而近年来,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为人们的沟通创造了便利,同时,却也成为毒品犯罪管制的“真空地带“,利用互联网进行的毒品犯罪案件越来越多。
通过对网络毒品犯罪问题的现状、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毒品犯罪;问题;对策Network and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rug crimes【Abstract】Drug crimes in its profits driven to desperate, countless people in recent years,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communication has created a convenience for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but also to become drug crimes control "vacuum", using the Internet for drug crimes more and more. Through the network of drug crime present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s, causes, such as analysis,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network; drug crimes; problems;countermeasures引言毒品犯罪一直以来都是危害社会的重要问题,然而却是屡禁不止,乃至于越来越多,风头更盛。
毒品犯罪形式的多样化,也越来越难以防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持续提高,我国上网人数越来越多,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已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与此同时,手机网络也在迅猛增长,手机网民数量已达5.57亿①。
刍议新毒品会议纪要下贩卖毒品案件办理的现实困境及出路2015年5月18日,《全国法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武汉会议纪要)开始实施。
经统计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共受理审查逮捕毒品类案件130件170人,其中存疑不捕9件10人,相对不捕5件7人。
其中贩卖毒品案件有80件111人,从我院办理的贩卖毒品案件分析,在新会议纪要下存在诸多的办理困境,亟待新的解释予以规范和完善。
一、贩卖毒品案件中的司法实践困境一是判断嫌疑人的行为系“代购”还是“贩卖”毒品存在分歧。
如我院办理黄某贩卖毒品一案中,嫌疑人黄某自己供述是受了吴某委托为其代购毒品用于吸食,但是从二人的微信聊天记录可以看出,吴某是直接向黄某购买毒品,并不存在委托其购买的意思表示,吴某原本要2个毒品,黄某还怂恿其多购买一个,更可以印证其并不是被动受委托购买毒品,另外二人的微信记录可以证实吴某长期多次从黄某处购得毒品。
这种情况下是否可以认定黄某是假代购之名行贩卖之实。
再如陈某贩卖毒品案中,陈某辩解自己是代购毒品,但拒不提供上家身份。
嫌疑人究竟系代购还是贩卖这一事实在嫌疑人不提供上家身份的情况下难以证实,故嫌疑人若辩解自己系代购是否应当承担一定的举证责任。
综上,对于代購和贩卖毒品的区别和联系需要进一步说明,同时进一步明确规则,以破解以代购形式行贩卖之实的情况。
二是对于判断是否从中“牟利”存在现实的操作困境。
一方面,武汉会议纪要规定,行为人为他人代购仅用于吸食的毒品,“以贩卖为目的”收取部分毒品作为报酬,视为从中牟利。
若是将该句解读为嫌疑人收取部分毒品作为报酬是为了将收取的毒品用于贩卖才构成贩卖毒品,那么是否“以贩卖为目的”很多时候难以证实。
如我院办理的董某某贩卖毒品案中,犯罪嫌疑人董某某为他人代购毒品并分去部分毒品,但是却难以证实其是以贩卖为目的收取毒品作为报酬还是收取毒品自己吸食,最后本案公安机关作撤案处理。
因此,要判断是否“以贩卖为目的”收取部分毒品作为报酬除了结合其收取的毒品是否用于贩卖,还应当结合代购者在购买毒品时是无偿购买还是因为能分得毒品作为报酬而购买。
关于毒品犯罪案件的调查与思考毒品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犯罪行为,它涉及到的问题非常多,如: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和背景、毒品的来源和销售渠道、使用人群的特点、组织者和幕后黑手等。
因此,在进行毒品犯罪案件的调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深入调查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和背景毒品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往往有着纷繁复杂的背景,有的是社会上的游离人员,有的是经济犯罪罪犯,有的是前科累累的罪犯。
因此,在进行调查时,需要对这些人的身份和背景进行深入了解,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二、依法开展取证工作毒品犯罪案件的取证工作非常重要,必须依法开展。
在取证工作中,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如现场勘查、调查取证、侦查监视等,以便快速掌握案件的相关信息。
三、掌握毒品的来源和销售渠道毒品的来源和销售渠道对于案件的侦破至关重要,因为这些信息可以让我们了解到犯罪网络的组成和运作方式,为后续打击工作提供关键性的帮助。
四、了解使用人群的特点毒品使用人群的特点也是进行调查工作时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因为这些人群是毒品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犯罪网络的性质和范围。
五、打击组织者和幕后黑手毒品犯罪往往不是孤立的,背后往往有一些组织者和幕后黑手在推动犯罪活动的发展。
因此,在进行调查的过程中,需要找到这些人,并采取有效的手段打击他们,以达到根治毒品犯罪的目的。
综上所述,对于毒品犯罪案件的调查工作,需要立足于事实,科学地开展各项工作,以便全面了解犯罪的性质和范围,并依法打击犯罪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摘要毒品的危害,古今中外早有无数实证。
近代史上,毒品的泛滥曾经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中国政府割地赔银,任人宰割。
这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是民族的耻辱,更是惨痛的教训。
近年来中国毒品犯罪形势严峻,不仅表现为我国的毒品犯罪问题越来越严重,存在着从毒品过境与消费并存的受害国向世界主要毒品消费国转变的现实可能性;同时也存在国际极端势力利用我国周边的毒品问题而包围我国,威胁我国家安全的现实危险性。
面对新一轮毒潮涌入中华大地,在对禁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上,尽管没有人公开表示禁毒工作不重要,但并非所有人都认为它很重要,能够说清楚它如何重要的人,恐怕更少。
当前,确实存在着不少制约影响禁毒工作的认识误区。
在这关键时期,有必要对我国的禁毒策略战术进行深入反思。
应该深入反思并重新构建禁毒的策略和战术;紧紧抓住毒品的生产、流通、消费这三个关键环节,堵截毒源,缩小毒品市场,摧毁毒品流通网络,创造禁绝毒品的条件。
本文将着重探讨我国缉毒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加以分析探讨,找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与对策,从而为公安缉毒部门更有效、有力的打击毒品犯罪提供决策和帮助。
关键词:缉毒工作防控对策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毕业论文(设计)授权使用说明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并向相关部门送交论文(设计)的电子版和纸质版。
有权将论文(设计)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设计)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当前禁毒斗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当前禁毒斗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1.禁毒专业队伍力量薄弱,经费不足,不能满足当前禁毒斗争的需要。
2.有关部门协作意识不强,侦查工作难以深入开展。
贩毒案件有其自身的特点,从吸毒人员到最下层的贩销点、转销点直到源头毒枭,由小到大,数量由少到多,一般都呈网络型树枝状发展态势,往往牵涉到周边县(市、区)甚至外省市。
但受警力、经费等客观条件制约,常常只能就案办案,与周边县(市、区)以及外省市公安机关开展侦查协作、深查细挖较少,影响打击效能。
3.禁毒宣传教育有待深化。
近年来,各地禁毒部门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禁毒宣传教育活动还存在局限性,缺乏深度和广度。
主要表现在日常宣传教育没有持之以恒,往往局限在“6·26”国际禁毒日前后;部分禁毒成员单位不能积极主动地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被动应付,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4.帮教工作措施不到位,复吸率居高不下。
近年来,一些地方虽然建立了帮教小组,开展了一些帮教工作,但工作措施不够有力,没有真正形成派出所、街道(镇)有关部门、村(居)或单位、家庭“四体一位”的帮教体系,有的只靠派出所管片民警工作,导致复吸率居高不下。
二、预防和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的对策1.加强对禁毒工作的领导,加大经费投入。
各级领导要提高对禁毒工作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正视当前的毒情形势,加强对禁毒工作的领导。
要将禁毒工作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切实保障禁毒工作所需的经费。
要配齐配强禁毒专业队伍力量,大力加强队伍的制度化、正规化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禁毒工作中的铁拳作用。
2.强化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禁毒意识。
重点加强对青少年、无业人员、外来人员、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和易染毒高危人群的预防教育工作。
要积极尝试开展更加有效的新型的禁毒宣传教育形式,比如在公园设置禁毒宣传角、组织禁毒宣传表演队等,力争做到每月都有不同的禁毒宣传内容,切实消除禁毒宣传的死角、盲区,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禁毒意识。
浅谈毒品犯罪的惩治对策与措施毒品是人人憎恶的东西,对于吸毒者我们会逮捕、让他们禁毒,但是我们更要惩治贩毒者,杜绝根源,你有哪些措施?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浅谈毒品犯罪的惩治对策与措施。
摘要:当前我国毒品犯罪形势仍很严峻,禁毒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刑事司法工作中要继续坚持从严惩处的刑事政策,充分发挥刑罚预防、遏制毒品犯罪的作用;也要从毒品危害社会的规律出发,理性看待刑罚作用的有限性,贯彻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做到以宽济严、罚当其罪;在死刑适用方面,既要考虑惩治毒品犯罪的现实需要,也要继续完善适用规则,更加严格地限制适用范围。
就下一步禁毒司法工作而言,要继续加强刑事司法规范化建设,完善禁毒司法工作机制,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助力禁毒,并充分利用司法资源优势积极参与禁毒综合治理,推动禁毒司法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关键词:毒品犯罪;惩治对策;政策分析;综合治理。
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和人民福祉,厉行禁毒是党和政府的一贯立场和坚决主张。
刑事司法是惩治毒品犯罪的重要环节,能够以案件数、判刑人数、重刑率等指标直观反映打击毒品犯罪的效能,故而在禁毒工作作用突出、责任重大。
司法机关参与禁毒工作的主要方式是办理毒品犯罪案件,准确适用法律、执行刑事政策,依法运用刑罚惩处犯罪分子。
但司法机关参与禁毒工作的方式又不限于办理案件、执行法律和刑事政策,利用司法资源优势积极参与综合治理也十分重要。
在“6·3”虎门销烟纪念日、“6·26”国际禁毒日之际,笔者首先从审判工作角度研判毒品犯罪的形势、特点,在此基础上,着力分析司法实践中禁毒刑事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而结合司法机关的工作特点提出加强禁毒司法工作的几项措施。
一、当前毒品犯罪的形势与特点受境外毒品渗透和国内多种因素影响,当前我国仍处于毒品问题蔓延期、毒品犯罪高发期和毒品治理攻坚期,禁毒斗争形势严峻复杂,禁毒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从审判工作情况看,当前的毒品犯罪呈现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浅谈毒品犯罪的惩治对策与措施毒品犯罪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治理毒品犯罪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式,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惩治对策与措施。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毒品宣传教育是预防毒品犯罪和打击毒品犯罪的重要手段。
宣传教育可以加大公众对毒品犯罪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大家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吸毒人数,从而达到预防毒品犯罪的效果。
在教育宣传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介广泛宣传知识,增加宣传的力度和广度;还可以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如展览、讲座、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促进大众对毒品相关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广大公众的防范意识。
二、加强警方力量和技能的提升打击毒品犯罪需要警方力量的配合和支持。
同时,在打击毒品犯罪的过程中,警方必须掌握专业技能和技术,能够追踪和侦查毒品犯罪行为,如通过鉴定毒品化学成分、移动追查、网络追踪、分析犯罪心理等。
另外,警方还要学会从长期角度出发,通过对毒品产业链上下游的追踪、犯罪网络的破解等手段,彻底削减毒品犯罪产业链。
三、加大刑事打击力度刑事打击力度是惩治毒品犯罪的重要手段,对于毒品犯罪不管是对犯罪分子还是对健康安全社会的保护,都是必不可少的。
要坚定制定刑法规定的法律,在打击毒品犯罪的刑事政策方面,要采用严厉打击、重罚犯罪的手段,对于重大毒品案件,追求极刑法处理,既增加社会惩罚性,又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同时,要完善毒品犯罪现实处罚措施,对于犯罪分子不仅要肆虐吸毒的惩罚,还要对其进行有效教育、康复、职业培训等跨界性矫正和帮助。
四、推广节制文化毒品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很大程度上与当今社会的放松和消费文化有关。
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工作压力增大,许多人借助毒品放松自己,快速享受生活。
因此,我们必须推广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更节制的文化,让人们真正了解和理解毒品的危害性。
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上,我们应当加强对节制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倡导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品质,减少对毒品的接触和吸引。
新型毒品案件若干问题思考建议新型毒品的泛滥与国家惩处此类犯罪活动所面临的司法困境密切相关。
在司法实践中,审理新型毒品案件主要涉及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新型毒品的范围问题;二是新型毒品案件的追诉标准问题;三是新型毒品案件的量刑问题。
关键词:新型毒品;定罪;追诉标准;量刑一、新型毒品犯罪:惩治的困境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的概念,它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是由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精神药品(毒品)。
联合国禁毒专家曾预言:在21世纪,苯丙胺类毒品等新型毒品将取代海洛因等传统毒品,成为“世纪之患”。
新型毒品犯罪在我国也呈迅速蔓延之势。
来自国家禁毒委的材料显示,我国的新型毒品案件无论是在发案数量还是在涉案毒品的数量上都在不断攀升,其势头迅猛,已引起了司法界和理论界的密切关注。
我们认为,新型毒品犯罪活动得以迅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与传统毒品犯罪相比,惩治新型毒品犯罪处于更为严峻的司法困境之中。
(一)针对传统毒品的“堵源截流”缉毒方针正面临挑战。
我国刑法中所列举的六种主要毒品中除冰毒之外,其他五种都依赖于原植物。
由于冰毒早期生产于麻黄草原植物,所以我国将内蒙古等麻黄草盛产区列为“堵源”的缉毒重点省份。
新型毒品不依赖原植物,它可以用不同的化学品、不同的合成方法生产得来,这就意味着不依赖原植物产地,任何地方都可能形成毒品生产之“源”。
此外,与传统的毒品相比,新型毒品制作工艺更为简单,特别是其加工材料较为普通,更容易获取。
毒品的制造地不再受原植物产地的限制之后,毒源不在局限于沿海、沿边等地方,而对新型毒品犯罪的认识和惩处相对滞后的内陆地区也就成为了制贩毒品的重灾区。
(二)对新型毒品犯罪的侦查取证活动的难度更大。
新型毒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方便、易携带、易服食。
与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多采用吸烟式或注射等方法吸食滥用相比,新型毒品外观上于普通药品无异,有的可以直接口服或鼻吸式服用,有的可溶于啤酒、可乐饮料,因此具有较高的隐蔽性,不利于查缉和取证。
毒品犯罪案件办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毒品犯罪案件呈现高发势头,毒品犯罪已成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犯罪类型。
X年1月份至X 年12月份,我院共办理涉毒犯罪案件17件26人,其中X年4件6人,X年6件9人,X年7件11人。
笔者就我院近三年办理的毒品犯罪案件进行总结分析,针对办理此类案件存在的问题及证据完善提出几点建议。
一、毒品犯罪案件特点
一是犯罪主体以青、中年男性为主。
X年以来,在我院办理的17件26人涉毒案件中,犯罪主体以男性为主,男性共16人,占94.1%;其中18至35周岁为14人,占82.3%,35至50周岁为3人,占17.7%。
青年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涉毒犯罪增多,且对毒品的危害盲目无知,有的出于一时的好奇心染上毒瘾后,为获取毒资贩卖毒品或相互约请容留他人吸毒,而走上犯罪道路。
从数据中分析,青年人员涉毒案件明显增多,犯罪群体不断扩大,需引起高度重视。
二是犯罪者多是无业人员。
犯罪主体普遍文化水平低,大多是初中文化程度,有的甚至是文盲,没有正规职业和稳定的收入来源。
犯罪主体本身大多参与吸毒,以贩养吸,在自己吸毒的同时约请他人,这种方式极易扩散吸毒范围,促使更多的人卷入吸毒行列,造成不稳定的社会因素。
三是毒品种类以冰毒为主,偶尔存在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冰毒化
学名甲基苯丙胺,是一种人工合成化学制剂,容易制作,大多数是以自制冰壶进行吸食,极易成瘾,严重损害人体神经中枢和多种机能。
四是犯罪案件类型化。
罪名以贩卖毒品、容留他人吸毒为主。
在17起案件中,其中容留他人吸毒案件有2起,占11.7%,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案件14起,占82.3%,非法持有毒品罪1起,尚无其他类型的毒品犯罪,毒品犯罪案件类型化特点突出。
五是作案地点隐蔽、分散。
犯罪地点多以娱乐场所、旅馆、宾馆、出租屋、自己家里、轿车内等常常成为贩卖毒品场所。
通过近几年查办的涉毒案件中发现,在县城多家宾馆以及犯罪嫌疑人家里等成为涉毒犯罪常发地,因为家里更容易隐藏,不易被发现,也为公安机关侦查带来一定难度。
另外,一些社会闲散人员聚集在出租屋内群吸现象也较为常见,以吸毒为友,吸毒后很有可能引发抢劫、盗窃等涉财犯罪,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二、办理毒品案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审查批捕工作中我们发现,毒品犯罪隐蔽性强,直接证据少,物证极易毁损灭失,导致侦破难;而且该类案件罪名多,口供变化性大,证据不易固定,导致证据之间印证难、案件定性难。
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就会让一些不法分子逃避制裁。
(一)过分依赖言词证据
由于毒品犯罪具有隐秘性,证据获取难度大,因此口供便成为定罪的主要证据,而忽视了物证、书证等其他证据的收集。
在实际办案过程中我们发现,毒品买卖客观上行为人手段隐秘狡猾,一般为一对
一交易,因此也鲜有作为证人的第三人目睹其交易过程,所以收集的证据多为毒品买卖双方的言词证据。
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庭审翻供。
比如,没有抓到现场交易,买方证实从哪里买的,又没有其他物证,卖方可以狡辩其没有卖给过别人毒品,家里搜出的毒品仅供自吸。
又比如,在抓获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可能趁乱将毒品丢弃等,主要物证灭失,即使在审讯中买卖双方对犯罪事实供述一致,如果当时忽略了对残留毒品、包装物及上面可能存在的指纹、痕迹的提取以及对现场其他证据的固定,证明力也大打折扣。
(二)物证的收集不规范
一是外观特征描述不准确或毒品数量称量不准确。
在有的毒品案件中,侦查人员在讯问笔录中忽视了犯罪嫌疑人对毒品外包装的描述,有的案件中侦查人员对毒品数量及重量测量不准确,有的该聘请专家运用专门的技术手段测定而没有聘请;二是笔录记录不规范。
在查获毒品案件过程中,在勘验、检查、搜查、扣押毒品时,有的笔录记录不具体,仅作概括性描述,或存在没有嫌疑人签字认可和见证人签名的情况;在房屋内不同房间查获的可疑物品合在一起查封扣押、称量、鉴定,为后期被告人翻供辩解自己之前在侦查机关的供述是乱讲埋下伏笔,成为有利的反证证据。
三是不重视对痕迹的提取、比对。
有的案件中毒品包装物上有嫌疑人的痕迹,但未进行收集,如未提取和比对指纹,或者提取了但未留下笔录或照片;四是不重视对毒品、犯罪工具的指认。
对毒品、作案工具等物证收集后基本没有开展辨认工作,或虽经过辨认但没有笔录和照片,更没有对辨认的过程进行录。